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驅虎吞狼

“士元先生之所見,與我相同,但不知士元先生以爲,諸葛亮此番戰敗之後會圖謀何處?”

諸葛亮的作風,劉封自然是十分了解,早在前世,史書之中諸葛亮便是挽蜀漢大廈之將傾,數次以弱攻強,牽制了曹魏多年,這才換得蜀漢內部的數年平穩,而如今的形勢,比之那時尚且有所不如,故而劉封心中早知諸葛亮定會主動出擊,以戰養戰,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那無險可守的襄陽等地不至於成爲其他勢力的目標。

龐統聞言與劉封相視而笑,緩緩答道:“諸葛亮此時方纔剛剛自江夏回到襄陽,想來還未曾決定下一步想要如何打算,但統之所以前來,正是因諸葛亮尚未有所決定。”

龐統的言外之意,顯然就是可以通過劉封一方的努力來影響諸葛亮的抉擇,但劉封此時心中有所不解的是,之前經過了不少次的分析,他也不知究竟諸葛亮攻向何人才對他是有利之事,所以龐統這般說來,劉封心中還是十分期盼的。於是趕忙問道:“士元先生不妨直言。”

“主公可知諸葛亮之所以將孫權的兩萬大軍拉入戰局,其一自然是幫助其守住汝南,而其二,多半是想要探知孫權麾下沒了周瑜與魯肅之後戰力到底幾何。而呂蒙在張遼的手中並未佔得一絲便宜便大敗而歸,怕是諸葛亮心中已然是有了衡量。”

龐統話中的其二,確是劉封之前未能想到之事,諸葛亮將呂蒙拉入戰局,竟是爲了提前探知江東軍士戰鬥力,這實在是深謀遠慮之舉。

其實在劉封的心中,首要消滅的目標一直都是諸葛亮,諸葛亮此人智計百出,就算是將其困在這樣一個猶如孤島一般的襄陽,江夏之地,他依舊能夠穩步發展,並且一有機會便奪取曹操的領土,若是日後使得其發展起來,取了更多的領土,得到了更多的軍士,那不論對於曹操,孫權還是對於劉封來說都是十分恐怖的事情。

但此時,劉封並未將這個想法說出,他知道,並非自己麾下的所有人都是像自己和龐統徐庶那般深謀遠慮的,自己若是將想要當先消滅諸葛亮的想法說出,那麼多半會讓這些自己麾下之人以爲是因爲自己之前在劉備麾下之時和諸葛亮不和,這纔想要先報了此仇,這樣的想法顯然對於劉封來說並非是好事,所以劉封絕不能自己將這番言論說出。

“士元先生以爲,諸葛亮可能會圖謀江東?”劉封心中想着如何能夠藉此番機會重創諸葛亮,口中卻依舊是順着龐統之言問道。

“江東此時乃是最爲薄弱之時,周瑜與魯肅盡皆離去,淩統與黃蓋也是歸了我軍,呂蒙又是新敗,故而那兩位新任的都督想要完全掌控江東局勢,怕是還要一段不短的時間,而這段時間,正是攻進江東的最佳時機。”

“士元先生以爲,我等該主動前去攻取江東?”龐統這番話,說得劉封都有些心動,因爲前世記憶的影響,劉封總是以爲在江東已然經營了三世之久的孫權絕非輕易便可攻取的對象,今天聽聞龐統的一番言語,加之周瑜魯肅等也是心灰意冷的離去,讓劉封腦中重新認識了一下江東和孫權。

“以主公如今的力量,若能夠在孫權毫無覺察之下攜大軍度過湘水,謀取江東倒也絕非不可能之事,但眼下卻有一計,可以不勞主公如此費力。”

龐統的這一句句話,聽在那些益州將領的耳中就如同金科玉律一般,彷彿爲他們打開了一扇扇窗戶,他們的心中都產生了一種錯覺,那便是有了龐統,彷彿不管他們想要攻取什麼地方,都能夠手到擒來一般。

“何計?”

“驅虎吞狼之計?”

“何爲驅虎吞狼?”

“諸葛孔明爲虎,孫仲謀爲狼,我已在荊州與魯肅等人商議完畢,略略施些計策,便可使得本就垂涎與江東那易守難攻之地的諸葛亮攻取江東,而江東基業深厚,諸葛亮一旦決意攻取江東,定會暗中行事,到了那時,我軍若能得到消息,則大事可成!”

龐統簡略的將此計說了一番,雖然不少益州將領聽得雲裡霧裡,但劉封卻知這是因爲龐統怕事先走漏了消息,他一定還有更爲詳細的計劃,只不過不想在這大庭廣衆之下說出而已。

一言至此後,劉封便將話題轉換到了其他地方,略略說了幾句,便將衆人遣散,而後僅將龐統,徐庶,馬超,趙雲與魏延留下,並定於日落時分在劉封府中設宴,算作是給龐統接風。

再說諸葛亮在汝南被曹丕與張遼二人的近十萬大軍擊退,雖是保全了八成的兵力,卻也並未達成其原本所想的在汝南站穩腳跟的構想。

這數月之間,諸葛亮可謂是竹籃打水,雖說暫且保全了上庸之地,切斷了劉封自上庸來攻直取襄陽的可能,但同時也失去了趙雲這樣的絕世猛將,這樣算來,諸葛亮其實深知在此事上他吃了大虧。

從江夏回到襄陽後,諸葛亮與張飛在襄陽歇息了十數日,而在這十數日中,旁人所不知的是,諸葛亮夜夜站在府中的中原地圖之前思量着什麼,眉宇之間並無一絲放鬆之色,顯然,在那地圖縱宛若是孤島一般的襄陽與江夏,並非能夠長久安身立命之所,劉封所言那一年之期已經過了近兩月的時日,諸葛亮深知以劉封的性情,一年之期一到,定會大舉進攻上庸,所以,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終於,這一日,一人攜帶了一封書信到了諸葛亮府中,默默留下書信後便退去了,諸葛亮看罷書信,又是藉着燭火將目光放在了與江夏緊鄰的江東之地上,雙目之中微微閃動着一絲精光。

次日,諸葛亮便將張飛與糜芳,糜竺等將領召集到了一處,足足商議了兩三個時辰方纔散去,張飛的臉上,又是顯現出了他那久違的興奮之色。

第47章 橫生枝節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80章 龍潭虎穴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293章 醒來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90章 以誠相待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章 父子相見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204章 化解危局(第一更)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186章 戰策第278章 邀戰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救駕第91章 孫權之謀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32章 救弟第10章 終有一別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37章 後手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99章 行動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73章 論斷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254章 猜疑第197章 回信第279章 服衆第35章 戰許褚第364章 垂釣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130章 埋刺第7章 收編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0章 追擊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130章 埋刺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252章 說客第83章 促膝長談第158章 獻圖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25章 魏延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60章 危情初現第506章 城破之際
第47章 橫生枝節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80章 龍潭虎穴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293章 醒來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90章 以誠相待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章 父子相見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204章 化解危局(第一更)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186章 戰策第278章 邀戰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救駕第91章 孫權之謀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32章 救弟第10章 終有一別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37章 後手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99章 行動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73章 論斷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254章 猜疑第197章 回信第279章 服衆第35章 戰許褚第364章 垂釣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130章 埋刺第7章 收編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0章 追擊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130章 埋刺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252章 說客第83章 促膝長談第158章 獻圖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25章 魏延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60章 危情初現第506章 城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