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

天下大勢,左右走不開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勢。

王朝百哉,一夢黃粱。

沒有千年不變的政權,也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夠逃脫變革的宿命。舊的秩序會崩塌,新的權威會隕落。

有人在爲曾經的王朝努力做一個裱糊匠,修修補補,妄圖支撐起一片天。有人在這個破舊的老屋底下添油加柴,然後點起大火,讓火焰來淨化這世間的污穢。

當一切塵埃落定,破舊的王朝只剩下民不聊生與一地雞毛之後。剩餘的人們,也就是在戰火的灰燼之中,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而已。

周而反覆,一個又一個的輪迴。

有人說,一個王朝的覆滅,總將伴隨着一羣時代的殘渣和時代的精英出現在歷史舞臺。

正如這腐朽的大漢江山一樣。

西漢有王莽劉秀,東漢有曹操董卓。

人傑總能乘風而起。

可這個說法有誤,應該說,時勢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了時勢。人傑也只是乘風而起,而非自己煽動翅膀,改變天下大勢。

若非這漢末大變革,劉備一輩子都只是個落魄宗室,織蓆販履,成不了大業。曹操也只是個閹宦之後,未來的混個二流世家。孫權就更不用多說,江東的普通豪族而已。

如今時局動盪,自然也是英雄輩出。

正如當今天子劉虞一樣,雖然他是劉秀長子劉疆的嫡系後人,但血脈已遠,這個天子,怎麼樣也輪不到他來做。

然江山易老,歲月難留。兩代少年天子的夭折,讓這破舊的大漢江山難以維繫。

諸多大臣,只能推舉威望最高,又有法統的劉虞來繼任。

洛陽,崇德殿。

已經年近六十的劉虞跪坐在席上,他並沒有穿天子服飾,只是很樸素的衣服,上面甚至還打了補丁,帽子已經很老舊了,沒有換過,穿着十分簡樸。

倒不是他惺惺作態,要搞什麼節約主義。而是他本人就是這樣,不管是在做天子之前,還是做天子之後,都是如此簡單樸素。

★тт kΛn★c ○

大臣們也都已經習慣了,與劉虞交往,不像是在跟天子坐談,而是跟當年在長安一樣,互爲老友。

今日議會,衆人分列而坐。

這些老人們平均年齡基本都在六十上下,太尉朱儁,四十多歲征戰黃巾起義,如今十餘年過去,即將滿六十。

司徒趙溫,早年是天子侍中,被董卓裹挾去長安,與楊彪王允等人密謀策劃反間計,策動呂布殺董卓,遷司徒,今年同樣是六十歲高齡。

司空楊彪,康帝時太尉楊賜之子,累任侍中、五官中郎將、衛尉等職,與劉虞、王允、趙溫、淳于嘉、趙謙、種拂、馬日磾、張喜等一批老臣,共同保護少帝劉辯遠赴,艱難萬險,終見光明,如今也已經五十五歲。

歷史上,這一批老臣有不少都死於非命。比如劉虞死與於公孫瓚的衝突,王允種拂死於長安之亂,趙謙同年病死,朱儁被李傕郭汜挾持,憤恨吐血而死,張喜淳于嘉在曹操迎獻帝不久後就病死了,馬日磾奉命出使淮南,被袁術扣留,同樣憤恨而死。

可以說,當初在長安的那一批三公九卿,在當時能夠存活到建安元年的,就只有楊彪趙溫二人,其他人不是死於戰亂,就是病逝而亡。在這亂世當中,別說這些三公九卿,就連皇帝都朝不保夕,可見漢末亂局,已經多麼嚴重。

不過現在的情況比歷史上好了許多,因爲陳暮當初出兵,將長安所有公卿保護起來。李傕郭汜等人不敢加害他們,因此除了趙謙、張喜、淳于嘉在這兩年陸續病逝以外,劉虞、種拂、朱儁、馬日磾都還活着。

之前在劉虞剛剛繼任的時候,三公九卿是太尉馬日磾,司空淳于嘉,司徒楊彪,太常種拂,光祿勳張喜,宗正劉鬆,太僕趙溫,大司農趙謙,大鴻臚周奐,衛尉周忠,少府朱儁,廷尉宣璠。

可他們都已經很老了,隨着這兩年一些老臣病逝之後,也有一些人老邁舊病纏身,不少人都辭官回家。逐漸空出來很多位置,又有一些稍微年輕一點的公卿陸續上位。

現在除了朱儁趙溫楊彪三人是三公以外,還有馬日磾爲太常,種拂爲光祿勳,然後在剷除董卓上立有大功勞的士孫瑞擔任大司農,宗室劉艾爲宗正,議郎趙岐爲太僕,陳羣的父親陳紀爲大鴻臚,周瑜的親叔叔周忠爲衛尉,廷尉爲漢安帝時期的三公魯恭之孫魯旭,少府則由周奐擔任。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趙岐雖然之前只是個議郎,但實際上年齡比這裡所有人都大,今年已經快九十歲。他的資歷可了不得,出生於漢安帝時期,也就是公元110年左右,歷任漢少帝、漢順帝、漢衝帝、漢質帝、漢桓帝、漢康帝、漢少帝,可謂七朝老臣。

早年因爲黨錮之禍遭到迫害,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直到黨錮之禍解除之後,被漢康帝徵辟爲議郎,與張溫討伐韓遂邊章的時候,留在了長安。後來董卓西遷,居住在長安的趙岐又被董卓啓用,拜爲議郎,緊接着跟隨劉虞等人回洛陽。

歷史上,趙岐跟馬日磾去淮南安撫袁術,被袁術扣留。馬日磾憂憤而死,但年紀比馬日磾還大近三十歲的趙岐身體卻不錯,輾轉到了荊州,庇託於劉表麾下,活到了建安六年,也就是201年,90多歲纔去世。

老頭身子骨健朗,在黨人中威望極高。冀州黨人之所以願意臣服於洛陽朝廷,很大原因就是在於洛陽朝廷對待黨人的態度不錯,像趙岐這樣資歷的老黨人還能位居高官,因而願意投奔。

三公九卿安坐。

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三獨做御史中丞桓典,尚書令鍾繇,司隸校尉宣璠,前將軍關羽。再下面則有諸多議郎、尚書、郎中、大夫等,年紀有大有小,小的不過二十多歲,大的有四五十歲。

整體來說,整個洛陽朝廷,都在向着官員老齡化的方向發展,年輕人並不多。

不過這兩年情況已經好不少,當初從長安回來的時候,基本都是一羣糟老頭子,即便是士孫瑞,都快五十歲了。

而現在好歹有那麼些年輕人,不至於面上太難看。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爲洛陽朝廷確立之後,很多世家開始往司隸遷移投奔,比如陳紀陳羣父子、司馬家、荀家、郭家、董家、楊家、王家、趙家、孔家等等,潁川、南陽、汝南、河內、關中很多大家族,都在向司隸遷徙,受朝廷的徵辟,在洛陽出仕。

歷史上曹操迎獻帝之後,遷都許昌,也是一樣。

大漢天下雖然叛亂無數,可依舊是很多世家承認的旗幟,朝廷穩定下來,廣發徵辟,前來的世家自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這些大家族的很多長輩,都會在朝廷擔任各類官職,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現在就是河南尹,董昭之前是袁紹的謀士,被排擠離開,跑到了洛陽,被朝廷徵辟爲議郎。荀爽的侄子荀悅擔任侍中,孔融現在是太中大夫等等。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世家的長輩都在洛陽,而年輕小輩,卻在青州泰山學宮。

倒不是這些世家在玩什麼狡兔三窟,而是青州現在教育行業實在是太發達,紙張印刷術的出現讓各大世家視如珍寶,將晚輩蜂擁送入青州接受教育,如陳羣兄弟就是在青州讀的書,畢業之後就跟着父輩來了洛陽。

因此現在整個大漢的很多世家大族,都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畫面。

那就是長輩集中在洛陽,晚輩集中在臨淄。

如今朝堂上熙熙攘攘,大小羣臣三十四人,雖然都是一羣糟老頭子,像陳羣這樣的年輕人只是少數,可他們在名義上,依舊是整個大漢最高的權力階層。

劉虞高坐主位,環顧一圈之後,沉聲說道:“諸卿,如今天下有變,關中羣寇肆掠,川蜀宗室妄立爲帝,南方袁術不服王化,袁紹臣而復叛,諸位以爲該如何?”

跟劉備目前只想着對付大敵袁紹不同,作爲中央朝廷,想的肯定是整個天下。

目前天下亂象叢生,關中,西蜀,河北,淮南到處都是叛亂。

各路大諸侯不多說,單說無數如狼似虎的山匪路霸,宗賊強盜,就給各地治安造成很大困擾。

劉虞朝廷表面上有幾個諸侯臣服,但實際上很難插手管理,除了河內、河南以及潁川以外,劉虞的政令幾乎難以出司隸,因此他現在迫切需要收復一些地盤勢力,維護中央權威。

楊彪沉聲說道:“陛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袁紹,若能解決袁紹,則河北可定,得河北方能得天下,屆時再出兵淮南,收復關東,關中川蜀之地,便不足慮也。”

“唉,可是平定袁紹,遙遙無期。”

劉虞搖搖頭:“我已老邁不堪,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復大漢江山,將政還於章帝子孫。”

關羽馬上說道:“臣願爲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我知雲長忠勇,然此事還是得從長計議。”

劉虞擺擺手。

他也知道河北的問題,不是現在的洛陽小朝廷能解決的事情,一切還是得配合劉備才行。

“袁紹雖難以平定,然關中卻可以觀望一番形勢。”

就在此時,鍾繇站出來說道。

劉虞今天開朝會的目的,其實就是想探討一下最近天下大勢,看看大家有什麼主意沒有。

像這樣的朝會,經常會召開。反正朝廷的權力被濃縮在了司隸,還不如多開點會。

聽到鍾繇的話,劉虞頓時來了興趣,忙說道:“尚書令以爲,現在是出兵關中的好時機嗎?”

鍾繇說道:“那倒不是,只是今天早晨尚書檯接到關中發來的情報,段煨遭到李傕郭汜攻打,雖將二人擊退,然必心中畏懼,或可招安於朝廷,加以籠絡,引爲關中門戶。”

“李傕郭汜爲何去攻打段煨?”

劉虞納悶不已。

楊彪想了想道:“此二賊爭奪關中,互相攻伐,然而段煨屯兵華陰,二賊恐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因而先攻之?”

“不錯。”

鍾繇點點頭:“我也是這般作想,此次段煨雖擊退二賊,然終難自保,若能詔安,則關中可定。”

“嗯。”

劉虞沉吟道:“那此事,就交由尚書令去做。”

“唯!”

鍾繇拱手一禮。

現在朝廷能插手的事情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

天下很多諸侯、官員都希望獲得朝廷的承認冊封,比如呂布就由劉虞封爲徐州牧。

這樣以來,呂布就有了合法性,曹操現在實力還不強,加上張飛和典韋撤軍,導致他根本不敢再對呂布動手,默然了呂布佔得了廣陵下邳一帶,自己撤兵回了彭城。

前段時間,馬騰韓遂等人也上書求封,劉虞原本對這些叛賊嫉惡如仇,不想理會。

不過諸多明事理的大臣認爲,應該以遠交近攻的方式對付洛陽周邊的軍閥諸侯,可以冊封韓遂馬騰等人,然後驅狼吞虎,讓他們去進攻關中李傕郭汜這些人,劉虞這才答應冊封。

可以說,能聚集在這裡的,也絕非普通人,一些大臣還是相當有智慧,比如楊彪陳紀等。

歷史上,曹操利用強權兵馬,逼迫他們沒辦法有作爲,但現在,洛陽朝廷有一定的自主權,且劉備關羽忠心耿耿,讓劉虞楊彪這些人可以行使一定的權力,造就了現在他們同樣在利用自己中央的權威,做一些事情。

正因爲如此,劉虞他們也並沒有對劉備有所提防,一來他們需要用到劉備,二來劉備確實沒有任何違抗朝廷的意圖,連關羽所有的兵馬,都歸朱雋調遣,可謂對朝廷仁至義盡,他們當然也得投桃報李,不能對劉備有所禁錮,反而要多番配合劉備的行動,繼續對袁紹保持各種打擊。

又談了一會兒今日的政務,處理了一些各地官員上的奏摺,劉虞這才宣佈散朝,同時將楊彪鍾繇馬日磾種拂士孫瑞等人留下來,還有一些機密事情要說。

散朝之後,劉虞將他們幾人叫進了內殿。

他先對士孫瑞說道:“君榮,呂布那邊怎麼樣了?我已經任命他爲徐州牧,你確定他會忠於朝廷嗎?”

士孫瑞與呂布關係確實好,點點頭說道:“陛下放心,這些日子我時常寫信勉勵於他,他也向我保證,必會忠於朝廷。如今徐州各地官員,皆可以由朝廷任命。”

“好。”

劉虞高興地道:“若是劉備呂布能聯合起來,消滅袁紹,到時候曹操劉表公孫瓚袁術之流,也只能向朝廷俯首稱臣了。”

跟對待劉備的態度不同,對待曹操劉表公孫瓚這些同樣臣服於朝廷的諸侯,劉虞楊彪他們是不滿的。

因爲他們這些人都屬於聽調不聽宣的那種,地方內政朝廷插不上手,也經常不聽朝廷的話,使得劉虞楊彪馬日磾等人對他們多有提防,認爲以後掃除了袁紹之後,就應該將這些人也剷除。

反倒是孫堅因爲比較忠心,不僅原本歸屬於豫州的潁川,現在完全交給朝廷治理,同時汝南等地官員,也都是朝廷任命,因此劉虞他們對孫堅還挺喜歡,認爲孫堅忠實可靠,以後可以調來洛陽擔任中央官員。

緊接着劉虞又對鍾繇說道:“元常,黑山軍那邊是否回信。”

“回陛下,已經回信了。”

鍾繇說道:“他們答應一旦袁紹與劉玄德開戰,他們就進攻冀州腹地,牽制袁紹兵馬。”

“嗯。”

劉虞點點頭:“有了黑山軍,勝算就又多一成了。”

鍾繇繼續道:“陛下,今日上朝之前,尚書檯剛好來了一封新的奏摺,是從青州來的。”

“哦?是什麼奏摺?”

劉虞問道。

鍾繇道:“袁紹想消滅公孫瓚,穩定後方,等奪了幽州之後, 再取青州得天下。如今公孫瓚連戰連敗,我們不能讓他得逞。劉備是想希望天子能給幽州那邊的烏桓、鮮卑、扶余等胡族各部首領下詔書,要他們幫扶一下公孫瓚。”

“公孫瓚此獠,霸佔幽州,枉顧朝廷任命,他覆滅就覆滅了嘛,管他做甚。”

種拂不滿道。

現在朝廷對於地方諸侯的態度,基本就在於這些諸侯聽不聽話,看他們願不願意讓自己境內郡國官員都讓朝廷任命。

川蜀關中冀州淮南就不用多說,對朝廷的詔書置之不理。

曹操劉表公孫瓚這些人也是,自己境內的太守縣令都是他們自己任命,宛如一地土皇帝。

除了劉備和孫堅以外,其他諸侯,朝廷一律當叛逆打壓,是將來平定的對象。

但鍾繇卻笑道:“光祿勳此言差矣,公孫瓚雖不服王命,境內官員皆由他私自任命,然畢竟與劉備共同征戰袁紹,現在的大敵是冀州,若是公孫瓚覆滅,劉備獨木難支,恐讓袁紹做大,到時候袁家起勢,大漢江山危在旦夕。”

“這......”

種拂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劉虞沉吟一會兒,長嘆一口氣,點點頭道:“看來,是時候讓我那些老友,再賣我一個情面了。”

他的目光深邃地看向北方。

世人只知道他爲宗正時德高望重,可又有誰知道,他曾經單槍匹馬入幽州,平定整個幽州的胡人呢?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請假條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請假條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
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請假條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請假條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