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

攻打四川的難點不止在於川蜀盆地山多,還在於路程遙遠。

曹魏時期進攻季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佔了季漢內部治理不穩,國家國力出現問題的便宜。

因爲在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死之前,曹魏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能採取守勢,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姜維北伐,都是佔據主動的一方而在諸葛亮、蔣琬、費禕等內政人才死後,季漢政局不穩,黃皓弄權,導致國力大幅度衰減,無法支撐軍事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勉力支撐,可終究是難擋國力如日中天的曹魏,最終於公元263年被曹魏消滅。

雖說北宋時期,後蜀六十六天就被滅了,還有成漢、譙蜀、前蜀等小政權都活不長。

但那屬於特殊情況。

正如那句話所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後蜀三十年不經戰事,軍事能力不堪一擊,才被趙匡胤六十六天滅亡。

其餘成漢、譙蜀、前蜀等也差不多都是因爲內部政權不穩而被消滅。

而在其它時候,除了那些內部本身不穩定的小政權以外,較大的政權都很難被迅速消滅。

如曹魏滅季漢,花了四十多年。元滅南宋的四川之戰,打了五十多年,清滅南明的四川之戰,打了二十多年。

所以綜合來看,佔據四川的如果是一個武德充沛,且人心政治穩定的政權,除非內部出現問題,否則的話想強攻四川盆地,非常不容易。

那麼劉璋的政權穩定嗎?

根據軍情司的偵查,

內部其實不算穩定,由於劉璋性格軟弱,導致內部叛亂不斷,先有沈彌、婁發、甘寧之亂,又有張魯之亂,然後是趙韙之亂。

因此在政權穩定上,劉璋並不能完全把控整個川蜀。內部山頭林立,大量少數民族不服成都管轄,勸他投降的臣子不計其數。

而外部上劉備已經攻下了漢中、三峽等重要入蜀通道,可以說消滅劉璋的僞漢政權,已經取得了先決條件。

於是在章武五年下半年,用大概半年的時間做準備。章武六年初,劉備正式發動滅蜀之戰。

他派關羽於漢中兵分兩路,一路從金牛道南下,一路從米倉道南下。

又派趙雲和太史慈從長江水陸兵進,趙雲走陸路,太史慈走水路,攻破白帝城,直取江州,也就是後世重慶。

最後一路則是派黃忠順着漢江北上,走水路進攻上庸,然後取道荔枝道,南下進攻巴郡。

三路大軍,總兵力大概是十五萬左右,分五個方向進攻,包圍四川。

由於張魯之前就與巴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等人投降了關羽,在這些人的帶領之下,他順利攻破了白水關,開始進攻葭萌關。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劍門關並未建立。要到諸葛亮時期,纔會觀察此間山勢,於後世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里建造關隘。

所以此時四川與漢中之間的關隘基本就只有白水關,過了白水關之後,就到了後世的廣元市,沒有劍門關阻隔,一路上基本暢通無阻,直接能到葭萌關外。

劉璋的部隊之前就因爲支援劉表而損失慘重,總兵力不足五萬。現在面對三倍於己的朝廷大軍猛攻,兵力捉襟見肘,戰鬥力也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很快到了章武六年三月份,三路大軍長驅直入,歷時約兩個月的時間,關羽就已經抵達了綿竹,趙雲和太史慈到了資中,黃忠到了廣漢。

不知道老劉家是不是有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傳統。或者說劉邦的小強精神感染了他們,反正是不到絕境不會投降。

劉備南征北戰多年不消說,劉表死前都沒有投降曹操,劉璋一直到劉備兵臨城下才投降,就連劉禪也是如此。

基本上除非拿刀架在他們脖子上,不然的話,即便是敵人實力強大,他們也不會選擇投了。

但現在顯然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在羣臣們的勸說下,劉璋最終給了關羽發去了投降書,得知消息後,關羽迅速前進,日夜疾馳,趕到了成都城外。

劉璋自縛雙手,口中叼着他爹劉焉稱帝時雕刻的玉璽,在羣臣們的簇擁之下,來到了成都北門外,正式向關羽投降。

這樣到大漢章武六年初,除了交州那個表面上臣服,實際上依舊割據的士燮以外,整個大漢基本都已經平定,而且還多出了倭奴、三韓這兩塊新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四川的僞漢政權滅亡之後,士燮也沒有堅持多久。到章武六年秋天,朝廷派了三萬大軍,帶了大量菸葉南下,還沒到桂陽郡,士燮就已經上表請降。

劉備於是命令大軍在當地駐守,讓荊州兩湖流域往南方運送糧食,徵召當地土著,疏通鬱水、灕水、湘江、耒水、溱水等河道。

而之所以帶菸葉,是因爲此時南方瘴氣橫生,各種蛇蟲鼠蟻,以及瘟疫橫行,焚燒菸葉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陳暮爲了維護穩定,對於交州、益州西南、揚州南部等偏遠地區,採取的是安撫政策。

政治方面由當地世家豪強、少數民族頭領來代替中央政府管轄,經濟發麪採取合作的態度,由朝廷出錢出糧食和物資,地方出人出力,主要以疏通河道、擴大水域爲主。

因爲這些地方離中央實在是太遠,從交州去一趟洛陽來回得兩個月,所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等將來交通發達之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除此之外,大量的地質專家和水利專家南下,前往交州勘察地形,主要是廣州到長沙沿途水域路線。

作爲與東南亞的貿易點,陳暮認爲廣州是將來的重中之重,畢竟東南亞可不止能產橡膠,還有甘蔗、木料、藥材、礦產、水果、稻米等等,資源非常豐富,以後都要運往國內。

因此在廣州口岸,就必須同樣挖通從長沙到廣州的河道樞紐,連接大運河。

這個工程量不小。

好消息是早在秦朝湘江和珠江水系就是相同的,秦始皇南征百越,因道路阻塞而無法通行,於是開鑿運河,稱之爲靈渠。把湘江與珠江連接在一起,嶺南既平。

所以在這一點上漢朝佔了秦始皇的便宜,不需要再重新開挖一條新的運河河道,只需要把原來的靈渠疏浚一番,擴充河道和修繕就行。

現在整個大漢算是剛剛從戰亂中恢復統一,重新進行一輪洗牌,國家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發展和建設。

對於劉備朝廷來說,現在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就是保證生產力,解決糧食危機。

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除了運河以外,還有在五年內南方推廣雙季稻,全國推廣玉米、土豆、紅薯之類的高產作物,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再圖後續發展。

爲此劉備與陳暮在選定各州州牧的人選之後,特意囑咐他們,要求他們多去地方考察,根據各地形勢,因地制宜,推廣糧食生產。

運河的工作依舊如火如荼在發展,同時劉備調泰山學宮的一部分師資力量前往洛陽,正式重新開啓太學。

現在泰山學宮已經發展成爲了一個龐然大物,從中平二年陳暮擔任青州刺史開始,邀請鄭玄擔任學宮宮長,到如今泰山學宮已經成立二十一年。

由於黃巾和董卓之亂的衝擊,再加上諸侯亂戰,導致察舉制度崩壞,各地官員的任命往往是根據諸侯的喜好而不是經過考覈。

所以在劉備收復大漢失地之後,基本上都會廢除之前佔據那裡的諸侯任命的官員,需要他們重新通過考覈之後,才能夠繼續上任或者調去其它地方爲官。

而除了荊州以外,其餘各地官員缺失比較嚴重。因爲諸侯忙於打仗而疏於吏治和民生治理,有的時候某地官員空缺,也不會立即派人去。

這就導致泰山學宮培養出來的人才會第一時間進行補充,隨着時間推移,天下各大世家豪強也發現,泰山學宮纔是入仕之道。

因此家家戶戶,不管離得多遠,即便是在涼州,只要是世家豪強子弟,有資源和門路,都會往泰山學宮裡塞。

學宮入學的門檻其實也不算高,漢朝的知識掌握在世家豪強手中,相比於95%以上的文盲百姓,不管是寒門還是豪強還是世家,只要讀書習字,往往就能進入學宮學習。

如此造就了學宮日益增長的龐大人數,十年前還是三四萬學生,到如今已經增長到了十餘萬,整座學宮佔地近萬畝,儼然已經發展成爲了一座城市。

作爲大漢首屈一指的學術交流基地,一家獨大自然不可取,所以先設立太學,與泰山學宮分庭抗禮,開始競爭,再發展其它學校。

重啓太學的任務就交給瞭如今學宮副宮長管寧,他被任命爲太學祭酒,帶了不少學宮骨幹前往洛陽開設新大學。

除了大學以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這些工作就交由全國各地州牧去實施。

同時陳暮也在今年開始,正式重新規劃行政劃分,原來的大漢十三州管轄範圍太大,像益州就包含了後世雲南、四川、貴州三省以及重慶直轄市。

還有荊州包含了湖南湖北,揚州包含了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一半江蘇,交州就不用多說,廣東廣西海南甚至還有一半越南。

地域太廣不利於統治,一州之地太大,容易滋生軍閥。因此陳暮把大漢十三州,按照後世比例重新劃分。

益州一分爲四,南部永昌郡、益州郡、犍爲屬國改爲益州,三郡之地改爲七郡,集中當地漢民,主要發展平原城市,將山區讓給鴆僚、僳越、閩濮、濮族、犛牛等部。

這片地區就是後世的雲南,現在漢民不多,雖然礦產資源豐富,靠近東南亞,適合種橡膠。但地形實在太複雜了,離中原過於偏遠,難以發展。

因此現在的雲南只能先進行行政規劃,把它從益州剝離開來,僅派官員前去治理,尊重當地少數民族,優先發展農業基礎。

簡單來說,就是先讓雲南的漢人活下去,慢慢增加人口,等將來大漢發展起來,再治理整個雲南。

而益州北面的成都改爲蜀州,地域大概跟後世的四川省差不多。

東面的巴郡改爲巴州,也就是重慶直轄市。

東南面的牂牁郡以及原荊州武陵郡西面,改爲貴州,地域同樣是後世的貴州省。

倒不是陳暮照着抄作業,而是根據地形以及優先集中發展的話,這個劃分最爲合理,不將整個益州納爲整體,而是進行剝離,四個州各自集中發展,這樣更利於中央統治。

然後是關中改爲雍州,轄區是後世陝西的一半,陝西以南的整個關中平原,包括河東郡和漢中郡也在雍州管轄範圍之內,下轄九個郡。

幷州一分爲三,原來的幷州包含了陝西以北、整個山西、內蒙和寧夏的一小部分,地域可謂是千里之遙。

現在改爲晉州,也就是山西省。幷州,包含了後世陝西以北以及寧夏的一部分,最後是內蒙,稱之爲原州,轄區相當於整個內蒙古。

河北、河南以及淮北變化不大,依舊保留了冀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只是在徐州南部的廣陵、豫州東南部的沛國,揚州西北部的九江西北小部分,分割出一個淮州。

然後是幽州早就被一分爲二,原來的北京地區,也就是幽州西面的上谷郡、代郡、涿郡、漁陽郡、右北平郡以及遼西郡,保留爲幽州。

東面的遼東郡、遼東屬國、玄莬郡、樂浪郡以及新併入的濊貊郡、扶余郡等地,合爲六郡,改爲遼州。

荊州一分爲二,北面爲荊州,南面爲湘州,就是湖南湖北而已。

交州一分爲二,分爲廣州和蒼州,也就是後世的廣東省和廣西省,由於古代廣西稱爲蒼梧,所以叫蒼州。

揚州一分爲三,九江大部分加上廬江、丹陽、吳郡以及會稽的北面一小部分,也就是後世杭州一帶,合稱爲揚州。

會稽以南稱爲閩州,豫章改爲章州。

最後就是西涼分爲涼州以及西域刺史部,雖然西域刺史部只是個名頭,但終有一日會重新回到大漢的懷抱。

而這就是章武六年陳暮對天下各州郡的改制。

當然也不是一拍腦門就決定。

除了他有後世各省的記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

比如哪些州郡作爲不良資產要暫時剝離,哪些州郡是優先發展的對象,所以不能讓落後地區拖累了發展地區的腳步。

聽起來很殘忍,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可以說中原地區那些優質的州郡是將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就如同揚州一樣,南方山區實在是沒有那能力發展,只能優先發展後世南京、杭州等長江下游平原。

所以要把這些優質州郡劃分出來,集中發展。

而落後州郡,比如益州、貴州、閩州、章州、蒼州、涼州等地,就暫時擱淺,先推廣農業,力求百姓生存就行。

等到將來大漢國力發展起來,科技水平突飛猛進之後,再帶動這些地方的發展。

如此。

大漢十三州就變爲了二十四州加上一個刺史部以及洛陽司隸。

。小說網

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請假條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說明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四章 推諉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七章 離別請假條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九章 陌上桑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
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請假條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說明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四章 推諉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七章 離別請假條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九章 陌上桑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