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擇弱而噬

劉封深知曹植的性情並非是睚眥必報之人,但司馬懿作爲其原本的死對頭曹丕的謀臣,若非其有大大強於常人的能力,曹植也是萬萬不會如此重用與他的。

這個發現,又是讓劉封頭疼了幾分。司馬懿此人,具有着這個時代的人極少具有的性情,他是絕不會一門心思的忠君報國的,他的心中裝着的,只有自己的那些親人,一旦有人對他的家人產生了威脅,那麼司馬懿是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想方設法滅掉這個人的,不論這個人是什麼人,包括他的君主,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心理。

司馬懿原本是曹丕賬下的謀臣,這劉封是知道的,而如此快便在曹植麾下效命,更加證實了劉封的想法,此人定然是做出了背叛曹丕之事,這才能夠在曹植麾下上位,想到這裡,劉封心中又是隱隱的爲曹植擔憂起來,曹植雖是聰慧,但作爲對手,劉封相信曹植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但司馬懿,劉封相信,在他的心中,百無禁忌。

“此事,怕是還要應在楊修與司馬懿二人身上,據我所知,楊修與司馬懿原本便是曹植與曹丕麾下的頭號謀士,只不過此番曹植得了魏國,將司馬懿也是收歸自己麾下,只要有此二人,日後曹植定然不好對付。”

劉封看罷之後,手指信中所提到的楊修與司馬懿二人,看向龐統與徐庶言道。

二人眼見劉封語氣嚴肅,也是紛紛低頭沉吟了起來,之前他們確是大大的低估了曹植的能力,若非如此,也不會想當然的認爲魏興這一郡之地定然會被趙雲直接拿下,其實則是魏國不但領土寬廣相互連接,並且大股兵力分佈均勻,不論哪一個地方遭受到了襲擊,都是能夠在短短的兩三日之內相互救援的。

而如今曹植本就是頭腦聰慧之人,身側又有了楊修與司馬懿,實在也是一個難以對付的敵人,顯然,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封若是想要兵出漢中,像諸葛亮對付江東那般逐步蠶食曹植的領土,是非常有難度的,很有可能每一場戰爭都是極爲艱難的。

“按照之前主公的部署,當上庸的一年之期到了之後,便將上庸攻下,而攻下上庸,主公也定然並不只是爲了奪取在魏國地處偏遠的魏興,此番前去謀取魏興,不過是因爲曹操猝然身死罷了,而我等之所以要取了上庸,乃是爲了攻取襄陽、全取荊州做準備,雖此番魏國並未因曹操的身死而變得十分薄弱,但我等卻依舊可以按照之前所計劃之事,先取荊州,再圖江東,而後與曹植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到那時,方纔是決勝中原之時。”

龐統略一思索,便是說出了這樣一番話,這也與之前劉封心中所想是十分一致的,曹植勢力龐大,龐統也是相信,此番曹操身死,三大勢力想要從魏國分一杯羹的計劃已然是全部都破滅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且不管曹植是如何想來,無論是劉封還是諸葛亮與孫權,最好的一條路自然就是先將其他勢力滅掉,最後再與曹植爭鋒。

劉封心中微微嘆了口氣,他之前在江陵之時與曹植定下那所謂的君子協定,乃是因爲他看出曹植是一個心思並不在治國理政之上的人,故而他心中以爲若是曹植得到了魏國的管理權,並不一定會積極擴張,而是多半是享受生活,這樣一來,魏國長此以往便會漸漸衰落,而劉封到時在趁此機會慢慢將魏國蠶食,別不用再費很大的氣力,但現如今來看,就算曹植的心性並沒有改變,劉封想要慢慢蠶食魏國的想法也只能是癡人說夢。

“元直以爲如何?”若是如此便放棄和曹植掰一掰手腕的機會,劉封心中總是覺得有些不甘心,於是又是擡頭看向徐庶,想要看看他心中有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但徐庶又怎能不知劉封乃是何意,當下只得是苦笑一番,答道:“論及計謀,主公與士元先生二人皆是在庶之上,並且此事庶也是以爲應當穩紮穩打,趁此時諸葛亮新敗,重心又全部在奪取江東領土之上的時機,自上庸圖謀一番荊州,乃是良策。”

至此,劉封終於不得不承認,曹植得了魏國之後的第一件事,做的實在是太好了,在這樣的震懾之下,就連龐統與徐庶這樣的奇才都是不願意冒險與其爲敵,可以想見的是,曹魏即將迎來數年的平靜,而利用這數年的平靜將本就強盛的軍力發展到什麼程度,就要看曹植的另一番能力了,而此時的劉封,也只能暫且寄希望於自己對於曹植的判斷是正確的,只有這樣,曹植才能給他充足的時間,讓他真正實現南方的統一,而後與曹植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南北之戰。

得到消息的當日,劉封便與二人定下計策,目前僅僅有兩萬守軍的上庸,即將迎來史無前例的近十萬大軍,這幾乎可以說是劉封到目前爲止所訓練出的能夠遠征的全部精銳了,在守軍能夠保證益州與涼州等地不失的情況之下,劉封既然決定要先將荊州全境拿下,那邊須得畢其功於一役,起碼和諸葛亮比起來,他的兵力和將領還是佔有很大優勢的,他可以大膽的說,這是一場強者與弱者之間的鬥爭,諸葛亮就算再神機妙算,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也只能選擇退讓。

上庸起了變化,諸葛亮與孫權卻已然是無暇顧及,這兩個最爲弱勢的實力,急切的想要通過曹**去的當口擴充一下自己領地的願望,這一次全部都失敗了。

當陸遜回到孫權所在的建業城中之時,孫權已然是先行得知了此番戰敗的消息,陸遜到孫權府中請罪之後,也並未有所隱瞞,只是將自己如何戰敗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那張飛與張遼層出不窮的伏兵也是聽得孫權目瞪口呆,最終,他也是並無言語再去責備陸遜,因爲就算換做是他,結果也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有可能不如陸遜。

第252章 說客第174章 取關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139章 再出奇謀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281章 難與易第1章 千人守城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62章 宴無好宴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19章 領罰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390章 勸說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51章 見於堂前第63章 探虛實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97章 回信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99章 出逃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96章 提請第73章 論斷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98章 灌醉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章 父子相見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130章 埋刺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7章 收編第412章 發難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1章 千人守城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3章 父子相見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68章 江上交鋒第11章 救駕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283章 龐統至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27章 使者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73章 論斷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268章 對峙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2章 智勇退敵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2章 江東來使第10章 終有一別第444章 大軍至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19章 領罰第79章 再至柴桑第73章 論斷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71章 親身犯險
第252章 說客第174章 取關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139章 再出奇謀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281章 難與易第1章 千人守城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62章 宴無好宴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19章 領罰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390章 勸說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51章 見於堂前第63章 探虛實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97章 回信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99章 出逃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96章 提請第73章 論斷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98章 灌醉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章 父子相見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130章 埋刺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7章 收編第412章 發難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1章 千人守城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3章 父子相見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68章 江上交鋒第11章 救駕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283章 龐統至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27章 使者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73章 論斷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268章 對峙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2章 智勇退敵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2章 江東來使第10章 終有一別第444章 大軍至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19章 領罰第79章 再至柴桑第73章 論斷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71章 親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