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劉備的小算計

劉備沒有想錯,曹操肯定不會在袁術攻打豫州時來雪上加霜。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曹操會給他挖一個坑。

在亂世,實力纔是一切。正如劉備不相信曹操會不忌憚袁術一樣,曹操也不相信劉備會輕鬆敗給袁術,更不相信劉備會選擇和自己玉石俱焚。

這是種心理上的博弈,只要劉備心中懷有能夠守住豫州的希望,他肯定不會上來就投降袁術或者逃跑。

身爲一方諸侯,劉備定然不會爲了一時之氣而選擇和曹操同歸於盡,將豫州拱手讓人。不論劉備多麼恨自己,他都得先守住豫州。

而曹操就可以根據戰事情況選擇坐收漁利,亦或者前去相助。

若是劉備真的根本不敵袁術,曹操可以將陶謙拉上前去相助。而若是劉備僅僅處於下風,並無覆滅之危,曹操就可以繼續坐山觀虎鬥。無論如何曹操都不會吃虧。

也就是袁術的兵力不多,曹操纔敢如此作爲。畢竟袁術新得荊州,要想穩住荊揚二州,起碼要有近十萬大軍。

袁術麾下的士卒不過二十多萬,還要算上近十萬的水軍,能夠用於攻打豫州的大軍最多不過十萬餘。

就算袁術走的是精兵路線,麾下軍隊戰力強大,但是劉備手下的關張也不是好對付的。

只要劉備不冒進,死守豫州,袁術麾下不過十萬精兵無論如何也難以拿下豫州。

這也是曹操如此自信的原因。

諸侯間的戰鬥攻守位置可是極爲重要的。就如同袁術,麾下有二十餘萬大軍,但只能拿得出十餘萬用於進攻。

而劉備只需要考慮防守問題,而且還只需要重點考慮防守袁術。畢竟曹操和陶謙只要不傻,絕對不會攻打劉備。麾下二十萬大軍可以全部投入防守。

就算袁術麾下的士卒再精銳,面對擁有雙倍於己方的兵力,而且據城而守的劉備定然也無可奈何。

戲志才現在就是要設計讓袁術全力攻打劉備,隨後劉備不得不防禦的情況之下雙方都會被削弱,而且身爲強大方的袁術也不會輕易的拿下豫州。

陳羣自然也明白曹操可能存在這種想法,但他並不知道袁術唯一的嫡子身在周瑜的麾下。

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吞掉周瑜的部隊,袁術也不能做什麼,最多不過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畢竟雙方現在都立足未穩,並不是開戰的好時機。而且雙方的目標都不是對方,如果就因爲這事袁術就舉兵前來,那隻能說袁術太愚蠢了。

陳羣就是不相信袁術的智商,也相信郭嘉荀攸的智商。現在對方要做的是穩住荊州,等到中原亂起來纔好伺機北伐,現在就攻入豫州無異於自找麻煩,只會將自己深陷入中原這個大泥潭中。

稍微有點遠見的人都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攻打豫州。所以陳羣纔會放心的聯合曹操陶謙意圖給袁術一個教訓。

“主公,我等這次可以將袁術的這支軍隊完全地消滅掉,讓他明白豫州已經不是孔伷統治下的豫州了!”

劉備鄭重的點點頭:“袁公路經常無故掠奪我豫州百姓,乃是漢賊。備身爲漢室後裔,自當伐之!”

“傳我軍令,令關羽張飛各率三萬精兵,前後夾擊袁術大軍。務必要將這支袁軍全部殲滅!”

信息的不對稱,使得陳羣原本看似正確的判斷變得十分愚蠢。若是他知道袁耀在周瑜軍中,定然不會如此草率的讓劉備下達這樣的軍令。

如果袁耀被殺死,恐怕袁術真的會找劉備拼命。

而且這事也是件極大的機遇。要是能夠把袁耀活捉了,那麼袁術對劉備就會投鼠忌器,劉備就可以掌控部分的主動權,不再被動。

雖說並不能保證袁術不攻打自己,但起碼會使自己的危險變得更小。

荀攸非常清楚劉備現在的局面,前有袁術威脅,後有曹操虎視眈眈。若是停步不前無異於等死。

南方有長江隔絕,自己等人是拿袁術沒什麼辦法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一統中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拿下徐州。

曹操不是劉備能夠輕易拿下的存在,而老邁的陶謙纔是適合拿捏的軟柿子。

只要拿下徐州,劉備手握兩個大州,就會有足夠的士卒能夠抵禦來自曹操和袁術的進攻。

再之後就可以徐圖中原,形成鼎立之勢。這想法和戲志纔不謀而合,基本上是個一流謀士都能看得出來。

曹操和劉備爭奪的關鍵就在徐州。

若是曹操拿下徐州,就可以連成一線,阻斷劉備和青州的聯繫,有充足的時間拿下青州。一旦三州都被曹操拿下,那麼距離一統中原也不遠了。

而劉備若是拿下徐州,就會對曹操形成包夾之勢。就算曹操拿下了青州,青兗兩州的實力也無法和豫徐二州相提並論,劉備依舊會完全佔據上風。

陳羣如此輕易的就中了戲志才的計謀,就是因爲他太急了!

急着削弱袁術來減少南方的壓力,好騰出手來拿下徐州。畢竟徐州若是丟了,那麼劉備可真的是難以翻盤了。

“主公,削弱袁術並非我等的目標。主公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的掌控豫州,而且一定要爭在曹孟德之前拿下徐州。就算不能拿下徐州,也一定要壓迫兗州,阻止曹孟德拿下徐州!”

劉備點點頭:“長文,現在兗州已經爲曹孟德所佔,我等也是時候掌控豫州了。現在中原羣雄並起,就是袁紹手再長也伸不到我豫州來。不過我等該如何收攏世家之心?長文你有何良策?”

陳羣道:“若想收豫州世家之心,主公所要說服的無非兩家。一爲袁家,二爲荀家。袁家有主,定然不會甘心雌伏,因而主公能考慮的只剩下荀家。”

“若主公得到了荀家的認可,再有我陳家從旁協助,掌握豫州就很簡單了。畢竟袁家已經隱退,現在只是靠着餘威震懾豫州世家而已。”

“荀家有一人,名曰荀悅。此人有大才,擅長內政,尤其精通律法和農桑之事。主公可親自前去拜訪,他必來投。”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這些頂尖謀士沒一個是孤家寡人,一個個都扎堆出現,最起碼也是成雙成對。想想歷史上荀彧舉薦了多少人?

作爲豫州三大頂級世家之一,陳家和荀家關係可是十分的不錯。陳羣對於荀悅這個異類也是清楚的很。

爲什麼說荀悅是個異類呢?身爲世家之人,像荀彧一樣愚忠漢室也就算了,這貨還非常反對諸侯專有領地和土地私有制,特別是土地兼併,簡直是一個奇葩。

荀家雖然賢名遠播,但本身確實是和其他世家一樣,都是一屁股屎。不說潛藏起來的黑戶口和土地,就是明面上佔據的土地也是極爲恐怖。出了荀悅這麼一個反對土地兼併的後人也是醉了。

荀悅這個人雖說想法和袁術有些類似,都十分的理想化,但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內政人才。

以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親自去清,想不對方也不會拒絕。至於劉備這麼做是不是有失身份的問題,陳羣根本沒有考慮過。

畢竟劉備原本就是個草根,掩飾也沒有用,徒惹笑爾。不如大大方方的表示出來,畢竟掛個漢室宗親和豫州刺史的名頭,論起身份還真不差多少。

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思動的徐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一百四十章 單挑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吃裡扒外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一百三十章 李儒和賈詡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北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四百五十九章 驚喜第七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五章 抉擇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四十三章 學院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八百零九章 賈詡的推拒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遼東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四十六章 英勇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十六章 政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死無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六十六章 商會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一百四十三章 隱忍第四百七十四章 騷擾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南諸國第五十章 後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科技第六百七十一章 察覺第五百章 瘋狂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蠻之況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三百六十六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六百一十二章 死守北平第六百九十四章 腰引弩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七百八十九章 謹慎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陳羣的選擇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四百四十三章 恭迎
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思動的徐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一百四十章 單挑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吃裡扒外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四章 驚喜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一百三十章 李儒和賈詡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二百零六章 打瘋了的公孫瓚和袁紹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北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爭端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四百五十九章 驚喜第七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五章 抉擇第八百四十六章 曾經的執念第四十三章 學院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八百零九章 賈詡的推拒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遼東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六百四十六章 英勇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十六章 政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死無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六十六章 商會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一百四十三章 隱忍第四百七十四章 騷擾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南諸國第五十章 後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犧牲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科技第六百七十一章 察覺第五百章 瘋狂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蠻之況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第三百六十六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納妾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六百六十一章 幸福的煩惱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六百一十二章 死守北平第六百九十四章 腰引弩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七百八十九章 謹慎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陳羣的選擇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四百四十三章 恭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