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

從午後孫策大軍開始入駐高前亭開始,漫山遍野,森林、田野、村莊、溪流、土山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

這裡的地形不算特別複雜,但本身也有一些可以依託進行防禦的地方。

如溪流、田間的溝渠、村莊地形坡度等等。

漢代亭的功能可以算作是一個鎮,當時的村落名字叫聚,一般亭下有數個村聚,陳暮佔據的是高前亭北面的幾個村落, 孫策則是佔據南面的幾個村落。

在中間地帶有一片平原區,有草地有田野有丘陵,原來是附近幾個村落的農田和放牛羊的地方,此時皆已經成爲雙方前線。

兩邊的斥候、探馬都已經行動起來,一隊隊的騎兵疾馳在平原上,相遇之後, 便紛紛拔出了武器。

緊接着在一聲令下之後, 滾滾馬蹄聲涌動,頃刻間雙方就戰在了一起。

像這樣的斥候間戰爭往往是大規模戰爭的前奏, 因爲兩邊都需要派出斥候出去打探情報。斥候與斥候相遇,自然也就是你死我活的一場爭鬥。

但是在小規模廝殺上,朝廷軍的探馬明顯佔據上風。這倒跟兵源素質和士氣沒關係,能被選爲斥候的,往往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膽氣和武力皆不會差到哪裡去。

主要是因爲朝廷的斥候皆配備了物理學院下屬的軍工院最新研製出來的手弩,這種手弩體型較小,且裝備了一個連射弩匣,可以迅速射出三支弩箭。

雙方纔剛剛接近,朝廷斥候就開始不講武德。近距離約十多丈就忽然掏出手弩,一輪弩箭射擊,先把衝來的孫策軍斥候射殺大半,取得人數優勢,再一輪衝鋒, 豈有不勝的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

孫策外圍的斥候數量迅速銳減,他們可供偵查的範圍也逐漸收縮。最早的時候, 他們甚至已經來到了陳暮佈置在外圍的前營營寨附近, 現在幾乎是全都退出了雙方中心範圍,遊離於自己營寨外圍。

孫策在高前亭的佈置也不算差,並不是亂哄哄的一窩蜂全都扎堆在一起。而是依託周圍的幾個村莊地形,將防禦重心分別放在了右側紹山山腳下,中間的平原區以及附近的村莊周邊。

位於最前沿的是駐紮於上樑營聚的蔣欽部,孫策的主力則在上樑營聚的南面下樑營聚,左右兩側則有程普韓當祖茂黃蓋的營寨,後方還有朱治的後軍作爲護衛。

既蔣欽和孫策的部隊在正面凸出,江東四大老將則是護佑兩翼,朱治則位於部隊的尾端承擔墊底工作,整體佈局趨向於一個不規則的菱形。

單從表面上看,營寨佈置屬於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勝也勝在中規中矩,很難從中找出明顯的破綻。

這是周瑜和魯肅進行的營寨佈局,因爲他們已經看到了紹山上的瞭望塔,知道自己佈置被人家看在眼底。因此如果想做出比較奇特的佈局想引誘敵人上鉤是不可能的,還不如中規中矩一點。

此時此刻, 孫策已經入住了下樑營聚, 他是早上出發, 中午抵達,將士們正在生火造飯,忽然有斥候來報:“將軍,敵人先鋒已經壓過來了,即將抵達上樑營聚。”

“嗯?”

孫策問道:“可看清楚來人是誰?”

斥候道:“旗幟上寫武安。”

“武安國?”

孫策左右看看,笑道:“不過是一匹夫爾,我去拿他!”

一旁的周瑜忙道:“伯符小心行事,切莫中了那陳子歸的奸計,且讓公奕先駐守村聚,探探虛實再說。”

孫策納悶道:“公瑾多心了吧,周圍地形斥候們看過,一片平坦,除了東北方向有座山,山下有片樹林外,基本都是一些農田村莊和草地,他們來了多少人,一眼就能看到。”

“話是這麼說......”

周瑜一時猶豫,說道:“只是我總覺得那陳子歸必有詭計。”

“伯言,你怎麼看?”

孫策轉頭看向陸議:“你覺得陳子歸會有詭計嗎?”

陸議思索了片刻,搖搖頭道:“暫時看不出有什麼詭計,但要小心提防,泰山學宮以格物之道立世,這些年來研製出了不少厲害的器械,就怕我那師君已經不屑於詭計小道,而假物以正面擊之,我們不知道厲害,說不好就會中招。”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魯肅沉吟道:“這些年來,那青州泰山學宮確實是厲害,發石車、牀弩、火矢都非比尋常,遠超以前的器械,我們確實應該當心一些。”

聽到這句話,孫策扭頭問斥候道:“你們可見到他們攜帶了什麼大型器械沒有?”

斥候答道:“並無。”

“那就無妨了。”

孫策起身說道:“既然膽敢來犯,我就要讓他們有來無回。”

“我與伯符同去吧。”

周瑜無奈。

孫策明明應該是坐鎮中央,但他性格如此,一旦打仗就會衝鋒陷陣,絲毫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受到士兵的愛戴和追隨。

畢竟,孫策的兵馬來源其實主要是從豫州招募。

當初孫堅擔任豫州牧,豫州短暫恢復了一段時間和平期,因而在休養生息過後,有了一些基礎,便能夠招募兵馬。

除了數千孫堅從豫章、丹陽等地帶的江東兵以外,其餘大部分士兵都是在當豫州牧時期招募。

所以讓那些士兵拋棄自己的家鄉,追隨孫策征戰江東,本身就是一種本事。

而這種本事的來源,就在於孫策自有的個人魅力。

誰能拒絕自己的主將如此奮不顧身,第一個帶頭衝鋒,與士卒一同並肩作戰呢?

這邊孫策躍躍欲試,領着親衛奔赴前線。

魯肅則與陸議聊了起來。

“伯言,根據你對你師君的瞭解,他會與我們正面對敵嗎?”

魯肅說道:“他應該清楚,他們人數不佔優吧。”

陸議想了想道:“雖說不佔優,但也絕不會劣勢。細作回報,師君領的部隊乃是朝廷最精銳的中央軍,戰力不容小覷呀。”

“這倒也是。”

魯肅點點頭道:“伱的意思是,這一戰陳子歸是打算和我們硬碰硬?”

陸議搖搖頭:“師君的想法天馬行空,我也不知道他會做出怎麼樣的選擇,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絕對不會打無把握的仗。”

魯肅思索道:“我曾經鑽研過陳子歸指揮的一些戰鬥,發現他酷愛火攻,你說他會不會想火燒我們?”

“秋高氣爽,倒是個放火的好季節啊。”

陸議笑了笑,說道:“不過子敬兄想想,這附近除了那片山腳下的森林,有其它好點火的地方沒有?”

“額......”

魯肅一時詞窮,仔細想想,確實找不到什麼放火的地方。

衆所周知,天下英雄你和我,夷陵赤壁兩把火。

再加上官渡之戰的話,漢末三大著名戰役,幾乎全都是因爲火攻而勝利。

由此可見,放火,確實是殺人越貨,居家旅行的必備技能。

但深入研究你就會發現,這三大戰役之所以會出現火攻的情況,那都是有必備的因素。

官渡之戰,二五仔許攸帶路,曹操準備好魚膏油脂之後,五千騎兵如入無人之境一樣穿過了袁紹層層防線,來到了烏巢,然後縱火。

赤壁之戰,東南風呼呼地刮,黃蓋詐降,曹操鐵鎖連環船,少了其中任何一樣,赤壁這場火都燒不起來。

夷陵之戰就簡單多了,劉備進攻東吳,走的路線是長江沿岸,全是山嶺,森林茂密,氣候又是十分炎熱,這種情況下,整個夷陵地區就變成了一個火藥桶,一點就炸。

而現在呢?

高前亭位於後世淮北市符離鎮以北,那是片廣袤的平原區,森林倒是有,可離得遠,村莊附近的林木早就被百姓砍伐了,上哪去找木料燒火去?

至於把紹山那片森林點了,可關他們什麼事?

不管是朝廷營寨還是孫策營寨,都位於紹山的西面,最近的便是東營的黃蓋和韓當部,離着那便山腳森林有二里地呢,火難不成還能飛過來?

而且即便是入村莊點火,也很難形成大規模火災。

古人都有防火意識,在人少地多的情況下,村莊的百姓房屋建造往往都會隔一段距離,不會貼得特別近,再加上大部分房子是夯土與木質結合,而非純木頭房。

這就導致哪怕村子裡火燒起來,頂多燒個一兩家,不可能造成把全軍都給燒沒了的情況。

所以官渡赤壁夷陵的三把火,幾乎很難複製。

因此聽到陸議的話,魯肅也只能悻悻道:“伯言說的確實有理,陳子歸就算想火攻,也不可能。”

陸議說道:“雖然我猜不透師君的招數,但穩紮穩打,總歸是沒錯的。現在我們至少兵力佔據優勢,孫將軍也悍勇無匹,即便師君有策略,見招拆招就是。”

“嗯。”

魯肅點點頭:“確實只能見招拆招。”

兩個人完全沒有想到陳暮到底會用什麼招數來對付孫策,火攻、水淹、夜襲還是別的什麼新式器械?

這些他們都有想過。

但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下來看,這些計策都不符合實施的條件。

然而他們絕對不會想到。

陳暮真正對付孫策的殺手鐗,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朝堂上。

誰能想到,他敢把孫堅放出來?

就好像馬超造反之後,曹操不殺馬騰全家,而是派馬騰領兵去出征馬超。

這種事情,想都不敢去想。

可正因爲如此,陳暮天馬行空般的想法,才令世人難以琢磨呀。

就在魯肅陸議周瑜等人還在苦思冥想陳暮的策略時。

孫策已經領了親衛,抵達了上樑營聚。

正是下午,秋風蕭瑟,冷厲的北風呼嘯,東面紹山那幾座小山坡上的樹林婆娑作響,將山林裡樹木上本就爲數不多的樹葉不斷吹下,地上積累了厚厚一層落葉。

在北方的地平線上,一望無際的平原,密密麻麻出現了無數黑點,如一朵烏雲般向着上樑營聚襲來,似乎想要將整個村落踏平。

一座村莊本來就住不了多少人,軍官們佔據了房子,大部分士兵都是在村落附近的平地上搭建帳篷。

由於他們是剛剛抵達沒多久,營寨還沒有修建,蔣欽依託的是環繞村莊的一曲溝渠當作防線。這條溝渠乃是從附近睢河支流姬溝河引入,溝渠並不寬,只有三四丈,跟一條小溪差不多。

孫策過來之後,來到了前線觀望,見到蔣欽似乎並沒有打算出戰的意思,而是想利用外圍溝渠防線進行抵禦,不由大怒道:“敵人已來到近前,怎麼能畏懼不前?”

蔣欽連忙解釋道:“將軍,並非我畏懼不前。我們剛來的時候,派出不少斥候出去查探,沒想到他們的手弩厲害,殺了我們不少斥候。現在外圍的情況我們根本不知道,若是出去的話,恐他們前軍後方還有伏兵。”

這個解釋很合理,打消了孫策的怒意,他遠遠眺望,說道:“既然如此,那暫時先在寨外結陣,我們離他們的營寨還遠,中間那麼大段平原,即便是來人了也不可能藏匿,先列陣再說。”

蔣欽雖然覺得防守村落比較穩妥一點,但見孫策執意要出去迎戰,只好說道:“唯!”

當下蔣欽部在命令下,紛紛出了村落,過了小溪,在外圍結陣。

其實倒不是孫策傻,一定要在外面打。

而是一旦敵人進攻村莊,很大概率要進行村落巷戰,他們纔剛剛過來,並沒有什麼準備。一旦開始巷戰,就比較吃低級軍官的指揮能力和底層士兵的士氣。

在這一點上孫策知道很有可能比不過朝廷,所以還不如在村落外面抵禦敵人。

過了約一刻鐘的時間,在軍官們的催促下,蔣欽部兩千人先一步在外圍結成方陣。剩餘兩千人迅速集結,在左右兩翼各列出陣勢來。

剩下的一千人乃是埋伏的弓弩手,藏於附近矮坡下,一旦開戰,便衝上兩三丈高的矮坡,居高臨下射擊。

遠處武安國部也浩浩蕩蕩,緩緩向着這邊襲來。

而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於朝廷軍的前鋒以及孫策軍的前鋒即將相遇的時刻。

此時在東面的紹山附近,一支千人小隊,正緩緩向黃蓋韓當部摸去。

陳暮給孫堅派了一萬人。

這一萬人,大部分其實是用來做截擊孫策部的用途。

至於突襲黃蓋韓當部。

以孫堅的威望,一千人足矣!

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請假條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請假條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
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請假條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請假條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