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達成協議

“不知子威將軍有何計策可使植達到如此效果,而事成之後子威將軍又有何要求,你我二人皆是七竅玲瓏之心,子威將軍不必顧左右而言他了,直接開出條件即可,若真是對植有所益助,植定不會推辭。”

曹植前後想了一遭,便是將心一橫,想到既然劉封已然是對其諸多事情知之甚詳,那他便並無甚顧忌了,索性就答應了劉封所說之事,在曹植心中,若是劉封果然能夠幫助他將此事轉化成爲一件大功,那麼在曹操麾下諸多將領見證之下,曹植定然能夠在此事之上扳回一城,到時定然能夠趁此機會得到些許將領支持,以免被曹丕遠遠甩在身後。

並且在曹植看來,劉封也是對其未來頗有些想法,曹植心知劉備已然有了親子,但是聽劉封話語之中含義,其並不準備安心輔佐其義弟,而是早已開始暗中謀劃日後取而代之之事。

如此情況之下,曹植與劉封二人便頗有些同命相憐之相,曹植亦知劉封之實力,能夠讓徐庶這等大才聽命於他,並且有鳳雛之稱的龐統亦是在劉封身側輔佐,這讓曹植對劉封小覷不得。

“計策已然在封心中,只不過時候未到,還不能告知子建,不過子建大可放心,封言出必行,此番既然子建已然答應與封合作,封便斷然不會將子建獻給父親或是諸葛軍師,子建這幾日且在此地好生歇息,時候一到,封便將子建毫髮無損送回曹丞相身旁,並送給子建一件大功!”

見劉封此時並無想將計劃告知自己之意,曹植心中亦是頗爲無奈,他年歲不如劉封,身旁此時又無楊修等人在側出謀劃策,一時間也不能吃透劉封心中所想,只得是孤注一擲,絕對相信劉封,不然亦是人爲刀俎之態勢,容不得曹植有過多選擇餘地。

“既然如此,植便在這江陵城中靜候佳音,一旦真如子威將軍所說一般,植得了這許多功績,且日後能夠將兄長之風頭壓下,若是子威將軍到時能夠需要植之處,儘管開口即可,植願與子威將軍在此結盟。”

劉封一聽此言,便覺徐庶對曹植評價當真是十分貼切,曹植確是性情中人,能夠在此番交談之中取得如此成就,劉封心中十分滿足,自己所說的兩件事,果然是擊中了曹植內心深處最爲柔軟之處,所以將曹植說動纔會如此輕鬆。

解決了曹植之事,劉封心中便是一塊大石落了地,此時曹操尚未從大敗之中回過神來,且並未將數十萬大軍在襄陽集結完畢,是故曹植在劉封手中尚且算是一重保險,但是曹操一旦大軍壓境之事,曹植便成了個燙手的山芋。

若是白白的將其放回了曹操手中,諸葛亮定然會藉機發難,若是將曹植交給了劉備,劉備又多半會將曹植斬殺以提升大軍士氣,那樣一來,劉封便成爲了曹植之死的罪魁禍首,曹操定然不會輕易放過劉封,是故劉封想要從容在南郡發展部衆,對於曹植此人便要像之前答應曹操那般,在合適時機將其放歸曹操身旁才行。

但此番若是沒有曹植配合,教劉備與諸葛亮看出了破綻,那此事便不美了,是故劉封纔想到了與曹植達成默契,如此一來一旦曹植當真能夠從曹丕手中奪得了曹操打下江山,倒也省去了劉封日後對付曹丕之力。

如今曹植已然答應劉封,這後顧之憂便算是暫時得到了解決,劉封一面整頓軍馬,一面又是給劉備寫了一封書信,再次談及南郡兵少之事,請求劉備增援一千人馬,之後便開始了其心中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的計劃。

這一日,劉封又是將麾下衆將全部都召集到了一處,提出了一番其心中見解。

“早在新野之時,封麾下僅有三百人馬,封便在新野周邊各縣徵召了數名流亡至荊州的鐵匠與裁縫,之後每到一處,封都遣人前去徵召,至今營中已然有了十數位鐵匠,而江陵乃是荊州重鎮,城中各個工種所需,一應俱全,故此,封有一想法,便是將營中部分軍士手中兵器重新鍛造一番!”

衆人一聽劉封有此打算,皆是有些摸不着頭腦,兵器乃是劉備軍中統一配備,因劉封並未真正與曹操軍隊交手,是故三千餘人所持兵器如今依舊是十分的嶄新鋒利,在他們看來,重新鍛造兵器乃是無用之功,平白浪費了資源,並且一旦鍛造之時有戰事發生,那便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子威,這是爲何,如今我軍所使兵器,與那曹操孫權之軍所用,雖形狀與大小略微有些差別,但戰鬥力卻是絲毫不差,子威若是想要提升我軍戰力,還是要從陣法與操練之上下手纔可。”龐統此時心中亦是有所不解,但他聽聞劉封自從在新野之時便開始徵召鐵匠,心中隱約感知劉封似乎有所籌謀,但這鑄造兵器,卻是讓他有些不知從何入手。

“士元先生有所不知,正是因我軍與其他軍隊所用兵器並無甚不同,封纔要將其重新鍛造,若是封所料不差,以江陵城中現有冶鐵物件,若是方法得當,將我等現如今所用兵器硬度與鋒利程度提升一半,應當不難!”

“這……”衆人聽了劉封之言,皆是心中一驚,之前他們之所以不贊成劉封重新冶煉兵器,便是因他們心知這兵器冶煉已然是到了一個瓶頸,無論是何人來冶煉,除非是耗費極大人力物力,千錘百煉,才能鍛造出像青釭這般的寶劍,但是這江陵城中,十數個鐵匠,加之三千軍士之用,斷然不可能在這短短時日之內鍛造出成百上千把青釭一般的寶劍。

但劉封所說將兵器硬度與鋒利程度提升一半,顯然所指便是批量改造,這如果真能實現,怎能不讓衆人大吃上一驚?

“諸位莫要驚訝,只是將這冶鐵所用之熔爐稍加改造即可,待明日封準備完畢,便帶諸位前去觀瞻一番!”

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293章 醒來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85章 尚有一事第72章 暫且離去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136章 四郡定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70章 退張魯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60章 危情初現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98章 密謀第104章 設伏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48章 神秘少女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278章 邀戰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99章 行動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278章 邀戰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167章 痛處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134章 巧取第520章 襲魏營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89章 再續前緣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34章 戰神揚威第63章 探虛實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257章 仁心第46章 前路多艱第78章 脫離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104章 設伏第345章 識破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90章 勸說第172章 三計出第469章 稱帝第134章 巧取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132章 倒戈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132章 倒戈第337章 後手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77章 反間計成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77章 終親往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
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293章 醒來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85章 尚有一事第72章 暫且離去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136章 四郡定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70章 退張魯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60章 危情初現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98章 密謀第104章 設伏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48章 神秘少女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278章 邀戰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99章 行動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278章 邀戰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167章 痛處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134章 巧取第520章 襲魏營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89章 再續前緣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11章 劍指朝堂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34章 戰神揚威第63章 探虛實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257章 仁心第46章 前路多艱第78章 脫離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104章 設伏第345章 識破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90章 勸說第172章 三計出第469章 稱帝第134章 巧取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115章 曹氏辛秘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132章 倒戈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132章 倒戈第337章 後手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77章 反間計成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77章 終親往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