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如何懲戒

曹植知道,此時雖然自己在表面上依舊是佔據着主動,就像是在審問着司馬懿一般,但司馬懿每一次都是在話語之中找到一絲破綻,這一次也是一般,司馬懿口中說着有些緣由,卻又沒有提出是何種緣由,自然就是又一次想要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表現。

但此時,曹植已經是有些熟悉了司馬懿的這些套路,他自然不能再如同之前那樣,一步步的落入司馬懿的說辭之中,他深知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自己纔是這魏國之主,雖然不能毫無理由的對這些自己朝堂上的重臣定罪,但是潁川之事自己之前已經是做了足夠多的渲染,此時跪在地上的數人就足以說明他們已經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曹植暗自決定打破之前的套路。

“不論是何種緣由,爾等自然是理應與之斷絕往來,不然若干年後這些勢力漸漸成事,豈不是要顛覆我魏國朝堂?既然仲達將此事和盤托出,對於仲達自然是要從輕處罰,但卻絕不會因爾等主動招認而免於處罰,不然日後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潁川。”

曹植這樣一說,便又將這一次談話的主動權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之前曹操之所以數次想要殺了司馬懿卻未能動手,說到底不過是曹操的面子與他的自信在作祟,他自認爲能夠讓司馬懿心服口服不可辨駁的情況之下將其殺死,但殊不知司馬懿此人在這個時代是個另類。

他爲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能夠好好的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去,完全不會顧及自己的臉面和廉恥,在他將自己的姿態放的及其之低的情形下,曹操心中的自豪感讓他放棄了殺死司馬懿,同時也想要看看司馬懿下一次面對這種情況之時會如何應對,這就是曹操數次對司馬懿起了殺心卻又並未下手的緣由,當然,這其中也有曹丕屢屢爲司馬懿開脫的原因。

這些原因,曹植之前在自己的腦海之中都是深思過數次的,他了解自己的父親,如今也是漸漸的瞭解了司馬懿,所以這一次,他沒有重蹈自己父親的覆轍,適可而止的制止住了司馬懿的表演。

但縱然如此,司馬懿之前的數言也已經將自己的罪責變得比不少朝臣輕了,且不說這一次曹植並不想置司馬懿於死地,若是他當真想要將司馬懿置於死地,他要麼當衆承認自己之前略過了司馬懿與庚氏之間的關係,要麼讓那些看起來罪責比司馬懿還要重的人全部都給司馬懿陪葬,但顯然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會讓曹植的朝堂損失慘重。

此時已經跪拜在地的司馬懿並沒有擡頭看着曹植,若是此時地面上有一面鏡子能夠看到司馬懿的眼睛的話,就會發現司馬懿的雙目在急速的轉動着,顯然,他在思考着,權衡着,他依舊要讓自己以及司馬家的損失降到最低,這是他身爲這一代司馬家主事之人的職責。

“不論主公何種懲罰,懿都願意承受,若此番能夠僥倖逃得性命,懿斷然不會再與我朝堂之外的勢力有任何瓜葛!”

這一番言論,彷彿是在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曹植知道,若是司馬懿這樣說了自己依舊強行對其施以重罰的話,自己管理魏國的能力無疑又會收到質疑。

看了看跪拜在地上的司馬懿,又看了看司馬懿附近目漏兇光,恨不能直接上去一腳將司馬懿踹倒在地的楊修,忽地曹植的腦海之中靈光一閃,直接看向楊修言道:“在處理這潁川之事上,德祖乃是極大的功臣,正是德祖冒險率軍前往潁川,這纔將這些躲藏在暗處的勢力盡皆剿滅,不知德祖以爲,對於仲達等人應當如何處置?”

這樣一來,曹植變成功的將矛盾轉嫁到了楊修的身上,他知道,楊修與司馬懿關係不睦,但那些朝臣之中,也是有着一些平日裡與楊修走的頗爲相近之人,故而楊修若是出言,既能夠達到重罰司馬懿的目的,又不會使得自己陷進去太深,無疑是一個兩全其美之法。

楊修見此時曹植將這個艱難的任務交給了自己,心中也只能是嘆了口氣,之前他心中所想,自然是曹植能夠在暴怒之下將司馬懿罷免或是直接斬殺,但是當曹植沒有直接拿出指向司馬懿的證據之時,楊修就知道,曹植還是捨不得在此時將司馬懿殺死。

曹植的擔憂,楊修又怎能不知,曹植顯然是擔心自己此時除去了之前在戰場上立下過十分至大功勳的司馬懿後,不能在未來與劉封和諸葛亮的爭鬥之中佔得上風,他一邊想要狠狠地懲戒司馬懿一番,一邊又需要保留住一旦事不可爲之時能夠將司馬懿再度請出山的可能性,這樣的想法一旦存在,自然也就造成了如今曹植爲難的局面。

楊修之所以是曹植最爲信任之人,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善於揣測曹植的心思,這些年的輔佐,讓楊修是最能理解曹植心中所想之人,就像是在這個時候,雖然自己萬分的想要將司馬懿置於死地,但是這樣的話還是沒能從楊修的口中說出來。

“修以爲,此番潁川之事,若非主公發覺及時,日後幾乎定然會釀成大禍,好在如今已經將這些隱藏在暗中對我魏國有些十分之大危害的勢力盡皆拔除,但這些勢力雖已被我等拔除,但身爲朝臣卻與這些不明勢力有着不小的勾連,絕非能夠輕饒之事,修以爲,對於其中涉及頗深者,不應再出現在朝堂之上,涉及不深者,近期亦絕不可重用,看其日後改觀,再行定奪。”

聽罷楊修這番言語,那些跪在地上的老者皆是鬆了口氣,原本以爲自己這項上人頭就要不保,如今見得楊修竟然沒有爲了將自己的對頭司馬懿置於死地而對他們也落井下石,他們皆是向楊修投來了感謝的目光,就像楊修救了他們的性命一般。

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63章 探虛實第136章 四郡定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278章 邀戰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299章 行動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9章 救美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70章 連環之計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誘敵第158章 獻圖第170章 退張魯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61章 公瑾之邀第253章 觀虎鬥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35章 戰許褚第390章 勸說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85章 尚有一事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452章 說服第98章 灌醉第443章 碾壓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77章 反間計成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21章 以退爲進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80章 幕僚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35章 退敵第77章 反間計成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91章 孫權之謀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34章 戰神揚威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360章 抱佛腳第252章 說客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94章 動之以情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135章 退敵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281章 難與易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65章 拙劣試探第52章 辯駁第36章 終見曙光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
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63章 探虛實第136章 四郡定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278章 邀戰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299章 行動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9章 救美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70章 連環之計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誘敵第158章 獻圖第170章 退張魯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61章 公瑾之邀第253章 觀虎鬥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35章 戰許褚第390章 勸說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85章 尚有一事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452章 說服第98章 灌醉第443章 碾壓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77章 反間計成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21章 以退爲進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80章 幕僚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35章 退敵第77章 反間計成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91章 孫權之謀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34章 戰神揚威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360章 抱佛腳第252章 說客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94章 動之以情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135章 退敵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281章 難與易第203章 圍魏救趙(第六更,爲侃侃溜溜打賞舵主加更)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65章 拙劣試探第52章 辯駁第36章 終見曙光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