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

皇甫嵩自知理虧,只好退下。看到戰友吃癟,朱儁生氣了。他也站出來,說道:“你說劉範要發兵攻克洛陽城,荒唐至極!雖然他現在有兵三十萬,但都是騎兵。就算他人再多,又怎麼能用騎兵攻下天下最堅固的城池?你這分明是虛言恫嚇!就想用如此卑劣簡陋的計謀,而威脅朝廷,未免也太過幼稚了吧!”

劉宏這下鬆了一口氣。劉宏根本就不懂兵,一聽說劉範擁兵三十萬,而且還是騎兵,這就嚇壞了。現在百戰名將朱儁告訴他,其實騎兵攻不了城池,他這才恍然大悟。其他的百官也都對朱儁佩服不已,關鍵還是專業人才頂用啊。

劉誕點點頭,說道:“老將軍真不愧是我大漢數一數二的名將,知道騎兵不能攻城。但老將軍有沒有想過,我兄長爲何非要用騎兵攻城呢?不客氣的說,我兄長也是一員百戰名將,擅長統領騎兵,殺人無數,所向披靡,至今還沒有敗過一場。他當然知道騎兵不能攻城。如果他調兵把洛陽四面包圍起來,斷絕洛陽和外界的一切聯繫,朝廷還有什麼招數可以抵擋呢?”

何進也是掌兵的,也站出來,說道:“劉休文,你休要囂張!實話告訴你,洛陽城裡可還有精兵五十萬,且軍糧和軍械均是歷代積攢下來的,數量之多,可不是西涼那窮地方可以比的!足可和西涼賊軍一戰!你兄長不要說包圍洛陽,有這五十萬精兵在,他恐怕連新安都攻不下,洛陽城的城牆他都摸不到!”

劉誕付之一笑,說道:“大難將至,大將軍竟然還想着使詐,真是可笑至極!大將軍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洛陽城裡還有多少軍隊,我們比朝廷更清楚!現在有戰鬥力的南北兩軍只有十萬多人,其中騎兵少之又少;而新建的西園軍還沒有成軍,基本和一般亂匪沒什麼兩樣,可以忽略不計。就依靠這區區十萬步兵,也想守住洛陽,恐怕不容易吧!”

何進和劉宏都是一驚,劉誕怎麼這麼瞭解洛陽的城防?何進不甘心,又說道:“兵不夠,朝廷可以在洛陽城裡招募。現在的洛陽是全大漢人口最多的城市,足足擁有超過百萬人口。況且還有大批流民在洛陽,只要朝廷募兵,必定能夠得到二三十萬精兵!看你西涼賊軍如何應對?”

劉誕又給何進潑一盆涼水,說道:“朝廷這些年昏庸腐敗,軍隊裡剋扣軍餉已經成爲常態,早就失信於民。百姓參軍的原因,誰說是忠君愛國?只不過是爲了讓自己和家人填飽肚子而已。而朝廷尚且還做不到這一點。皇帝還不差餓兵呢,現如今,還有多少人願意參加朝廷這個連軍餉都不發的軍隊?流民多日無食,身子虛弱,又有多少戰鬥力?況且,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沒有經過嚴格持久的訓練,又有多少戰鬥力,能和我百戰精英的西涼軍相抗?朝廷的軍隊列陣,能夠抵擋得住西涼軍一個衝鋒嗎?我表示嚴重懷疑。”

劉誕說的很有道理,何進被逼到了角落裡,臉也憋紅了。何進最後又說道:“那你也不要得意!雖然朝廷現在募兵是來不及了,但陛下可以明發詔令,讓天下各個州郡趕來勤王。天下尚有十二州,幷州牧就有精兵二十萬,加上其他州郡,少說也有百萬之師。西涼再怎麼厲害,也不過一州之地,能夠和全天下相抗嗎?能和天下人相抗嗎?我也表示嚴重懷疑。”

劉誕還是一副輕鬆的樣子,說道:“朝廷這些年連各州郡的賦稅皇糧都收不齊,難道那些刺史和太守會乖乖地聽從朝廷的命令,費力巴勁地派兵出餉嗎?況且近年來天下大旱,百姓顆粒無收,家產耗盡,刺史和太守們搜刮民脂民膏是越來越難,他們連自己的貪污錢都還有積攢足夠,會把本來就不多的利益分給朝廷嗎?想想都不可能。

更有甚者,或許本來就暗藏着野心,就等着朝廷給個合適的藉口。好了,朝廷下令讓他們勤王,他們就有理由募兵。但朝廷讓它們募兵容易,讓他們遣散可難了。如果他們不遣散兵馬,朝廷能對他們怎麼樣?而且人心都是隔肚皮,朝廷又不能分辨出勤王的人裡,誰是大大的良民,誰是亂臣賊子。等這些野心之輩集聚起了武裝力量,那又會是一場黃巾之亂。如果大將軍真的要堅持讓陛下發這道詔書,那麼好,恭喜您,您將親手葬送這煌煌大漢朝!”

何進一聽,仔細一想,還真就是這個理。但何進真是越戰越勇,骨子裡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又提出了一個更加荒唐的對策。何進說道:“哼!劉休文,你不要得意!就算不能發勤王詔,那朝廷也還有一招殺手鐗!你們西涼不是以騎兵爲依靠嗎?好!朝廷也能弄來騎兵!”

一聽這話,皇甫嵩和朱儁兩員名將已經猜出了何進的計策,對他失望不已。而不明就裡的文官們個個都面面相覷,半信半疑。何進的部將褚貢,也是對朝廷的武裝力量知根知底的人,連忙扯了扯何進的袖子,低聲提醒他說道:“大將軍,洛陽城裡別說騎兵湊不夠三萬,就連戰馬都沒有四萬啊!”

何進不耐煩地甩開褚貢的手,不滿地說道:“這個我當然知道,還用你說?退下!”

劉誕呵呵一笑,說道:“據可靠情報,洛陽城裡恐怕沒有多少可用的騎兵啊!而勤王也不太現實。大將軍卻說,朝廷能弄來大量的騎兵,難道是您學那張角,也會撒豆成兵的法術嗎?”

大將軍何進牛氣沖天地蔑視了一眼劉誕,這一眼,還真讓劉誕覺得有些心虛。劉誕趕緊回憶一下關於朝廷的情報,生怕有錯漏的。但是何進的答案讓劉誕徹底放心了。

何進說道:“不要忘了,我漢朝的屬國姬妾遍佈天下。雖然西域各國現在被你們佔據,但在北方還是有很多依附我朝的部落嘛!例如匈奴、鮮卑、烏桓等,都是對朝廷無比恭敬的。這三個蠻夷,都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雖然戰鬥力還和西涼叛軍有所差距,但數量上一定能壓西涼一頭。哼哼,只要朝廷發一道詔令,命令這三個部落進京勤王,我看你們西涼還能橫多久?”

這一句話說完,別說讓劉誕笑得前俯後仰,包括劉宏在內,其他稍微有些頭腦的大臣們也都無語了。皇甫嵩和朱儁更是如此。現在他們總算弄明白,何進腦子的填充物都是什麼了。這位大將軍別說紙上談兵,連個基本的戰略眼光都沒有。之所以能夠攀上如此高位,只不過是因爲他善於玩弄權術罷了。

看着皇帝和同僚們無一例外,都是一臉的失望和羞愧,還有劉誕一臉的嘲弄意味,何進都傻眼了。按理說,匈奴有人口三十多萬,湊夠十幾萬騎兵應該不成問題;鮮卑雖然遭受重創,但好歹人口還有六七十萬,湊個二三十萬也不成問題;最弱小的烏桓部落人口只有十幾萬,騎兵只有幾萬,但重在戰鬥力不錯。烏桓部落在東漢初年曾經和漢朝聯手,吊打鮮卑和匈奴,基本都是以弱勝強。所以東漢一直都喜歡用烏桓來阻擋鮮卑族的入侵。

這麼多的騎兵,加在一塊,足夠讓西涼膽寒了。但爲什麼人人都在笑話他呢?這樣高明的戰略,居然沒人附會,真是奇了怪了。何進心想。

劉誕笑道:“如果大將軍堅持要調動外族軍隊,那麼恭喜你,你再一次有了滅亡大漢的機會!能夠想出足足兩條讓如此龐大的帝國滅亡的,我看啊,天下也只有大將軍您了!”

何進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問道:“這又是爲什麼?”

劉宏聽到他親手任命的大將軍居然還發問,無奈地閉上了眼睛,用雙手揉揉臉。張讓也是。張讓沒想到能和他周旋這麼久,這些天還在鬥爭中佔上風的老冤家何進,居然如此蠢笨。

劉誕不厭其煩地解釋道:“朝廷現在連自家的州郡都難以調動,還想着去調動本就不愛聽從朝廷號令的外族,這怎麼可能呢?之所以這些蠻夷沒有攻擊大漢,那都是因爲以前我兄長曾經在幽州爲國家建功立業,殺了對大漢最有威脅,也是在草原上最有威望的檀石槐,所以,鮮卑等族纔不敢對大漢動手。要是朝廷調動他們進入中原,他們會看到什麼?遍地的流民,遍地的白骨,荒廢的耕地,還有一羣一羣的貪官污吏。等鮮卑、匈奴、烏桓等族看出了中原虛弱的真相,他們還會對大漢抱有敬畏之心,盡心盡力地爲朝廷辦事嗎?

尤其是大將軍。等他們都見識過你這一位掌管着天下兵馬的人,居然如此無能,他們一定會認爲,我大漢無人,可以放心地肆虐了。等這三個蠻族入境,大將軍就等着他們殺戮大漢的百姓,搶掠大漢的財富,進而毀滅整個北方吧!

況且,就算他們願意爲大將軍效力,也對大漢這個天朝上國繼續忠心耿耿,那他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鮮卑自從上次被我兄長殲滅十九萬主力後,元氣大傷。不養個幾年傷,他們不會有能力南下;匈奴的情況和鮮卑差不多。匈奴上次經歷了雁門關之戰,被董卓打得是丟盔棄甲。在匈奴各部裡實力數一數二的休屠部都如此慘烈,其他的匈奴部落,哪裡還敢南下?況且,匈奴南下的道路基本被封死。正南方有幷州,董卓不會讓他們過來;西南方又是涼州,更是一個他們無法逾越的所在。最後就剩下一個烏桓部落了。烏桓和鮮卑是世仇,現在鮮卑實力降低到歷史最低,他們正打算和鮮卑算賬。根本沒有時間來理會大將軍。就算他們派兵來了,也不會派很多兵。因爲他們要留下主力來應對背後鮮卑的威脅。據我推測,他們頂多只能派出一兩萬騎兵。大將軍真的以爲,這一兩萬人能對整個局勢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