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第二封信

甄氏聽聞曹植的這番敘述,面上早已經是一片怒容,當曹植說罷之後,他看到甄氏這般模樣,本以爲甄氏是對劉封這在她心中有些自不量力的行爲而發怒,卻不想甄氏剛剛出言,便是讓曹植大大的吃了一驚。

“你怎能率先做出如此行爲,我魏國與那劉封,雖說是成王敗寇,但子建做了這險些使人絕後之舉,又怎能怪得了那劉封往來報復?況且縱然劉封與子建乃是敵手,卻又與其妻子無關,尤其是那劉封之子纔剛剛出生數月,正是毫無防備之時,子建怎能聽信了司馬懿讒言,去行那不仁不義之事,此事並未給劉封妻子造成傷害,還尚且有挽回之餘地,若是當真是得劉封那剛剛出生的孩子有甚變故,今日你見到的,怕只會是一具屍體了!”

顯然,甄氏對於曹植對劉封府邸的這種做法是十分不認同,充滿理想主意情結的她認爲戰場之上的事情,就要在戰場之上解決,而非如同曹植這樣意欲用那些盤外招去讓對手分心,甄氏這樣的想法讓曹植慶幸自己將此事推脫到了司馬懿的身上,若是其說出此事的始作俑者正是他本人的話,怕是自己在甄氏心目之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

好在這件事,曹植也在看到劉封親筆所書的信件之時便已然決定到此爲止了,在他看來,不管是得到什麼樣的好處,若是以甄氏的美貌甚至是性命作爲代價的話,都是萬萬不值得的,更何況從之前的情形來看,若是論起盤外招的話,劉封麾下之人定然是比他委託司馬懿找到的所謂死士強大十分之多的,所以這條路,很明顯以後是行不通了。

正當曹植意欲出言安慰甄氏一番,並且向她做一番保證的時候,甄氏卻又是轉身從自己的牀榻之上拿起了封書信,言道:“除了那封書信之外,次日還在書桌之上發覺了這封書信,看筆跡應該是同一人所寫,故而妾也是未敢輕動。”

曹植眼見那封面上所寫的‘曹植親啓’四個大字,依舊是劉封的筆體,但這四個字,卻是之前劉封與他相互聯絡之時所慣用的稱謂,若是按照以往的經驗,這封書信之中,定然是劉封給他分享的一些中原大地上的事件,但是自從其在曹丕手中奪過了魏國之主後,二人之間的書信往來便自然而然的斷了。

正因如此,曹植對於這封書信的真實性頗有些懷疑,一時間想到了諸多的可能,其中自然也是有劉封利用這樣的書信來迷惑自己的可能,他十分想不看這封書信,而是直接將它付之一炬,但一番思量之下,他又是想到了之前劉封所傳來的消息每每幫助其在複雜的局勢之中看到曙光,幾次與曹丕交鋒之中的勝利,也都是劉封適時的將一些消息和自己的見解傳遞過來的緣故。

於是,在足足思慮了一炷香的時間後,曹植從甄氏的手中接過了這封書信,並且緩緩的將其拆開,坐在桌案邊上看了起來。

但這一看,彷彿爲曹植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一般,他的眼睛再難從這封書信之上移開,短短的一頁,他足足一字不落的看了三遍之多,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劉封在這封書信之中和曹植分享了一件事,一件讓曹植想要不信,卻又不得不信的事,曹植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的研讀,就是想要在這封信之中找到不合情理之處,但可惜的是,他並沒能找到。

劉封在信中所提之事,正是由那三個死士所牽扯出的司馬懿與潁川當地望族庚氏的關聯,但劉封卻是將此事稍稍做了些許改動,其一便是微微誇大了一些那庚氏隱藏在暗處的能力,其二便是將那庚氏說成是唯司馬懿之命是從。

這兩個微小的改動,對於曹植來說是致命的,他本來便是對由曹丕麾下倒戈而來的司馬懿頗有些不信任,如今若是當真如同劉封所言,司馬懿暗中在近在咫尺的潁川之地豢養了如此多的死士,顯然是有所圖謀,而這,也正是曹植最爲忌諱之事。

將這封書信之中的每一個字都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腦中之後,曹植直接將其投入了香爐之中,面上凝重的彷彿能滴出水來,這樣的舉動,讓甄氏一時間也是擔憂不已,以爲那另一封書信是劉封更爲進一步的恐嚇。

良久,終於回過神來的曹植看到甄氏魂不守舍的樣子,不由得心頭一軟,攬住甄氏的肩頭言道:“此事已然解決,日後我不會再遣人去劉封府中,劉封自然也不會再到我鄴城來暗中行事,我與劉封之間,終究是要戰場之上見分曉,夫人大可放心。”

“那這封書信之中……”顯然,曹植在看完那封書信之中的神情還是引起了甄氏擔憂。

“此事不勞夫人費心,乃是我朝堂上之事,你我已然是多日未見,既然夫人額頭之上傷勢並無大礙,你我二人倒是可以放鬆一番……”言罷,也顧不得甄氏面上的紅潤之色,一把便將其制服在了牀榻之上,一時間,屋中又是滿園春色,彷彿之前的那些危險之時從未發生過一般。

正當曹植正在與甄氏做着某種運動之時,千里之外的成都,劉封卻正穿戴整齊的坐在自己的書房之中,站在書房門口的是一名精壯的青年人,此人進入屋中之後,先是將房門關好,而後見劉封微微頷首,這才施禮後言道:“主公所遣之事,已然盡皆辦妥,恰逢曹植前往許昌之中面見劉協,給了屬下可乘之機,故而並無變故,此時想來曹植已然回到了鄴城並且得知了此事。”

“那兩封書信,可是按照我所言那般放置?”劉封微微點頭後,又是沉聲問道。

“正是如此,並且屬下傷了甄氏之後,又是在暗中觀察,直到其發覺了書信,並未敢於打開而是整齊放好後,方纔退出。”

“如此甚好,不知那甄氏……容貌到底如何?”

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121章 逼降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293章 醒來第70章 連環之計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0章 公子劉琦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00章 終歸來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283章 龐統至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70章 連環之計第90章 以誠相待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197章 回信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19章 領罰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85章 尚有一事第38章 江夏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360章 抱佛腳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27章 使者第337章 後手第432章 雪上加霜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46章 前路多艱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167章 痛處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27章 使者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75章 夜談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5章 戰許褚第392章 厚禮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3章 歸心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186章 戰策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1章 浴血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58章 返程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3章 父子相見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70章 退張魯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
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121章 逼降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293章 醒來第70章 連環之計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0章 公子劉琦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00章 終歸來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283章 龐統至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70章 連環之計第90章 以誠相待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197章 回信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19章 領罰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85章 尚有一事第38章 江夏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360章 抱佛腳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27章 使者第337章 後手第432章 雪上加霜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46章 前路多艱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167章 痛處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27章 使者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75章 夜談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35章 戰許褚第392章 厚禮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3章 歸心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186章 戰策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1章 浴血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58章 返程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3章 父子相見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70章 退張魯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