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年關將至,一大堆事情要處理。

有關係的沒關係的,還當着官,或者人走了還想發揮影響力的,遞條子打招呼,欺上瞞下,總歸是有辦法可以想。

別說陳暮這個尚書令,就連尚書檯一個普通令史,都能幫親戚在太倉找個低等吏員的活計。

有什麼權力,區別於在什麼衙門。

就好像明朝正一品的太師太傅太保,只要沒有擔任其它實職,虛職再多,也不如一個吏部郎中說話管用。

連令史都會徇私,陳暮當然也會。

如今青州各地縣令,幾乎都是泰山學宮出來的人。

這些人不能說忠不忠心的問題,因爲除了四兄弟以外,哪怕是沮授典韋太史慈等人,也只是認爲自己在只是依附於劉備集團而已。

漢室還沒倒,現在也不是漢末各爲其主的時候。

不過源於如今的制度,沮授等人確實以劉備爲主,因爲他們是劉備陳暮的屬吏出身,被他們舉薦,當然聽命於他們。

這就有點像是春秋戰國時期士大夫依附於卿大夫,卿大夫依附於諸侯,諸侯依附於周王室大概這樣。

通俗來講,現在沮授如果被漢靈帝調去其它地方,那麼他可以算是劉備的門生故吏。

“子歸弟,前段時間郡府的人說是朝廷政令下來,讓我去做令居令。初始我還以爲是我的才能被朝廷看重,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你舉薦了我,上次的事情還未報答,現在......多番恩情,無以言表。愚兄,愧不敢當呀。”

看着閻忠自涼州令居縣發來的信件,陳暮心中腹誹,既然愧不敢當,那你這縣令還不是去了?不過涼州名士嘛,在大漢地位不高,想弄個一官半職也不容易,一個縣令夠閻忠樂的了。

“兄是有大才之人,胸中自有韜略。只是弟僥倖得官,又爲天子選才,正所謂舉賢不避親,兄長德才兼備,涼州初平,正是兄用武之時,還望兄長盡心盡力,他日我若是來涼州,再與兄長共敘一番舊情。”

將寫好的信件讓典韋以公文的形式發出去,

尚書檯總攬天下文書,自然有一套屬於他們的傳遞體系。

雖然陳暮估計這封信先會送到漢靈帝那裡,但無所謂了,又不是什麼陰謀作亂的密信,也不擔心被查。

晨時梆子敲過,陳暮從家裡出發,準備去上班。馬車緩緩駛入皇宮,停在青龍門外,沿着複道一路抵達玄武門門口,進入了洛陽南宮。

不過還沒到明光殿,就有小黃門在等着,說是天子召見。

來到玉堂殿,殿內依舊溫暖如春。

張讓趙忠最有權勢的時候,是中平二年到中平三年,因爲幫漢靈帝斂了大筆財富,以至於讓他說出了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的這句名言。

但隨着在繼承人問題上產生分歧,漢靈帝雖然沒有疏遠二人,可明顯讓他們陪伴的日子少了許多。

看着今日當值的是蹇碩,陳暮心中一動,叩拜行禮道:“陛下。”

“嗯,先坐吧。”

漢靈帝正在喝蜂蜜,桌案上還擺着西域進貢過來的瓜果,冬天能吃到這些東西,在漢朝真的算是一件極大的奢侈。

陳暮坐定。

蹇碩在旁邊伺候着,目光看向陳暮,態度不冷不熱。

雖然都是天子近臣,但蹇碩是最近兩年才得寵,跟陳暮也沒什麼交集,所以談不上友好,但也談不上敵視。

漢靈帝放下杯子,等侍女幫他擦了擦嘴,才頗爲慵懶地道:“子歸啊,近來似乎頗爲忙碌,以前時常進宮探視陣,最近倒是少來了,顯得生分了些。”

“年關了嘛,尚書檯的事情確實多數十倍,不比往日清閒。”

“嗯,每日都在忙些什麼?”

“稟陛下,除了在尚書檯處理政務,便是見了一些人,聊了一些事。”

陳暮微笑着回答。

“哦?”

漢靈帝一副來了興趣的模樣,問道:“見了何人,聊了何事呀?”

陳暮在心中斟酌着用句,緩緩說道:“見了幾位公卿,說是要幫自家子侄安排安排入仕,陛下也知道,臣執掌尚書檯,選官察官的文書,確實要經過臣手。”

東漢入仕有三種,舉孝廉舉茂才以及徵辟制度。

嚴格來說,西苑賣官,就是第三種,從皇帝那花錢,然後被天子徵辟爲官。

但到了漢末就統稱爲買官。

這是因爲不管你是正常舉孝廉茂才入仕,還是被三公九卿徵辟,只要你當官,都得花錢。

區別在於,沒有舉孝廉茂才,買官要花的錢是正常入仕的十倍。

如曹嵩是門蔭入仕,所以買太尉要花一億錢。

崔烈是舉孝廉入仕,所以他買三公之位,應該是一千萬錢。

不過他找了關係,於是打了個五折,就只用花五百萬,價格便宜了二十倍。

所以不要以爲什麼官都在西苑,尚書檯和三公九卿也有權利任命官職,比如三公九卿每年都可以給人家一個孝廉和茂才的名額。

這事不算忌諱,漢靈帝點點頭道:“都有哪些人啊。”

“正要向陛下稟報。”

陳暮笑道:“臣打算向陛下舉薦虎賁中郎將袁術爲長沙太守,羽林左監丞袁紹爲永昌太守。”

袁紹和袁術?

漢靈帝倚靠在木塌上,食指輕輕敲擊着扶手。

這是袁隗的意思,還是陳暮的意思?

一直以來,漢靈帝都把陳暮當作心腹看待,畢竟幾次出謀,都被他解決不少麻煩。

唯獨這一次,如果是陳暮的主意,自己作爲皇帝,怎麼能不知道原因?

一個皇帝不怕臣子有私心,怕的是臣子的私心別有它圖。

“是袁隗找的你?”

過了片刻,漢靈帝才緩緩開口詢問。

陳暮答道:“稟陛下,這是暮的建議,只是袁紹好像不太願意,拒絕了臣的好意。”

漢靈帝左右看看,對身邊的侍衛和衆小黃門道:“都出去。”

衆人離開,只留下孔武有力的蹇碩。

“子歸啊,說說吧,你到底在搞些什麼,你與袁家非親非故,爲何忽然會舉薦袁術和袁紹?”

等衆人都走了,漢靈帝才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直奔主題詢問。

陳暮笑道:“我這麼做,都是爲了陛下。”

“爲了朕?”

漢靈帝有些不解。

陳暮正色道:“虎賁軍人數雖少,但畢竟是執掌宮門的禁軍宿衛,關乎皇宮安全,袁術雖爲大家子弟,卻是外人,怎麼能把持宮門呢?”

這麼說好像也有道理,看來子歸是在爲朕的安全着想。

漢靈帝想了想,說道:“那何人可以擔當此任?”

“依臣之見,越騎校尉何苗,可以擔當此任。”

陳暮認真道:“何苗爲皇后同母兄,按照血緣來說,還要比大將軍更加親近於陛下,自然不是外人。”

何苗原本今年應該大破滎陽農民軍,升遷爲車騎將軍,可惜現在滎陽農民軍沒有因爲活不下去而起義,導致何苗如今還在何進的北軍下做個校尉。

這兩兄弟名爲兄弟,其實並沒有血緣關係,何進是何屠夫與前妻所生,何苗是何屠夫現在的老婆與前夫所生,所以何進跟何皇后是同父異母,何苗與何皇后是同母異父,而何進跟何苗,則完全沒關係。

歷史上,何苗可是幫着宦官派系,謀殺自己大哥的人,可見這二人不僅沒有血緣關係,連名義上的兄弟關係都沒有,一直不和睦。

漢靈帝自然也很清楚這一點,聽到陳暮的提議,只是在心裡稍加思索,便說道:“可,那便依子歸之見。”

陳暮拱手一禮,頗有些意味深長地說道:“多謝陛下,臣還有件事想與陛下說。”

“何事?”

“臣記得,前漢時長安有南軍和北軍?”

“確實如此。”

“可如今爲何只剩下北軍,沒有南軍呢?”

“子歸這都不知道嗎?”

漢靈帝笑着說道:“因前漢常有心懷叵測之人執掌南北軍作亂,所以世祖中興後,便將兩軍合二爲一,由天子近臣執掌。”

陳暮微笑着說道:“原來如此,多謝陛下相告,解決了臣的疑惑,若無它事,臣便告退了。”

“嗯,你去吧。”

漢靈帝沒有在意,讓陳暮離開。

等他走後,過了片刻,漢靈帝才猛然驚醒過來。

南軍北軍?

陳暮爲什麼會突然跟自己提起南軍和北軍呢?

前漢之時,因爲二軍常被掌權者控制,互相廝殺,如呂后時期,諸呂執掌南北二軍,權勢滔天,幾乎有代劉的可能。

爲此絳侯周勃讓執掌北軍的呂祿之友酈寄遊說呂祿讓他交出兵權,酈寄賣友求榮,欺騙了呂祿,讓呂祿把北軍軍權交了出來,周勃這才執掌北軍,平定了諸呂之亂。

有鑑於二軍分而統領的危害,後漢初年世祖皇帝就將兩軍合爲一體,統稱爲北軍,成爲本朝京畿地區唯一的禁軍,現在就執掌在大將軍手裡。

子歸爲什麼會突然跟朕說起這個?

仔細想想,大將軍執掌了北軍。

那朕的手裡就只剩下宮門宿衛軍與禁軍,而且其中虎賁軍還是袁術在統領。

袁紹是大將軍的掾屬,袁術也是袁家人,那麼子歸今天之來意......

想到這裡,漢靈帝忽然起了一身冷汗。

陳子歸是在提醒朕,早做打算。

雖然漢靈帝之前就已經有這方面的想法,但也只是個構思,還沒有想着怎麼具體實施。

因爲他一開始的打算,還想着分何進的兵權,猶豫着要不要封何苗爲車騎將軍,讓他執掌一部分北軍,這樣何苗是宦官的人,但礙於又是何家人,何進也不會發作。

可陳暮今天過來,不正是在向他建議,最好的辦法還是另立一直新軍爲妙,看來子歸是看出了些什麼,偷偷向朕提出他的意見呢。

想到此,漢靈帝長舒了一口氣。

子歸果然忠心耿耿。

朕沒有白待他這麼好。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87章 前漢南北軍)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章 盧植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九章 陌上桑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章 得兗州
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章 盧植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九章 陌上桑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章 得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