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

又過了幾日,曹操只剩下不到半月糧草,他終於按捺不住,決定去找陳暮。

這個時候陳暮正在營寨內看書,聽聞曹操帶着郭嘉過來,而且只有曹洪領着二十多名衛士陪在身邊,倒也佩服曹操的膽氣,讓人請他進來。

片刻後曹操進入營寨內,陳暮特意出了帳篷迎接,遠遠的見到曹操與郭嘉曹洪過來,上前大笑道:“孟德兄,奉孝,子廉。”

“子歸賢弟。”

曹操走過來,與陳暮把臂在一起,也大笑道:“賢弟啊,前些日子,兄險些鑄成大錯矣。還好賢弟提醒,此恩,我必永記於心。”

陳暮微笑着開了句玩笑:“那孟德兄可要記住了,我曾於興武二年七月于徐州救兄一命,此恩情記得要還。”

“當然,當然。”

曹操露出笑眯眯的表情,模樣有點像是著名申遺電影《讓子彈飛》中,聽張牧之要將搜刮的與他對半分時的黃四郎。

兩個人都是眯着眼睛,眼角紋都皺到了一起,頗有種皮笑肉不笑,陰冷的感覺。

曹操這個時候心底確實在冷笑。

救命之恩?

可笑。

若是陳暮借題發揮,等郯縣被攻破之後,讓他撤出徐州,將徐州拱手讓給劉備,那就有意思了。

不過曹操估計陳暮還沒有幼稚到那個地步,場面話而已,他陳暮要是真信自己會記什麼所謂的“恩情”,那才叫鬼來了,反倒惹人看輕。

二人把臂說說笑笑地進入營帳,營帳內只有七張席子,主位一張,左右各三張,見到這一幕,曹操的笑臉有些凝固。

按理來說,現在陳暮營中有三名將領,除開在襄賁運糧的蔡陽以外,現在營中有臧霸高順黃忠。曹操也只帶了郭嘉和曹洪,這樣七個人剛好坐得下。

但問題是曹操的身份不同,按地位來說,他跟劉備對等,連陳暮都只是因爲認識很多年的“交情”纔跟他平輩,不然甚至連讓曹操親自過來的資格都沒有,應該是他去曹軍營寨纔對。

現在七張席子,陳暮要是坐在主位上,那顯然就有輕辱曹操的嫌疑。可要是不坐主位上的話,席位就不夠坐。

曹操有些懷疑這是陳暮佈置的下馬威,但看帳篷內構造,也不像。畢竟古代帳篷其實都不大,主帥帳篷已經是最大的了,擺七張席子真的已經勉勉強強,確實不能夠再多加一張。

陳暮瞧了眼曹操的表情,心裡覺得有些好笑,老曹這人什麼都不錯,確實有雄主風範,唯獨多疑的性格是個很大的問題,整天疑神疑鬼,難怪患頭風。

他看了眼臧霸,臧霸拱手道:“都督,我去巡營了。”

今日本來就該他巡營,只是剛好曹操過來,在營門口遇上,就順道送他們到陳暮的帳篷外,現在完成了任務,自然也該回去繼續做事。

陳暮點點頭:“去吧。”

“唯。”

臧霸告辭離開。

曹操這才鬆了一口氣,好歹陳暮至少懂規矩。

陳暮又轉頭笑吟吟地對曹操道:“孟德兄,請坐。”

攤開手,指着面向主位的左邊,既背對主位的右手下方首席。

漢以右尊,這點在《漢書》《後漢書》多有提及,一直到唐宋之後才以左爲尊。

所以漢時主人高居中央,在主人面對的右手下方第一個,叫做首席。

後來拜師門之中,有所謂的首席大弟子,就是這麼個來歷。

而陳暮則坐在了他的對面,左手邊第一位,並沒有坐在主位上,是非常禮貌的待客之道。

幾人落座,命人奉上酒水,軍中雖禁酒,但客人來時還是得上,這也是規矩。

等宴席擺好,陳暮笑呵呵地舉起酒杯,對曹操道:“孟德兄,請。”

“請!”

曹操也雙手舉起酒杯,六人一飲而盡。

等到大家都放下酒杯,等侍者添酒的功夫,陳暮纔好整以暇地說道:“孟德兄,今日光臨我營寨,想必是有要事?不妨請說。”

曹操沉吟道:“當初你說有破敵之策,如今已經過去近兩月,爲何還是不見動靜?”

陳暮笑道:“孟德兄很急?”

“我?”

曹操哈哈大笑道:“我不急呀。”

陳暮含笑道:“軍中的糧草,怕是已經不足了吧。”

“啊?”

曹操轉頭看了眼郭嘉,郭嘉略微搖搖頭,他便立即否認道:“還算充足。”

陳暮笑道:“孟德兄不要死撐,你我多年老友,若是糧草不濟,儘管找我。此次攻打徐州,我們兩家必然要同心同德,可不能因些許小事而鬧得不愉快。這樣,我便送你五萬石糧草先用着如何?”

五萬石糧草?

曹操和郭嘉對視一眼,眼中沒有喜悅,只有深深的疑惑。

五萬石糧草其實也不算多。但足夠支撐兩萬大軍一個月左右,要是劉玄德送的,那他們必定欣然接受。

可陳暮送的.......他會這麼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呀。

曹操和郭嘉心裡第一個想法,就是陳暮莫非是要圖謀徐州。

但仔細想想,曹操因糧盡而退,退出爭奪徐州,這應該才符合陳暮的利益吧。

畢竟如果陳暮真的有破陶謙的計策,那兩家之中退出一家,劉備獨吞徐州,纔是他願意看到的事情。

而現在陳暮卻不僅有破敵之策,還提供糧草,像是故意要將曹操留在徐州......

這姿態,確實令人奇怪。

“唉,我知道孟德與奉孝心有疑惑。”

陳暮嘆了口氣,搖搖頭道:“是不是在想,我爲什麼要忽然出糧草將孟德兄留在徐州?”

曹操也不隱藏自己心中所想,開口詢問道:“還請子歸解惑。”

陳暮便笑道:“實不相瞞,這都是因爲的兵力不夠,難以吞下徐州。若我有五萬大軍,孟德兄自然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可我只有不到兩萬人馬,陶謙實力不弱,麾下有數萬精兵,且還有一支丹陽精銳,不可小覷。”

“而廣陵及下邳南部,還盤踞着大量割據勢力,難以一一清剿,因而願與孟德兄平分徐州,我得琅琊、東海二郡。孟德兄得兗州,彭城下邳廣陵等地。如此再加上泰山郡,以及實際控制在孟德兄手裡的魯國,此大片勢力,皆落入孟德兄手裡。”

“此後我們青州願與兗州締結盟約,互不攻打,孟德兄若是願意,待穩固徐州之後,還可以南下與孫堅劉表劉繇等人結盟,侵略淮南袁術之地,若是想復叛朝廷,也可以進攻汝南奪豫州,我們青州志在北方,絕不會染指河南之地。”

志在北方,將南方拱手相讓?

這一番操作,把曹操弄得有些人摸不着頭腦。

因爲一時間無法確定陳暮到底是什麼心思,他也不敢冒然答應,只是含糊其辭地道:“原來如此,此事關重大,還請我回營考慮一番。”

“這是自然。”

陳暮笑着道:“五萬石糧草,明日送到。另外,應該是這幾日內,就能破敵,還請孟德兄做好準備。”

“好,那我便不打擾了。”

曹操站起身,拱手道:“告辭。”

“我送送兄長。”

陳暮也站起來,兩人肩並肩出了營寨,一直送到營門口。

曹操騎上馬與陳暮再次拱手道別之後,這才奔馬與郭嘉曹洪及諸多親衛離開。

飛速回到自家營中,曹操馬上召來程昱陳宮,四人在帳篷內議事。

“平分徐州?”

聽到這個消息,程昱和陳宮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一直以爲,青州這次南下,對徐州虎視眈眈,曹操和劉備之間,必有一戰。

哪料到陳暮居然先開口答應與曹操平分,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但仔細想想,這或許也是在情理之中。

因爲青州的主力目前都在河北與袁紹打來打去,再加上公孫瓚經過葛亭一戰,實力受損,所以面對袁紹想要迫切奪回渤海的壓力,劉備的日子現在估計也不好受。

他如今勉強擠出兩萬人馬南下,確實已經沒有太多兵力了。想要單獨吞掉整個徐州,兵力捉襟見肘,的確有些不太可能。

從智者的角度考慮,既然不能鯨吞,那也不能蛇吞,適當見好就收,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至於慫恿曹操南攻?

程昱和陳宮想了一會兒,就冷笑起來。

陳宮搖搖頭道:“明公,劉玄德大軍主力在河北,如今南下的部隊,除了那高順的陷陣軍以外,其餘皆爲留守各郡的郡兵,非前線精銳可比。想來陳子歸確實沒有撒謊,兵力不足,只能與公平分徐州。”

“至於他讓明公南下,可沒按什麼好心。打袁術還好,打孫堅劉表劉繇這些人,則必被羣起而攻,四面樹敵。”

程昱也說道。

“嗯。”

曹操點點頭:“我也是這般想的。”

然而郭嘉卻皺緊眉頭,一直細細思索,沒有說話。

雖然他們說的事實,從大局角度來看,陳暮確實沒有說謊。

兩萬的兵力,不足以把徐州拿下。

但這不符合青州利益。

如果把天下大勢,比喻成一盤圍棋,那麼兗州,就像是一條困龍。

北面是袁紹,南面是孫堅,西面是洛陽,東面是青州。

唯一能夠跳出去的,就只有徐州一地。

而陳子歸作爲下棋之人,會那麼好心特意露一個破綻讓曹操從困局中脫身?

怎麼看怎麼像是一個陷阱。

可郭嘉又看不出來,這個陷阱到底在哪裡。

孫堅嗎?

不可能,除非孫堅想學陶謙的下場。

劉備?

更不可能,他哪來的兵力?

至於洛陽,在曹操沒有明確反叛之前,以劉虞的人品,不會忽然翻臉。

更何況洛陽也在跟河北對峙,同樣抽不出多少兵力來。

那就只有北面。

袁紹?

和公孫瓚劉備打得你死我活,同樣沒有兵力。

有那麼一點可能的就只有呂布了。

根據可靠消息,呂布與袁紹好像不太對付,不甘人下,急於找一處地方落腳。

問題是,郭嘉知道,呂布麾下兩萬軍隊,只有不到千人是他從關中帶出來的親信,其餘人,全是當初王芬給他的冀州士兵。

包括他麾下有五千鐵騎,都是冀州人,王芬又不傻,不可能真的給這個撿來的義子那麼大權力,表面上給了他不少兵馬,可暗地裡卻埋了雷。

這些冀州士兵要是繼續留守在冀州,那還相安無事,至少他們名義上,依舊是袁紹的部下,正在蕩陰一帶跟關羽對峙,袁紹爲了安撫呂布,亦不敢逼得太過分。

可要是呂布想率領這些冀州士兵南下來攻打兗州,那就純粹是做夢了,部下造反,當場就能讓呂布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兗州周圍,有實力來攻打曹操的基本都抽不出身,能抽出身的卻沒有實力。

那麼這個陷阱到底在哪?

是在慫恿曹操去加入南方的戰爭泥潭嗎?

這倒是有可能。

一旦下邳廣陵落入曹操手裡,就直接與淮南袁術相連,南方現在局勢一片混亂,若是陷入其中,至少數年內難以打開局面。

陳暮是想把曹操往南面趕?

郭嘉左思右想,覺得或許這已經是唯一的可能,正想着,耳邊忽然就聽到曹操的問話。

“奉孝,奉孝?”

“啊?”

“你怎麼一直沒有說話?”

曹操詢問。

郭嘉想明白了之後,說道:“明公,劉玄德陷入與袁紹之間的鬥爭,在數年內難以分高下。但他又怕明公壯大,因而故意放出缺口,引明公南下去淮南戰場,這是包藏了禍心呀。”

“不錯,我們也是這般想的。”

程昱說道:“淮南一地錯綜複雜,各類勢力縱橫交錯。我提議,若真得了半邊徐州,則應該在數年之內,安穩地方,積攢實力,再不能動以刀兵。”

“嗯。”

曹操沉吟道:“那陳子歸倒是打得好算計,但吾絕不會上他的當,就這樣。糧草照收,彭城下邳廣陵之地照取,但取過之後,便休養生息,數年之內,安穩發展。”

從地圖上來看,兗州加上半個徐州連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7字,7字下方就是豫州,現在除了潁川和豫州以外,這勢力已經跟歷史上官渡前夕曹操的勢力差不多,如果能休養幾年,苟住先發育一波,憋出七八萬大軍,還是沒有問題。

所以曹操覺得,平分徐州之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陳子歸想要逼迫他去淮南跟孫堅袁術劉繇這些人打,自己偏就不去,看他能奈自己何。

想到這裡,曹操覺得萬無一失,便安心等待機會。

過兩日後,陳暮的五萬石糧草悉數到賬。

曹操毫不猶豫地笑納。

又過了半月。

時機,也終於成熟。

這些日子,陳暮故意讓士兵們逐漸散漫,再也不復一開始的紀律嚴明。

陶謙不是傻子,每日都會到城樓上去觀望。

他行伍多年,曾經打過鮮卑,戰過烏桓,後來還去過西北與韓遂打仗。敵人是真的變散漫了,還是外鬆內緊,一眼看得出來。

陳暮沒有特意去吩咐士兵演戲,畢竟士兵們可不都是影帝,一幫羣演,哪能真的演出散漫的模樣。

所以這些東西需要去時間沉澱,讓士兵們真的相信,這段時間不可能發生戰鬥,從而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機警。

不僅是他的軍營,曹操那邊也是如此。

都過去兩個多月了,他們除了偶爾去城外叫陣以外,幾乎啥事都不幹,所有的士兵自然都會漸漸放鬆警惕。

在歷史上,玩這個戰術的最出名的就是呂蒙和陸遜。

呂蒙到陸口之後,不斷奉迎關羽,與其修好,裝作絲毫不敢打荊州的模樣,讓關羽對東吳沒有一點防備,然後出其不意,白衣渡江,拿下荊州。

陸遜也是如此,緊閉城門,任劉備在外面如何叫罵,就是不打。等過了半年,劉備軍放鬆警惕,士氣跌落的時候,忽然殺出,火燒連營七百里,奠定了陸遜的威名。

只是區別在於,當時呂蒙和陸遜面對的是陳暮的大哥二哥,他們都沒有防備。而陳暮卻是陶謙的出計人,我自己出計對付我自己,怎麼可能沒有防備?

因此普通軍士確實失去了警惕心,但陳暮早就暗中吩咐高順,令他陷陣軍藏於後營校場,整日操練,嚴正以待,不讓陶謙注意。

隨着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時機應該也慢慢成熟了。

這一日,孫觀在城牆之上對陶謙說道:“明公,你看,城外曹劉兵馬皆以無戰心,士氣低落,正是突襲之時。”

陶謙自然也一直在關注這些事情,見到這個情形,點頭贊同道:“不錯,確實可以出兵了。”

“還請明公允許我爲先鋒,今夜率軍殺出城去。”

孫觀馬上道。

陶謙搖搖頭:“不急,今日我先派人聯絡曹豹呂由,令他二人做好準備,明日傍晚,一齊行動。”

“唯!”

孫觀大喜,欣然領命。

等到陶謙離去之後,孫觀才找來自己的胞兄孫康以及好兄弟伊禮秘密議事。

第二日,城樓上豎起了一面旗幟。

城牆上本來就應該有旗幟,但這次不同,是放在了城樓上。

見到這面旗幟,陳暮就心中已定,命令士兵將原本在營前的三面旗幟,換成了一面。

這是雙方約定的暗號,示意時機成熟,今晚動手。

破徐州之日,便在今日!

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章 定徐州(1)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七十一章 開會
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章 定徐州(1)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七十一章 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