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

劉範想到這裡,感到穿越成這樣一個大人物的兒子,還算慶幸。儘管他知道劉焉其實並不是他父親,但現在不是也必須是了。劉範最終還是放棄了去豫州建功立業的心思,想着先去渤海南皮見見劉焉。

漢朝,是中國第一個獨尊儒術的朝代,也是第一明確以仁孝治國的朝代,上至統治者,下至平民,都非常注重孝道,將“仁孝”看做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品質。甚至於漢朝規定,不孝父母的人沒有資格當官,雖然後來發生了“舉孝廉,父別居”的諷刺。

如果劉範先去豫州,參與剿滅黃巾軍的盛宴,就不能第一時間拜見劉焉,盯着劉範的人比比皆是;要是有人揭發劉範,這件事一定會引起人們的強烈反感。到了最後,就算劉範能當多大的官都沒有用,很有可能朝廷據此給他定罪,無視他剷除黃巾,斬殺張角的功績。這些事,在這個時代不足爲奇。

於是,第二天劉範就去和盧植道別,以後便帶着屯騎部和他的私房錢兩千五百萬錢走了。

從鉅鹿郡廣宗城往東行進,要穿過清河郡才能進入渤海郡。一路上,劉範一直在走馬觀花,欣賞這沒有任何污染,沒有任何破壞的神州大地。這時的氣候很溫和,***氣也只有差不多二十度;華北大地花草叢生,森林繁茂,鳥獸飛騰,唯一缺憾的就是,遼闊的河北大地上鮮有人煙,碰到的村莊、縣邑,沒有一個不是斷壁殘垣。此時,冀州的百姓們,不是逃出了冀州這個是非之地,就是藏進了深山老林裡苟延殘喘。所以劉範感覺一路走來,自己這個部人馬就像是穿梭在沙漠裡一樣,心口有東西堵住了很悶。

寂寞沉悶的日子就這樣過了五天。五天過後,劉範終於帶着屯騎部進了渤海郡地界。由於之前黃巾軍沒有大規模攻擊渤海郡,所以渤海郡還算太平。郡中也只有幾股黃巾軍殘部,隊伍也很小。劉範一連將這幾股黃巾軍打敗,收繳了他們的武器之後,警告他們不得再嘯聚山林,落草爲寇。黃巾軍皆誠惶誠恐,表示順從。雖說如此,但劉範心裡清楚,他們不大可能金盆洗手。

收拾黃巾軍又花了兩天時間。兩天後,劉範終於抵達南皮城下。

劉範舉目望去,只見南皮城像一隻洪荒巨獸一般,盤踞在平原之上,高大雄偉,氣象萬千。南皮城西城門,一隊人馬排成兩行,幾個身着華服的中年人正肅立着,顯然是在等劉範。

劉範知道,肯定是劉焉出城來迎接他來了。劉範不禁有些激動,忍不住打馬向前,這纔看清城門下的人:領頭一人年有四十多歲,身長八尺,身體卻清瘦;額頭寬平,顴骨高聳,似乎要戳破皮膚;鼻子也高直,像一支筆插在臉上;眉毛和鬍鬚濃密長直,兩眼如同湖水一樣藍澈深沉,眼瞳墨黑而溫熱,身上既有一種雍容華貴的風度,更有一種身爲上位者心中內斂的自信霸氣。

這就是割據巴蜀大地的劉焉?這就是劉範的生身父親——劉焉?劉範看得有些癡了,竟然愣愣地端坐在馬上,端詳着城下的劉焉。劉焉身後一人咳了咳,劉範這才突然醒悟,便立即翻身下馬,疾步走到劉焉面前半跪下來,口裡道:“孩兒劉範,拜見父親!”

劉範還沒說完,突然感覺到一雙有力而正顫抖着的大手,牢牢地抓住了他拱着的手,一瞬間,劉範的心湖不禁激起一絲漣漪,動脈中的血液瘋狂地衝激着,彷彿兩個人的心靈建立了一種不可思議的連接,他知道,這就是血脈相連的感覺。這雙手,就是劉焉的。劉焉扶起劉範,一邊用顫抖的語氣,道:“哎呦,我兒不必多禮,快起來!這地上都是土,多髒啊!”

劉範順從地讓劉焉扶起來。站直了時,劉範要比劉焉高半個頭。劉焉笑着,兩手仔細摩挲着劉範的手,又用一手摸了摸劉範柔軟的烏髮,眼裡溢滿晶瑩剔透的淚水,道:“嗯!在雒陽爲官時,我兒還只是和爲父一般高;現在不想歲月如梭,僅僅過了幾個月,我兒竟長得比爲父高了!唉!歲月如梭,白駒過隙,爲父真的老啦!”劉焉低下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又不露痕跡地用衣袖揩掉了眼角的淚珠。

面對此情此景,劉範的心和眼瞳熱了起來,感到了一股久違的溫暖,這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感動。劉範道:“父親處於鼎盛年華,正是人生頂峰,怎能說自己寶刀已老?”

劉焉聞言,眼神暗淡了下去,自嘲自諷道:“唉!國難當頭,漢室不幸,爲父身爲堂堂的漢室宗親,帝王貴胄,上不能爲君分憂,下不能統兵殺賊;待到黃巾賊子殺來,只得倉皇出逃鄴縣,拋棄冀州數百萬可憐百姓,何其羞也!何其愧也!!”說完,劉焉不住地搖頭嘆氣,彷彿剎那間他蒼老了幾十歲。

劉範道:“黃巾賊勢大,席捲天下八州,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父親文弱官員,手中又沒有一兵一卒,怎能抗擊賊衆?父親能夠用郡兵保全了這冀州最富庶的渤海郡,依孩兒看,這已算是大功一件了!父親不必自責。”

劉焉聞言微笑,道:“說到功績,我兒的功績可比爲父多的多了!先破大城鄴縣;又識破張賊伎倆,大破黃巾賊於鄴城之下;最後又斬下張角和張寶兩個賊子的首級!爲父是比不上了,荀子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果然不錯啊!”

劉範微笑,道:“沒有父親贈與孩兒生命,又兼以養育教導,則孩兒怎能建立如此功勳?孩兒取得的功勞,說到底還是父親的。”

劉焉大笑,道:“我兒還是和從前一樣,最愛狡辯!爲父哪裡教過你兵事?”劉範笑而不語。劉範又看見劉焉身後站着兩個中年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兩人對着劉範眯眯地微笑。

劉範便對劉焉詢問道:“父親,不知這兩位是?”

劉焉聞言一拍腦袋,道:“看爲父這記性,都忘了給你介紹他們二位來了!來,我兒,這兩位是爲父的從事,董扶和趙匙!”

劉範還沒反應過來,只見董扶和趙匙齊齊彎腰拱手,道:“見過將軍!”

劉範連忙也行禮,道:“不敢不敢!小子年幼,董叔父、趙叔父乃是小子的長者,如此折煞小子了!”董扶和趙匙這纔起來。

劉範想起了兩人的履歷:在原來的歷史中,董扶是劉焉心腹,對天下大勢有着清楚的瞭解,就是他勸誡劉焉說:“益州有天子氣”,劉焉這才選擇割據益州,躲避災禍。後來董扶也在益州擔任要職;而趙匙也是劉焉的黨羽,跟隨劉焉進入巴蜀之地,他是劉焉手下最得力的干將;劉焉之所以能順利打壓下益州本地世家,還是歸功於趙匙的謀劃。

在劉焉死後,兩人遵從劉焉遺願,迎立劉璋爲益州之主。兩人和益州世家的代表——賈龍周旋對抗,這才保證了懦弱的劉璋能夠順利執掌益州,保證益州安穩,直到劉備來攻取益州。

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四百六十三章 救援之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五百八十八章 關下笑談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
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四百六十三章 救援之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五百八十八章 關下笑談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三百零一章 錦衣之威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四十章 痛罵奸賊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