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孫權所在

衆人聽到有了孫權和呂蒙的確切消息,幾乎全部都是目不轉睛的看向張飛,顯然,這對於此時的江東來說絕對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消息,諸葛亮破城之際,江東羣臣除了少部分望風而逃者,其餘大部分皆是被諸葛亮所獲。

而後在諸葛瑾等人的斡旋之下,願意歸降諸葛亮的江東臣子並不在少數,而不願歸降的,爲了江東的穩定,諸葛亮也並未將其斬殺,而是遣送回家並且暗中看管起來,這其中獨獨不見了孫權和呂蒙,陸遜三個江東最爲重要之人,這件事除了此時在諸葛亮面前的這些人之外,幾乎是無人得知的,大多數人以爲,孫權和呂蒙,陸遜三人皆是被諸葛亮暗中斬殺了事。

這三人之中,諸葛亮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就是到了益州的陸遜,陸遜被馬超帶到益州之後,既然被周瑜留在自己的麾下任職,自然也就沒有刻意隱瞞自己在益州的消息,隨着這數年之間陸遜在劉封麾下才華的漸漸顯露,終於被有心人告知了諸葛亮。

陸遜既然已經改換門庭,自然和諸葛亮也就再無關係,但是孫權和呂蒙的下落卻一直懸而未決,直到上一次諸葛亮在和張飛二人商議之後,決定遣人到夷洲去探聽,建業到夷洲,全部都是水路,並且這些水路不比中原地區的河流,此乃是真正的大海,戰船一旦在大海之中遭遇了風暴,有十分之大的機率沉船,救無可救。

諸葛亮之所以派遣自己麾下的得力之人冒着船毀人亡的風險去夷洲打探孫權和呂蒙的消息,自然也是無奈之舉,如今江東所處的形勢,只能說是趁着劉封和曹植之人相鬥的空隙苟延殘喘,一旦被孫權與呂蒙躲在諸葛亮沒法得知的暗處醞釀着什麼,那對於本已經十分弱小的江東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相反,若是派遣人員前往夷洲調查一番,就算是孫權和呂蒙沒有前往夷洲,那麼至少可以探知他們在之前是否和夷洲有所勾連,或是原本確實打算前往夷洲,在途中葬身於大海,總之,諸葛亮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確定,孫權和呂蒙到底在什麼地方,或是到底是不是尚在人世。

終於,在一日之前,張飛滿臉興奮之情的告知了諸葛亮那前往夷洲的部將已經平安歸來,並且帶回來了一個諸葛亮急於得知的消息。

之所以選擇當着這些人的面讓張飛宣佈這個消息,諸葛亮也是帶着目的的,有些自己一直有些看不清心思的人,諸葛亮相信,這一次,一定能夠讓他看出來一些什麼。

張飛在此時自然是不能停頓太長的時間,因爲在那主位之上,他的侄子劉禪也是正在眼巴巴的看着他,劉禪知道孫權和呂蒙消失對於他們的重要性,所以對於這件事也是十分關心,看此時的情形,要是張飛再不說出點什麼,劉禪怕是要先急得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了。

見此情形,張飛連忙裝腔作勢的清了清自己的喉嚨,這才繼續言道:“據從夷洲歸來的將士回報,他們暗中到了夷洲之後,與夷洲不少部族的首領都見了面,由於夷洲的消息相對來說滯後一些,而且我大漢中原地區比之夷洲不知強了多少,故而夷洲那些一盤散沙的部族對於我江東人馬還是十分恭敬的,並且知無不言,經過數日的打探,他們終於探知在數年之前,一隊來自中原的船隻到了夷洲,並且在益州紮根,直到今日,憑藉其精良的裝備成爲了夷洲較爲強悍的一股勢力,若非是其在夷洲表現得相當低調,怕是已經成爲了夷洲的第一大勢力,而這個勢力的姓氏,正是孫氏!而且經過那些夷洲部族確認,就在我等將江東攻佔之後不久,確實有數艘戰船靠岸,根據他們的描述,船上所乘之人,正是有孫權和呂蒙二人!探得此事後,他們唯恐被孫權和呂蒙發覺,連夜乘船趕回了江東,將此事告知於我。”

張飛這長長的一段話,將此事的來龍去脈盡皆描述了一番,衆人聽罷,也是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說什麼好,特別是那些孫權麾下的舊臣,皆是對於孫權竟然早在數年前就爲自己在夷洲留了後路的做法有些吃驚。

還未及衆人細想的時候,諸葛亮見張飛言罷,直接接過了張飛的話言道:“夷洲,乃是蠻夷之所在,比之茹毛飲血也強不得多少,孫權如今既然自甘墮落,逃至了夷洲,我等大可以暫且不要將其放在心中,夷洲一旦有船隻往來我江東,定會讓我等知曉,故而這孫權,怕是再難翻起什麼風浪了。”

諸葛亮這一番話說得還是十分霸氣的,衆人聞言,也是紛紛附和起來。

“孫權之事,就暫且說到此處,將此事告知諸公,也不過事想讓諸公知道,江東之主,除了我主劉禪之外,再不可能有他人,除非我死!”這番斬釘截鐵之言,也的確是讓一些心中存有其他心思的人心頭震了一番,決定暫且不做他想。

將這些話說出了口,諸葛亮今日的第一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而接下來,纔是他今日將衆人召集到這裡議事的重頭戲。

“劉封稱帝之事,想來諸公已經是有所耳聞,近日鄴城與宛城兩地的變動,諸公怕是還未能瞭解。”忽然之間將話題引到了劉封和曹植的身上,讓那些朝堂之上的老江湖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於是他們紛紛出言相問。

“根據我等在荊州與魏國的密探所報,依照如今的情形來看,最多一月之內,魏國還會發動一次規模不下於上一次的戰爭,兵鋒所指,依舊是劉封的荊州!”

諸葛亮這一句話,分量可實在是有些重了,絲毫不下於張飛公佈了孫權和呂蒙就躲在夷洲的消息。

這戰爭本身,此時自然和江東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曹植對於滅掉劉封如此的急切,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接連發兵兩次,讓這些江東的臣子們都感受到了濃濃的不安之意。

第517章 霹靂車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566章 大殺器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39章 問計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章 父子相見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172章 三計出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88章 終見成效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78章 脫離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134章 巧取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98章 灌醉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73章 智取第26章 難阻頹勢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99章 出逃第92章 緊鑼密鼓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63章 探虛實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7章 橫生枝節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70章 連環之計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67章 點將出徵第73章 論斷第42章 江東來使第98章 灌醉第33章 歸心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3章 矛盾初現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344章 空城計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244章 折服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508章 變數第68章 江上交鋒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158章 獻圖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186章 戰策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85章 尚有一事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4章 坦誠相見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402章 呈上奏摺
第517章 霹靂車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566章 大殺器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39章 問計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章 父子相見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172章 三計出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88章 終見成效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78章 脫離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134章 巧取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98章 灌醉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73章 智取第26章 難阻頹勢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99章 出逃第92章 緊鑼密鼓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63章 探虛實第10章 終有一別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7章 橫生枝節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70章 連環之計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67章 點將出徵第73章 論斷第42章 江東來使第98章 灌醉第33章 歸心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3章 矛盾初現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344章 空城計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244章 折服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508章 變數第68章 江上交鋒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158章 獻圖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186章 戰策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85章 尚有一事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4章 坦誠相見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402章 呈上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