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

章武五年八月。

大漢天下除了益州以外,基本都已經收復。

劉備拿下荊州、漢中等地之後,就偃旗息鼓,並沒有繼續的意圖。

倒不是他不希望繼續收復益州,而是以現階段的能力,他們只能一步一步來,無法長驅直入。

從長安到漢中, 巫縣到巴郡,都是千里之遙,直線距離都是四五百公里,更別說沿途道路崎嶇難行,多有懸崖峭壁,實際距離更長。

而且即便拿下漢中,也不代表就能夠直取成都, 因爲漢中僅僅只是夾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的一片小平原而已。

因此要想從漢中南下進攻四川,還得經過大巴山。

而經過大巴山,除了陰平小道以及唐朝被稱爲荔枝古道的子午道以外,就只有兩條相對安全的大道。

一是金牛道,二是米倉道。

只要劉璋能夠嚴密把守住這兩條道路,再加上從長安到漢中極長的糧草運輸戰線,想要短時間內殺入四川盆地,攻克成都城池,幾乎不可能。

別看歷史上劉備攻破成都好像還比較輕鬆,但那是因爲劉璋沒有攔截他,把他放進了四川盆地,屬於從內部攻破。

而要想從外部打破四川盆地的壁壘,難度非常大。

前期光糧草準備至少都要一兩年,提前從關東調運大量糧草到洛陽,再轉運到長安,最後再存儲到漢中。

荊州戰線也是如此。

四川盆地北有秦嶺、大巴山, 東有巫山、武陵山。

且從荊州進益州的道路基本上只有長江沿岸一條道路,雖然從漢水也能往漢中方向去, 到漢水上游的定遠城可以走子午道南下,但這跟從長安進攻也沒啥區別。

所以綜合種種原因,劉備都不可能在拿下荊州和漢中之後,就立即對益州動手。而是採取了威嚇戰術,屯兵邊境,蓄勢待發,隨時準備進攻。

在收復了荊州之後沒有多久,劉備留下趙雲部、黃忠部以及太史慈部,自己就班師回朝了,如今朝中還有很多大事要處理。

首先是陳暮規劃的京杭大運河問題,大事暫時沒有,但小問題不斷,如路線規劃、水利設施、防洪防災等。

不過這些東西劉備倒不需要操心,都是陳暮在管。

他真正要處理的是另外一件事。

官員問題。

隨着收復的地區越來越多,官員問題也會隨之突顯出來。

目前選拔人才的制度還沒有完善,青州主要是靠泰山學宮出來的學生參加政務臺的考試,通過之後就成爲公務員。

而其它州郡不像青州那樣有多年的底子,青州模式能不能在其它地方實施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其它地方的官員選拔,往往還是從前的察舉制以及徵辟制。

這樣一不規範,二來魚龍混雜, 讓世家繁衍。

因此爲了完善官員選拔, 內閣制定了一套方案, 需要劉備回去批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事。

比如現在大漢的情況屬於錢多的沒地方花,官員的俸祿以及百姓的收入嚴重超標,已經接近宋朝一半的水準。

不要以爲宋朝一半的水準很低,宋朝一名宰相的月收入大概是900貫,相當於唐朝宰相一年收入,普通低級官員的收入,也比後世同級別的官員收入高兩到三倍。

現在三公和內閣丞相標準年收入大概是500萬錢左右,宋朝一名宰相的年收入大概是一千萬枚銅錢,而且五銖錢的購買力還比不上大宋通寶。

看上去似乎也沒什麼,問題是現在的大漢經濟除了青州以外,其它地方都不如宋朝的經濟水平。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太快,導致生產力有些跟不上。

百姓手裡錢多,可短時間內產出就這麼多,大家錢只能存着花不出去,由於玉米土豆紅薯推廣的原因,吃飯不成問題。

但其它方面就會差很多,供不應求,造成了貨物緊缺,除糧食價格以外,其餘物價居高不下。

當然。

由於貴金屬的特殊性,通貨膨脹肯定不會產生。

從日本大量流入的黃銅、白銀、黃金即便是大家有錢花不出去,也可以打造成金屬首飾,耳環、項鍊、釵飾等等,再不濟還能造傢俱餐具。

只是既然國家不缺錢,那麼就應該乘勝追擊,開始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砸錢,鼓勵手工製造業,種植經濟作物等。

如北方可以推廣棉花種植,以緩解從西域購置棉花運輸成本。還有茶葉種植,瓷器生產之類的。

這樣就能快速解決國內生產力不足,錢多物少的尷尬局面。

所以劉備就得回去進行這方面的佈局。

官府的作用就應該是提前預知,引導民間發展,而不是後知後覺缺什麼才做什麼。

另外,橡膠從前年就流入了大漢,船隊帶回來了兩千多棵橡膠樹的種子,去年青州又組織了一次規模更大的船隊遠洋海外,歷時一年半,在今年年中的時候就返回了。

這次除了繼續帶回更多的美洲和南美洲特產以外,更重要的是往美洲輸送人才,特別是地理學院的地質學家,幾乎是成片成片地送過去。

陳暮在美國留學過,在華爾街上過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之豐富,他即便不是地質專業也知道。

最著名的舊金山三藩市,新金山墨爾本,雖然南非才是世界礦產儲備資源最豐富的地方。

但至少目前來說,大漢還沒有能力去南非採礦,去美洲都只是順路的,先由地質學家過去,勘察標記,等個幾十上百年科技發達之後再行動。

而此時日本、朝鮮以及國內的礦產資源足夠大漢使用了,百年之內不用擔心各類礦產枯竭,實在不行,等橡膠徹底運用於生活當中,蒸汽機發展出鋼鐵產業,蒸汽船出現之後,再去澳大利亞就行。

相比於美洲,澳大利亞近得多。

陳暮派出船隊前往呂宋島,這座後世被稱爲菲律賓的島嶼早在秦漢時期就與當時的廣州有貿易往來。

因爲在後世廣州的一些漢墓當中,就出土了不少古代東南亞的一些禮器。

而包括後世菲律賓、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加裡曼丹的一些古墓當中,也出土了大量漢代的五銖錢和陶器。

這足以見得當時的廣州作爲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對外貿易的港口,經商足跡就已經遍佈東南亞。

船隊按照陳暮的指令,鎮海衛派出一千護船司的士兵在當地駐守,又派人在呂宋島開闢土地,種植稻米、土豆、玉米,最重要的就是橡膠種植。

其實橡膠種植最合適的還是海南,離廣州又近,適合水陸運輸。

但現在廣州地區還在士燮手裡,荊州平定之後,交州刺史士燮連忙向朝廷上表稱臣,卻並沒有服從朝廷調派,而是繼續割據交州。

陳暮知道想要拔除士燮家族在當地勢力不容易,所以不能把橡膠放在海南,那裡離士燮太近,離朝廷太遠,如果士燮想要搗亂,很有可能讓朝廷一番心血浪費。

因此他才佔據臺灣,南下呂宋在菲律賓種植橡膠和稻米。將來他也打算把農業作物繼續往南方遷移,先是荊州和揚州,然後再轉移至廣州,最後再轉到東南亞去,讓這裡成爲大漢的糧倉後花園。

等到劉備回了洛陽之後,整個國家的發展計劃都堆到了他身前,他已經學會了,只要是陳暮上的或者同意的,看都不用看,直接讓王植蓋上自己的大璽就行。

至於內閣以及三公九卿那邊各自內部的計劃,就要經過內閣商討,完善之後,他纔會認真觀看,並且讓內閣拿出參考意見。

一直到章武五年年底,每天每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壓在他身上,有些疲倦。

但政府的高效率運轉也給了這個從廢墟當中新建立起來的古老帝國新的生機。

劉備於章武五年年底,首先確立了數件大事。

一是確定五都。

西都長安,東都臨淄,北都已經改名爲北平的涿縣,南都襄陽,中都洛陽。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爲這些地方將來都會是京杭大運河最重要的一部分,沿線交通各有對應,如荊州和揚州乃糧食產區,青州臨淄爲科技和海外港口,長安爲舊都,洛陽爲首都,北平將開啓紡織業。

其中長安、臨淄、北平、洛陽都沒有爭議,唯有南都被揚州籍和荊州籍官員們搶破了頭,揚州籍官員認爲大運河南端起點是錢塘,應該把南都的地址選在江東,比如秣陵縣。

而荊州籍的官員認爲荊州西連益州,東連揚州,南下交州,北上洛陽,交通更加便利,且是長江中游地區,水運網絡發達,地理上比江東更加優越。

wωω▲ ⓣⓣⓚⓐⓝ▲ C〇

誰都知道定都的好處,如今國家發展重心都在京杭大運河的沿線,定都之後,能給自己家鄉帶去的利益數不勝數。

因此爲了此事雙方爭破了頭。

最終事情鬧到了陳暮那裡,陳暮深思熟慮之後,就暫且把南都定在襄陽,並且做出承諾,秣陵也會大力發展,兩城競爭,若將來秣陵發展得好,南都可以遷都。

其實所謂的五都,可以理解爲五大經濟特區,有了這五大經濟特區之後,不僅發展要素集中在這五個地方,官員級別還要高半級。

如荊州州牧爲從二品,跟後世比相當於省高官,高官。但廣東省高官因爲是經濟特區,所以是副國級。

因此劃定五都之後,原來的長安京兆尹、青州牧、荊州牧、幽州牧級別都要高一些,從原來的從二品提升到了正二品,位比九卿,將來調入中央,也基本是內閣一品錄事尚書或者九卿起步。

這也是爲什麼荊州和揚州官員要爭南都的原因之一。

而陳暮之所以把南都放在襄陽,還是因爲從實際意義角度出發,認爲現在的襄陽更合適。

雖然漢朝的秣陵縣就是後世的南京市,但南京的發展主要來源於南宋時期的人口大規模往南遷移,以及宋元明時期的對外貿易。

如今對外貿易的功能被山東取代,大漢把糧食產區放在南方,那麼它目前的功能就應該是以產糧運糧爲主。

也就是對內貿易。

而在對內貿易上,顯然九省通衢的湖北更適合做南都。

因此在江東大概規劃未變之前,南都就暫時放在襄陽,等以後現在被稱爲秣陵的南京通過對外貿易發展起來再說。

五大經濟特區確定,第二件事就是人口。

如今農作物推廣也是重中之重,但經歷了饑荒之後,人們更加懂得糧食的珍貴,在國家的規劃下,新的農作物已經大量種植下去。

糧食產量得到提升,那麼就得恢復人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人口生育獎勵,包括免稅、分田、獎金等等。

引發了一波戰後嬰兒潮。

跟嬰兒潮同時出現的還有醫療水平迅猛發展。

顯微鏡的出現大大推進了醫學發展,華佗張機等人對微生物極感興趣。

戰亂時期不缺屍體,華佗又是著名的外科手術專家,因此人體解剖在青州醫學院得到推進,使得漢代醫學突飛猛進。

生孩子本來就是九死一生,而爲了配合國家對人口恢復的政策,醫學院收錄女醫,大力培養婦科醫生。

古代女人的地位其實一直不高,漢唐宋明的法律當中,妻子殺丈夫死刑,丈夫殺妻子只有特殊情況,比如逼妻子爲娼,妻子不從殺死才死刑。

其它時候都不是死刑,甚至如果丈夫捉姦殺妻子和情夫無罪。因此才造成了古代很多壓迫女性,冤枉女性的經典案例。

陳暮重新制定法律,以後世法律爲基礎,培育了大量法學人才,提高女性地位,提出口號“女子能頂半邊天”,這才讓泰山學宮出現了大量女學生。

而且這些女學生多是達官貴族子女,貧寒家庭女子幾乎不可能去學校。即便是免費教育制度下,也往往是讀幾年書就被迫輟學回家,十二三歲嫁人的比比皆是。

爲此又要出臺新的法律,規定女子法定結婚年齡從十五歲提高到十七歲,原來是十五歲及笄後就可以嫁人,現在把及笄年齡改到了十七。

這還是爲了適應目前的人口規劃制度,儘早把目前大漢急缺的人口數量提升上去。

否則的話,適齡年齡應該在二十歲最好。

畢竟未成年就代表發育不健全,早結婚生子,對身體不好。

從前年開始,奴隸制度就正式廢除。

陳暮提出“人人平等”的口號標語,在各地城市、農村牆壁上塗抹。

一夜之間,大漢的人口普查數量就增加了數百萬。

從章武元年第一次進行人口普查時的二千二百萬人口,增加到了如今三千六百萬。

其中有近一千萬人口來源於朝廷最近兩年收復的豫州、荊州以及揚州,其餘大概有三四百萬,是整個大漢除益州以外,所有世家豪強們隱瞞的人口。

現在大漢對於基層的把控其實還是不夠。

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進行教育普及,把基層那些把持鄉鎮村落的家族陳規陋習全部去除。

因此陳暮按照青州模式,在全國各縣城開始基礎教育,建立免費公立學校。

同時大量提拔基層官員,並且規定所有的官員都必須從基層幹起,即便出身豪門,也得在基層待至少三年才能升遷。

除此之外,除了曹操、劉表、孫策等人以外,他們的部將謀士,願意出仕者,也皆慢慢開始得到啓用。

像郭嘉、程昱、陳宮、戲志才、周瑜、魯肅等人,都是優秀人才,先丟去基層正式入仕。

等到他們幹出成績了,再慢慢提拔。

至於曹操劉表孫策這些人,目前暫時是給了他們一些爵位和散官,算是半圈禁着,等到將來再說。

除了定都和人口政策以外。

陳暮還規範了法律、再次改制了軍隊、發展經濟、農業以及科技,甚至在刑事偵查上都進行推動。

比如在全國徵集各種辦案手段,推動法醫學發展,編纂成書在全國推廣。

現在運河開挖工作如火如荼,橡膠種植也剛剛開始。

預計在未來五年內,京杭大運河很有可能初步通航。畢竟京杭大運河實際上是根據原來的水域進行溝通,開挖的工程裡數其實不多,歷史上隋煬帝開通也只用了六年。

但初步開通五年,全面貫通可能要十到二十年,這一點心理準備陳暮還是有。而且京杭大運河屬於緩流,航運往往要靠縴夫拉扯。

因此真正想要領先於時代,就得把科技樹點在蒸汽機上,集中力量先鍊鋼,然後再造蒸汽船。

等蒸汽船在京杭大運河上暢通無阻,也許再等三十年後,就能發展火車了。

不得不說,一個國家的發展之緩慢,還是超出了陳暮的想象。

他曾經覺得,天下一統之後,很快就能造火車。

可真正落實下來, 他卻發現困難重重,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

陳暮今年已經38歲了。

他時常在想,不知道自己60歲的時候,能不能看到大漢的第一條火車線路開通。

但不管怎麼樣,至少得朝着這個方向前進纔是。

而在這國家一片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章武五年,也漸漸落下帷幕。

針對益州劉璋的進攻,也已經準備了接近半年,正式開始。

。小說網

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十章 天子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章 盧植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章 規劃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章 結義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章 鬥將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五十章 鬥將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請假條。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六章 觀察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十章 B計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
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十章 天子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章 盧植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章 規劃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章 結義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章 鬥將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五十章 鬥將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請假條。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六章 觀察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十章 B計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