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

對於董卓來說,這個冬天過得很不好。

讓他憂心的並不是長安周邊嗷嗷待哺的百萬人口,也不是朝堂諸公時不時給他找點麻煩。

民衆與公卿在殘暴不仁的董卓眼中,跟一羣隨意可宰殺的牲畜沒什麼區別。

他真正在意的,是眼下四面楚歌的處境,周圍到處都是敵人。

除了南面的益州沒有打過來了以外,東面是關東聯軍,北面是朱儁,而西面,就是韓遂與馬騰。

這兩人倒不是想學劉備朱儁進京勤王,而是老規矩了,一旦涼州地區到冬天日子過得艱難的時候,就開始劫掠三輔地區。

偏偏韓遂馬騰的部隊以西涼羌騎爲主,步兵上去就是送菜,董卓不得已,只能把最精銳的西涼鐵騎派過去。

這也是爲什麼長安城兵力捉襟見肘的緣故。

實際上,如果劉備軍真的抵達長安城下,哪怕董卓集結長安周邊的所有軍隊與他決戰,勝負都猶未可知。

因爲長安城作爲西漢首都,和洛陽一樣,分爲內外城池,內城確實有城牆防禦,但外城可沒有,一旦劉備軍入駐了外城,城外百萬人口,總歸是有辦法弄到糧草。

只要劉備大軍挺過了這一個月,從秦嶺運送過來的糧草源源不斷送過來,那麼到了最後,就會又演變爲一場持續好幾年的圍城之戰。

所以包括董卓和徐榮在內,都很清楚,現在最要緊的是解決劉備迫在眉睫的關東軍,再慢慢處理朱儁與韓遂馬騰。

爲此,早在前幾日,董卓就派人去把呂布召回來,雖然這樣做必然導致右扶風一帶遭受韓遂馬騰的西涼軍劫掠,但現在已經管不了那麼多,先守住長安再說。

徐榮堅守了左馮翊一日之後,就立即撤離,留下了一個觸目驚心,跟下邽縣一樣,沒有一粒糧草,到處都是洛陽難民與滿目瘡痍的城市。

一直到半夜,斥候發現了徐榮軍撤離的動靜,這才報告給劉備,劉備立即下令追擊,但爲時已晚,讓徐榮撤回了陽陵。

當徐榮軍撤出左馮翊之後,城內的百姓宛如被從牢籠裡放出來囚犯,成百上千,然後就是上萬還能夠行動的百姓衝向渭河,衝向周圍的樹林、草地、平原、荒蕪的田地裡。

他們像是蝗蟲一樣,枯萎的樹皮、殘存的草根,河裡可以抓的魚蝦,在缺少糧食的冬季,一切能吃的東西都拼命往嘴裡塞——包括泥土。

這次劉備甚至已經不用進城,就能夠看到這末日般的景象,餓瘋了的人已經不是人,就是牲口,就是雜草,就是塵埃。

劉備一定不知道,這樣的事情,在百年之後的五胡亂華,就不僅僅是在長安周邊地區。

而是在整個華夏,在我們的任何一處漢土。

僅僅只是吃樹皮,吃草根,吃泥土,已經算是剋制。

在逼急了之後,人,也僅僅只是一頭可口的兩腳羊而已....

但親眼見證這樣的事情在眼前發生,又何嘗不是一個民族的不幸?不是一個仁者的不幸?

劉備的眼中有些茫然。

在這一刻,他忽然在想,自己一門心思,只想拯救的那位少年天子,到底值不值得令他殘忍地放棄這些無辜的百姓。

用千千萬萬的人,來換取一個象徵着漢室江山的人,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嗎?

哪怕他身份尊貴。

哪怕他實際意義遠遠大於象徵意義。

因爲只有將劉辯迎回洛陽,才能穩定住天下人心,才能恢復大漢江山。

可是......

這些百姓,又何其無辜?

因爲這場戰爭,而變得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自己。

明明可以不發動這場戰爭的呀。

那樣的話。

他們也不會變成今天這般模樣,如此痛苦而又艱難。

劉備哀傷的目光看向長安。

癡癡地望着。

也許。

自己做的這一切,是一場錯誤。

他。

不該來。

......

......

“玄德已經打到陽陵了。”

長安城中,太中大夫府邸,趙琳略微興奮地對閻忠道:“現在董賊四面作戰,兵力捉襟見肘,正是擊敗他迎回天子的時機。”

閻忠瞥了他一眼,到現在,趙琳還不知道陳暮的策略和套路,還以爲真的會迎回天子呢。

卻不知道,在離開之前,陳暮早就對他暗中吩咐了結果。

那就是可小敗,不可大敗。

小敗是爲了讓劉備知難而退,等待長安內部靜觀其變。

要是大敗的話,亂軍之中真的讓劉備死在這裡,恐怕陳暮心中的野獸,誰也控制不住了。

這亂世,還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想到這裡,閻忠搖搖頭,說道:“玄德公雖然勢如破竹,但一路行來,強令急行軍,後續糧草必然跟不上,他們頂多戰個幾日,若拿不下長安,還是得退去。”

“啊,糧草不足?”

趙琳如被涼水淋頭,他並不在董卓謀士的核心圈子,到現在李儒與閻忠已經是秩比兩千石的侍中,他纔是個千石太中大夫,根本不知道董卓高層內部掌握的情報。

徐榮早就以後向董卓報告過這件事情,包括李儒閻忠在內,對他的計劃都是表示認可,認爲確實可以誘敵深入,利用劉備糧草不足進行打擊。

所以回來之後,閻忠也很清楚,一旦劉備糧草完全不足,那就會真的演變爲一場大敗,因此他才找趙琳來處理這件事。

“不錯。”

閻忠點點頭:“這就是我來找你的原因,我是想讓你暗中聯絡一些人手,幫玄德公運送一些糧草過去。”

趙琳猶豫道:“長安軍情司人手嚴重不足,且城內糧價已經漲到一千四百錢一石,這個價格想湊齊七八萬大軍的糧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能弄到一些,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八千石能讓一萬人吃七到八天,那麼七萬大軍,哪怕省着點吃,維持一週的糧草,也最少要五萬石。

劉備軍如何準備的十日軍糧?

就是靠每名士兵自己背一個約十五公斤重的布袋,裡面會裝大量可以長期保存的胡餅、豆子、炒熟的粟米等粗糧,這才能夠撇開後放的輜重部隊,一路殺到長安來。

但這些糧食總有吃完的那一天,以現在長安暴漲的糧價,湊五萬石糧草,需要七千萬錢,就算把趙琳閻忠賣了都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因此聽到閻忠的話,趙琳愁眉苦臉,在這樣的大勢面前,他這樣的個體力量實在太小,根本幫不了什麼忙。

哪知道閻忠卻笑了笑,低聲道:“我們沒有,可城內的豪強、世家有。”

“你是說?”

趙琳想到自己是以投靠董卓換來的身份,平日裡那些朝中同僚都鄙夷自己得很,一時遲疑道:“可是以我的身份去接觸他們,恐怕會被認爲是董卓在試探他們,沒人會信。”

“所以就必須要找一個人。”

閻忠微微一笑。

趙琳問道:“誰?”

“劉虞!”

閻忠平靜地說出那個名字。

劉虞歷史上是擔任幽州刺史,後來被公孫瓚殺死。

但他去擔任幽州刺史的契機是因爲張純張舉叛亂之後,幽州鮮卑與烏桓人作亂,漢靈帝必須派他去鎮場子。

然而公孫瓚借烈酒發家致富,有了錢之後,很快擺平了鮮卑與烏桓人,甚至徵召他們來作戰,幽州自然也就平靜下來,不需要再派劉虞去了。

所以劉虞就沒有回幽州,在劉焉走後,一直擔任九卿之一的宗正,又被董卓裹挾來了長安。

閻忠繼續說道:“劉虞素有清名,與楊彪等人威望甚高,若他們能夠出面,聯合王允楊儒士孫瑞第五俊魏傑等京兆尹名門世家豪強,一起出手助力,則大事可定矣。”

趙琳從席子上站起來,大喜道:“還是誠漢兄聰明,若有他們相助,此事必成。那我即刻派人去找宗正商議此事,助玄德渡過難關。”

“等等。”

見他急吼吼地要出去,閻忠連忙叫住他道:“相衡糊塗呀,貿然去找劉虞,萬一引他狐疑怎麼辦?必須要讓他相信這是玄德在找他幫忙,切不能讓他以爲是董卓之試探。”

“那該如何是好?”

趙琳一想也是,現在長安城風聲鶴唳,董卓因爲劉備朱儁韓遂馬騰的圍攻而心煩意亂,已經在未央宮殺了不少人,百官戰戰兢兢,人人自危,這個時候找上門去,也許劉虞爲圖自保,不一定會選擇幫。

“你派人以你的名義去玄德營中一趟,讓他休書一封即可。”

閻忠笑了笑。

這樣的話又得耽誤一天功夫,劉備的糧草逐漸見底。

到時候倉促之間,哪怕劉虞他們選擇幫忙,也不可能弄到太多的糧草。

所以只需要控制住時機,讓劉備軍中的糧草處於見底,卻又完全斷的情況,暫時穩住軍心就行。

而根據軍情司和閻忠在朝堂上李儒徐榮的分析來看,劉備的第一批糧草,大概要在五六日之後,纔會抵達華陰縣。

從華陰縣再到左馮翊,又得花幾天時間。

這幾日如果劉備猛攻,打不下長安,就必須要撤兵了,不然士兵餓個兩三天,恐怕就會變成一場潰敗。

所以閻忠就得想好怎麼把握這個度,既要劉備的糧草勉強可以供應,又讓他不能吃飽。

爲了完成陳暮交代的這個任務,閻忠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

最終他想出了一個主意。

那就是利用劉虞他們,想辦法讓劉備多撐幾天。

幾天之後再給他斷了糧。

這樣劉備軍中就有個兩三天要斷糧,那麼軍心渙散,劉備只要明智,肯定會選擇撤兵。

而徐榮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肯定會選擇追擊。

一邊軍心渙散,一邊士氣正旺,那麼劉備必然會出現敗局,即便再如何應對得當,小敗在所難免。

但由於多拖延了幾天時間,關中軍的第一批糧草已經運過來,那麼等到劉備撤回鄭縣的時候,糧草差不多剛好能供應上。

如此,就能完成陳暮交代的只能小敗,不能大敗的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得不說,閻忠還是有點本事的,想出了個不錯的主意。

這一策的核心,就是時間!

我們來重新梳理一下從劉備進攻函谷關的時間線。

打下函谷關後,劉備拋棄了輜重,只帶了十日糧草,一路奔襲,每日行軍四五十里,過五關斬六將,連克函谷關弘農縣湖縣潼河華陰等地,只花了七八天時間。

而在路上由於打胡珍董悅有所補充,到華陰的時候,還能讓他剩十一日食物。

這些糧草省着點吃,是能夠支撐個十二三天的。

因爲陝縣到華陰,總共約二百漢裡。運糧隊每天以十多裡速度龜速前進,穿過秦嶺的時間,約二十天左右。

而劉備抵達華陰的時候,他們身上還有十一日糧草,所以運糧隊那個時候同樣是走了大概七八日路程,離華陰還有十二三天路程左右。

十一日糧草堅持十二三天。

劉備軍完全可以安安心心在華陰等,有充足的時間等到後續的第一批運糧隊抵達華陰縣。

但徐榮用計,將長安空虛的情報故意傳給了劉備,利用劉備救漢少帝劉辯急切的心理,再給予牛輔回師的壓力,引劉備來長安強攻。

這個時間節點,是發生在四天之後。

那個時候運糧隊離華陰還有八九天路程,劉備身上同樣也只有七八天糧草。

所以奇襲長安計劃,就徹底讓他走了一條九死一生的絕路。

因爲劉備去打長安了,運糧隊纔剛到華陰,這樣從劉備斷糧,到運糧隊抵達,就有了一段華陰到長安的時間差。

華陰到長安的距離同樣是二百里,但由於已經處於平原地區,不像山區路途那麼難走,所以劉備只用了三天就到了左馮翊,殺到長安,應該也就四五天左右。

此時劉備軍還有兩三日糧草,運糧隊還要五六日才能到華陰。

但運糧隊抵達華陰,還得往長安走,且運糧隊肯定比不得輕裝簡行的步兵,所以要慢一些,以每日二三十里速度來行走,那麼等運糧隊到長安的時間大概在十二三天左右。

從劉備斷糧,到運糧隊開始往長安送糧食,這中間的十二三天,就是致命的十二三天。

雖然長安確實空虛,但要守住幾日,還是可以做到。

如此一來,只要拖住劉備五日左右,劉備的糧食會提前用光,糧食纔剛到二百里外的華陰,哪怕劉備此時撤兵,華陰的糧草也開始往長安運,兩方同時移動,縮短距離和時間,也得四五日。

這個時候劉備軍都餓了一兩天了,又如何還能跟西涼軍作戰?

要是徐榮再聰明一點,繼續選擇防守,等到劉備軍開始撤離的時候再銜尾追擊, 只要再拖個一兩天,等關東軍餓個三四天左右,那時候都不需要打硬仗,沒準關東軍自己就會譁變。

人只要餓個兩三天就沒力氣,再加上徐榮不斷侵擾,劉備百分百會是一場大敗。

那麼閻忠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呢?

當然是縮短劉備軍餓肚子的時間,比如原本會餓個三四天,現在只讓他們餓一二天的時間就行,差不多幫劉備籌集個兩三萬石糧草,就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這個策略,其實是和當初陳暮給盧植獻的計策是一樣的,都是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

但陳暮是因爲數學好,懂得邏輯思維,知道該怎麼利用時間換空間。

而漢朝人的數學水平嘛......

所以要不是閻忠九章算術學得還不錯,恐怕他真的要束手無策了。

想到這裡。

閻忠撫須微微一笑。

幸好自己學識水平不低,不然就要出大問題。

子歸弟。

僥倖僥倖。

目前的一切。

暫時都在我的計劃中。

至少眼下。

沒有讓你失望。

不知道我這一策。

又是否驚豔了你的眼眸呢?

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請假條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章 孟德第八章 回京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九章 壽誕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
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請假條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章 孟德第八章 回京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九章 壽誕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