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

田豐信心滿滿地道:“主公現在手上有十萬虎狼,若仍不自足,再擴軍,也仍然可以收取虎狼雄兵六七十萬。有如此雄師,何懼益州賈龍!主公本錢豐厚,即使是用錢買下整個益州,又有何妨?主公得天下名望,西人擁戴,以正討邪,有何不利?主公有越過秦嶺的武都郡在手,秦嶺對於主公來說,不過是自家一道低矮的籬笆罷了,據守武都,主公不管何時對益州用兵,他賈龍又怎能完全關上秦嶺之門?”

賈詡也滿面紅光地道:“元皓說的極是!主公天下雄主,不僅自身已勝過賈龍千百倍,又有鬼謀之士兩名、治政之士十餘人、上將十幾人、良將上千員在身邊輔佐,而賈龍不過一個紈絝子弟罷了,蜀地雖然出士,巴地雖然出將,但賈龍手下並無多少人才,其人之才能更不可與主公相提並論!故,賈龍雖然有益州在手,不知統治之道,不得民心所向,不得文武輔佐,又有何懼?”

劉範點點頭,道:“常言道:得隴望蜀。益州嘛,我是肯定要拿下的;那等我拿下益州之後,我又該如何呢?”

“主公這是在問我等天下大計麼?”賈詡精神抖擻,表情嚴肅。

劉範道:“不錯!這世事之變化難以預料,若不先定下計劃,則應對天下變化,分身乏術,無以爲繼!”

賈詡想了想,道:“喏!按照屬下爲主公定下的大計,主公宜應先鞏固好涼州的基礎,整頓軍旅,勸課農桑,結交天下賢才,迷惑雒陽朝廷,以應對時局變化。等時局大變,天下陷入大亂之局面、梟雄四起時,主公便可趁此良機,搶佔無主之關中!等主公佔領關中之後,先花費一二年時間治理好關中,等關中恢復元氣,再興兵向南,攻取益州!自武都郡下辯城發兵,沿着山勢或沿着漢江一直打到成都城下,進而收取益州北部,然後再交好南蠻,用主公的漢化之策將南蠻百族化爲己方,招募南蠻之人蔘軍,爲主公衝鋒陷陣!”劉範聽了,點點頭,南蠻之人雖然野蠻未曾開化,但也因此十分彪悍,用來當兵最合適不過。

賈詡又道:“因司隸爲天下心腹,所以當天下大亂時,司隸必定是衆矢之的,朝廷爲了避免災禍,必定會遷都離開司隸,主公便可在益州安定之後,趁朝廷倉皇出逃時,趁機佔領司隸!在司隸之地,主公北可進兵幷州,東可進軍中原,南可威脅荊州。主公再屯兵司隸,再次等待天下變化,若北方的幷州、冀州、幽州、青州四個州之中,但有一個州發生重大變化,主公便可揮軍殺上黃土高坡;若中原的兗州、豫州、徐州、南陽四地之中,但有一地發生重大變化,主公便可從司隸出兵,兵臨虎牢關,殺入中原;若荊州發生重大變化,主公便可命一上將,從益州巴郡出兵攻擊荊州,主公再親自率軍從司隸出兵南下,兩面夾擊,攻取南陽郡。若強敵逼近,主公迫於形勢,亦仍可退回函谷關內,等待良機。有了司隸在手,則面對天下變化之時,主公都可以佔據有利的主動地位。”劉範聽了,暗道賈詡厲害,有大局觀。

賈詡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又接着道:“若主公先攻下幷州,便可依據幷州的地勢,由太行山上向山下的冀州和幽州進軍,之後再攻略最爲容易拿下的青州,花費幾年時間治理好河北後,再南下收取中原,中原若得手,則天下大勢已分,這天下遲早是主公的;若主公先攻下中原,那就等中原恢復元氣之後,反身殺向河北,如此,天下也是主公的;若主公先攻下南陽,那主公就再南下,全取荊州,荊州大局已定,就或可引兵向揚州殺去,依據長江天險,阻擋中原之敵,或可北上中原,再或可南下經略交州。不管哪一種情況,主公都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境地,敵人不可抗拒。”

劉範聽完,讚賞地給賈詡鼓掌,道:“哈哈哈哈!文和真不愧是國士無雙,按照你的策略,我雖然還在涼州,但天下早已歸我之彀中矣!”

賈詡嬉皮笑臉的,道:“謝主公誇讚!”

“元皓,文和已經說出了他的戰略,那你的呢?”劉範又扭頭看向另一邊的田豐。

田豐道:“回稟主公,屬下的戰略的前面的部分,大抵與文和的戰略差不多。只不過,在主公攻下益州之後,屬下覺得,主公更應該先攻下荊州。”

賈詡和劉範,一聽到賈詡說的話,頓時都來了精神。賈詡給田豐作一揖,道:“敢請元皓指教!”劉範也看向田豐。

田豐道:“文和所說的司隸,確實是主公日後逐鹿中原時最好的跳板,但這也不代表着沒有其他渠道可以進軍中原,另一條路就是荊州的南陽郡!文和說的不錯,由於司隸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司隸在亂世之中,在各路梟雄眼裡必定是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司隸還是大漢兩百年來的中心,朝廷就駐紮在司隸的雒陽城,要是主公先取司隸,那就會得罪全天下所有梟雄,過早地暴露出主公對中原的野心,更會在大義層面居於不利的地位:天下人見主公佔領了故都雒陽,必定會懷疑主公有不臣之心,到時候,天下梟雄要是用這個理由一起來討伐主公,那形勢對主公就是大大的不利了。”

田豐又道:“而且,司隸由於處於天下中心,是所有梟雄眼中的兵家必爭之地,那必定會有很多梟雄在司隸東爭西搶。在梟雄混戰之後,司隸之民必定難以留存,司隸往日的輝煌和榮光也會被打擊得一點不剩。主公佔有司隸,不能用司隸來供養軍隊,那後勤補給就又是一筆大帳;更別說後面的治理司隸了!要是沒有個七八年,司隸就不可能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但是七八年後,天下的形勢早已發生重大改變了,那主公面對來自河北或中原之敵就陷入被動境地了。而南陽是光武帝龍興之地,南陽郡的元氣,比起冀州來說都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在平常時,用南陽一郡的錢糧來供養五萬甚至十萬軍隊,那都是綽綽有餘,小菜一碟;南陽耕地廣袤,土地開發較爲完善,治理起來也比較方便容易。”

聽了田豐的話,劉範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賈詡則是大夢方覺、恍然大悟。劉範道:“既然司隸不行,那就談談南陽吧!”

“喏!主公和文和再看看我的南陽,南陽是光武帝的龍興之地,人傑地靈,人才豐富,人口繁多,而且依據南陽,不僅可以北上攻略司隸和中原,還可以向東走,威脅揚州,還可以南下全取荊州之地,有南陽在手,主公的選擇和有司隸時一樣多!若主公想先取下揚州,取下揚州之後可以再從長江之畔攻取徐州,再從徐州一路向西,包攬中原大半;若主公想先進軍中原,等中原全下,那天下就是主公的了!但爲了安全考慮,屬下認爲,主公還是先把在南陽背後的荊州先拿下,再進取中原纔是萬全之策。荊州的面積也十分廣闊,人口也不少,歷來是魚米之鄉、錢糧廣集之地,要是收取了荊州,主公的實力就又躍上高一層臺階,那梟雄們就更不如主公強盛了。”

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
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宮之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