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一名勇士

孫權雖知呂蒙之言也不過是安慰之用,但事已至此,再盲目的指望荊州兵馬前來救援已不可能,想要讓江東最後的堡壘和基業得以保全,只有先將此事散佈出去,以求擾亂諸葛亮的視野,而後再盡力整頓兵馬構築防線。

好在由於江東此時所剩下的郡縣已經不多,故而孫權不用大費腦筋的設想諸葛亮會從何處而來,他只要守好鄱陽郡就可以了,這個任務,其實比之之前還是要簡單不少的,只不過此時的孫權,已經有些被諸葛亮的攻伐唬成了驚弓之鳥,他生怕一旦鄱陽之地有失,他所在的建業就相當於是毫不設防的放在了諸葛亮的眼前,到了那時,他孫氏一族在江東的統治也就當真走到了盡頭。

深深的嘆了口氣之後,孫權還是親自穿上了許久都不曾上身的鎧甲,帶領着呂蒙一同去動員即將自建業出發前往鎮守鄱陽郡的將士了。

此時的諸葛亮與關羽,確實已經是在距離鄱陽之地最爲相近的一個縣中囤聚了重兵,遙遙相望,觀察了鄱陽郡不少時日,諸葛亮知道,一旦決定攻取鄱陽,就是一場必須得取勝之戰,若是不能一鼓作氣將其拿下,那麼自己之前所佔領的那些江東郡縣多半也會因自己的失敗的軍心不穩,而此時他與關羽又是率軍深入到了江東境內,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諸葛亮又怎能不知,所以如何利用好這一鼓作氣的機緣,對於諸葛亮來說太重要了。

他們的等待,自然也並非是全無道理,數日之間,孫權大軍的動向已經是源源不斷的傳遞到了諸葛亮與關羽的耳中,這是一場針鋒相對的戰爭,針對這唯一地點的攻防,謀略自然也就只能起到比較小的作用,顯而易見的,這將會是一場真刀真槍的拼殺,諸葛亮知道孫權會將江東所剩餘的大部分精銳都投入到這一次守衛鄱陽之上,而他,自然也是一樣。

但這一次傳回的一個消息,不得不引起諸葛亮的注意,那便是孫權在建業動員其大軍之時,口中直言其已然是與劉封在荊州的兵馬結成了同盟,一旦鄱陽郡之地被諸葛亮攻打,魯肅便會率大軍自長沙渡過湘水,直取諸葛亮後方。

面對這樣的傳言,諸葛亮與關羽二人只得將此番出戰的數個重要將領召至帥府之中,商討如何應對之事。

聽聞此事後,那數人皆是面色凝重,良久,廖化率先出言道:“此事只怕是孫權的緩兵之計,這廝多半是故意透漏出此事好教我等得知,而後生出了瞻前顧後之意,既然我等已然攻到了此處,便斷無停止的道理,故依末將之見,理應火速發兵,打得孫權措手不及,就算那魯肅當真在荊州準備了救兵,還不等他到了此處,我等便已然攻入建業!”

顯然,廖化的猜測也是不無道理的,諸葛亮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決不能因爲一個魯肅的救兵就止步於此。

聽聞廖化之言,諸葛亮先是微微頷首,而後又是頗有些無奈的言道:“孫權之前走投無路之下,加之荊州的魯肅乃是其舊將,向魯肅求助,確是非常可能之事,故而此事並非只可能是空穴來風。”

“那軍師以爲我等該當如何?”諸葛亮的分析,向來是十分準確的,衆人聽罷,都是心知諸葛亮必然還會有後續的計策,於是紛紛問道。

“孫權雖有求助於劉封之心,魯肅卻並非是敢於擅自做主之人,故而此事最終的決斷,還是應應在劉封身上,而劉封又是何等的精明之人,他幾乎絕不會在此時直接率軍前來趟我與孫權這等渾水,這對於此時的他,並無甚好處。”

“那我等豈不是依舊可以直取建業?”廖化此時頗有些不明所以,諸葛亮既然反駁了他的建議,此時又是如此說來,顯然並非本意。

諸葛亮此時又是搖了搖頭,腦中沉思了片刻,這纔開口道:“此番劉封得知此事之後,多半不會在此時當真前來支援孫權,但以劉封的性情,多半會答應此事,而後靜待時機,一旦我等與孫權戰至兩敗俱傷之時,劉封自會來到此時,藉由孫權相邀之機,一面將我等消滅,一面正大光明的將江東的領土納入其版圖之中。”

對於劉封這個老對手,諸葛亮與關羽皆是十分了解,聽了諸葛亮的分析,關羽也是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此時的他,雖然依舊如同之前那般自傲,但對於劉封,卻一絲也不敢小看,劉封就像是一條毒蛇一般,一有機會便會是致命一擊,這樣的場景關羽是聽說過的,也是見識過的。

“既然如此,若是想要萬無一失奪取這鄱陽之地,將孫權滅殺在建業,只有快速且以十分之小的傷亡將其拿下方纔成爲可能,一旦我等與孫權的守軍陷入苦戰之中,劉封幾乎是定然會在我等損兵折將之時對我等進行打擊。”

諸葛亮說到此時,關羽自然是將諸葛亮話中的結論向自己麾下的這些將領們傳達了一番。

但當關羽說完之後,那些之前還躍躍欲試的將領們盡皆是不再出言,顯然,關羽所言的這些條件,乃是十分難以達到的,鄱陽郡雖然就在眼前,但顯然孫權已經調集了重兵,這裡又是地勢緊窄險要,想要揮軍找到一條孫權不知道的小路直取鄱陽幾乎是不可能之事,故而以極小的代價快速奪取鄱陽,成了一個難解之題。

到了此時,衆人也是得知了諸葛亮爲何遲遲不肯發兵,癥結自然就在此處,不能快速將鄱陽拿下,就如同是自取滅亡,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白白便宜了劉封。

“諸位莫要沮喪,今日既然將諸位聚集在此處,那定然不會擺出一個無解之局,兵者,詭道也,虛虛實實之中,方纔能夠得勝,我昨夜已然想出一條計策,但卻是缺少一名勇士……”

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39章 問計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54章 功成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62章 宴無好宴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57章 拒絕第566章 大殺器第21章 以退爲進第98章 灌醉第1章 千人守城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135章 退敵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75章 夜談第173章 智取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84章 志趣相投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444章 大軍至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68章 對峙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315章 喜訊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26章 難阻頹勢第55章 奇緣如此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566章 大殺器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76章 良將賢臣第554章 時間差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章 賜字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305章 捷報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278章 邀戰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84章 志趣相投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27章 論江東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60章 危情初現第134章 巧取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61章 公瑾之邀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153章 詔命
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39章 問計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54章 功成第188章 飛羽顯威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309章 曹植的舉薦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62章 宴無好宴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57章 拒絕第566章 大殺器第21章 以退爲進第98章 灌醉第1章 千人守城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135章 退敵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75章 夜談第173章 智取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84章 志趣相投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444章 大軍至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68章 對峙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269章 發展騎兵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315章 喜訊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26章 難阻頹勢第55章 奇緣如此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566章 大殺器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76章 良將賢臣第554章 時間差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4章 賜字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305章 捷報第80章 龍潭虎穴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278章 邀戰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84章 志趣相投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527章 論江東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60章 危情初現第134章 巧取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61章 公瑾之邀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153章 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