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講學

熱門推薦:

三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竟然從上午聊到午後,足足聊了兩個多時辰。

今日向郎劉廙尹默等司馬徽的學生是來跟司馬徽請教學問的,結果一個上午的時間白白耽誤,弄得衆人有些不知所措。

期間衆人也遠遠過來觀望過,見他們三人越聊越投機,便也不好意思過來打擾。

龐夫人擔心龐德公沒吃午飯,身體扛不住,特意弄了個小桌案備了些酒菜讓龐山民送過來。

三個人邊吃邊談,一直到最後還是陳暮提議午後的陽光越來越炙熱,軍中還有軍務,今日就聊到這裡,明日再來。

龐德公和司馬徽雖有不捨,但還是隻能如此,招呼着衆人陪同,一路將陳暮送到谷外,依依不捨別離。

等到陳暮離開之後,龐德公與司馬徽才意猶未盡地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龐統忍不住好奇道:“世父大人,你們與少府聊了些什麼,居然如此投機?”

龐德公舔了舔嘴脣,心滿意足道:“與陳公一番交談之後,着實令人茅塞頓開呀。整個世界的奧秘,都好像近在眼前,古之孔子, 當之陳公也!”

龐統還以爲自己伯伯在開玩笑,笑道:“世父, 我承認陳少府確實是當世奇才, 輔佐玄德公白身出身能登頂大漢帝座, 但若說他是當今的孔子,這稱讚恐怕有些過譽了吧。”

“一點都不過譽。”

司馬徽認真道:“若非有些不敬孔子, 按照陳公所言,孔子甚至完全不能和他相提並論。可惜此次你們未能在一旁聽講,下次陳公再來, 我會請他同意你們在旁邊坐觀。”

衆人直到兩人都異口同聲才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陳公?

古之孔子,當之陳公?

甚至可能連孔子都不能與他相提並論?

龐德公和司馬徽對陳暮的稱讚簡直是讓在場衆人都不敢置信。

首先能夠被稱爲公,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除了要有社會地位、名望以及才學以外, 還要到一定的年紀。

陳暮的社會地位、名望和才學都夠,但年紀卻還小,今年才33歲。

先不說古人往往會在四十歲以上才能被稱爲公, 單說這個年紀和龐德公司馬徽比起來就是晚輩,被長輩稱公, 那得有多大學問品德和能力纔可以被這麼稱呼?

而拋開這一點不談,龐德公又將陳暮比做當今孔子, 司馬徽還說孔子都有可能不能與他比較,就更讓人匪夷所思。

春秋諸子百家,到了大漢, 以孔子地位最高。

這意味着在龐德公和司馬徽心中,陳暮在當今士人的身份地位也是最高,甚至超越了號稱八及之一的劉表以及龐德公和司馬徽自己。

要知道, 後世人們往往以爲劉表是八俊之一, 但實際上八俊是《三國演義》的說法。

真正的排名應該要按《後漢書·黨錮傳》來分清楚。

劉表在《後漢書》當中是八及, 而且按照年齡和社會地位來說,他遠遠配不上八俊和八顧的名頭, 所以能得到一個八及已經很不錯了。

在如今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都死得差不多的情況下,目前在士林中最有聲望的就是劉表, 是文人心中屬於才學品德都極高的人,這也是爲什麼荊州有大量士族前來的投奔的原因。

龐德公和司馬徽的才學肯定比劉表高, 但名望就沒法和他比。而在龐德公與司馬徽心中, 劉表甚至不配和陳暮相提並論,只有孔子才配, 可見這對陳暮是有多大讚譽。

如此稱讚,着實令人心中好奇。

幾個人都是心癢難耐, 一邊震驚着龐德公居然會給陳暮那麼高的讚譽,

一邊又好奇陳少府到底得有多大學問才配得上這稱讚。

可惜的是他們不能在一旁聽講,令人遺憾。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種高端學術交流,除非經過當事人許可。否則的話,他們作爲晚輩,連在一旁聽講的資格都沒有。

漢末遊學風氣濃厚,已經有了師無常的概念。

但師無常是指你可以向多個老師學習,前提條件是老師許可你跟着他。

就好像劉備能在盧植開的學堂讀書,那是因爲劉備的族叔幫他交學費,而且還只是大課弟子不是入室弟子,如果不交學費,他連進教室的門都進不去。

而且最重要的是龐德公和司馬徽從陳暮那得到了很多知識,從理論上來說,他們甚至要拜陳暮爲師。

否則即便是從陳暮那學到了很多新穎的東西,也不能教給別人。

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暮開創了一門學問。

而龐德公和司馬徽沒有拜他爲師,學到了這些學問,他們也不能傳授出去。

甚至說即便是拜了師,除非師父允許或者師父死了,否則他們也不能未經許可就擅自出去教學。

所以衆人雖然好奇,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央求龐德公與司馬徽在陳暮下次來的時候,希望他們能夠在旁邊聽講。

陳暮回去之後,繼續處理公務。

他將麾下諸多學生都分散出去,派往南陽各縣,四處巡視,做安撫百姓、罷黜無能官吏、興修漕渠、課勸農桑等等事宜。

過了幾日, 諸葛亮回報有個好消息,南陽伏牛山山脈中多有無數盜匪, 是之前盤踞在汝南的黃巾餘孽, 孫堅佔據汝南後, 這些黃巾餘孽被趕跑, 藏匿在了羣山當中。

這些黃巾餘孽佔據了南陽西北面魯山、伏牛山等一些山間盆地,位置相當於後世的南召縣一帶,此次朝廷奪取南陽,掃滅四方賊寇,羣盜紛紛前來投奔。

其中最大的一股勢力是在伏牛山一帶,佔據了一座叫臥牛山的黃巾餘孽,爲首者名叫周倉以及裴元紹。

另外又有個好消息。

襄陽中盧縣豪強廖家在家中此代家主廖化的帶領下,舉家從長壽島一帶渡船過江,投奔朝廷。

陳暮大喜,當即任命周倉裴元紹等人爲校尉,任命廖化爲湖陽縣令。

值得一提的是,廖化並不是個上陣殺敵的武將。

他家是中盧豪強,本人今年不過二十歲,是一個精悍青年,自幼習武,識文斷字,頗有學識,因爲預感到朝廷必然能席捲天下,因而拋棄中盧家中產業,投奔朝廷。

陳暮親自給他面試,發現他對治理地方以及民生有些心得,於是讓他擔任地方縣令,管理一方民生,並沒有將軍隊交到他手中。

總結來說,廖化其實也可以上馬領軍,下馬安民。屬於一個低配版周瑜,儒將水平,但能力並不是很高。

從軍方面,上限基本就是個將軍,還夠不到十七將軍水準。治理地方,上限頂多是一地太守,到中央爲官那顯然是高看了他的能力。

按照平均值的話,武力和智力估計都在50-70之間,屬於中等人才。

不過這種文武雙全的中等人才也算是難得,而且只要有能力有學識有品德,陳暮向來都是來者不拒。

又過了幾日,陳暮再次來到鹿門山看望龐德公與司馬徽。

這次不再是在河邊坐而論道,而是在廳中。

院子不大,衆人便在平日裡司馬徽給學生們上課的廊下坐着。

陳暮龐德公司馬徽三人盤膝而坐,圍城一個圈,其餘人則坐在離他們稍微遠一點的屋檐下,一個個正襟危坐。

他們之所以提前知道陳暮這次要來,是因爲他們這幾日乾脆就住在了山下的村莊,每日都過來一趟。

如果陳暮沒來,他們就要麼聽龐德公和司馬徽講課,要麼遊山玩水四處踏青,一直等到今日跟着陳暮一同上山。

現在襄陽城不能說是固若金湯,至少也能說是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

好在衆人大多居住在城外,收拾了一些衣物細軟,就乾脆在村子裡租住了幾棟院子住,倒也不至於風餐露宿,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龐德公已經提前跟陳暮說過,陳暮大方地允許他們在一旁聽講,龐夫人準備了瓜果,龐山民也在一旁端茶伺候。

等衆人都落座之後,龐德公才左右看看,笑着說道:“今日陳公再來寒舍,令我這陋室蓬蓽生輝呀。上次因爲過於專注於聽學,倒是怠慢了陳公,還請陳公海涵。”

“龐公客氣了。”

陳暮笑了笑,都說文人相輕,那是境界不同。

文人相輕是爲了互相踩着對方上位,心裡有妒忌,怕身邊的人文化人站到自己頭上去。

可到了龐德公司馬徽那樣已經不再對世俗名利有所眷念,而接近於研究哲學的境界,就已經不在乎這些。

即便自己年齡小,卻依舊一口一個陳公,充滿了尊敬。這纔是孔子那種不恥下問的求學心態,也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應該有的心思。

龐德公繼續道:“上次陳公所述的階級矛盾,令我這幾日轉輾反側,每日苦思冥想。陳公說解決階級矛盾的根源,就是擴大生產力,可我在想,即便是擴大了生產力,也總有一天會到極限,到那個時候是不是?”

“是的。”

陳暮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現在大漢的生產力只能養得起五千萬的人口,而且世家豪強還在不斷地侵佔着這些生產力,擠壓百姓的生存空間。當百姓活不下去,就會造反。即便是擴大生產力,讓大漢養得起一億人口,可只要世家豪強這個階級還存在,那麼王朝就會周而復始,繼續破滅。”

“那這樣的話,豈不是永遠都沒有一個頭?”

司馬徽詫異道。

陳暮笑道:“所以一個王朝要想努力長久,就必須要學會如何延續王朝的壽命。”

“如果消滅世家豪強階級呢?”

龐德公試探詢問。

“一刀切可不行。”

陳暮笑着搖搖頭道:“王朝就好像一個肥胖的人,豪強世家就是肚子上的肉,肉越多,就會因爲肥胖而擠壓臟腑,臟腑受到擠壓,人就會生病,病入膏肓,便無藥可救。但直接用刀子割肉,人死得會更快。”

衆人在一旁聽得雲裡霧裡,什麼階級、什麼生產力、什麼延續王朝壽命,一個個都聽不懂。只是雖然聽不懂,卻無人插嘴,在這裡,他們只有旁聽的份。

司馬徽拱手說道:“還請陳公不吝賜教。”

陳暮就說道:“要想延續王朝壽命,除了擴大生產力以外,還有很多辦法。如限制田地買賣,鼓勵工商業,對外擴張,減少貧富差距,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力,增加百姓監督官員的通道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擴大生產力。”

“限制天地買賣,對外擴張,減少貧富差距我懂。另外三個,我卻不是很明白。”

龐德公好奇道:“削弱地方官員,增加百姓監督官員的通道是何解?”

陳暮笑道:“大漢的地方官員權力太大,破家縣令,滅門太守。百姓稍有不如意,縣令太守這樣的官員就可以隨意處置百姓,掠奪他們的財產,所以這些人的權力,必須要奪走,讓他們只有治理地方的權力,而無隨意處置百姓的權力。 ”

封建社會的縣令太守這類的官員權力不是一般的大,一縣一郡的百姓生殺大權握在手裡。

像當初陳暮在中山國蒲陰的宗族,蒲陰本地豪族張氏仗着本家親戚張純是中山國國相,肆意妄爲,豪取強奪,想要將陳氏宗族的田地奪走。

若不是陳暮的後臺更大,是當時的皇帝漢康帝劉宏,可能整個宗族的田產都已經保不住。

而這僅僅只是豪強掠奪民田的一種方式而已,可見地方官吏以及豪強勾結在一起的危害有多大。

所以像後世那樣進行公檢法分離就很有必要。

把縣令和太守對百姓的審判權交到都察院、大理院、尉院,再把監督權交到監察院,同時又讓吏治院起到溝通百姓,負責幫百姓監督官員的權力。

由於吏治院的工作是監督官員的品德和治理能力,一旦四處走訪,發現官員不辦實事,且在民間風評不高,就會將統籌到的資料上交到中央朝廷,由司徒進行處理。

經過覈查屬實之後,就可以對這名官員進行罷黜。

因此可以說,吏治院本身就是百姓監督官員的一個重要途徑。

雖說還是很難杜絕官商勾結,但權力分攤之後,就意味着官商勾結的成本越大。

一個豪強想要再奪取百姓田地,單靠縣令太守已經完全不管用,還得賄賂所有行政機構才行。

所以權力削弱,自然也就是一種延續王朝壽命的辦法。

衆人聽得明白,都深以爲然地點點頭。

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請假條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八十章 倉庫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端午節請假條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
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請假條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八十章 倉庫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端午節請假條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