第114章 層層揭開

“就因如此,子威將軍便要將吾羈押至此,日後斬殺於陣前以免父親將那些城池兵將皆傳授與我?”曹植顯是對劉封此言有些氣憤,登時便站起在劉封面前,面上滿是怒氣道。

“子建若是如此想來,在封心中便有負各地盛傳之財名,恕封直言,若是以對手而論,將來子建之兄長曹丕,比子建更加難以對付十倍有餘,不知子建是否承認?”

劉封此言一出,曹植顯然是頗有些羞愧,年少之時曹植與其兄曹丕尚且能夠玩耍在一處,但隨着二人年齡的增長,尤其是曹操愈發顯露出對曹植更爲青睞之時,二人關係便開始不復以往。

到如今更是幾乎勢如水火一般不能相容,這些在曹操陣中早已不是秘密,曹丕暗中收買曹真與司馬家族等一干人,而曹植亦是培養了些許勢力,以求能夠與曹丕抗衡。

故此劉封這番話說到了曹植心坎之上,雖因曹操偏愛,曹植在許昌與鄴城幾乎並無反對之人,但曹軍將領私下盛傳曹植若是治國理政必然不如曹丕這等言論,卻是不時能夠傳入曹植耳中,雖對治國理政的確無甚興致,但曹植卻也心知此事已然是勢成騎虎,一旦教曹丕繼承了曹操大業,則其性命多半不能保全。

“那子威將軍豈不是抓了植這等無用之人?若是此番便教植死在這裡,待兄長繼承了父親基業,子威將便算得上是給劉皇叔平白多找了許多麻煩?”

曹植此時不免心中生出一分頹廢之氣,在劉封面前自嘲了起來,在他想來,此番既然到了劉封手中,多半便已然並無生還之可能,想到曹操身後之位多半會傳與曹丕,心中又閃過了一個嬌媚的身影,面上不由得現出了一陣苦笑。

“子建真可謂是手眼通透之人,正因如此,封才並未將子建交由父親與諸葛軍師處置,而是請命將子建留在江陵,曹丞相有百年,封之父親與曹丞相年歲相差無幾,是故封亦如同子建一般,該當有所思慮,據元直之言,子建乃是一性情中人,是故封便不與子建顧左右而言他,直奔主題了,不知子建是否能聽得封話中要領?”

劉封因在徐庶口中已然對曹植有了不少了解,加之心知曹植雖得了曹操寵愛,但在曹丕重壓之下,多半終日心中十分恐慌,惟恐曹操忽有一日仙去,登時便會成爲曹丕刀下亡魂。

於是劉封並未含糊其辭,直接便切入了此番主題,果然如他所料,曹植聽聞劉封此言之後,驚得雙目圓睜,半晌也未能閉上,他雖是性情中人,但對劉封此等想法,卻也是頗有些始料未及,劉備尚且年富力強,劉封卻在曹植身側公然談論其身後之事,此乃是大逆不道之舉,曹植雖知劉封膽識過人,但卻並未料到其心中亦是有如此深遠之用心。

“莫非子威將軍能對植在與兄長之爭中有所易助?恕植眼拙,子威將軍雖十分勇猛,但總不至於到時帶領劉皇叔麾下軍馬前來相助吾對抗吾之兄長。”

曹植顯然思維亦是極爲敏銳,見其對劉封多半是有所用途,當下便將話說得滴水不漏,以便試探劉封之後到底有何打算,在曹植心中,若是能借由此次被抓,既將曹操之心進一步握在手中,又能與劉封在未來互通有無,對其亦是有所易助之事。

但曹植自然是不能如此快便與劉封一拍即合,在其想來,若是能裝得高冷一些,便可能在劉封手中獲取更多好處。

“若是封所獲消息無錯,子建雖尚且年少,但身側亦是有高人指點,此人便是前朝太尉楊彪之子,楊修,楊修此人,雖比子建年長十餘歲,卻亦如子建一般少有才名,思維十分敏捷,但依封之所見,若是子建再唯此人之命是從,則距離敗給曹丕之日亦是不遠。”

“德祖乃是不世之材,子威將軍未曾得見德祖,爲何口出此言,依子威將軍之見,德祖之言,有何聽不得?”曹植最爲倚仗之人便是楊修,楊修此時就如同曹植老師一般,事事爲其詳盡謀劃,曹植按照楊修之計策,每每能在大小事宜上討得曹操歡心,故此其對楊修十分倚重,此時劉封竟然口出此言,曹植自然不能信服。

劉封只是微微一笑,心知若不能讓曹植心服口服,認識到其在曹操陣中已然是全無優勢可言,其不然不會甘心與劉封合作,於是沉聲道:“楊修少有才名,又持才傲物,除卻子建之外,極少能夠瞧得上曹丞相麾下他人,長此以往,子建周圍除去楊修之外,便再無他人可用,此乃其一;楊修此人,雖才思敏銳,但爲人處世卻是尖酸刻薄,不夠圓滑且鋒芒畢露,其所出計策,想來多半亦是如此,曹丞相雖對子建十分寵信,對此種計策心中多半卻會不喜,倘若有朝一日發覺子建之計策皆出自楊修,則楊修之命便不久矣,此乃其二。子建沒了楊修,又如何能敵得了已然蟄伏多年的曹丕……”

“這……”顯然,劉封之言句句如同刀鋒一般割裂了曹植心中諸多幻想,但此番言論卻又是有理有據,就像劉封每每親眼在旁觀摩楊修與曹植定計一般,讓曹植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但劉封見曹植如此,卻並無停下之意,繼續言道:“若是依照常理,曹丕本就爲長,子建爲幼,汝等二人又是一母同胞,一同長大,本不應有如此大之嫌隙,就算曹丕得以繼承曹丞相之位,子建亦是能夠當個逍遙王爺,這本是快事一件,於子建心性亦是十分吻合。”

“那又如何?”曹植心知劉封不會就此言畢,只得面色鐵青的問道,他心中並不相信劉封遠在荊州之地,竟能夠對其諸多私密之事知之甚詳,單隻徐庶相告,劉封斷然不會推斷到如此深刻之境地。

“這原本的好事,怕是因子建這年少風流的習性,已然再無可能!”

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57章 仁心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167章 痛處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90章 以誠相待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26章 爆炸性的消息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345章 識破第23章 山窮水盡第89章 再續前緣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1章 以退爲進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43章 探虛實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377章 終親往第41章 大軍又至第135章 退敵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194章 智取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257章 仁心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257章 仁心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誘敵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0章 追擊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9章 策馬送計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335章 棋逢對手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43章 探虛實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383章 兩條路第44章 坦誠相見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37章 硬碰硬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432章 雪上加霜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452章 說服
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57章 仁心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167章 痛處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90章 以誠相待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26章 爆炸性的消息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345章 識破第23章 山窮水盡第89章 再續前緣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1章 以退爲進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43章 探虛實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377章 終親往第41章 大軍又至第135章 退敵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194章 智取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257章 仁心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257章 仁心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誘敵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0章 追擊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9章 策馬送計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335章 棋逢對手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43章 探虛實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383章 兩條路第44章 坦誠相見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37章 硬碰硬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432章 雪上加霜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452章 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