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

渤海,南皮縣。

如今冀州青州幽州三方戰爭主要焦點,就集中在渤海與清河。

目前的局勢也很簡單,袁紹佔據了清河國三分之二,公孫瓚佔據渤海三分之二,劉備佔據清河三分之一,渤海三分之一。

二郡之地,被三家瓜分。

但這兩地畢竟是冀州的地盤,在別人家門口打仗,心疼的是袁紹,不是劉備公孫瓚。

這使得公孫瓚在渤海向來不得人心。

因爲他性格剛直,爲人殘暴,經常破滅世家豪強,掠奪其家產,雖然還沒有到欺壓百姓的地步,但治下民生也只能算是一般般,比之劉備治下差得遠。

所以有時候除了要應付袁紹以外,偶爾還得應付一下治下豪強叛亂,不至於說焦頭爛額,但讓他這樣急性子的人很是不爽,因而多次催促劉備跟公孫瓚進行決戰,不要再這麼繼續拖下去。

可惜劉備自己也清楚現在不是攻打冀州的好時機,因而一直沒有同意公孫瓚發動總攻的請求。如此兩年下來,以至於公孫瓚對昔日好友竟然生起了那麼一絲絲怨氣。

不過公孫瓚有一點比較好,那就是比較注重江湖草莽義氣爲先,有恩必報,不會像法正那樣睚眥之怨。

歷史上朝廷冤枉他岳父,由於岳父曾經提拔他,公孫瓚就棄官跟隨,沿途照料,不離不棄。後來劉備在平原,陶謙被曹操攻打,向田楷求救,也是公孫瓚給了劉備一些兵馬,這才能讓劉備在徐州立足。

所以他爲人屬於那種江湖老大哥類型,爲兄弟兩肋插刀,雖然心中不滿劉備不願發起總攻,但義字當頭,公孫瓚也只能忍下來,並沒有對劉備有什麼太大的意見。

這一日南皮下起了大雨,正是春夏交替,沿海季風氣候,雨點打在屋檐上,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

公孫瓚雙腿交叉,盤坐在屋檐下,緊皺的眉頭,低頭看着庭院中的雨水將泥地打溼,然後匯聚成一條條黃色的小溪,順着花壇草叢間的縫隙,流入排水渠,往院外而去。

他的身邊只有親信關靖和田豫,關靖手裡捏着一封信,細細研讀,過了片刻才長舒了一口氣,苦笑着說道:“劉使君還真是......”

在這封信裡,劉備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好好治理地方,不要再隨意欺壓豪強百姓,一副站在道德的高點,爲了你的好語氣,這已經是今年來第三封信了。

“玄德公也不是個迂腐的人,只是這忠臣及仁義的名聲,還是成爲了他的累贅。若非顧忌重重,青州動員大軍,恐怕袁紹早就覆滅了。”

田豫搖搖頭,算是爲劉備說了句好話。

公孫瓚的眉頭就鎖得更緊,他與劉備是同輩,年齡差不多,而且還是幼時玩伴同窗好友,所以兩個人一直是平輩交往,稱兄道弟。

雖然站在劉備的立場上來看,所做的一切,確實是爲了他好,希望他好好忠誠於朝廷,好好愛護於百姓。

可日益增長的野心,以及劉備每次站在高點的勸說,

都讓公孫瓚覺得厭煩。

憑什麼你要來指責勸說我?

憑什麼你就一副爲了我好的語氣?

現在天下都成了這副模樣,誰還管朝廷?

我就想自己稱王稱霸,難道不好嗎?

一切的一切,都讓公孫瓚覺得,像劉備這樣只知道死忠朝廷的榆木腦袋,不可救藥。

偏偏二人不僅是發小,同窗,好兄弟,劉備還曾經有恩於他。

之前公孫瓚擔任涿縣縣令,不過是六百石的小官而已,後來是陳暮把釀酒配方給他,他才能發家起勢。

緊接着平張純張舉叛亂,攻滅幽州復起的黃巾,然後是討董,他公孫瓚能夠走到今天,都離不開劉備的幫助,甚至在缺糧草的時候,也經常是劉備供給。

如此一來,對於公孫瓚這種有恩必報,義氣當先的人來說就極爲難受,顧及這些恩情,沒辦法和劉備撕破臉皮。

他劉備被忠誠與仁義束縛住,我公孫瓚,又何嘗不是被恩情與兄弟義氣給捆綁住了?

一時間,公孫瓚竟有些舉棋不定,騎虎難下之意。

“玄德,唉。”

公孫瓚嘆了口氣,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關靖察言觀色,低聲問道:“明公,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

公孫瓚握緊了拳頭,厲聲道:“如今天下,縣縣爲王,郡郡做帝,他們能做得,憑什麼我做不得?我要得冀州,我要得天下!”

時局崩壞,朝廷威嚴早就在董卓之亂中掃得乾乾淨淨,除了劉備這個被名聲所累的死忠外,誰敢說是忠於漢庭者?

關靖說道:“可若爲明主,切不能因私人感情而延誤大事。明公,若想成大業,則不能老是顧及劉使君,以我之見,公還是要早做準備纔好。”

“什麼準備?”

公孫瓚轉頭問道。

關靖臉上露出一絲厲色,說道:“自然是不能徇私情,該下狠心的時候,就得下狠心。”

“你是說?”

公孫瓚皺起眉頭,心中隱隱有了猜想。

關靖說道:“不錯,現在我們與劉使君聯合,擊敗袁紹至少有六成勝算,若是打敗袁紹之後,明公應該果斷襲擊劉備,佔領冀州與青州,再揮師南下,取河南等地,如此天下大半,都落入明公手裡。”

公孫瓚默然不語。

田豫忙道:“不可啊明公,我們的實力比之劉使君還是有些差距,即便突襲成功,殺死了劉使君,洛陽還有關羽,青州還有陳暮,他二人皆有統帥之才,劉使君一死,他們爲了報仇,勢必會盡起青州與洛陽之軍與明公拼個魚死網破,到時候萬事休矣。”

公孫瓚立即狠狠地瞪了關靖一眼,厲聲呵斥道:“士起,莫要再胡說八道,我與玄德情同手足,你這是讓我們兄弟相殘否。”

“額。”

關靖一時語塞,他這纔想起來,目前青州前線只有劉備和張飛在,劉關張陳四人一體,關羽在洛陽,陳暮在青州,如果劉張死了的話,關羽和陳暮必然起兵報仇,到時候雙方就真的不死不休了。

呵斥了關靖,公孫瓚也沒有提任何懲罰,田豫見此情形,知道自己主公心中還是對這天下有所覬覦,便低聲道:“明公,其實想得冀州,也並非一定要與劉使君爲敵。”

“哦?”

公孫瓚詫異道:“那該如何是好?”

田豫想了想,說道:“《戰國策》雲,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北方的形勢明公也知道,三方角力,劉使君僅僅只是比袁紹差一點,算上明公的兵馬,才穩壓袁紹一頭,如果在決戰之時,明公忽然停滯不前,那時會如何?”

公孫瓚想了想道:“戰場上瞬息萬變,若是我的兵馬忽然沒有進攻,以玄德的兵力,恐怕要潰敗。”

“不錯。”

田豫說道:“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與劉使君撕破臉皮,只需要讓袁紹和劉使君戰個兩敗俱傷,到時明公則盡取冀州,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劉使君即便再如何要求明公忠於朝廷,也徒奈之何。等明公坐擁幽冀二州,實力稱霸天下,便可南下得兗州豫州之地,足以稱雄於世也。”

“嗯。”

公孫瓚微微點頭,摸了摸鬍鬚,眼中露出一絲絲的光芒。

真到了那個時候。

玄德也無可奈何了吧。

......

......

清河國,甘陵城。

原來的國相府已經被袁紹佔據,富麗堂皇的廳內點滿了薰香。

冀州人才濟濟,兵馬多如牛毛,光甘陵城附近,就擁有大量的營寨、塢堡、新建城池,總兵力達十二萬人。

如果有神仙站在上帝視角,俯瞰整個冀州的佈防配置就不難發現,袁紹的佈防還是很用心。

主要兵力配置是在河間國南部以及清河國東部,沿途各縣城以梯隊形勢駐兵,由於公孫瓚多騎兵,野外對戰步兵吃虧,所以北面採取守勢,東面則採取攻勢。

再看整個地圖的話,袁紹北面抗衡公孫瓚,東面迎戰劉玄德,西面對付關雲長,南面應付呂奉先。

若是再算上時常寇略冀州的黑山軍,那整個冀州就可謂五面樹敵,大逆風之下的袁本初,彷彿是一個戰神一般南征北戰東平西討。

西域來的香料將整個房間薰得滿室皆幽蘭,袁紹跪坐在席上,看着桌案上那一爐散發着青煙的薰香微微有些出神。

面對如此多的仇敵,壓力不大那是假的,但有壓力也有動力,現在的他意志力和自信力到了極致。

“明公。”

一旁審配的話讓袁紹回過神來。

“嗯。”

袁紹思緒稍稍迴轉,扭頭看向席下幾名謀士:“剛纔說到哪裡了?”

歷史上他有九大謀士,田豐、沮授、許攸、逢紀、荀諶、郭圖、審配、辛評、辛毗。

而現在少了田豐沮授,但卻多了耿武、閔純、李歷、劉惠。

原本這四人是韓馥的謀士,但這次王芬沒有作死造反,一直執掌冀州,如此他們自然就變成了王芬的謀士。

袁紹是青年黨人領袖,被王芬等老一派黨人選爲冀州合法繼承人,耿武、閔純、李歷、劉惠等人自然就不會因此抗拒袁紹,從而被袁紹殺害。

只是現在有一些謀士並不在此,像許攸郭圖爲監軍,於外圍統領兵馬,逢紀、閔純守衛鄴都,在西面對抗關羽,而辛毗尚未得到重用,因此在這裡的只有審配、耿武、荀諶、辛評、劉惠、李歷六人。

說起來搞笑,這羣謀士當中,還算是具有卓越戰略眼光的人,居然只有歷史上如彗星劃過的中山人劉惠,其他人除了許攸逢紀審配還有點戰術水平外,就只剩下一羣碌碌無能之輩。

可袁紹也沒辦法,沮授作爲冀州本土派,很早以前就和陳暮劉備認識,後來又徵辟了田豐,如此一來,袁紹手下唯二的兩大戰略家被挖走,剩下的人自然不堪大用。

不過劉惠在冀州本土派中威望很高,歷史上韓馥要殺他的時候,無數冀州官員爲他求情,如今跟着王芬,屬於王芬麾下壯年一派的官員領袖,等到袁紹繼承位置,冀州本土派只剩下審配跟劉惠兩根獨苗。

至於閔純和耿武,二人一個出自關中閔氏,一個出自高陽耿氏,因爲漢朝的時候姓氏遷移還沒有那麼廣。往往某地都是某個姓氏成爲大族,冀州當時候並沒有閔氏和耿氏的宗族堂號。

因此爲了扶持本土派與南陽、潁川派抗衡,袁紹大力培養審配和劉惠,讓二人擔任從事,一直跟隨自己出徵劉備,出謀劃策,他們的一些計策,袁紹也是時常採納。

見袁紹回過神,審配就繼續道:“剛剛子惠之意,是要先易後難。劉備實力遠在公孫瓚之上,如果我們和劉備決一死戰,哪怕戰勝了劉備,也必然是傷亡慘重,很有可能讓公孫瓚漁翁得利,因而我們必須先敗公孫瓚,再擊劉玄德!”

“嗯。” шшш ☢тт kán ☢C〇

袁紹聽了緩緩點頭。

這就是大戰略方向的行進路線,先易後難,確實是亙古不變之道理。

“然則現在公孫瓚劉備二人兵合一處,打誰都要遭到另外一方的進攻,因而若想先擊公孫瓚,必要讓他們分兵。”

劉惠接過話茬說道。

袁紹沉吟道:“那如何才能讓他們分兵呢?”

劉惠繼續道:“要想分兵,則南必須牽制劉備,北牽制公孫瓚。讓他們疲於應付,不能將主要兵力應付於冀州,因而必須尋找新的盟友。”

щщщ.Tтkan.C○

“誰?”

“公孫度、呂布及明公之弟袁公路。”

“公路?”

聽到袁術的名字,袁紹嗤笑了一聲:“這廝自敗走汝南之後,就一直嫉妒我得了冀州,上月還寫信痛罵我,說我不過是運氣好纔有今日,他會與我聯盟?”

相比於現在的袁紹,袁術同樣是四面楚歌,處境很不好。

陳暮早早地安排了孫堅作爲嵌入豫州的釘子,北面鉗制曹操,南面與劉表聯合搞袁術。

袁術的實力在汝南大敗之後,就一落千丈,雖然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爲荊南和揚州西面一直被他控制在手下,麾下也依舊還有十多萬大軍。

但陳溫死後,袁術還沒來得及消化整個揚州地盤,朝廷就派了劉繇過來,從江東起家,勉強有那麼一兩萬人和他抗衡。

然後是窮追猛打的孫堅跟劉表聯軍,再加上當時江東局勢極爲混亂,各地流寇、小股軍閥勢力層出不窮,甚至北面還多了個曹操,以至於淮南等地混亂不堪,烏煙瘴氣,袁術深陷戰爭的泥潭之中。

雖然袁術實力依舊是這些諸侯當中最強的,但最強就意味着要被聯合起來攻打,周圍各方勢力爲了阻止袁術吞併江東,紛紛出兵鉗制。

有的正面吸引注意力,有的側翼偷襲,有的背後掏蛋,抱腿的抱腿拉手的拉手,爾虞我詐,明槍暗箭,弄得袁術十分被動,就好像一頭雄獅,被豺狼羣圍攻,難以招架。

因此袁術還曾經寫信要求袁紹出兵幫他一下,只需要南下稍微牽制一下孫堅,他就能除掉劉繇,佔據整個淮南,結果被袁紹拒絕之後,惱羞成怒,氣急敗壞地寫了一封信將袁紹痛罵一頓,二袁已經徹底翻臉。

劉惠笑呵呵地道:“明公此言差矣,太史公曾言,“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范增亦曾言此一時彼一時,只要有合適的利益,袁公路是不會拒絕的。”

“此話怎說?”

袁紹問。

劉惠說道:“如今曹操被呂布逼走,退至徐州,徐州與淮南相近,袁公路北上咫尺可攻曹,曹操與呂布已是勢如水火,如果明公牽頭,讓呂布與袁術聯盟,二者同時攻曹,則一人分徐州,一人得兗州,袁術必然同意。”

“屆時明公還可以幫忙勸說呂布,讓他牽制住孫堅,袁術則可以攻滅劉繇,得江東之地。劉備爲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絕對會領兵南下,救援曹操和孫堅。”

“等到河南一地亂成一團,劉備前線部隊南調之時,明公立即攻打公孫瓚,聯合公孫度,將其消滅。如此一來,則北方之地盡歸明公之手,待劉備處理了南方事宜,再北上的時候,一切晚矣,明公基業已成,在北方已是勢不可擋!”

說到最後,劉惠摸了摸鬍鬚,露出得意的笑容。

這個戰略是他精心策劃,南聯合呂布袁術,北聯公孫度,與公孫度一起牽制公孫瓚,以呂布袁術牽制孫堅劉表曹操劉備,只要讓袁紹騰出手來,先取公孫瓚,掃清北方之後,那麼冀州崛起,就已是事實,劉備也只能無可奈何了。

到那個時候,以大勢橫掃青州,盡奪青州之地,然後南下橫掃河南、江南、荊州等地,再出兵關中益州,天下大業,便歸屬於袁氏!

“子惠之計,確實甚秒。”

審配想了想,誇讚道:“而且最厲害的是,此計看着是幫呂布與袁術壯大,但劉備絕不可能讓曹操孫堅就此被破,因而必然領兵出征,到時候不僅公孫瓚要被明公擊敗,就連呂布和袁術,也不會壯大起來,反而有覆滅的危險。”

“我總覺得沒那麼簡單。”

辛評皺起眉頭說道:“難道劉備就不會知道他若是走的話,公孫瓚獨木難支嗎?恐怕即便此計能行,青州派人南下,也調走不了多少兵馬。”

“確實調不走多少兵馬。”

劉惠道:“但別忘記還有洛陽,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劉備從前線調走一些,再從洛陽調走大半。他一定會認爲我們不敢進攻洛陽。”

“我們要打洛陽?”

袁紹納悶。

現在洛陽與冀州勢同水火,但洛陽畢竟是大部分諸侯承認的正統,一打的話,容易捅馬蜂窩。

更何況洛陽難打得很,當年袁紹就親眼見識過,只要兵馬退出河內,靠着洛陽八關,即便只有那麼幾萬人,也足以抵擋住他十多萬大軍。

劉惠搖搖頭:“當然不能打洛陽,相反,我們要拼命向朝廷示好,千萬不能得罪劉虞。”

“爲何?”

袁紹不解追問。

“因爲只有不得罪劉虞,我們纔沒有後顧之憂,全力平滅掉公孫瓚。”

劉惠解釋道:“伯安公不是傀儡天子,他能夠命令劉備以及洛陽兵馬,如果明公能夠結交洛陽天子,奉其爲正統,進貢貢品,上表稱臣,將罪責全部推給王芬,以袁氏之望,再加上朝廷門生故吏應和,想必伯安公也不會過於緊逼,只要洛陽那邊不攻魏郡,我們便可以放心大膽地處理公孫瓚了。”

向洛陽示好?

袁紹皺起眉頭,開始細細思索起來。

洛陽和冀州鬧得你死我活,勢如水火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是王芬立了個僞帝。

洛陽是正統,自然要對僞帝進行打擊。

現在天下三個皇帝,洛陽、冀州、益州,益州太遠暫時管不上,冀州近在咫尺,不針對你針對誰?

所以這些年冀州步履維艱,處境艱難,也不乏是因爲他們與正統相悖的緣故。

像袁紹之前就覺得曹操是一個可爭取的盟友,結果曹操在信中也只能委婉地勸他要尊崇正統,不要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根本不答應和他結盟。

背棄正統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只有袁紹自己能夠親身體會。

“嗯,此言有理。”

袁紹思索片刻,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

“明公英明。”

諸多謀士都拱手行禮。

他們對冀州那僞帝沒什麼概念,純粹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考量。

畢竟現在不是王芬的時候,既然冀州僞帝的存在對於冀州來說是個負擔,弊大於利,那爲什麼還要留着他呢?

劉惠又說道:“呂布逃離冀州,得了兗州之地,證明此人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只要有利可圖,必然會答應。袁術則急於擺脫困境,脫離四面楚歌的陷阱,只要明公施以援手,同樣會同意此舉,而且我聽說呂布有個女兒,若是能夠撮合兩家聯姻,則南方局勢會更加混亂。”

審配附和道:“不錯,呂布與袁術的聯盟更緊密,那麼曹操孫堅就會越危險,劉備派出去救援他們的兵馬也會更多。此舉對明公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到時候他們在河南淮南之地打成一片,明公就可以渾水摸魚,攻滅公孫瓚,再圖南方。”

“好。”

袁紹拍案而起,對劉惠說道:“子惠,我命你爲使者,出使袁術與呂布。”

“唯!”

劉惠拱手一禮,欣然領命。

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四章 推諉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二章 結義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完結感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十章 B計劃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請假條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請假條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八章 取死之道
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四章 推諉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二章 結義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完結感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十章 B計劃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請假條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請假條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八章 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