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陳暮把最終的決戰點放在武安地區的山區。

爲什麼放在這裡?

是因爲重騎兵本就是笨重,機動性遠不如輕騎兵。

一旦野外開戰,五千步兵與一千重騎兵打,肯定是重騎兵優勢。

但另外那兩千輕騎兵能把重騎兵風箏到死。

所以哪怕是陳暮擊敗華雄的輕騎兵,其實也是故意選在狹窄地形的山區。

至於爲什麼不一戰就殲滅了華雄的輕騎兵部隊,也是多方考慮。

一來重騎兵雖有優勢,但畢竟人數少,難免會有死傷。

二來得留着華雄回去給徐榮報信。

三來他得吊着徐榮胃口,不能把徐榮逼得太狠。

若是將徐榮的輕騎兵全部殲滅,董卓大發雷霆,發重兵圍剿,那就得不償失。

因爲至少目前來說,由於有董太后背書,導致董卓廢帝的舉動並沒有遭到天下人抵制,也暫時沒有一手遮天。

所以眼下董卓僅僅只是取代了何進,擔任中央高層而已,還沒有到權傾一時,人人喊打的地步。

包括曹操現在也沒有刺董,依舊是下軍校尉,聽命於南軍統帥董承。

如此朝廷就擁有它的合法性,地方政府都會聽命。

陳暮現在變成通緝犯,如果一路跑到青州,被劉備窩藏起來,那還不算什麼。

因爲這樣的事情在漢末是常態,董太后身邊有王鈞幫忙說話,又看在劉備兩次救命之恩的份上,大概率不會計較。

但要是殲滅了這兩千輕騎兵,性質就變得不一樣,那就是在反抗朝廷王命,走上造反的道路。

董卓暴怒之下,董太后估計都不會再爲劉備說話。

因爲這件事情,

本身就是陳暮做錯了。

陳暮先是反對董太后專權廢帝,已經讓董太后心裡不舒服,看在劉備面上,頂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如果又殺死中央朝廷派去的正規軍,那麼在董太后心裡,好感度估計會跌到負值。

到時候即便有老大哥幫忙包庇,也沒有任何意義,沒準還會連累劉備。

所以這次即使是陳暮想要與徐榮決戰,徹底打退徐榮,也不能下手太重,要拿捏好分寸,既要打疼徐榮,還不能讓董卓太生氣。

聽起來很操蛋,被人像攆兔子一樣被追着到處跑,還手的時候還不能下死手,似乎讓人感到非常憋屈。

但又沒辦法。

這就是掌握大義名分的好處。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期,制度崩壞,很多諸侯已經不聽從中央詔令。

但即便如此,曹操也利用漢獻帝從中撈了不知多少好處。

而如今可不是那個時候,而是正常時期。

有點類似於竇武陳蕃與宦官鬥爭之後,雙方兩敗俱傷的局面,董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義把持朝政。

這樣的大一統王朝,就有它的合法性存在,通緝犯沒有話語權。

不說關羽臧霸這樣武力值很高的猛男在被通緝之後,也只能隱姓埋名生活。

單說黨錮之禍的時候,那些被抓的黨人可都不是普通人,而是天下有名望的君子。

結果漢桓帝一道詔令,三君八俊“天下楷模”,要麼被抓,要麼被殺,除了張儉逃走了以外,很多黨人連親屬都被抓起來關押。

士人和百姓除了同情他們以外,沒有任何辦法。

如今的情況跟當初黨錮的時候差不多,當初黨人是反對宦官專政,現在黨人是反對董卓董太后廢帝。

所以實際上不僅陳暮被通緝,當時殿上反對董太后專政的所有官員都被通緝。

包括荀和等人在內都是如此。

唯一沒有被通緝的,也就只有袁紹跟何顒了。

何顒是因爲按照黨人內部會議商量的結果,投靠了董卓充當內應。

而袁紹則是因爲他有個好家世。

陳暮沒有投靠董卓,沒有背景家世,那麼這次搏名望的後果就非常嚴重。

雖然名氣倒是一天天在漲,聲名鵲起,名震天下,可追捕力度也不小,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因此陳暮現在,就打算徹底解決這次麻煩,將徐榮一舉擊潰。

之所以前面沒這麼做,帶着徐榮兜圈子,一是爲了疲敵,二是爲了讓徐榮沒法調動大軍,三是爲了給公孫瓚和自己的宗族爭取時間,防止徐榮不管不顧直接北上。

現在已經帶着徐榮兜了三四天,拖延了很長時間,自己的士兵休息充足,徐榮已經疲於奔命,他調動的各地郡兵也已經和他的部隊嚴重脫節。

徐榮的部隊現在是白天睡覺,晚上行軍。而各地郡兵則是白天行軍,晚上睡覺。兩方日夜顛倒,作息混亂,難以形成統一。

這樣敵我兵力態勢就翻轉過來,即便徐榮主力七千對自己一千,有地利因素加成,也是優勢在我。

當下,順着漳河上游,一路來到武安南面山區,陳暮安排士兵去生火做飯,吃了東西之後就休息,自己則與張飛阿大阿二等人去附近觀察地形。

“四將軍,這裡就是龍鳳山,北面是鳳山,南面是龍山,地形險要,中間谷地爲白壺谷,因四面環山,像一隻壺而得名。”

從邯鄲就開始跟隨劉備,最後又因忠心耿耿而被編入玄甲重騎的胡勇向陳暮介紹。

當初劉關張陳一路率軍南下投奔盧植,在往易陽去的岔路口遇到了一股羅市賊,那股羅市賊,就是從武安方向跑出來,準備去投奔張角的作亂賊人。

胡志胡平胡勇父子三人就在其中,後來就一直跟隨劉備作戰。胡志當時候就已經四十餘歲,五年過去,年近五十,自然不適合打仗。

胡平作爲長子,也已經年近三十,就得承擔起贍養父親的義務。於是劉備就在濟南賜予了他們一家田地,給予官職。

而胡勇是次子,今年也已經二十四五,正當壯年,自然一直跟着劉備作戰,現在爲玄甲重騎中一名隊長。

他就是武安本地人,陳暮選擇在武安山區打伏擊,胡勇的用處就體現出來。

陳暮四面環視,只見此地崇山峻嶺,南面是山脈,西面也是山脈,而東面就是龍鳳山,只有龍鳳山之間的山谷以及北面有道路出入,山勢大概是一個LI型,確實像一個壺。

“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陳暮點點頭:“傳令,在此地安營紮寨,佈置暗哨,以逸待勞等待敵人。”

“唯!”

胡勇領命而去。

張飛擔憂道:“要是徐榮不上當,不來怎麼辦?”

“不來我們就走唄。”

陳暮翻着白眼,這麼簡單的道理還用說嗎?

他們現在就在武安,如果徐榮不敢過來,那他們直接從蘇人亭渡河北上,反正已經把徐榮甩得夠遠,就算是兩邊競速去蒲陰,他們也佔了太多優勢。

“哦,好像是這樣。”

張飛撓撓頭,太想打仗了,都忘了還有正事要辦。

如何得知徐榮的動向也簡單,鄴城太守龐勃和冀州刺史王芬是黨人,陳暮跟黨人關係不錯,他們不僅幫忙補充物資,還會幫忙通風報信。

陳暮早就讓他們去給徐榮報信,說自己過了鄴城往武安方向轉移,然後以魏郡郡兵準備好爲由,詢問徐榮如何安排。

如果徐榮確定要來武安的話,鄴城那邊就會派人過來報信。同時胡勇聯繫了自己在武安的胡氏族人,要他們幫忙監視,一旦在武安方向發現了徐榮的隊伍,就會給他們提供信息。

這就是發動羣衆和地方官員的好處,陳暮怎麼說也是個冀州人,而且與黨人關係和睦,手下還有本地人,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可比遠道而來的西涼軍強得多。

當陳暮這邊準備就緒的時候,徐榮也已經從龐勃那邊得到了消息,白白追了一晚上,啥都沒追到不說,又被耍了一次,徐榮差點沒氣死。

“可惡!”

徐榮坐在馬上,咬緊牙關,臉色已經非常難看。

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費了半天勁找到的線索,又是一道迷魂陣。

計中計中計,連環無限套娃,被陳暮耍得團團轉。

但眼下不是生氣的時候,自己跑了一晚上,跑到了曲樑來,隔着武安一百餘里,又被陳暮遠遠甩開。

所以當務之急,還是得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

華雄問道:“現在怎麼辦?”

徐榮沒有回答,而是快速思索片刻,忽然問來使道:“龐太守是怎麼知道我在曲樑?”

信使遲疑片刻,見徐榮面露兇光,才連忙道:“是賊軍派使者來說的,當時已經是接近天明,城門未開,賊軍大搖大擺路過鄴城,派信使通報了太守,讓我等立即派人去曲樑,告訴將軍,說他們就等將軍一天。”

華雄臉色一黑,道:“這是陳子歸在羞辱我們,又或者是再佈疑陣?”

“不是。”

徐榮目光閃爍,道:“他是在告訴我,如果我們不立即去找他的話,他明日就會渡江北上,前往蒲陰。”

“什麼意思?”

華雄有點不明白,難不成敵人還會留在原地等他們?

徐榮說道:“意思就是選擇權給我們,要麼和他們打一場,要麼他們就先走一步了。”

“可是一夜疾馳,將士們又累又困。”

“這正是他要的結果。”

徐榮的臉色也愈發地黑了起來:“也許這個時候,他的人正在呼呼大睡,等我們到的時候,趁着我們遠來之師,十分疲憊之際,就一舉進攻我們呢。”

“那我們不去呢?”

華雄又問。

“不去的話,就可以回洛陽覆命了,他已經將我們甩得太遠,我們不可能追上他們去蒲陰。利幹即便控制住了陳氏宗族,大軍壓境,怕也得乖乖就範。”

“那我們假裝去,到半路上睡一覺,養精蓄銳之後,再與他一戰。”

“你真是神人也。”

徐榮像是看傻子一樣看着華雄,人家明天就走了,自己光趕路就得一天,再睡一覺,等睡起來後,人家估計都快進常山國了,哪來的時間給他們。

陳暮明擺着,就是逼他們現在就做決斷,要麼你們過來和我打一場,要麼我們明天就走,你們自己看着辦。

偏偏徐榮的軍隊昨晚奔波一夜,已經十分疲憊,人家以逸待勞,這仗沒法打,去了必輸。

可不去人家北上,任務失敗。

去了打敗仗,不去就在時間與距離上落後,無法完成自己的任務。

這就是所謂的兩難境地。

也許有人說,你可以先睡一覺,半夜起來急行軍趕路,第二天早上到,不剛好遇上即將啓程的陳暮?

或者你可以先急行軍趕路,半夜到武安,睡一覺,第二天早上再進攻白壺谷也行。

這兩個辦法先不說有些想當然了,因爲人家不一定會按照你的意願來,主動權現在在陳暮手裡。

單說時間上你根本沒法把握得那麼精細,七十多公里,急行軍得五六個時辰,現在已經是下午,睡覺四個時辰,那就是半夜子時起來趕路。

五六個時辰的行軍時間,要接近第二天中午才能到,到的時候人家早走了。

就算你讓軍隊只睡三個時辰,早一點到,即便人家沒有走,睡眠不足加上長時間行軍,軍隊戰鬥力也堪憂。

所以這一仗,除了兵力以外,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個佔優勢。

徐榮不僅敗在智力不足,被陳暮耍得團團轉,也同樣敗在對於這一片地形、距離完全不熟悉,吃了不是本地人的虧。

“那照你的意思,去了是輸,不去也是輸,那還不如不去了吧,至少不去不用打仗。”

華雄想了想,覺得還是不去爲妙,反正他不是主將,任務失敗,罪責也輕許多,主要承擔責任的人,還是他的上司徐榮。

聽到他的話,徐榮臉色更加難看了幾分。

徐榮在西涼軍中的地位其實不低,還在李傕郭汜等人之上,僅次於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四人而已。

因爲目前他們五人都被任命爲中郎將,其他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只是校尉。

至於華雄李蒙王方楊整修等人,則是更下一層級別的武將,相當於軍司馬。

如果按照當初盧植打黃巾的戰將部署情況,那徐榮牛輔董越段煨胡軫五人的地位就是盧植。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的地位,就是鮑鴻伍孚種輯王子服吳蘭五校尉。

華雄李蒙王方楊整修等,就相當於校尉旗下的軍司馬孟震。

徐榮與華雄之間,差了整整兩個級別。

所以這次任務,失敗了受到牽連的,不會是華雄這樣的中層將領,而是徐榮這樣的高層將領。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降級,從李傕郭汜等人上司,一下子變成同僚,甚至下屬。

這是心高氣傲的徐榮不能容許的事情。

因此他思索了一會兒,忽然說道:“去,爲什麼不去?我們就來個將計就計。”

“將計就計?”

華雄一頭霧水,問道:“怎麼打?”

徐榮轉頭看向信使道:“你說龐太守已經準備好了魏郡的郡兵?”

之前他調集周邊郡兵的時候, 只有龐勃推脫魏郡青壯已經被朱儁調走,徵辟需要一定時間,沒想到現在終於完成集結了。

“是啊。”

信使答道:“太守說,朝廷命令下達的時候,就已經在徵辟,昨日剛剛集齊,有四五千人。”

“很好。”

徐榮滿意地點點頭,對信使道:“向龐太守傳我將令,命他帶人前往武安先駐紮,等我大軍抵達之後,再聽我調遣。”

說罷,他的目光看向遠方。

烈日灼灼,夏風徐來。

這四五千人馬,將給予陳暮一個意外之喜。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51章 意外之喜)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請假條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十章 B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
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請假條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十章 B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