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巡視地方

中平四年五月,青州。

齊國巨澱湖附近廣饒縣,綠油油的稻穀一望無際,風吹稻花,香味撲鼻。

陳暮在氏儀等人陪同下,帶着學生巡視稻田,體察民情。

當他走過的時候,每一個在田裡幹活的農夫都停下了手,向他彎腰鞠躬。

戴着帽子的人脫帽敬禮,少年敬畏又帶着一絲羨慕,少女們眉目含羞,眼眸中透露着絲絲情意。

每當陳暮從縣城裡出來的時候,不說萬人空巷,至少每一個已經嫁作人婦的女子都咬碎銀牙,暗恨跺腳。每一個未嫁的女子都暗送秋波,眉目傳情。

若不是出行的時候皆有護衛保護,恐怕投在他身上的香囊、鮮花,以及擁擠過來的人羣,要將他淹沒在海洋裡。

不得不說,今年已經20歲,正式及冠的陳暮外貌已經徹底定型,身高約有一米七八,體態修長,皮膚潔白,五官精緻到足以讓任何一個女人嫉妒。

特別是那一雙狐眼,含笑看人的時候,即便是男人也頂不住,以至於廣饒城甚至有喜好男風的豪強公子朝思暮想,積憂而死。

青州第一美男的名號,也慢慢傳播開來。無數豪強的女兒聞風而動,提親的人踏破門檻。

“這占城稻顆粒飽滿,穗大谷實,確實比我們的水稻要強很多。”

氏儀蹲在田埂上,摸着一串稻穀,滿意地點點頭。

“可惜水利跟不上,青州也時而大旱,只能在湖邊耕種,不能推廣。”

陳暮心道宋朝靠占城稻,以半壁江山能養活上億百姓可不就是因爲占城稻產量高嗎?

別說什麼時隔千年,漢朝的占城稻不一定有那麼高產量。

在沒有生物學知識的古代,沒有人爲干預,靠植物野生雜交改變整個族羣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加不可能基因突變。

所以宋朝的占城稻和漢朝的占城稻,一定是沒有什麼區別,除非天降猛男,誕生出一個叫孟德爾或者袁神農的人,否則沒有人爲推廣,偶爾誕生一顆野生高產種也沒法傳播開。

“師君,

如果天有旱災,我們該怎麼辦呢?”

已經11歲的陳羣像個小大人似的,跟在陳暮身後,作爲大班的班長,陳羣遠比年紀比他大一歲的崔林更活潑,求學好問,每天都有無數個問題。

陳暮笑道:“天有旱災,就得興修水利。平日農閒之時,招呼百姓通渠挖湖,蓄水備旱,還得多建水井,存儲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哦。”

諸多學生若有所思。

這些辦法可不是陳暮創的,自古以來的能臣幹吏應付旱災的時候,基本也就這幾個方式。

帶着學生們下鄉,就是來教他們這樣的治世之道。

親自到民間體驗生活,以後還得上戰場帶他們行軍打仗,多積累實幹經驗,不能學馬謖眼高手低,兵法謀略說得一套一套的,實戰起來就拉垮。

在這一點上還是劉備看人眼光準,諸葛亮重用馬謖,劉備卻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可見劉備確實是知人善用的典範。

“那若是洪澇呢?”

陳羣又問。

陳暮想了想道:“那就得多種樹,多挖渠挖湖。”

“多種樹?”

學生們面面相覷。

沒聽說過種樹還能防洪澇災害的。

“洪澇災害最大的危害是水流到處奔涌,又裹挾着泥土,如此泥石流沖刷,不僅田地受損,房屋也要被淹沒。而種樹可以鎖住泥土,泥土可以吸收水,不讓洪水氾濫成災。”

陳暮就趁着這個機會,將樹木與水土流失簡單地敘述了一遍。

漢朝的水土流失情況並不嚴重,根據《水經注》中記載,當時的黃土高原“雜木交蔭,雲垂煙接,翠柏煙峰,清泉灌頂”。

另外據現代考證,在秦漢時期的黃土高原,森林的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那時的黃河裡流的是清碧的河水,黃河也很少氾濫成災。

一直要到宋朝人口暴漲,經濟發達,樹木開始大量被砍伐,情況纔會變得十分嚴重,天災**不斷。

所以這個時候黃河中下游的洪澇災害並不算多,都是大雨導致,最多的就是旱災。

如果是普通的暴雨,可以不用去管。但如果是那種連續很多天的暴雨,使得河流漲水,確實需要防範洪澇,就得多建造蓄水的人工湖泊,多挖通人工渠,多種樹鎖住土地讓土地吸收水分。

這也是陳暮現在在做的事情。

畢竟他想要推廣占城稻,水利設施就不可避免地要大興修建。趁着現在還有錢的時候,多修渠挖湖造路,百利而無一害也。

一者,民衆農閒之時,官府出糧食,給少量工錢,讓民衆農閒時有飯吃,有錢賺,利於經濟流通。

二者,水利設施可以防洪澇,防旱情,對抗天災的時候很有好處。

三者,占城稻能夠慢慢普及,增長糧食。

因此陳暮現在在整個青州大興土木,招攬冀、徐、揚三地無家可歸的流民,讓他們開墾荒野,挖通水渠,建造人工湖泊。

陳暮從中平二年十一月來青州上任,到現在已經中平四年五月,一年半的時間,是青州人口增速最快的一年半。

不僅政局穩定,經濟平穩增長,甚至連原本四處盜匪的北海東萊都已經海晏河清,少有匪患,可見他施政手段還是相當不錯。

當然。

這也是目前青州土地兼併不嚴重,豪強被陳暮施展雷霆手段扼制,大量百姓擁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種,不需要造反。

如果土地兼併嚴重,官員又沒法處理,那不管什麼施政手段,都沒什麼用,百姓該造反還是得造反。

“原來土地是靠植物的根部來緊密,我一直以爲土地疏鬆,是植物太多導致。”

就連氏儀也沒有想到大地跟樹木還有這層關係。

12歲的崔林有了一定思考能力,不像小班的孩子們,老師教什麼他們就學什麼,沒有反抗權威意識,所以崔林問道:“師君,如何能夠證明樹木對土地的作用呢?”

“想證明也簡單。”

陳暮笑道:“你們又可以成立一個新的興趣小組,去尋找一片沒有任何植物的土地,再找一片有植物的土地,用鋤頭挖,看看哪片土地更容易被挖塌就是。”

“又成立興趣小組呀。”

“上次我們想驗證風的來源,到現在還沒驗證成功呢。”

“咱們今年已經成立了十多個興趣小組,現在也只是用火焰燈證明了熱空氣上流,還有好多實驗沒做呢。”

大班的孩子們一個個苦着臉。

火焰燈就是孔明燈,是陳暮教孩子們製作,以用來證明空氣密度。

現在大班已經開始做研究課題,成立興趣小組,做各種實驗證明,這也是讓他們自己動手來證明一些物理知識,強化他們的學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就算我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你們,你們也只是一知半解,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實驗來得簡單明瞭。”

陳暮摸了摸崔林的腦袋,笑着說道:“它日你們學貫古今,可以出將入相的時候,我相信你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抱怨了。”

“唯,師君!”

大班的孩子們一個個拱手行禮,表示知道了。

巡視了一圈田野,又去看了眼巨澱湖漁民捕撈情況,官府鼓勵漁民下水捕撈魚蝦,讓流民有魚獲收入,使得今年漁業豐收,陳暮去一趟,漁民爭相贈送肥魚,與民同樂霈恩均。

巨澱湖後世由於圍湖造田,面積小得可憐,只有20平方公里不到。但現在卻有數百平方公里面積,雖比不得如今雲夢澤(洞庭湖)浩瀚如海上萬平方公里,卻也是一望無際,在當時被稱爲少海。

而且由於古時漁具不發達,捕撈能力低下,因此短時間內大肆發展漁業並不會給魚蝦造成滅絕性打擊。只要把網孔弄大一些,並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條不錯的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在廣饒和南豐二縣視察了半個月,到五月中旬的時候,陳暮就聽到了劉備獲勝的好消息,剛好這邊視察工作也差不多,於是返回齊國,繼續回泰山書院教書。

回去的路上,翻看起這次劉備打仗的戰報。

三月份丘力居入侵平原國,燒殺擄掠,平原國相陳紀無法抵擋,只能固守城池以待朝廷援軍。

居住在城外的鄉鎮百姓紛紛棄家逃跑,跑得慢的,就被丘力居殺死掠奪,死傷上萬,近十萬流民被迫往南面濟南遷移。

劉備一邊派人安撫百姓,一邊在陳暮的允許下,盡起大軍,北上迎敵。

只是平原國的地形實在是太糟糕,魯北平原區幾乎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騎兵來去如風,初期劉備打得很艱難,連番敗仗,面對三萬輕騎兵苦不堪言。

《六蹈》裡記載,周武王問姜太公,步兵和騎兵的戰鬥力如何換算。姜子牙說,平原之上,一騎當八步,山路狹窄地帶,一騎當四步。

而宋朝《武經總要》認爲,一個騎兵相當於五個步兵。

這還是已經對騎兵有各種辦法的北宋,而在漢朝更加沒辦法,又是平原地區,可見步兵打騎兵有多艱難。

雖然劉備也有一千重騎兵和三四千輕騎兵,但重騎兵追不上輕騎兵,平原上騎兵游擊戰,除非有相同兵種,不然實在是太難。

劉備五萬大軍與丘力居打了半個月,野戰潰敗之後,不得不據城死守纔沒有被丘力居反殲滅。

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反倒是丘力居見劫掠得差不多,準備撤回遼東,不跟劉備打了。

結果剛好朝廷的大軍趕到,鄒靖帶着數萬援軍抵達,駐紮在河間國。

鄒靖不僅帶來了援軍,還帶來了朝廷詔書,封劉備爲騎都尉,允許劉備出青州作戰。

這是陳暮上書的結果,爲劉備爭取出兵大義。

不然光有陳暮這個青州刺史的公文,劉備也只能出兵平原,不能去冀州的渤海。

有了這份詔書,劉備就可以名正言順了。

鄒靖有四萬人馬,劉備有五萬,合起來九萬人。

再加上各地郡兵,騎兵接近一萬,總兵力超過十萬,已經可以在野外與丘力居正面抗衡。

荀攸料丘力居掠奪大量財富,行動必然緩慢,不如剛開始的劫掠如風,於是向劉備建議,以四面包夾之策,聚集平原河間二郡兵力,將丘力居包夾在渤海,來一個關門打狗。

這個計策有一個漏洞,那就是萬一把丘力居逼急了,丟下輜重,帶着騎兵衝出包圍圈,闖入冀州和青州腹地,四處作亂,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爲此荀攸殫精竭慮地制定計劃,想辦法收縮包圍圈,制定埋伏點,完善策略。

最終通過軍情司的情報,總算是在渤海章武縣截到了丘力居。

這場戰鬥劉備採納荀攸的計劃,與鄒靖商議過後,以南面和西面組織包圍圈,開北面口子,逼丘力居往北逃,放他回幽州。

大戰之後,丘力居確實如荀攸所料那般沒有南下或者西去。

畢竟丘力居不是傻子,去冀州與青徐腹地,那就是遠離自己的老巢,騎兵再能跑,也有人困馬乏的時候,一旦被官軍圍上,那就是死路一條。

現在北面沒有敵人,自然選擇北歸。

於是丘力居丟下千餘具屍體以及一半以上的輜重,以比步兵稍快的速度,往北面逃。

還是捨棄不下那麼多財務,貪心不足。

可惜丘力居忘了北面還有個公孫瓚在等他。

公孫瓚跑去鮮卑花費重金僱傭了一批鮮卑人,於泉州(今天津武清區)堵截到了丘力居。

前狼後虎,經過一天激戰,丘力居傷亡慘重,死了六七千人,不得不將輜重全部拋棄掉才脫離戰場逃回遼東。

如此一來, 這次南下,丘力居可謂殺敵八百,自損一萬,不僅什麼好處都沒撈到,部落人口還少了二十分之一,對於他的打擊很大。

看完了戰況報告,陳暮也是很佩服荀攸的計策。

古代戰爭中在平原地區對付騎兵確實無比艱難,唯一的辦法,只有通過人海戰術包圍,而且成功率很低,在步兵對騎兵戰爭最多的宋朝,經常有騎兵打不過就跑,步兵完全追不上的案例。

荀攸雖然同樣選擇了包圍戰術,卻是用的欲擒故縱之計,先通過兩面包夾,逼得丘力居北上,再在他北上的道路上安排公孫瓚做伏兵,打得丘力居狼狽而逃,戰術佈置得確實好。

如今朝廷命劉備鄒靖公孫瓚三人出兵遼東,平定張純張舉丘力居叛亂,現在的情況已經比歷史上好得多。

看樣子,應該也不需要等到明年劉虞出馬。

接下來,就得謀劃另外的事情了。

坐在馬車上,陳暮心想。

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六章 馬鈞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章 孟德請假條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十章 B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四章 廢帝
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六章 馬鈞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章 孟德請假條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十章 B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四章 廢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