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有苦自知

呂蒙與陸遜二人雖然也是深知此事對於江東的影響十分之大,一旦周瑜率領三人降了荊州,那江東軍營在劉封心中哪裡還有秘密,特別是周瑜與魯肅二人,把持着江東大軍多年,深知底細,這短短的半日疏忽,竟然就讓他們成功逃走,孫權心中暴怒自然也是能夠理解的。

但是若孫權因爲此時遷怒與那些守城的士卒並且當真將其全部斬殺,那周瑜與魯肅叛逃出江東之事便會在短時間內人盡皆知,特別是對於本就對二人十分敬仰的江東衆將士,加之從未在軍中任要職的呂蒙與陸遜二人的介入,極有可能會造成十分惡劣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意在穩住軍心,徐徐掌控的二人此時所不願意見到的,所以,二人已然下定決心,定要勸說孫權放下此事所帶來的仇恨心理,不然這暴怒所產生的後果,只能由他們兩個剛剛上任的都督前來平息。

“如此奇恥大辱,我等如何能忍得,且不說其他,就是周瑜與魯肅二人對我軍中的瞭解,若是此時劉封就在荊州留有一隊水軍,今夜發兵便可將我軍逐個擊破,依照汝等之言,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經呂蒙這一句勸告,孫權心中也是漸漸恢復了幾分清明,他深知此事就如同是劉封之前將孫尚香從他的眼皮子底下給拐走了一般,乃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之事,怪不得旁人,他這個江東之主,能做的也只能是在這裡善後,並且將苦果吞嚥下去。

這樣的變故,讓孫權頗有些後悔爲何對於周瑜沒有更加早一些,更加狠一些的下手,若是將周瑜直接暗殺,雖會讓軍中不少將軍不能接受,但卻也絕不會造成如此大的禍事。

呂蒙與陸遜見得孫權面色不善的相問,相互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陣無奈,二人才剛剛上任,本以爲能趁着並無戰事先培植一番自己的勢力,但卻第一日便遭遇瞭如此變故,這件事若是處理得不甚妥帖,不但會讓孫權對二人的能力產生質疑,還會給荊州攻入江東的時機。

如今江東比之劉封,所佔的優勢只有水軍這一條,並且有長江天險相阻隔,劉封縱然如同曹操那般坐擁大軍百萬,若是沒有足夠的戰船和數萬精銳的水軍也是不可能將江東之地據爲己有的,原本江東之人並不擔憂這種情況的出現,畢竟劉封麾下並沒有精通訓練水軍之人,一個甘寧,是不足以成什麼氣候的。

但今日的事情一發生,孫權以及呂蒙陸遜等人便再不能存在這樣的想法了,周瑜,魯肅,黃蓋,淩統,哪一個都是精通水戰之人,且不說周瑜與魯肅,就是黃蓋與淩統這兩位,也是有着不遜於甘寧的能耐,這數人到了同樣有着不少江河的荊州,在數年之後給劉封訓練出一衆精銳水軍乃是必然之事。

“事已至此,主公不必太過憂心,今日之事,想來就算周瑜事先有所謀劃,並且與劉封勾連在了一處,魯肅等人也絕不會得知,而主公前往周瑜府中,周瑜也是絕不會事先得知,故而就算幾人逃往了荊州,但短時間內劉封絕不會貿然因那數人知我江東底細便派大軍前來,他的重點,應該還在諸葛亮與曹操身上。”

許久未曾出言的陸遜此時方纔算是張開了口,而孫權的興趣,也確實是被陸遜的這番話給吸引了過去,於是出言問道:“既然如此,伯言便認爲此事不了了之便可?”

陸遜聞言連忙答道:“非是如此,既然那數人已然是全身而去,我等便不必再理會,若是日後在兩軍陣前相遇,我等自會助主公將其擒下帶回,任憑主公處置,而今日之事,便應召集衆將,將我軍如今的水軍營寨盡皆調整一番,至少應先搬離現在所在之處,以免劉封派遣少量戰船侵擾我軍,待得將此事做完,再與諸葛亮結盟在一處,共抗劉封,劉封雖坐擁荊州,益州之地,但兩面受敵之下也是極難應付,我等若是與諸葛亮一同發威,怎知不能將荊州全境拿下?”

藉着此事的當口,陸遜索性一股腦將其心中謀劃的與諸葛亮結盟共抗劉封的策略說了出來,陸遜雖對劉封並不熟知,但他心中總是覺得諸葛亮雖是有些奸猾,但卻比劉封要好掌控的多,劉封纔是真正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霸主。

“如此行事,確是頗合我之心意,我即刻便修書一封,遣一得力之人送往汝南諸葛亮手中,與諸葛亮暫且結盟,一旦劉封有所異動,尚可與駐守在夏口的關羽遙相呼應,保我江東不失!”

孫權自然是領會了陸遜話中的意思,如今四分天下之勢已然是隱隱形成,但這四家之中,曹操卻是一家獨家。

原本劉封與諸葛亮,孫權勢力大小相差不多,但劉封得了益州與漢中後,這局勢自然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劉封規整益州與漢中土地軍士之後,雖然其實力依舊是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但卻是比孫權或是諸葛亮強了不少,如此一來,兩個最爲弱小的勢力結成同盟已然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劉封與諸葛亮不可能修好的情形之下,若不是周瑜一直對孫權稱諸葛亮並不是一個好的盟友,孫權早就修書與諸葛亮結盟了。

這邊江東緊鑼密鼓的暗中防備荊州的異動之時,長沙郡平輿城中卻是一派歡快景象,讓魯肅與淩統等人沒有想到的是,甘寧的小舟一靠岸,岸上早已有一隊人馬正在等候衆人,二人看得真切,爲首之人正是劉封。

江東之人皆知劉封此時應在益州坐鎮,如今卻出現在了這裡,只能說明劉封對於此番招降之事頗爲看重,魯肅等人眼中滿是熱切,一一與劉封見禮後,這才浩浩蕩蕩回了城中。

而周瑜,則是與劉封寒暄了一番之後,坐着劉封提供的馬車,帶領着自己的妻兒與兩個隨從,不知往何處去了。

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85章 尚有一事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567章 拿下第5章 剿匪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09章 妥協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26章 難阻頹勢第7章 收編第13章 矛盾初現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298章 密謀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57章 半日之緣第109章 妥協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55章 奇緣如此第57章 半日之緣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34章 巧取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497章 要挾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279章 服衆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392章 厚禮第92章 緊鑼密鼓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511章 擒徐晃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0章 公子劉琦第157章 拒絕第96章 提請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293章 醒來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316章 就在今夜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99章 行動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281章 難與易第5章 剿匪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69章 江中蛟龍第197章 回信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376章 僵局第254章 猜疑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436章 動員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137章 凱旋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11章 救駕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293章 醒來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
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85章 尚有一事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567章 拿下第5章 剿匪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09章 妥協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26章 難阻頹勢第7章 收編第13章 矛盾初現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298章 密謀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57章 半日之緣第109章 妥協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55章 奇緣如此第57章 半日之緣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34章 巧取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497章 要挾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279章 服衆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392章 厚禮第92章 緊鑼密鼓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511章 擒徐晃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0章 公子劉琦第157章 拒絕第96章 提請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293章 醒來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316章 就在今夜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99章 行動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281章 難與易第5章 剿匪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69章 江中蛟龍第197章 回信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376章 僵局第254章 猜疑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436章 動員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137章 凱旋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11章 救駕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293章 醒來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