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滿城的煙花聲中,章武十三年如約到來,洛陽城舉城歡慶,過年氣氛到了頂點。

劉備在卻非殿舉行了盛大的晚宴,除了必須要當值的官員以外,洛陽五品以上的官員、勳貴、諸侯、散官悉數到場,共度新年。

晚宴一直持續到午夜,朱雀門外的那一盞明燈也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清晨,前來圍觀的百姓絡繹不絕,議論紛紛。

整個華夏文明歷史上只有兩次半讓世界矚目的浩瀚文明,一次強漢,一次盛唐,明初也僅只能算半次。

因爲明代除了鄭和下西洋以外,幾乎就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完全不像漢唐那樣海納百川。

而漢唐進行對比的話,唐朝不管是對外影響還是綜合整體實力,還要強過大漢。

漢朝是對外影響的開拓者,通過西域絲綢之路,商品貿易遠達羅馬。

盛唐則是發揚光大者,真正的海納百川。

那個是時代帝王輕生死,英雄重然諾。人民有血性,詩歌鑄盛唐。

自信包容開放,文化飲食璀璨輝煌。禮教的束縛還不像宋代以後那麼變態,婦女得到空前的尊重。

類似於後世的美利堅,很多人都以成爲大唐人爲榮,高麗王族寧願成爲大唐的一個小小將軍,西域國王賴在長安不想回家。

按照杜甫的說法“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

由此可見,大唐無論是在經濟、文化、軍事、農業、外交、科技上,都幾乎達到了封建時代的鼎盛時期。

相比之下,大漢還是差了一點。

主要也是因爲大唐兩次盛世實在是太璀璨。

大漢雖有絲綢之路,也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可社會秩序遠不如盛唐那麼繁榮,漢武帝后期還差點翻車。

但時至今日,強漢再次崛起。

被後世稱爲章武大帝的劉備成爲皇帝之後;重用陳暮、荀彧、沮授等賢臣,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恢復了強漢的盛世面貌。

政治上劉備改革機構;恢復丞相制度,設立內閣,對吏治進行了整治,削弱地方主官權力,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重用賢臣,修訂律法。

經濟上,劉備制訂經濟改革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食封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減輕人民負擔;打擊莊園地主,大力發展農業。

文化上,採取開放的積極政策;不打壓佛道,要求佛道正常納稅;不阻止百姓有正常的信仰,打擊邪魔歪道;提倡教育治國,法制治國;提倡男女平等,解放婦女。

並且通過印刷業普及知識,推動詩詞歌賦等文化載體發展;發展戲劇、歌舞、體育,引進國外樂器,發展本民族樂器,開拓新文化,以此娛樂大衆。

教育上,在全國實行六年免費教育制度;發展鄉學、縣學、郡學以及州學。要求女性和男性一樣正常上學讀書;積極發展名爲科學的新式學問,提出口號“教育興國,科技強國。”

軍事上,劉備對兵制進行改革,設立六大軍區,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積極擴張疆域,北擊匈奴鮮卑,南破交州蠻越,西平川蜀彝夷,東據三韓倭奴,將大漢領土增加了上百萬平方公里。

還有其它一系列改革,比如引進外來高產作物,推動科技發展,

開挖大運河促進國內經濟繁榮,加上從倭奴島流入的大量白銀黃金,通過一系列經濟措施,使得大漢迎來了一次盛況。

這是大漢自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以來又一次盛世。而且比之前面五次,這次盛世更加空前繁榮,已經有向着唐朝開元之治的盛況靠攏的趨勢。

不過目前來說,劉備創造的繁榮盛世還並沒有達到開元盛世的高度。因爲開元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以及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

從唐太宗貞觀之治結束的西曆649年到唐玄宗開元之治的起始西曆713年,中間相距64年。除了武則天時期出現了政局動盪以外,國家並無整體衰落。

通過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奠定基礎,當唐玄宗時期政局恢復穩定,又採取了一系列高明的爲政措施之後,厚積薄發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反觀劉備接手的是個什麼爛攤子?

王朝末年呀。

上一次大漢盛世還是120多年前漢明帝漢章帝時期的明章之治,無法給劉備留下任何政治遺產。

所以眼下的繁華,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能算是迅速催生出來的虛假繁華。

因爲從農業上劉備是從海外引進的高產作物,快速提高了國內的生產力,達到了短時間內養育大漢百姓的成果。

在經濟上是從海外掠奪金銀銅礦來彌補本國的虧空,相當於走羅馬帝國不斷搶奪劫掠來填補國內的路子。

一旦停止對海外進行掠奪,那麼國內由於修運河而造成的巨大財政虧空,能瞬間讓這個帝國崩塌。

所以想要達到真正的繁榮鼎盛,還需要大運河全面開通,國內經濟真正做到完美內循環,再加上西域平定,絲綢之路以及南方海上絲綢之路開啓。

如此才能做到生生不息,利用強大的製造業維持經濟。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短時間內靠採礦來維持國家運營成本,有些坐吃山空的意味。

不過離這個時間也已經不遠,因爲等到章武十三年的時候,南方運河基本已經完全通航,廣州成爲大漢自青州之後第二個通航口岸。

大漢的船隊南下東南亞,從那裡統治了當地土著,在東南亞尋找礦產、香料、木料,同時讓當地人在東南亞種植水稻、橡膠、水果,以填補國內空缺。

同時船隊繼續向海外探索,有通過東南亞地區,繼續南下前往澳大利亞的,有往西順着海岸線繞過新加坡,到達了孟加拉灣的,甚至還有繞過印度最南端的斯里蘭卡,到達中東和非洲的。

像這樣的遠洋船隊在如今的大漢已經是常態,因爲朝廷是支持這樣的活動。隨着青州兩次海外探索成功,一次在日本發現大量金銀銅礦,一次在美洲發現金銀銅礦以及各種產物。

大漢民間對於出海的熱情十分高漲,廣州港、青州港、瓊州港,每年出海的人絡繹不絕,逐漸開始衍生出了海上絲綢貿易,雖然貿易規模還不大,但至少這是個好的開始。

不過有一樣東西朝廷嚴厲禁止,那就是奴隸貿易。

大漢廢除奴隸制度,提出人人平等。因此不允許有人前往日本、東南亞、三韓以及東北地區抓捕奴隸來衍生黑暗與罪惡。

倒不是朝廷有多光明正義,而是在朝廷的眼中,這些地方將來都是大漢領土,地方土著也將是大漢百姓。

像上述地區土著長相都與漢人相差不大,完全可以納入統治範圍,沒必要進行三光政策。

至於黑奴貿易就更加不存在,目前朝廷也僅僅只是探索到了海外,知道了有這麼個地方。連接觸都還沒有接觸,更說搞什麼三角貿易。

反倒是如果大漢不禁止奴隸貿易的話,美洲土著就有可能遭殃。

因爲印第安人是純純的傻白甜,北美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不太友好,南美的印第安人卻跟漢人的關係非常不錯,想抓捕或者欺騙他們來大漢當奴隸,輕而易舉。

但大漢朝廷對於北美也是看作是囊中之物,印第安土著未來也將成爲大漢子民和打工人,所以自然嚴令禁止。

同時朝廷還在開發北美,與北美西海岸修建城市,鼓吹同一民族論,編造故事說印第安人和漢人一萬年前是一家,對印第安人進行思想教育,僱傭他們來漢人的北美莊園打工。

甚至如今朝廷已經在北美設置了美洲都督府,在北美實行民族融合統治,與當地的印第安人首領合作,對他們進行文明開化教育,共同發展繁榮。

雖然過程肯定也會伴隨着一些武力衝突和流血犧牲,但相比於盎撒野蠻人的屠殺政策,大漢的政策已經算是非常溫和的了。

當然。

這個過程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紮根於北美的漢人只是少數,真正的大漢本土依舊持續着輝煌和昌盛。

隨着章武十三年的新年剛過,又是一年忙碌的日子。

朝廷官員們該休年假的休年假,該頂班的來頂班。百姓們該種地的種地,該修渠的修渠,大漢帝國首都依舊維持着它往日的秩序。

到三月份,春暖花開。

已經九個月沒有消息的西域戰報總算是姍姍來遲。

關羽和張飛合圍了匈奴人和鮮卑人,大批北方少數民族投降,大漢此次出兵西域獲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張郃於龜茲一帶狙擊了貴霜帝國的東進,頑強抵擋了數十日,最終配合騎兵裡應外合,大破大月氏的軍隊,挫敗了貴霜帝國遠征西域,想囊括中亞的陰謀。

在章武十二年下半年,關羽張飛大軍回援,主力部隊趁勢西進,一路連破大月氏佔領的十餘個國家和城池,把他們打退至大宛國的貴山城。

貴山城易守難攻,漢軍攻打了十多天,最終還是沒有攻克。

畢竟他們這次遠征只是帶了一定數量的火器,沒有帶大炮這種攻堅裝備,導致面對貴山城這種城高牆厚的堡壘,很難正常突破。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糧草補給,雖然光糧草囤積就花了半年的時間,最夠大軍在西域兩三年的用度。

可西域實在太大了。

從西域最東端的玉門關一帶,到西域最西端的蔥嶺、大宛、烏孫地區,直線距離接近兩千公里。

如此漫長的補給線,即便是大軍糧草充足,想短時間內運過去也沒那麼容易。

反觀貴霜帝國也面臨着補給線問題,可隨着他們被一路打退,越往後面退就越接近自己的國土,補給反而更加容易。

因此關羽和張飛在圍攻了貴山城十多天,因爲糧草即將耗盡而退兵之後,先屯兵於疏勒國,以待糧草。

從章武十一年初,到如今章武十三年,關羽和張飛已經兵出西域兩年的時間。

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趕路上,真打的戰役卻很少。

戰報抵達朝廷。

劉備知道關羽張飛已經大勝,現在正屯兵繼續進攻,便與內閣商議讓他們回來。

他認爲既然二人取得了重大勝利,貴霜帝國已經無力再東進,那麼繼續西進也沒有意義,徒勞消耗國力,還不如先回師,只派少量漢軍駐紮西域,統籌西域諸國的兵力,繼續對貴霜帝國進行打擊。

這個提議得到了內閣大部分人的贊同,包括沮授、荀彧、賈詡、鍾繇、荀攸以及從幷州回來的田豐都覺得沒有問題,唯獨陳暮認爲應該繼續進攻,消滅大月氏來犯之敵。

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貴霜帝國對西域虎視眈眈,現在僅僅只是把他們擊退,而不是把他們殲滅。等漢軍退後,他們很有可能席捲重來,再騷擾西域。

到時候如果再出兵,就更加耗費國力。還不如趁此機會,直搗黃龍,把來犯之敵盡數殲滅。

最好是能夠威脅到貴霜帝國本土,讓他們感覺到害怕。

只有這樣,西域才能換來百年太平。

就好像漢武帝時期,明明已經把漠南的匈奴人驅逐走,可他還是要耗費國力遠征漠北一樣,只有把敵人全部消滅掉,讓周邊處於短暫真空期,才能維持帝國的穩定。

陳暮的提議說出來之後,內閣衆人就都不反對了。劉備雖然心中掛念着老二和老三,最終也認爲陳暮說得不無道理, 因而應下。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陳暮剖析問題研究本質,他告訴衆人,漢朝強盛離不開絲綢之路。

雖說如今絲綢之路已經可有可無,因爲靠着劫掠日本,大漢國內的金銀銅暫時不缺。然而經濟繁榮自然不應該只靠掠奪,對外貿易產生順差纔是大國崛起的資本。

打西域就是爲了維護絲綢之路的穩定,至少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就不可能靠航運,繞過好望角也太遠了些。

而在大漢這個時代,人類社會從西到東只有羅馬——安息——貴霜——大漢這四個帝國正處於封建時代。

其餘世界完全就是原始社會。

恰好絲綢之路就連接了這四個帝國之間的貿易路線。

也就是說,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絲綢之路是唯一能夠展開貿易的道路。

控制了西域,就掌控了整個亞洲的貿易體系。

如果能夠繼續西征,把貴霜帝國打服,把西域完全控制在手裡。

那麼大漢在西方靠絲綢之路攫取從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以及貴霜帝國來的金銀銅幣。

在東方靠海上遠洋挖掘從日本、三韓來的鐵礦、金礦、銀礦、銅礦,再南下去澳大利亞挖礦,再去美洲挖礦。

左手拿茶葉、絲綢、瓷器。右手拿礦鏟、礦車、礦帽。一邊做買賣,一邊開新礦。從東西方兩個世界賺錢,滋養大漢本土。

然後國內發展科技和教育,開挖運河加強南北經貿流通。這兩板斧下去,帝國想不強大都難。

閱讀三國之謀伐最新章節 請關注()

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六章 觀察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請假條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請假條第十章 逼上梁山
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六章 觀察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請假條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請假條第十章 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