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

洛陽,曾經的皇宮之中。

太尉馬日磾,司空楊彪,太常種拂,光祿勳趙溫,宗正劉虞,太僕魯旭,大司農士孫瑞,大鴻臚周奐,衛尉張喜,以及其他朝廷元老大臣,滿懷悲慼地看着這保存完好的德陽殿。

大殿的主位是曾經天子之席,沒有人坐,馬日磾坐在右手邊第一個,楊彪坐在他的對面,其他人則是按照順序依次排列,井然有序。

陳暮跟孫堅則是坐在了三獨坐的位置,十多個人互相對視,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悲涼之意。

“天子死於亂軍之中,大漢天下已經再無共主矣。”

楊彪哭也哭過了,可坐在這滿是懷念的德陽殿中,依舊忍不住悲傷,暗暗垂淚。

他一哭,諸多公卿也都哭了起來。

馬日磾哀傷道:“怎麼會到這般境地,怎麼會到這般境地?先帝在時雖有小患,可撼動不了江山,且生民亦有恢復之跡象。怎麼他一去,如今這大漢朝廷,就變成了這樣。”

種拂沉聲道:“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爲中央高層之間相互傾軋,先有二宮干政,又有大將軍與十常侍之間爭端,最後董太后病死,讓董卓這般逆賊竊取了國家神器,造成了這樣的結局,這並不是先帝的過錯。”

陳暮點點頭道:“諸公,如今不是追究天下變成這樣是誰之錯過的時候,國家無主,則天下羣雄必然伺機而動,如前漢末年那般烽火狼煙。所以國家大計,必須要有主謀的人。大家以爲,我們現在該怎麼辦?是奉冀州僞帝爲主,還是作何?”

楊彪皺起眉頭:“師弟,你怎麼能這樣說?那冀州僞帝可是去年就新立的,在天子尚在之時就另立新君,還言稱天子並非先帝親子,以此污衊聖上,此狼心狗行之輩,又如何能爲主?”

其實王芬還是心急了點,如果他再忍個大半年,再另立新君,阻礙可能就沒那麼大。畢竟這個時候劉辯已經“死”了,他以漢恆帝、漢康帝的例子,另立新君也不無不可。

然而他立皇帝的時候,劉辯可還在長安,滿朝公卿也都在長安。那麼王芬這個舉動是什麼意思?說難聽點,就是公然造反,眼中根本就沒有朝廷和天子。

所以冀州的新君在滿朝公卿看來,路人緣非常差,幾乎已經到了厭惡的程度。

“既然大家不願意認冀州僞帝,那該作何打算?”

陳暮又問:“國不可一日無主,當年桓帝康帝時,是因爲國家秩序還算穩定,又有一些賢明的大臣尚在,可以維持朝政。可現在天下羣雄並起,人人都起了野心,屆時必然會各地都蜂擁冒出很多有異心之人,禍亂天下。各位公卿爲先帝時的朝廷重臣,可不能棄漢室江山而不顧呀。”

楊彪皺起眉頭道:“師弟的意思是,你想讓我們擁護你的兄長劉玄德爲皇帝?”

“非也。”

陳暮立即道:“我兄雖爲人剛正不阿,素有仁義之心。但畢竟是中山靖王之後,與長沙定王一脈相去甚遠,不能繼承大位。”

聽到他的話,幾個人的臉色緩和了下來。

如果陳暮要是爲劉備當說客,

讓他們去支持劉備,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比於劉備,冀州那位僞帝都比他有資格。

畢竟人家僞帝是桓帝和康帝的近親,而劉備呢?

雖入了宗室,可關係遠得可以用稀薄來形容。

除非諸多公卿腦子壞了,不然不可能去考慮這個問題。

馬日磾忍不住問道:“子歸素有大才,以你之見,我們現在應當如何處之?”

陳暮環視衆人,緩緩站起身,當着滿朝公卿的面,指了指天上,平靜地說道:“方今之天下,已經到了前漢末年,羣雄割據之時。那益州的劉焉,一直稱病霸佔川蜀,劉表曾經上書,言稱他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可見其狼子野心,我斷定他這兩年,必然稱帝。”

“荊州劉表,亦是漢室宗親,乃是魯恭王之後。此人愛民養士,恩威並著,頗有雄主之姿。奈何年歲已高,佔據荊州已不容易,還要應付袁術的攻擊,恐怕也頂多是守成之主。”

“除了他們二人,剩下的便是其他諸侯。王芬垂垂老矣,又倒行逆施,妄自立僞帝,不得民心。冀州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被我青州大軍攻取,二是等到時機成熟之日,自取滅亡。到時冀州歸我青州之地,是遲早的事情。”

“另外袁術此獠,不容小覷。如我所料不差,他在發現劉表打不動之後,必然東進攻佔揚州,揚州刺史陳溫對州內約束力不大,一旦袁術奪取豫章郡和廬江郡,則可以聯通南陽,對劉表形成夾擊之勢。”

“屆時袁術的實力必然成爲天下一等一的諸侯,若他實力膨脹到一定地步,恐怕稱帝也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我今日與諸公在此,其實就是想跟諸公商議此事。若我們不能立即新立一個擁有權威的朝廷,師出有名,則天下必然要回到秦末與前漢末年之時。公等都是先帝遺留下來的輔政重臣,切不能無所作爲,坐視天下大亂呀。”

陳暮一番言語,言之鑿鑿,讓諸多公卿互相對視,紛紛沉默了起來。

因爲他說的沒錯。

朝廷都變成這樣了,天下諸侯有幾路過來勤王?

除了個劉備孫堅曹操鮑信公孫瓚以外,其他人全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和算盤,朝廷派出去的使者和地方官員沒一個回來。

所以公卿們不是不知道現在已經確實到了天下大亂的時候,只是一時間之間,難以接受罷了。

沉寂了片刻,孫堅忽然說道:“豫章郡?袁術要打豫章郡?”

“文臺兄急了?”

陳暮微笑道。

孫堅當時候就道:“我爲豫章太守,他要打豫章我怎麼能不急?”

“晚了。”

陳暮搖搖頭:“如我所料不差,現在的豫章郡,恐怕已經在袁術手中。”

“什麼?”

孫堅大驚失色:“這可不行,我的家人還在豫章呢。我必須立即回去,不然我家人恐有危險。”

說罷也不聽陳暮的話了,急匆匆跑出了殿內,往自己的軍營而去。

孫堅走後,過了約數分鐘,楊彪才緩緩說道:“那依照師弟之見,我們到底應該作何打算?”

“我之前不是說了嗎?國家大計,必須要有主謀的人。”

陳暮又坐了下來,看向衆人說道:“我兄長劉玄德,素來忠誠於漢室江山,有匡扶宇宙之才,又有青州爲根基,可以爲依託。所以我們必須選出一位天子,以正名分。再由我青州全力扶持,奉天子之名討不臣,南征北戰,必能收復山河,重新平定天下。”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片刻後,馬日磾問道:“何人可以成爲天子?”

陳暮微微一笑,看向了劉虞。

他的目光看過去,所有的人眼神也都看了過去。

劉虞一臉目瞪口呆,愕然道:“我???”

“不錯。”

陳暮用力地點點頭:“劉焉與劉表皆爲魯恭王之後,非光武血統延續,唯獨宗正乃東海恭王之後,根正苗紅。當年東海恭王也曾爲皇太子,差點登臨帝位,只因母被廢而失了帝位,但這並不妨礙東海恭王爲光武嫡子的事實,宗正爲東海恭王之後,可謂真正的光武血脈,繼承大統,乃是順應天意人心也。”

後世有人拿劉備的出生爲詬病,說他沒有資格當皇帝。

實際上不談光武帝劉秀的出生跟劉備一樣,單說劉焉跟劉表的出生,其實跟劉備也沒什麼區別。

劉焉和劉表都是西漢魯恭王的後代,跟劉秀的老祖長沙定王,劉備的老祖中山靖王一樣,都是漢景帝劉啓的兒子,法理上來講,大家的身份是一樣的,沒有誰高貴誰低賤。

而到了東漢以後,劉秀既然當了皇帝,那他這一脈自然會尊貴一些。西漢時期的諸侯王血脈關係離得遠,那劉秀的後代總沒問題吧。

因此陳暮乾脆把劉虞推到了臺前。

劉虞的身份可比劉焉劉表劉備他們三個高得多,先祖是東海恭王劉疆。

劉疆是劉秀的嫡長子,傳到劉虞這一代也不過是第六代,追溯血脈,不比現在的冀州僞帝劉陔差多少。

如今天下沒有了皇帝,就意味着所有人心目中必然是充滿迷茫的,很多心繫漢室的人就找不到歸屬,從而使得這些人才流落在外。

偏偏劉備這個時候不能稱帝。

稱帝就代表着成爲衆矢之的,現在冀州的王芬,以及將來的袁術,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不管是出於擋箭牌的目的,還是別的緣由,至少劉備在得到冀州,坐擁兩大天下最富裕的地方之前,他一定不能走到臺前來,而需要一個人來吸引火力。

那這個人是誰呢?

當然是劉虞。

作爲素有威望的宗正,又是劉秀的直系後代,他比任何人都有資格被立爲皇帝。

最關鍵的是劉虞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還沒有後代。

他原本是有個兒子的。

名字叫劉和,在朝廷中拜爲侍中。

去年劉虞派他去帶着劉辯的詔書去秘密聯絡關東軍,結果失蹤了,至今生死未卜。

因此綜合考慮,在陳暮看來,劉虞就是最好被推到臺前的選擇。

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請假條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六十章 孫策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完結感言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
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請假條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六十章 孫策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請假條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完結感言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