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斬蛇劍

就在雙方商談着如何撤出這漁陽城時,丘力居竟然提出要帶走城裡的一半糧食,而且還以寒冬來臨爲藉口,不肯退回到遼西去,並希望能在上谷郡和右北平保留他們的族羣。

這樣的要求頓時就惹來了劉贇等人的怒罵聲,特別是劉贇手按刀柄地來到丘力居的面前,就說道:“丘力居,你還真以爲自己有講條件的資格嗎?別忘了這裡可是我大漢的疆土,而且你和你的族人們也在本將軍的掌控之中。本將軍讓你們生則生、讓你們死則死,你竟然還想霸着我大漢的疆土不肯走嗎?既然是這樣,那咱們也沒什麼好談的了,等我滅了你們這羣人後,再去收回那上谷郡和右北平來。到時候我會送更多的烏桓人來幽冥地府陪你的,而你也可以在地府裡繼續當你的單于了。”

劉贇的強硬頓時給丘力居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過這傢伙也很聰明,他知道在這裡真正做主的人是劉虞,所以他立馬就擺出了一副可憐樣,並希望能得到劉虞的同情。

而劉虞也一向主張以懷柔的政策來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所以他很快就與丘力居達成了協議,那就是丘力居率軍退回到右北平,而漁陽城裡的糧食也可以帶走一些。不過等到明年的春暖花開之時,他們必須要全部地退回到遼西郡去,並保證不再有犯境的事情發生。

就在丘力居準備簽下這份協議書時,突然一把寶劍隔斷了他要簽名的地方,而阻止他簽名的人正是劉贇。此時的劉贇在冷哼了一聲,道:“我不同意這樣的協議,城裡的糧食你們休想帶走,還有上谷郡必須回到我大漢朝的手中。至於右北平我可以暫時地借給你們躲過寒冬,但我大漢王軍必須駐紮在右北平裡,並保證我大漢子民的安全。一旦天氣變暖後,你們烏桓人必須全部撤出右北平,到時候我大漢王軍會監督你們撤走的事宜的。同時你們擄去的幽州百姓也要全部放回,否則我不介意讓你們也變成我漢人的奴隸。”

劉贇那霸氣的話語頓時引來了無數的叫好聲,特別是那些百姓更是叫嚷着讓烏桓人放回他們的親人來。看着場面如此的激烈,丘力居不由得又把目光投向了劉虞這一邊,同時他還暗示地說道:“這裡究竟是誰做主啊,剛纔達成的協議難道就這樣作廢了嗎?”

丘力居此話一出,頓時就惹來了劉虞的一身怒氣。只見劉虞一拍桌子就冷眼地對劉贇說道:“劉太守,這裡好像並不是你的管轄區域吧,如果你想耍威風儘可以回你的渤海郡去,但這裡還用不着你來插手。現在我命令你率軍退出我幽州地界,否則咱們就到御前去聽候陛下的聖裁吧。”

看着劉虞那一臉怒氣衝衝的樣子,劉贇笑了笑,便說道:“劉刺史,咱們現在談的可是軍國大事,而我做爲朝廷的前將軍有責任保衛我大漢領土的完整以及百姓們的安全,同時做爲一名軍人這也是我應盡的職責。再說這漁陽城也是我率軍攻克下來的,所以我有權參與你們之間的談判。上谷郡乃是我大漢領土,烏桓人必須無條件地撤出上谷郡。而右北平也是我看在刺史大人的份上,纔好心地借給他們躲避寒冬,但右北平始終是我大漢的領土,在那裡駐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難道還需要他們烏桓人的同意嗎?”

劉贇的話再一次博得了無數人的叫好聲,甚至公孫瓚等人還站出來要求去右北平駐軍。而劉贇在微微地點了點頭後,又轉身對劉虞說道:“劉刺史,我並不想插手幽州的事情,但這件事情關乎着我大漢的疆土以及百姓們的生命,所以還請劉刺史原諒在下的無禮了。”說着劉贇便將手裡的寶劍遞到了劉虞的面前,並請他一看。

當劉虞在看到這把寶劍的時候,臉色頓時是大變。同時他還忍不住向這把寶劍行了一個跪拜禮後,說道:“既然你有斬蛇劍在手,那就按你說的去辦吧,老夫一路趕來也深感疲憊,等這裡的事情解決後,老夫就回薊縣去。”說着劉虞是一臉難看地就離開了會談現場。

接下來權力交到了劉贇的手中,這頓時讓丘力居感到了壓力劇增,他知道劉贇對他們烏桓人沒有好感,所以在形勢所迫之下,他不得不同意了劉贇所提出來的條件。同時他也十分好奇地看着劉贇手中的那把寶劍,他很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劉虞在看到這把寶劍後,就毅然地退出了會談現場,並且還把權力交到了劉贇的手中。

當丘力居回到自己的住所後,終於有人幫他打聽到了那把寶劍的來歷。原來那把寶劍叫做“斬蛇劍”,乃是漢高祖劉邦的佩劍,同時也是大漢朝的鎮國之寶。也正是有了這把斬蛇劍,纔開創了大漢朝四百年的基業,所以只要是大漢朝的官員沒有不知道這把斬蛇劍的來歷的。並且這把斬蛇劍也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也是爲什麼劉虞在見到這把斬蛇劍並退走的原因。

現在這把斬蛇劍已在劉贇的手中,就算劉虞是幽州刺史,他也不得不暫時息了與劉贇爭鋒的念頭,畢竟他們都是漢室宗親,對老祖宗傳下來的鎮國之寶還是很尊重的。

就在劉贇處理完幽州的戰事後,他還真把公孫瓚調往了右北平,並監督着那些烏桓人的動向。而駐守在上谷郡的難樓一部,在接到了丘力居的命令後,也不得不率軍撤出了上谷郡,並在右北平與丘力居的人馬是會合到了一起。

此時的丘力居在彙集了所有的人馬後,不由得是長嘆了一聲,說道:“以後有那劉贇坐鎮漢庭,咱們烏桓聯軍不可輕開戰事,以免遭到此人的報復。還有等明年開春回到遼西郡後,要多與幽州刺史劉虞來往,此人對咱們遊牧民族心存善意,並且爲政寬仁,值得我們去投效他。”

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四章 釀酒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漁陽 (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親征荊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三百六十八章 捉放曹 (上)第三百二十章 穩定漢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雙星閃耀 (三)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赤壁大戰 (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五百零七章 戰關羽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夏城破第一百零四章 救回倆皇子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零九章 甄逸嫁女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二十七章 坐鎮雒陽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四百六十九章 江東虎臣墜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荊州戰局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取司州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華佗現世第四百零四章 夷州島第五百二十二章 孫翊遇刺第三百九十二章 斬立決第十三章 籠絡人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劍閣難行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二百三十四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五百三十章 五溪蠻夷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移師赤壁第三百一十章 諸葛亮出山第四百七十八章 智取吳郡 (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三十四章 潁川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華容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徐庶迴歸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一百九十九章 飛將軍呂布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二百章 李儒李文優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甲戰車第四百五十四章 烽煙四起 (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潛伏的暗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設立監察司第五百一十五章 車下虎士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三十八章 招兵買馬 (上)第五百一十章 來去如風
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四章 釀酒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漁陽 (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親征荊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三百六十八章 捉放曹 (上)第三百二十章 穩定漢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雙星閃耀 (三)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赤壁大戰 (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五百零七章 戰關羽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夏城破第一百零四章 救回倆皇子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零九章 甄逸嫁女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二十七章 坐鎮雒陽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四百六十九章 江東虎臣墜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荊州戰局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取司州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華佗現世第四百零四章 夷州島第五百二十二章 孫翊遇刺第三百九十二章 斬立決第十三章 籠絡人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劍閣難行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二百三十四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五百三十章 五溪蠻夷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移師赤壁第三百一十章 諸葛亮出山第四百七十八章 智取吳郡 (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三十四章 潁川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華容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徐庶迴歸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一百九十九章 飛將軍呂布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徐州 (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二百章 李儒李文優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甲戰車第四百五十四章 烽煙四起 (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潛伏的暗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設立監察司第五百一十五章 車下虎士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三十八章 招兵買馬 (上)第五百一十章 來去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