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

於是,劉範於二月十八日返回涼州。這次,劉範從雒陽城帶回去兩千多名士人。這兩千多名士人,大多數是被各個郡縣舉薦的茂才和孝廉。他們雖然被舉薦到中央朝廷,但他們有的人是出不了賣官鬻爵的錢,有的人則是清高,不屑於做十常侍的走狗,所以只好一直滯留在京師雒陽,盼望着哪天朝廷清明瞭,能選他們爲官。但他們終究等不來那個時候,有許多有遠見的士人,已經能夠預見大漢王朝即將面臨分崩離析的宿命,對猶如重病纏身的老人般的朝廷徹底死心了。

所以當朝廷不再是士人們唯一的最理想的選擇時,劉範有如蓋世英雄般,踩着七色雲彩出現了,他們就立即抱緊劉範的大腿。士人們很羨慕涼州的繁華安定,更是把劉範作爲最理想的主君。這還不是劉範的才幹所致,主要得益於劉範的出身:反正是漢家的天下,給朝廷賣命和給劉範賣命,不都是一樣麼?於是,士人們在劉範身上看到了大漢王朝未來的希望。

而且,這些茂才和孝廉都聽說了劉範任用賈詡和田豐的故事,賈詡是孝廉,田豐是茂才,他們二人在雒陽還只是不起眼的小官,可是一換了地方,換到了劉範手下就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顯官。這是最讓他們心動的,他們誰都想一夜飛上枝頭變鳳凰。士人們都幻想着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像賈詡、田豐一般,被劉範看重,並得到他的重用。

劉範之所以急着招攬士人,主要原因還是他太缺乏官吏了。涼州一個虎狼之地,歷來都是出兵的寶地,但從來沒出過文才。涼州又距離出產文才的中州、河北、山東等地太遠。這就導致了涼州官府一般情況下官吏缺乏問題嚴重,官吏的才幹也令人堪憂。

涼州幾十年的動亂,就因爲這個。因爲涼州缺乏官吏,所以官府對轄區的掌控力度很小,只能無爲而治,任由百姓自由生長。無爲而治久了,難免會有人生出反叛之心,譬如後來韓遂和李文侯。

朝廷也知道這個弊端,多次向涼州派遣官吏上任。但因爲十常侍的賣官鬻爵,十個官吏中有七個買來的官;十個買來的官中,又有七個是十常侍的親眷、故舊、擁躉、爪牙。涼州人民殷切盼望,他們迎來的卻不是人民公僕,而是一羣十常侍的走狗,一羣吸血鬼。他們既貪污腐敗,又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只會一味地壓迫剝削人民,讓涼州變得民怨四起。而且這些官吏攫取利益時,還觸動了涼州豪強的利益,這也是爲何歷史上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馬騰等人在涼州造反。

涼州本地的文人也對時政失去了信心,個個都不願再出仕,爲壓迫他們的大漢王朝賣命跑腿。所以一直到劉范進涼州,涼州的官吏還是少得一隻手都能數的清。劉範求劉焉送他幾個人才,又勸幾個涼州本地的文人出仕之後,官吏的問題才緩解一些。

有了這兩千多名曾被舉爲茂才或孝廉的士子,劉範就大大能緩解涼州的官吏缺乏的壓力,完善涼州的官吏體制,大大加強對涼州掌控力度。而且,劉範還在這些士子中找到了兩位大才,這是他最大的收穫。這兩人都來自青州北海郡朱虛縣,一人名叫管寧,字根矩,在“一龍”爲龍尾,在後世主要以割席的典故而聞名遐邇;另一人名叫邴原,字幼安,沒有管寧那麼出名,但他也是“一龍”中的龍腹,才幹卓越,品行高尚,是不可多得的賢才。

邴原和管寧,本來是不會來洛陽,而是在家鄉朱虛縣,但他們聽說劉範在雒陽大肆拉攏士人後,他們都心動了,於是借了朋友的錢作盤纏,大老遠地趕在一月底進京,主動依附劉範。

劉範可高興壞了!他雖然有田豐和賈詡兩個頂級國士在爲他治理政務,對於治政他們也都處理得遊刃有餘,但在劉範看來,這二人未來還是要用在行軍打仗、出謀劃策上,況且說不定隨着時局變動,劉範又能打下新地盤。這時,能夠替代賈詡和田豐、治政水平高超的人才就尤爲重要。有了邴原和管寧,賈詡和田豐就能從案牘之勞形中解放雙手,投入到軍事決策、戰略決策上;萬一老天眷顧,又給劉範一塊地,劉範也不用像上次任用官吏那樣束手無策。

劉範招攬士人,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自從劉範對涼州豪強揮動屠刀之後,山東(崤山以東)的世家大族就對此耿耿於懷。就社會階層而言,涼州豪強和山東世家同屬大貴族大地主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殺了豪強,這就讓山東士族不由自主地覺得兔死狐悲,甚至同仇敵愾。

每個時代,都由其最先進的生產力決定發展方向。對於以小農經濟爲經濟基礎的封建社會,大地主階級就是最先進的生產力。東漢,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也由大貴族大地主階級來制定。如果有人想破壞遊戲規則,他們作爲遊戲的制定者,必然會讓那個人出局。

且山東的世家大族雖然還沒有發展到隋唐時期關隴貴族和山東門閥那麼強大,強大到能夠肆無忌憚地操縱國家權力機關,但山東世家好歹還能通過舉薦人才爲官來對朝廷施加一定的影響力。而且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肥沃的土地大多是世家的私產,自耕農失去了土地,也就只好依附於世家,賣身爲奴。人口和土地,就是世家大族最大的依仗。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家大族還掌握了人才。因爲他們有錢,能支付得起高昂的學費,所以天下的人才十個裡有七個是世家子弟。寒門士子,大多也是在世家大族開設的家學裡學習,是世家門生,因此對世家大族很是擁護。例如,汝南袁氏,門生故舊滿天下,所以袁紹只是一個渤海太守,就能讓全冀州下至太守縣令、上至冀州刺史俯首稱臣。

況且劉範是出了名的重用商人。利用商人,劉範纔可能在涼州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搞出那麼多名堂來。這就很讓世家大族們羨慕嫉妒恨。因爲自古以來,社會上都認爲“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是賤人。世家大族的家主們都在想:你劉範愛怎麼弄我們管不了,但你也不能用商人啊!世家看到劉範手下的涼州那麼富裕,也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劉範卻把涼州這滿滿的一鍋羹,全都分給了自耕農(小農)、軍人和商人以及工人,獨獨把世家排斥在外,這就讓世家們吃味多了。

山東世家大族的實力如此強大,以劉範現在的實力,雖然也能整個山東一爭高下,但劉範自知他的勢力範圍還太小,要是和山東世家鬧翻了,那爭霸之路就會艱難得多了。對付世家,還需從長計議,在現在,劉範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劉範必須得找個機會向世家大族們示好,緩和同世家大族的關係。招攬雒陽士人,無疑是最爲便捷、高效、有利的。因爲士人之中,多爲從山東來的世家子弟。如果世家大族們見朝廷不用他們,而劉範卻用他們,他們一定會覺得劉範禮賢下士,同劉範的關係也能變好。更深一點,世家們也能改變用傲慢與偏見看待劉範,重新審視劉範的發展。

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
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四百五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二百五十九章 連環戰馬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一十章 大難將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