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後方暫定

最終,吳巨終歸勇敢了一次,但這次勇敢卻並不能給他帶來任何想要得到的結果,眼前閃過的一絲青釭劍所發出的寒光,便是吳巨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印象了。

早在劉封命黎闖在廣信城外近處尋處埋伏之時,他便已想好了此番計策,既能不費一兵一卒取了廣信城,斬殺了吳巨,又能最大限度將吳巨這原本的萬餘守軍留存下來,如今劉封乃是新立之時,手中兵卒本就不足,守衛荊州五郡,已然是捉襟見肘,若將這蒼梧有數的守軍殺盡,再行分兵在此,實乃是劉封不願看到之事。

廣信城中守軍本就只有萬餘,吳巨又只是個只顧享樂缺乏謀略的莽夫罷了,故在出城迎擊劉封之時,將城中守軍幾乎是傾巢而出,城內竟然僅僅在城頭之上留下百餘人。

劉封脫離魏延隊伍之後,不多時便在城外一片密林之中找到了黎闖等人,與黎闖所率之人匯合後,劉封遣了飛羽衛之中十數個高手趁着夜色扮作百姓模樣混入城中查探,不多時便探明這廣信城中竟然只有百餘守軍。

劉封得此消息後再不遲疑,與那十數人裡應外合,頃刻間騙開了城門殺入城去,那百餘軍士幾乎並未抵抗便投降了劉封,並且爭相將劉封引入吳巨府中……這纔有了之前吳巨剛一入府之時的那一幕。

原本在廣信甚至蒼梧郡中,吳巨便是一言九鼎之人,之前因其這數年之間積累下的威勢,幾乎是無人敢質疑吳巨半分,但也因蒼梧遠在交州,期間無甚戰事,故吳巨麾下並無甚軍士謀士,那些郡中官員皆是孑然一身,斬了吳巨,蒼梧幾乎便宣告落入劉封之手。

將吳巨斬殺之後,劉封以吳巨之名傳下將令,命廣信城中守軍在城門處集合,待衆軍集合完畢後,劉封走上城頭,手提吳巨首級,再以火把照之,城下衆軍見之,皆是倒吸一口涼氣,吳巨不到半個時辰之前尚且還帶領他們撤回了城內,這纔剛剛過了一會功夫,竟已身首分離。

就在衆軍議論紛紛,不知如何是好之際,劉封那雄渾聲音自城頭傳來:“我乃荊州五郡之主劉封,今好心勸降蒼梧太守吳巨,不料其執迷不悟,故有此下場,爾等助紂爲虐乃是情非得已,若願歸降,則入城來,若不願,則各自散去,有圖謀不軌之心者,便如吳巨一般!”

劉封這番話說完,廣信守軍只是略微遲疑了一下,隨後幾乎一股腦進入了城中,其原本以爲跟隨吳巨攻擊劉封,劉封定不能將其輕饒,這一出言,卻是並無誅殺之意,衆人自然不想背井離鄉,於是全部入了城。

前後不到一日,劉封便將這廣信城攻陷,因蒼梧郡中兵馬八CD在廣信,故蒼梧這一郡之地,就這樣落入了劉封之手。

如此輕易便將蒼梧收入囊中,實是有些出入劉封意料,雖在出發之前徐庶已然將這蒼梧境況告知劉封,言及蒼梧守軍便頗爲不屑,但這蒼梧守軍如此裝備戰力竟也能夠助那吳巨在蒼梧縱橫數載,讓劉封對交州之地有了全新的認識。

之前數次聽聞他人言及交州,多言其乃是不毛之地,更兼蠻夷衆多,難以教化,故交州雖屬地廣袤,諸多勢力卻並不急切想要攻佔至此。

至此劉封方知,這交州若依照尋常眼光判斷,果然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在劉封眼中,此地卻非如此,劉封之所以剛剛將諸葛亮關羽大軍擊退,第一時間便來到此處,便是因其之前與交趾太守士燮之間協定,這吳巨的人頭,不但能夠將蒼梧這一郡之地帶給劉封,更是能夠替劉封叩開交州深處的大門。

吳巨坐擁這一萬餘衣甲不整之兵,士燮兄弟都不能親自率軍將其拿下,便說明交州其他數郡之中兵將極有可能並不比這蒼梧守軍強上多少,但那其他數郡之情形卻又與蒼梧不同。

蒼梧乃是臨近荊州,江東之地,民風與中原幾乎保持一致,但自蒼梧再往交州深處行進,便當真多是交州原住之人,也正是中原人口中的蠻夷,其有着自己的風土習俗,故想要完全掌控交州,乃是極難之事。

也正因如此,劉封明知士燮兄弟麾下之兵多半也是極其羸弱,卻不想率軍強行將其攻下,一者是因交趾之地,距此甚爲遙遠,一來一回,多半要耽擱數月之久,如今諸葛亮虎視眈眈之下,分兵前往交趾自然並非良策,二者便是劉封早已通過劉琦書信得知,士燮在交趾及其周邊苦心經營數十載,交趾民衆對士燮已然是如同中原皇帝一般,一旦貿然殺死了士燮,只怕交趾民衆便會大亂,反而不利劉封穩固交州之地。

故此劉封早已決定,與士燮結盟而非取而代之,那交州百姓,自然還是由士燮管轄更爲妥當,當然,此種結盟要以劉封爲主,劉封對交州但有所求,士燮皆應盡力滿足,這便是劉封使劉琦對士燮所提之條件。

如今斬了吳巨,劉封算是將這投名狀幫助士燮完成,一者可以藉此讓士燮看清劉封實力,二者也是教其明白劉封誠心。

謀取交州全境,不但能夠使得劉封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同時更爲重要的一個目的,劉封並未向任何人提起,那便是自交趾郡中出發,經由進桑關,可以直通CD!

劉封隨劉備前往益州後,益州那易守難攻之地便在腦中久久揮之不去,在腦中反覆分析一番後,劉封便知,若不能早圖益州,以劉璋那弱勢性情,不出三年,益州必被曹操所得。而如今,與士燮結盟之事一成,謀取益州大計,便可以徐徐展開,劉封相信有了交趾這個可以屯兵練兵之處,一年之內,定然可得一隊精兵,用作攻取益州!

廣信之事已了,劉封遣了得力之人攜吳巨頭顱直奔交趾而去,那裡有劉琦接應,而蒼梧郡中,因並無可信之人,劉封只得將黎闖暫且留於廣信規整守軍,待回了荊州再以他人替之。

剛剛將此間之事理順,一騎來自江陵的快馬卻是帶來了一個既在劉封意料之中,又有些令其不解的消息。

第298章 密謀第171章 出使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567章 拿下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74章 非汝不可第176章 拔寨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52章 說客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45章 出使江東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35章 退敵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37章 凱旋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244章 折服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3章 父子相見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2章 智勇退敵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100章 終歸來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66章 斬使立威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74章 非汝不可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137章 凱旋第4章 賜字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6章 前路多艱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93章 孤注一擲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174章 取關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8章 兵甲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81章 打草驚蛇
第298章 密謀第171章 出使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567章 拿下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74章 非汝不可第176章 拔寨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52章 說客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45章 出使江東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22章 和時間賽跑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35章 退敵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37章 凱旋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244章 折服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3章 父子相見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2章 智勇退敵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100章 終歸來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66章 斬使立威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74章 非汝不可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137章 凱旋第4章 賜字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6章 前路多艱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93章 孤注一擲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174章 取關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8章 兵甲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81章 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