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

“三國之謀伐 ()”

鍾繇之前就一直在懷縣處理糧草運轉的事物,這次劉關張陳四人回洛陽,劉虞那邊不能沒有表示,因此下詔書過來,表示安撫與慰問。

其實就是一封簡單的關切信,一邊讚譽劉備是漢室忠臣,一邊稱劉虞等滿朝大臣都在洛陽翹首以盼等他。

但陳暮還是能夠從詔書當中聽出了一絲急切,因爲裡面有一句以圖儘快覆滅袁紹。

看來洛陽那邊已經確實在做一些準備工作了,只等袁紹一死,或者說,哪怕是袁紹沒有死,他們也要開始行動。

這次劉備回去,自己在路上得準備找個時間和他攤牌才行。

鍾繇在城門口迎接,除了懷縣大小一干官員以外,還有一名年約四十餘歲的官員,腰間懸掛着官印,官印被包裹着看不出顏色,但繫着官印的繩子是青澀。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光祿大夫無。鍾繇這個尚書令不過是千石,腰間配的是銅印黑綬。也就是說,這是一位秩比兩千石以上的大員。

陳暮猜測這應該是朝廷派過來迎接他們的官員,畢竟鍾繇之前就一直在懷縣,劉虞那邊派人過來宣旨,面對一位衛將軍、青州牧和一位少府卿,怎麼樣也該派一位足夠分量的官員纔對,兩千石迎接分量也夠。

“這是侍中董昭,字公仁,奉天子詔令,前來迎接二位。”

鍾繇介紹道。

董昭拱手道:“昭見過衛將軍,少府卿。”

“原來是侍中。”

劉備回禮。

陳暮心中一動,原來是他。

董昭歷史上因爲勸說張楊迎劉協,先拜爲騎都尉,然後再拜爲議郎。

騎都尉是秩比兩千石,但這是個臨時職務,有需要就任命,沒需要就被撤了,所以拜爲議郎就變成正式職務。

後來投奔曹操之後,曹操與他相見甚歡,立即就升他爲河南尹,正式成爲兩千石大員。

但如今董昭從袁紹那逃出來之後,前往洛陽,按理來說,沒有幫助劉協的功勳,應該不會升爲秩比兩千石的侍中才對。

不過他在冀州的時候,就跟荀和他們走得很近,後來回了洛陽,就充當黨人與洛陽聯繫的橋樑,再加上鍾繇與之交好,因此實際上他的作用就是充當黨人與朝廷的中間人身份。

目前董昭的政治方向還不是很確定,但以歷史上他作爲曹魏開國功勳的身份,估計也是可以拉攏的對象,何況他本人既然留在洛陽,沒有去曹操那,也值得深思。

畢竟董昭的弟弟董訪,現在可是曹操的一名重要將領。

陳暮在袁紹那邊都有那麼多間諜,在曹操那邊怎麼可能會沒有?目前曹操整個內部情況都被他摸得通透,包括許攸投奔曹操的事情他也已經知道,只是具體他們在謀劃什麼,不得而知而已。

董昭沒有去投奔曹操,反而利用自己在冀州與黨人之間的關係做起了朝廷與黨人之間的聯絡人,顯然他自己本心還是願意留在朝廷,在朝廷當中總歸是要比地方強得多。

一行人說說笑笑着進了城,軍隊就留在城外駐紮,來到縣衙府邸之後,鍾繇設宴款待衆人,除了董昭以外,還有一名天使,也就是劉虞唯一的一名常侍。

劉虞當政的時候,已經是董卓亂政之後的事情,洛陽皇宮原來的宮女和宦官全都被遷往長安,後來公卿回來,長安的宮女宦官也都回來了,只是少了大半,之後劉虞給了安置費,又驅散了大部分的人回家,只留了少數。

從袁紹入宮殺十常侍,再到董卓亂政,再到長安之變,

幾次動盪之後,原本數千宦官宮女就已經凋零了大半,到長安之時,只剩下幾百人,劉虞驅散九成,偌大的一個皇宮,現在只有二十多名宮女宦官。

這些人感恩於劉虞寬厚的恩情,而且人數又少,導致軍情司很難打入進去,因此軍情司在守衛皇宮的羽林衛和虎賁軍裡有探子,在宮女宦官當中卻沒有人,使得一行人都不敢過於隨意說話。

一直等到宴會結束,天色已晚,鍾繇安排衆人休息,陳暮被安排在了後院的一個獨棟屋中,片刻之後,鍾繇帶着董昭前來拜訪。

“尚書令,侍中。”

陳暮很有禮貌地請他們進來,鍾繇上他的賊船是因爲自己一路幫他保駕護航,從一名小小尚書郎被自己舉薦爲尚書令,董昭的升遷與自己無關,又跟黨人關係匪淺,所以他也沒有過於親近,等他挑明態度再說。

二人進到屋內,席地而坐。等陳暮坐在主位上,鍾繇纔開口說道:“少府卿,公仁素來仰慕少府卿已久,因而我才帶他來拜訪引薦,希望少府卿不要責怪。”

陳暮笑道:“哪裡的話,尚書令與侍中來見,我求之不得爾。如今天下大亂,正需要侍中這樣的忠直之臣來匡扶漢室,你們說是嗎?”

“自然,自然。”

鍾繇附和着笑了笑。

董昭見氣氛不錯,同樣笑了笑應道:“少府過譽了。”

陳暮便道:“侍中,此時方值四方擾攘,諸侯遍地,朝廷勢微,不知侍中有何見教?”

董昭立即肅然道:“亂世出英雄也,應當有一強力之人,於危難中崛起,如光武一般,橫掃寰宇,肅清賊寇,重定江山,方能夠扶持朝廷,拯救萬民百姓!”

“哦?”

陳暮就道:“那這般英雄,又在何處?”

董昭道:“便在眼前。”

“我?”

“衛將軍與少府是也。”

“哈哈哈哈。”

陳暮大笑道:“侍中說笑了,我與大哥不過是粗鄙之姿,又如何能如侍中所言,橫掃寰宇,重定江山呢?”

董昭知道他是在試探自己,便在心中盤算了片刻,想想應該說些什麼。

其實他最早是希望鍾繇幫忙引薦劉備,看看劉備的才能,像他們這樣的謀士,往往喜歡通過看一名君主的能力和品性來決定是否投奔。

如郭嘉看了眼袁紹之後,失望地搖搖頭,然後轉投曹操。

董昭明白,現在朝中勢力,表面上看是一幫老臣把持,但那幫老頭子一個個七老八十了,最年輕的都六十多歲,能活幾年都是未知數,跟着他們,哪有未來?

因此必須提前下注,找一個未來能夠把持得住朝政的人。像十常侍之亂前,袁紹他們投資的是大將軍何進一樣。

董昭下注的對象,自然是如今已經把袁紹打得找不着北的劉備,他之前與鍾繇交好,就已經知道,鍾繇是劉備集團放在朝廷當裡的人。

事實上不止鍾繇,朝廷的少壯派,大多數都出身於青州集團。

如楊修陳羣司馬朗等青年派系,以及鍾繇這些壯年派系,這些人把持了朝廷當中三公九卿的一些副職,千石以下的官位,盤根錯節,有黨人後裔,有潁川團體,也有泰山學宮弟子。

當初董卓之亂後,整個朝堂的勢力都被打得稀碎。陳暮幫助朝廷補充了大量中低級官員,這些官員都是青州派系,已經形成規模,尾大不掉。

甚至很多高官的子嗣,都是這個派系的人,乃至於不少高官都在把自己的子侄往這個派系裡送,導致青州集團在朝中的勢力非常大,再加上關羽趙雲多年經營,軍隊當中,也多是他們的死忠。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未來誰纔是朝廷的秉政者。

只不過鍾繇知道,劉備城府沒那麼深,後面的操盤手都是陳暮在做,因此與其帶董昭去見劉備,還不如先帶他見陳暮,只有陳暮認可之後,他董昭才能夠加入青州集團這個團伙......哦不,團隊。

在聽到陳暮的試探之後,董昭就明白,是該自己繳納投名狀的時候,沉吟許久,緩緩說道:“衛將軍與少府雖出身於微末,然有胸懷宇宙之機,征討董卓,營救朝廷,立有不世之勳,如今又破袁紹,河北之地已在握手中,自當能橫掃寰宇,重定江山。”

陳暮卻道:“可是我聽聞朝廷最近有風聲傳出,說是有官員請奏上折,要天子召我大哥入京擔任太尉,河北與青州,要重新選派州牧,二十萬大軍,應當由朝廷派去的將領掌管,不知道這事是真還是假?侍中聽聞過此事嗎?”

董昭笑道:“少府說的是光祿大夫的事吧,此言一出,滿朝皆爲反對,光祿大夫也已經被革職,這一點少府倒是無需擔憂。只是這裡面,或許有天子以及公卿們的意思。”

“那以侍中之見,我大哥應當如何應之呢?”

陳暮問道。

董昭沉吟道:“當明奏之,暗拒之。”

“哦?”

陳暮追問:“此言何解?”

董昭繼續道:“衛將軍可上奏朝廷,自請罪也。然冀州之事,尚未了結,袁紹仍有十餘萬大軍,待冀州禍亂重啓,朝廷自然還是要重用衛將軍。”

嗯,袁世凱的玩法。

陳暮點點頭:“侍中之言,倒是有理。我已書寫奏摺,打算讓我大哥向朝廷啓奏,請朝廷派遣新的冀州牧,再從河間選嗣以便繼承大統。”

董昭一時疑惑,納悶道:“衛將軍爲何如此?若是這樣,豈不是將新得的河北拱手讓人?”

陳暮淡淡地道:“我大哥乃是仁杰之輩,一生報效國家,絕不會計較個人得失爾。朝廷雖有猜忌之心,但我兄弟四人矢志不渝,忠心不改,自當剖腹明志,向天下人證明,誰纔是忠心耿耿之人。”

“原來如此。”

董昭心中快速思索,就沒有說過的話。正所謂交淺言深乃是大忌,他還沒有加入劉備集團,並且也沒有得到信任,對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朝廷的臥底,所以話說得冠冕堂皇一點,倒很正常。

三人又閒聊了一陣,陳暮便以天色漸晚爲藉口送客。鍾繇與董昭出了院子,在回去的路上,鍾繇問道:“公仁,見了少府卿,以爲如何?”

“英傑也。”

董昭忍不住誇讚道:“少府卿言語之間,毫無破綻,一招以退爲進,若我效忠的是朝廷,如實上奏給天子,恐怕天子也會讚一句忠心耿耿。”

“難道公仁以爲,少府卿對朝廷不忠否?”

鍾繇詢問。

二人在洛陽也有些交情,有的時候話也可以說滿一點,不像跟陳暮說的時候,即便再如何誇讚劉備集團,二人也得互相謙遜以及做足表面功夫。

董昭說道:“我以明奏之,暗拒之的策略獻計,若真如少府所言,要將軍隊和權力交還給朝廷,少府恐怕早就呵斥,如今卻是聽之任之,暗地裡的意思,何嘗又不是在抗拒朝廷呢?我甚至懷疑,袁紹至今未滅,恐怕都是少府的拖延之計也。 ”

“嗯。”

鍾繇點點頭,二人互相對視,忽然都笑了起來。

朝廷那邊先不管,但天下聰明人何其之多,又怎麼會看不出青州圍困魏郡,卻只圍困不進攻,何嘗不是在拖延時間?

只不過人家劉備也有冠冕堂皇的藉口,所以不管是朝廷還是天下人,都沒有辦法去指責他而已。

現在朝廷上下不少人都認爲劉備未來肯定能把持朝政,包括董昭看到陳暮已經在策劃讓劉備上書向天子請求去河間抱養幼嗣的想法,忍不住感嘆道:“少府的目光還是長遠呀,讓衛將軍上書去河間抱嗣,未來這大將軍之位,恐怕是跑不掉了。”

“我大漢所有大將軍之位,一般都是外戚擔任,以宗室的身份擔任大將軍,卻是少見。不過非常之時,只能行非常之法嘛。當年淮陰侯立下無數功勳,被高祖立爲大將軍,便是明證。”

鍾繇補充了一句。

他們也算是默認了將來劉備應該會以權臣的身份擔任大將軍,然後操持朝政。

事實上不止是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爲的。

因爲走歷史上曹操的那個路線,把持朝政,慢慢圖謀纔是正道。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劉虞一死劉備就想繼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不會去想這個問題。

因此纔有很多人想加入劉備集團,看中的就是劉備的年齡和他立下的功勳足以讓他將來入主朝廷之後,很快會成爲一代霍光般的權臣。

如果現在大家都知道陳暮的想法,或許早就唯恐避之不及,不敢再投到劉備集團的門下了。

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二章 活着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請假條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古無雙,國之功勳。通知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十章 B計劃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
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二章 活着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請假條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古無雙,國之功勳。通知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十章 B計劃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