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

在劉範的堅持和反覆的勸說下,西涼上下都已經明確了要承接天下數百萬流民的大政方針。首先站在開發西域的角度上看,沒有這些流民,就沒有開發西域的人力資源。如此一來,西域還是西域,始終不會是劉範的地盤,而只是控制範圍罷了。

其次,如果西域被開發,加上有幾百萬的新增人口,劉範的勢力就會得到成倍的增加。雖然現在劉範是涼州之主,但無論是耕地面積還是出於戰略考量,涼州還是遠不如西域。現在擁有一州之地的劉範,尚且能威逼朝廷,如果再開發西域,尚不知勢力將會如何強盛。

接着,劉範深知以人爲本的重要性。更多的人口會帶來更多的糧食,更多的兵源,更多的賦稅,更多的商機。爭霸天下,不是看佔領多大的地盤,而是看佔領地域的人口多寡。

官渡之戰前,曹操擁有兗州、豫州和徐州,再加上一個南陽郡,袁紹則擁有青州、幷州、幽州和冀州。從面積上看,曹操和袁紹的地盤都差不多大。但曹操爲什麼不如袁紹?是因爲袁紹治下人口繁盛,僅僅一個冀州就有六百多萬人口,更不要說其他三州各有一兩百萬人口。反觀曹操,他的地盤是中原,是全天下戰亂最集中的地方,所以人口很少,加在一起,都不如一個冀州。所以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只有七萬可用之兵,袁紹卻有七十多萬。

總之,只要有足夠的人口,爭霸天下不成問題。而劉範缺少的東西太多太多,最缺少的就是人口。現在涼州有三百萬人口,但西涼軍加上錦衣衛,就佔了其中的三十萬。以九個人養一個人,無疑十分吃力。幸虧劉範手中金錢繁多,不然涼州遲早疲弊。但維持西涼軍和錦衣衛不能停,所以劉範只能吸收流民。

朝廷之上,多有智謀之士。和西涼文武們想到一起的,大有人在。其中,以司隸校尉王允、九卿劉表、車騎將軍皇甫嵩和衛將軍朱儁爲代表,另外還有其他的九卿,都堅決反對將流民交給劉範。劉範和他麾下文武所計劃的,他們都已經料到。如果朝廷把流民交給劉範,雖然是毫不費力地解決了農民起義問題,大大減輕了流民對朝廷統治的威脅,但更加是讓劉範實力大增,這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劉範對朝廷的威脅遠勝於流民。流民不過是些烏合之衆,朝廷剿滅起他們來雖然費力,但還是可以鎮壓下去的。而劉範可沒有流民那麼簡單,可不是朝廷想鎮壓就能鎮壓得下去的。

最重要的是,屬於世家大族的王允和劉表等人,在這件公事上也存在私心。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得勢的秘訣就是掌握人口和土地以及選官制度。只要把這三件事辦妥,世家大族的地位就可以千年不變。王允和劉表等人何等聰明,這等事豈會不懂?

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世家大族崛起的黃金時代。一方面,流民遍佈全國,衣食住行都沒有着落,正好讓世家大族強行擄掠去,作爲自家的奴僕。另一方面,戰亂四起,出現了許多無主耕地,世家大族也趁機搶佔耕地,擴大實力。之所以西晉建立後,官府統治的人口從東漢末年的五千多萬下降到一千多萬,就是因爲世家大族趁着戰亂,把官府的人口都據爲己有。以至於世家大族勢力膨脹,甚至西晉的建立都是仰仗世家大族們的鼎力相助。

因爲流民問題,世家大族其實是賺得盆滿鉢滿。但劉範要求朝廷把流民交給他,這就是赤裸裸要從世家大族的虎口裡搶食。不論是劉範還是世家大族,誰只要掌握了這一批人口資源,誰的實力就會大增。故而,王允劉表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勢力,絕不可能答應劉範的要求。

但世家大族中也有其他的觀點。以太尉楊彪、九卿楊溫爲代表的另一派世家大族勢力認爲,把流民交給劉範其實對世家大族利好更大。首先,流民問題讓劉範解決了,社會治安改善,世家大族才能平穩的發展實力,不然萬一流民們舉行起義,世家大族就是首當其衝。黃巾之亂中,許多世家大族都慘遭黃巾軍的屠殺,身死族滅。

其次,流民都離開家鄉奔向西域,他們的土地纔會名正言順地成爲無主之地,世家大族纔可以快速並廣泛地瓜分掉。佔領了無主之地,世家大族的實力更上一層樓。

最後,楊彪和楊溫等人堅信,劉範不可能從流民身上得到好處。流民的數量以百萬計,足足有五六百萬人,朝廷都難以治理安撫,何況劉範?朝廷並不知曉劉範囤積有四百幾十萬石的糧食,認爲涼州荒涼之地,並不產糧,根本就養不了這麼多人。他們認爲,一旦流民餓了,第一個就是用劉範的肉充飢。

而且再看看西域,也是不毛之地。據朝廷的討論,認爲劉範很可能會把流民遷往西域。因爲涼州也養不了這麼多人。而西域在朝廷的印象裡,不僅是沙漠死地,更是不服王化之地。朝廷不知道劉範已經借烏孫人的刀,基本上解除了西域各國的武裝。所以他們認爲,西域各國一定會反對劉範將流民引入西域。這樣一來,劉範便是內外交困。所以在他們看來,劉範妄圖掌握流民,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遲早劉範要被撐破肚皮。

所以,把流民塞給劉範,不僅能讓朝廷一掃頹勢,世家大族受益,還很可能讓劉範從此一蹶不振,實在是一舉多得,一箭三雕的好計策。從整個戰略來看,把東州的流民這個定時炸彈,拋給處在西州的接盤俠劉範,就是一個禍水東引戰略。

和楊彪楊溫同一個看法的,就是劉宏和何進。在這兩派的站隊下,王允和劉表等人自然是無力反抗,只能是同意了劉範的要求。於是,經過長達七個時辰的反覆討論,朝廷終於又統一了口徑,答應把流民轉讓給西涼。

答應是答應了,但西涼還有條件,那就是朝廷必須在流民遷徙中出力,包括人力物力都必須朝廷來辦。爲了實現禍水東引的戰略,朝廷雖然勉強大體上同意這個無禮的要求,但朝廷還是在一個關鍵點上犯了難:遷徙這麼多流民,必須要提供大量的糧食,朝廷雖然還有七十多萬石糧食,但還是不夠。最少也必須給流民準備兩百萬石的糧食。而只有漢室還有儲糧幾百萬石,但是劉宏不打算出這批糧食。

在劉宏看來,儲糧是漢室的,是祖宗們一代一代積攢下來的,好不容易有這麼多,怎麼能給朝廷拿了去?

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六百章 赤霄臨世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九百零二章 遺詔矯詔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術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五十五章 佳人昭姬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
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六百章 赤霄臨世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九百零二章 遺詔矯詔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三百一十一章 意見相左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術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五十五章 佳人昭姬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爾之憂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