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

“你能做什麼事?”

楊彪看着遠方如白茫茫一片的山脊,長嘆了一口氣:“師弟,我太瞭解你了。”

陳暮笑了笑說道:“師兄請說,師兄覺得,我會怎麼做?”

“你這人吶,論起才能,天下無出你右。”

楊彪說道:“便是師兄,亦差你不知多少遠。若你真心爲朝廷,當能保大漢五百年。”

“五百年?”

陳暮眼神當中有些恍惚:“師兄高看我了。”

其實他想說師兄低估我了。

但仔細想想,這話在古代,真的可以算是最頂級的恭維話。

什麼“臥龍鳳雛,幼麟冢虎”,什麼“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都不如這句話的褒義。

大漢四百年,就連張良蕭何韓信都得不到這樣的評價。整個華夏文明歷史,也只有一個保周朝八百年的姜太公,才能得到這樣的讚譽。

楊彪搖搖頭道:“師兄沒有什麼別的本事,唯獨善於納人之言,父親曾經跟我說過,當年康帝在的時候,只要有你在,大漢天下便再無患矣,你當能保天下百年無憂,現在看來,父親還是小看了你。”

“何以見得?”

“能將孱弱的青州治理到跟冀州分庭抗禮,能讓洛陽這塊彈丸之地可以抵抗冀州幾十萬大軍。南治兗州豫州,東領青州徐州,北平幽州燕地,西取關中河東,待平冀州,這大漢天下,也應當很快回歸了吧。”

“師兄過譽了,我本愚陋之人,自黃巾之亂結識三位義兄而出世,徵張角,平黃巾,立下汗馬功勞,得先帝賞識,承蒙恩典,朝廷徵我爲鴻都學生,遷爲議郎,又任青州刺史。”

陳暮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霧色莽莽的邙山:“多年努力,亦不過是勉力維持這大漢江山而已。若我真有什麼才能,這大漢江山,又如何破敗成這樣?”

“世事本就難以預料嘛。”

楊彪苦笑道:“誰又能知道,康帝忽然駕崩,兩宮政權,又引豺狼董卓入京,

害得二位少帝夭折呢?不說這些了,師弟,你老實跟師兄說,將來如果陛下駕崩,你會幫玄德登基嗎?”

陳暮沉默了許久,兩個人就這樣平靜地篤步往前,邙山往南,便是西漢著名的上林苑,但此時的上林苑早就成爲了一片廢墟,唯有滔滔縠水,連綿不絕。

二人走在縠水河畔,看着江河過處,沿岸已開始泛綠,雜草林木橫生,森林枝條葳蕤,暮冬時節,仲春將至,世界充滿了希望。

“師兄,如果天子在冀州未平的時候駕崩,朝廷也需要一個有威望的人擔任皇帝。”

陳暮想了很久,最終也沒有騙他,而是說道:“只有大哥能擔此任。”

楊彪臉色就更加苦澀:“我很高興師弟能夠這樣跟我開誠佈公,我以前只是隱隱猜想,現在已經確定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們肯定會故意延長戰期,待陛下老死吧。”

陳暮不悅道:“師兄把我想得這麼卑鄙嗎?我和我大哥二哥三哥,比誰都更想終結這亂世,當年我曾經視衆生爲螻蟻,是我兄長勸我廣佈仁德於世,不然的話,這亂世江山,恐怕早就已經一片破碎。不瞞師兄,我曾經覺得不破不立,江山要想長久,首先得更加破滅。這世道,唯有以殺止殺耳。”

楊彪不解:“那爲何?”

“因爲大哥,那年在廣年,他跟我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博施於民而能濟衆者,必也聖乎”。”

陳暮一臉敬佩道:“大哥的思想境界,便是在這亂世當中施以仁政,我雖然也覺得他有時候過於迂腐,但正所謂亂世以殺,治世唯仁。如果太平盛世,這天下本就沒有比他更好做皇帝的人選。若我能夠平定天下,輔佐大哥爲帝,何以江山五百年?”

楊彪臉色微微動容:“師弟對玄德的評價如此之高嗎?”

“只是師兄與大哥接觸得少而已。”

陳暮笑了笑,又搖搖頭道:“其實師兄也該明白,當年若非我和大哥,現在的江山,早就被袁紹或者曹操等人霸佔。”

“袁紹我能理解,爲何是曹操?”

楊彪不懂。

陳暮說道:“師兄想,董賊得少帝遷關中,王允策反呂布,殺董卓於宮門。然王子師,剛愎自用,對西涼軍過於苛刻,必遭反噬。若無我們,則少帝與滿朝諸公,肯定會被李傕郭汜等人控制。”

“嗯。”

楊彪點點頭,當年就是這樣,他們被李傕郭汜控制,如果不是陳暮大軍壓境,逼迫李傕郭汜等交出滿朝公卿,恐怕他們到現在還在長安。

陳暮繼續道:“王芬立僞帝於冀州,袁紹對冀州虎視眈眈,必然圖謀。曹操亂世之奸雄也,他在兗州,豫州必被其謀,陶謙無能之輩,也很快會被曹操消滅,屆時他得整個河南,袁紹得整個河北,此二人便是將來天下最有力的競爭者。”

“嗯。”

這一點,楊彪也贊同。

因爲孫堅是被陳暮弄去豫州的,原本豫州已經一片破敗,到處都是黃巾餘孽,如果沒有孫堅的話,以曹操的能力,消滅這些黃巾餘孽,佔據豫州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而陶謙的能力確實就那樣,何況他的身體不好,很快就病死了,可見如果沒有劉關張陳四兄弟,未來天下或許真會像他說的那樣。

陳暮說道:“江山天下,本就有能者居之。大哥又是漢室苗裔,且又匡扶宇宙,恢復漢室江山,如何不能當之大位?師兄要明白的是,若無大哥,現在的江山,恐怕就連大漢都已經不是了,而是淪爲那些野心家的天下,師兄覺得呢?”

楊彪嘆氣道:“子歸之言,我都知道。但現在既然還是大漢的天下,就應該還是奉大漢子嗣登基纔對。玄德......若他是光武子嗣,我一萬個贊同,可他畢竟是前漢苗裔,非光武一脈,登上帝位名不正言不順。”

還是那個問題,西漢和東漢,在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割裂。劉秀說是續漢,但跟再造一個朝代沒什麼區別。當時的人把西漢稱爲前漢,東漢稱爲後漢,使得光武一脈跟劉邦其它子孫徹底分裂開。

像現在的天下各地諸侯王,大多都是東漢的皇室後裔。西漢的皇室早就沒了,比如劉備祖先那個中山靖王,傳到現在,這個王早就不存在了,含金量自然沒法和東漢皇室相比。

“我明白的。”

陳暮點點頭,也知道劉備上位的阻力到底有多大。

楊彪接着說道:“所以我勸師弟趁早打消了這個念頭,朝廷上下不會同意,即便陛下駕崩,冀州未歸附,大不了帝位空懸,待收復河間之後再抱養一位章帝子嗣。若是師弟一意孤行,恐怕違背朝廷上下之意,造成天下更亂,反倒不好。”

“師兄,我問你一個問題。”

“你說。”

“你們承認當今陛下,是一位漢朝皇帝嗎?”

陳暮笑着詢問。

楊彪毫不猶豫地道:“自然,我們雖然與陛下恩若兄弟,然尊卑有別,大家心裡都清楚,伯安公是我們尊敬的有德長者,陛下同樣是我們心中尊敬的陛下。在泱泱大漢歷史當中,他同樣是一位名正言順的皇帝!”

陳暮試探道:“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當今天子,預感到時日無多。下了詔書,說立我大哥劉備劉玄德爲嗣,此金口玉言,天子聖旨,你們......會不會接受?”

“當今天子的詔書?”

楊彪當時候就笑了起來:“陛下雖然愛惜玄德,可他自己就是光武苗裔,以後帝位也必然傳給光武苗裔,怎麼可能會傳給前漢皇族?師弟打得什麼鬼主意我不知道,但你別想着說動天子。”

劉虞怎麼說也是光武帝嫡系後裔,他欣賞劉備不假,但假設一下,你家祖傳的產業傳到了你手上,可你沒有生育能力,又恰好你還有個親弟弟以及一個遠房堂弟。

等到你生了重病,要把這份家業送出去的時候,你是會把這份家業傳給你一母同胞的親弟弟,還是傳給你那位遠房堂叔的兒子?

這個問題,放在任何人身上,估計都不會猶豫,甚至連考慮都不會考慮一下。

而且即便想說服劉虞,乃至於威脅都不可能。

因爲劉虞沒有子嗣,只有一個老婆,家裡也沒有其他親人,整個就是一個獨夫,他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收復漢室江山,然後把這份家業傳給其他的章帝子孫。

劉備在他心裡雖然重要,但再重要,也不可能把皇位傳給這位遠房堂侄,在河北血緣關係比劉備近得多的人無數,能找的人也無數,何必給他?

然而陳暮卻堅持說道:“我是在問師兄,如果天子下詔書傳位給大哥,你們會不會接受。而不是在問天子會不會下詔書這個問題。”

楊彪詫異道:“師弟,你說真的?”

“自然。”

陳暮毫不猶豫地回答。

楊彪想了想,認真道:“如果.......如果真的是天子詔書的話,那......至少我會同意吧。”

劉虞是他們承認的皇帝,皇帝的權威,也必須受到他們的尊敬。

如果劉虞真的下達這樣的詔書,滿朝文武,肯定會反對。但反對歸反對,要是皇帝一意孤行,那他們也無可耐何。

畢竟劉虞自己是光武帝后裔,連光武帝開創的這份家業他自己都不要了,那能怪得了誰呢?

陳暮長舒了一口氣,點點頭:“那就好。”

楊彪忍不住問道:“師弟是有辦法讓天子開口?”

“沒有。”

“那爲何?”

“事在人爲嘛。”

陳暮笑了笑,目光望着遠處高聳的洛陽城,淡淡地道:“萬一有一天,陛下忽然想通了呢?”

楊彪一頭霧水,但卻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想通了?

除非你能敲開天子的腦袋,在他的腦子裡灌輸劉備是光武苗裔的事情。

不然的話,天子再蠢,也不可能答應。

.......

.......

永漢三年的早春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

一月份,也就是公元199年2月,天氣還尚寒,但楊柳飄蕩,青山翠綠,春暖花開。

青州平原國,草木旺盛,萬物生長,在一片山河復甦的景象當中,無數軍隊浩浩蕩蕩地開拔,青州的戰爭機器隆隆運轉。

“快快快,把這車快點裝上,前線打仗的時候少了一頓糧食,我就砍掉你們這幫傢伙的腦袋。”

平原城糧倉,運糧官們紛紛呼喝着輔兵以及徵召來的民夫搬運着糧草。

一輛輛糧車迅速啓動,沿着寬闊的官道往北。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大軍不吃飯,軍隊數量再多,也會瞬間崩潰。

糧倉附近的馬車擠擠攘攘,往往是一輛接着一輛,光是運送糧倉的駑馬,就有上萬匹,軍需官們不僅指揮,同時也親自上去押運,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

現在整座城池當中,都已經沒有了百姓。各處糧倉和存放武器裝備的倉庫原本都已經堆滿,現在都在開始往前方的鄃縣運送。

戰爭倒不是現在就開始打,而是像螞蟻搬家一樣,一步一步地把物資往前線輸送,開始提前做好準備。

等數日之後,物資運得差不多,劉備和陳暮這才啓程前往鄃縣。

荀彧如今依舊在濟南,青州的糧草來源不僅在於後方兩個大平原的糧區,同時也在於淮北徐州,蔡陽坐鎮徐州,有東海和琅琊二郡國。

琅琊國就是後世的臨沂日照一帶,東海國則是連雲港一帶,這裡擁有大片的平原地區,田土無數,由陳登治理,經過數年發展,風調雨順,得糧無數,完全可以能擔當起後備糧草基地。

所以現在的青州其實不缺糧食,冀州經過數年治理,都能負擔得起袁紹二十萬大軍十多年的糧草。更何況青州還是非常科學的發展,自然不會比冀州差到哪裡去。

在雙方都不缺糧草的情況下,比拼的就是謀略和戰術,官渡之戰曹操成功不在於他的糧草多,而在於他的戰術運用得當。

因此面對冀州這個龐然大物,陳暮也得小心應對,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戰術,一舉將袁紹擊敗。

但不管怎麼樣,大決戰,也即將拉開序幕了!

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五章 炮!第九章 羅市賊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章 表功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六十四章 慘幕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通知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一十二章 滅爸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十章 天子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章 盧植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
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八十五章 炮!第九章 羅市賊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章 表功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六十四章 慘幕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通知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一十二章 滅爸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十章 天子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章 盧植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