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

“三國之謀伐 ()”

沒有人是傻子。

包括劉辯。

陳暮的心思楊彪知道,呂強也知道。

但爲了大局着想,只能捏着鼻子認下,誰讓人家手裡有人質?

結果偏偏是那人質作死,非要拆穿事情真相。

這是在逼人家殺你滅口嗎?

衆人臉色微變,互相對視,頗爲緊張地看着陳暮,誰都沒有說話。

唯有陳暮依舊保持着微笑的表情,他在想一件事情。

那就是繼續糊弄過去,維持表面功夫。

還是攤牌。

維持表面功夫很簡單,繼續裝傻就是,說陳留王喝多了,胡言亂語,讓人帶下去就可以。

攤牌的話.......

看了看四周,全都是自己的人,島國封閉,根本不可能坐船回去,所以攤不攤牌,其實無所謂。

想到這裡,陳暮正準備開口,沒想到楊彪反倒先說道:“陛下,陳留王喝醉了。”

“司空你!”

劉協睜大了眼睛,他之所以這樣,便是認爲有楊彪他們在場,陳暮不敢拿他們怎麼樣,不如干脆一點,和陳暮攤牌,與其繼續這樣被圈禁着,還不如拼一拼。

沒想到楊彪居然根本不爲他說話,一時間讓他有些絕望。

看到他這樣,楊彪眼中也有些不忍,可長嘆了一口氣,心裡那句這一切都是爲了陛下和陳留王好的話,終究是難以說出口來。

“陳留王,你知道太尉爲什麼會這樣嗎?”

陳暮笑着說道。

“爲什麼!”

劉協扭過頭,咬牙切齒,目光中露出恨意。

自己的父親對他這樣好,最終的結果居然是將自己軟禁,當真是不當人子。

“因爲他在救你們的命。”

陳暮緩緩站起來,環視一圈,看着衆人說道:“陛下,陳留王,你們想想,如果當初不是我,你們早死了。”

“可這不是你圈禁我們的理由!”

劉協大聲道。

陳暮沒有搭理他,而是對劉辯和楊彪說道:“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就不演了,說說我的目的吧。太尉和常侍是知道的,我的目的很簡單,是爲了我兄長劉備登基爲帝。”

劉協冷笑起來:“陳暮,你好大的野心。我父皇於卑陋之間提拔於你,將你委以心腹,你卻在整日在想着謀奪他的江山,你難道心中無愧?”

“我自然心中無愧。”

陳暮環視衆人,郎朗說道:“當年康帝平定黃巾之亂,我有大功勞在身,青州被我治理得井井有條,收稅之舉,便是我爲康帝所獻。此法短時間內讓朝廷國庫充盈,若是好好治理未嘗不能恢復天下太平,可我勸說康帝多次,但他依舊只知享樂,最終鬧到這般田地,與我何干?”

漢靈帝歷史上就是一個喜歡享樂的人,不知道這是老劉家的優良傳統還是當了皇帝人生目標無望就只能享樂。搜刮了那麼多錢,修繕宮室,建造庭院,花錢如流水,最後陳暮勸也勸過,說也說過,但他依舊我行我素,這能怪得了誰?

聽到這些話,其他人還沒什麼想法,唯獨楊彪心中一驚。他是世家的人,自然也清楚當初陳暮那個收稅之策有多厲害,鬧得天下豪強怨聲載道,如果世人知道是他乾的話,恐怕豪強們會撕碎了他。

不過轉眼一想,也就明白了爲什麼他敢於說出來的原因。時過境遷,都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世道早就變了,現在諸侯當道,世家豪強破滅無數,也沒人再來找他麻煩。

更何況大家都被困在這孤島上,也沒有人會說出去,所以說不說出來,也已經無所謂。

“康帝對我有恩,

可我也報答了他,又怎麼能說我忘恩負義呢?”

陳暮繼續道:“更何況各位都是我從董賊手中救出來的人,其實當初我沒必要救你們,你們死在亂軍之中,朝廷上下從天子到大臣全軍覆沒,那便是又一個前漢末年而已,我兄長便可以光明正大地繼承大統,如光武世祖一般,再造一個大漢,我救了你們,不也是在報答康帝嗎?”

衆人面面相覷,他們忽然發現陳暮說得沒錯,劉協死了,劉辯也死了,滿朝文武大臣在長安之亂也完全可以不理會,讓他們死就是了。這樣整個天下就徹底沒有了中央朝廷,猶如前漢末年那樣天下大亂,而劉備實力強悍,打敗袁紹,自然可以成爲第二個光武帝。

當然,唯獨楊彪敏銳地發現了這句話裡的漏洞。那就是劉虞的存在,本身就對劉備有很大利益。就是靠着劉虞,劉備纔能有個鬆散的聯盟,讓曹操孫堅他們選擇與劉備結盟而不是投向袁紹的懷抱,也正是劉虞,能夠讓劉備以天子之令討伐不臣諸侯。

中央朝廷讓劉備征討四方變得輕鬆許多,不會四面樹敵,反而多了很多盟友。而劉辯劉協和劉和這些人,卻又是劉虞的軟肋,最後再利用他們來威脅劉虞,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所以這件事情絕不是陳暮說得那麼簡單,他在偷換概念。

不過楊彪想通了這些,卻並沒有說出來,因爲說這些東西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事情已經成爲定局,劉虞爲了劉辯劉協跟劉和,必須向陳暮妥協,劉辯劉協他們即便再如何反抗,也抗爭不了被拿來利用的命運!

就聽到陳暮又道:“但正是康帝讓我明白,一個任性的皇帝的行爲是不可控的,如果我想要實現我的理想,建造一個千年不倒的偉大帝國,就必須要一個百分百支持我的皇帝,才能着手實施。”

“千年不倒的偉大帝國?”

楊彪嘴裡喃喃了兩句,嘟囔道:“這世上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國家呢?”

“有的,只要你能讓天下人人人安居樂業,自然無人造反。”

陳暮環視衆人,笑着說道:“秩序崩塌的本質是什麼?自然是因爲社會結構出現了偏移,官府與豪強勾結欺壓百姓,兼併土地,百姓流離失所,無依無靠,最終選擇了掀起義旗。前秦前漢,莫不如此,如果不能改變,未來幾千年,都會這樣循環下去,無非是另一個王朝興起敗落而已。”

“那你又該如何改變呢?”

楊彪忍不住問。

“很簡單,提高糧食產量,讓百姓活下去,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陳暮指着東方道:“東方有大州,州里有玉米、紅薯、土豆,可解決糧草之憂慮。我若得權,則船隊縱橫四海,取天下之材,造乾坤之物。說到底,只是因爲我知道的比你們多,所以才更明白,擁有一切權力到底能締造出什麼,換了你們,你們能行嗎?”

“胡言亂語,不知所云!”

劉協喝道。

“哈哈哈哈哈,夏蟲不可語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留王,這天下很大,你不知道的東西還多的是。我之所以跟你們說這麼多,是因爲事情已定,不可改變。”

陳暮微笑着說道:“放心,陛下,陳留王,我說過這世界很大,甚至在遙遠的北方,在東方,南方,過了海峽,有比大漢帝國更大的世界,我不會殺你們,你們可以留在這裡做國王,也可以將來跟隨船隊去任何你們想要去的地方,甚至回大漢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現在,乖乖聽話,好嗎?”

衆人默然不語,劉辯左右相顧,遲疑片刻,對劉協說道:“弟弟,尚書令救了我們,他不會害我們的,那皇位沒了就沒了吧。命還在就好,再說待在這裡也沒什麼不好,我們兄弟相依爲命,還能娶幾房妃子,總要比當初董賊在的時候強得多,不是嗎?”

劉辯性格素來軟弱,任人擺佈也安於天命,有些像劉禪。反倒是劉協有些小聰明,但小聰明歸小聰明,膽子也沒有多大。歷史上早期如果他處死曹操的話,其實是有機會的,偏偏沒有實施,可見其也有優柔寡斷的一面。

見兄長已經妥協,劉協最終還是長嘆了一口氣,頹廢地坐在席上,說道:“那就這樣吧。”

“陛下和陳留王明白就好。”

陳暮拱手一禮,便走出了殿中,他知道那些人看他也煩,索性出來溜達溜達。

尹禮以及一名叫崔融的官員也跟了出來,目前倭奴國已經徹底納入了大漢統治版圖,但這裡地方雖有一郡之地大,可人沒那麼多,數個國家加起來也就那麼兩三萬人,因此在此地設置了一個伊都縣,尹禮是軍事長官,崔融則是縣令。

“四將軍,要不要?”

出來之後,尹禮目露兇光,在脖子上比劃了兩下。

這陳留王還敢威脅四將軍,找死!

陳暮翻着白眼道:“沒聽到我說的話嗎?我不會殺了他們,明白?”

“額。”

尹禮嘟囔着:“四將軍,這兩位在這裡跟兩個太上皇似的,不僅得小心伺候,還得好吃好喝地供着,什麼時候纔是個頭呀。”

陳暮笑道:“不急,齊王馬上就要登基爲帝了,事實已定,他們就沒多大用處了,到時候在倭島隨便找個地方給他們封個王國就行,崔融,此地治理得如何?”

崔融答道:“這裡適合水稻生產,占城稻配合淮南水稻,一季雙熟,產量頗豐。”

“嗯。”

陳暮點點頭,福岡緯度和江蘇差不多,受海洋性季風氣候和黑潮影響,十分適宜種植水稻。

事實上不止福岡,後世幾乎整個日本都種植水稻,因爲氣候導致這裡是一片相當不錯的亞熱帶地區。配合占城稻,他打算將來把日本作爲產糧基地,來保證在劉備統一大漢帝國之後,擁有充足的糧食恢復生產。

“不過目前我們的人口還是有限,總人口現在只有九千多戶,三萬餘口,導致可以耕種的勞力不多,尹將軍是希望進攻南方,那裡有一些倭人土著,叫曾播磨人,有數萬口,或許可以奪取。”

崔融又道。

“嗯。”

陳暮說道:“你們自己考慮吧,現在青州正在對冀州用兵,抽不出兵力來擴展海外,你們能統一這片島嶼就統一,不能統一就先保持現狀,努力發展即可,等將來再說。”

“明白。”

崔融便帶着陳暮參觀介紹了一下整個伊都縣的情況,原來的那些國王貴族,全都被掃爲了封建殘餘。不過也沒有把他們廢掉,因爲日本還保留着部落制度,他們都屬於部落首領,全廢掉會引起反抗。

所以爲了維持穩定,就先保留了他們的職務和權力,並且會告訴他們將來會世襲,以此穩住他們,至於將來會不會對他們動手,那也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的制度只適合現在。

而就在陳暮這邊抵達日本,成功地見到了劉辯劉協等人的時候,遠在兩千多裡之外的冀州,此時青州軍已經對鄴城開始了全方面的進攻。

劉備採用了陳暮留下的策略, 決定先破鄴城這個重要據點,再去處理袁紹。

袁紹北逃,如果去追擊的話容易被牽着鼻子走,而且身後留着鄴城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就好像關羽北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轉眼間就被身後的敵人偷襲一樣,無視身後的敵人在軍事戰爭當中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忌諱。

所以不管是從軍事角度去思考,還是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必須敲掉鄴城這顆釘子,才能夠北上去繼續對付袁紹。

鄴城外,經過十多天的傳單攻勢,劉備相信城內的軍民士氣應該已經跌落谷底,正式準備進攻。

他其實不知道,因爲財大氣粗地使用左伯紙綁在箭支上射入城內,導致百姓瘋搶,一些富豪進行收購,反倒促進了一波商業繁榮。

歸根到底,紙張在此時依舊還不算普及,價值雖不像蔡倫時候那麼貴,但還是屬於稀罕物品,可以拿它們去換些糧食。

而這些傳單被富豪們收購之後,裡面的內容信息也很快傳播開來,城內各大世家豪族暗流涌動,甚至半夜三更還派人偷偷從城牆上射箭,聯絡城外的劉備軍,希望能夠投降。

這也是劉備認爲鄴城隨時可以攻破的底氣所在。

浩浩蕩蕩十餘萬大軍,將城池團團包圍住,偌大的一座鄴城水泄不通,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城外普天蓋地的青州軍和洛陽軍,宛如無數黑雲,將城池圍困。

這段時間關羽軍一直沒有閒着,大量製造的攻城器械派上了用場。

一列列投石車、衝車、巢車、井闌向前推進。

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六十二章 迷惑請假條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章 冀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請假條第九章 壽誕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端午節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四章 冀州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請假條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章 孟德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
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六十二章 迷惑請假條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章 冀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請假條第九章 壽誕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端午節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四章 冀州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請假條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章 孟德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