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雍涼風雲(四十八)

對於關羽這個時候的問話,一時之間卻是讓徐庶和鄧瀚兩個人有些不知所以的感覺,不過瞬間鄧瀚倒是想起了記憶中那曾經出現過的一個場景,不過那個時候的劉備卻已經是名列漢中王,雖說此際劉備的實力要比那時候更強,不過以當下鄧瀚或者徐庶的身份,卻是沒有資格像諸葛亮那般將關羽和馬超兩人品頭論足,更別說什麼,“美髯公超羣絕倫”的話來。

想想上次馬超過上庸,到荊州卻還在四年之前,那時候關羽正在上庸,故而沒有見到那時候張飛和趙雲的那一次以武會友。不過身爲武將的關羽,對於這些武事,豈能不關切?

不過鄧瀚實在沒有想到關羽會在這個時候問出,然而關羽這個時候問出這句話,卻也合情合理。

關羽的爲人義氣深重,卻又有些孤傲,而他的傲氣卻是一種深入到骨子裡的,在他的眼中這世界上,或許除了劉備以及張飛,其他人都不在他的眼內,不然何必一副堂堂的面容,生就一對臥蠶眉,長的丹鳳眼,卻要時時的眯眼斜睨他人。

對於關羽的這份傲氣,說實話,鄧瀚卻是從前世到如今都很有些不滿的,爲人可以傲,但是要有傲骨,不能傲氣。尤其是像關羽這樣的身份地位的,畢竟他是和劉備算得上,君臣兄弟一體之人。

想劉備操勞半生,顛沛流離,總是東走西顧,無一地可安身立命。相比於曹操坐擁天下,借的天時乘勢而起,而江東孫氏,卻是擁有地利爲霸一方,劉備得享天下卻是要靠一個人和,無此,不能讓天下人心歸附,無此何能引來賢才相投,而這種人和卻不而已,當然也不能靠劉備一人,身爲劉備的兄弟和得力屬下如關羽等人,卻也要有同樣的仁心待人。

單憑劉備上面爲仁,結交衆人,而關羽卻是另一幅傲然於上的姿態,見不得人,如何能夠讓劉備上下齊心。想來劉備前半生屢遭磨難,難保沒有關羽這種無言的尷尬造成那樣的局面。

想象一下,劉備在袁紹處,在徐州時,這些地方並非沒有那種無雙國士,例如徐州之陳登,這種讓孫策這江東小霸王的大才,卻在劉備爲牧徐州時,都沒有爲其籠絡,這不能說是劉備不識才,只能說明那時候的關羽還是傲的可以。

當然在劉備投到荊州之時,實在是窮途末路之極,容不得關羽再放不下身家。對於徐庶,鄧瀚這些人於劉備落魄之時相投的人,卻也多少有些感念之意。

而這幾年,荊州的勢力迅速的發展,卻是讓關羽先後忙碌於上庸,漢中,也沒有什麼時間對什麼人傲意凌人,不過看來這個時候關羽的脾氣卻不是給改了,而是隱忍不發而已。

有時候鄧瀚卻是會忍不住想到,以曹操的才智,不會看不到關羽雖然秉性忠義,卻是各十足孤傲的人物,爲何他還在不時的縱容這位,或許是曹操早就看出了關羽不會成爲他的屬下,便故意的助長關羽的傲氣,以他這份傲氣歸屬於以仁義結人和成事的劉備手下,卻是會時不時的敗壞劉備的成事之機,雖然鄧瀚這樣的想法頗有些異想天開,卻也並非沒有道理。

不過此時對於關羽向鄧瀚打聽馬超的情況,鄧瀚一時之間卻是不好回答,畢竟如今馬騰投靠荊州的意願已經爲襄陽的劉備等人所知,眼下馬超卻也算是同僚,又領兵千里爲援到此,若是鄧瀚說的馬超厲害十足,關羽一時興起,非要爭個高下出來,難保不會讓馬超這位也是一時之雄的人物心中起些隔閡。雖然這些時日裡,馬超在有了王異這位難得的賢內助之後,於人情世故上多了些見識,不過性情之所在,總是難免紕漏。

當然若是鄧瀚說的馬超不堪的話,卻也一是有違心意,再一個卻也難以糊弄關羽。不由得鄧瀚卻是心下糾結,不過鄧瀚畢竟機敏,看到關羽此時手上仍然拿着他那千年不放的春秋竹編,卻是心有定計,向着徐庶和關羽兩人開口道,

“馬超卻是勇武,這一點前些年,馬氏兄妹從槐裡暗自出使我荊州時,三將軍和子龍便已經深有體會了”鄧瀚這句話卻是實話,“不過我這些時日裡,和馬孟起一起行軍,卻是尚沒有見過他能如君侯一般,即使身在戰時,卻不輟,好學不倦”

鄧瀚這句話倒是說得關羽的得意事,畢竟關羽獨愛春秋,卻是荊州人人皆知的事情。

“不過說到這兒,小弟我這些天出門在外,遠赴涼州苦寒之地,少有書籍得見,這不前兩天鄧艾那小子有個疑惑處,問我,我倒是沒有想出來,此時倒有些餘暇,倒要請教元直師兄,君侯且也一同參詳一下,如何?”

“呵呵,子浩,你竟然會有被問難處,想來不是一般的問題吧?”徐庶雖然不明白鄧瀚會問出什麼話來,不過看到鄧瀚的餘光掃到關羽處,師兄弟一場,自是有感,鄧瀚之意在關羽身上。

“那裡,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小弟比不得智者,這失漏處,當然不止一次,兩次了”鄧瀚卻是歉然道,“鄧艾問我,先秦何以強大,且又爲何至秦皇嬴政時,才得以一統天下,然其巍巍大秦,卻又爲何被一些黎民百姓,拿些農具,將手持利器之大秦猛士給打的七零八落的?”

“子浩,你這是考究起我來了,且說秦亡之惑,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爲家,崤函爲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是耶”在說完這些之時,徐庶卻是臉上的笑意盈盈,在鄧瀚看來,這位師兄卻是知曉了他的心意。

“再說,秦之所以強大者,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是爲諫逐客書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子浩,爲兄這番言辭,可否替你答覆得了小鄧艾啊”徐庶卻是笑道。

“自是答得了,小弟卻是一時之間,腦袋昏昏,其實這些事情小弟也是知曉的,怎麼當時就是想不起來了呢呵呵,真是,”鄧瀚卻是轉頭對着關羽道,“想來君侯卻也該有言辭以教我?”

關羽熟讀春秋,自是十分欽佩其中的君臣大義,然春秋中卻是沒有涉及到方纔徐庶口中說到的,過秦論,以及諫逐客書,畢竟這兩份策論,卻是一爲漢時賈誼,一爲秦時李斯所爲。在他而言,只覺得徐庶口中的兩段文辭卻都是氣勢綿綿,雄渾不絕,一氣呵成,讓人感悟匪淺,而那些話中的意思,對於關羽來說,一時之間還需斟酌一二,畢竟他雖然手不釋卷,卻不是文人出身,多有半調子之感,此時聽到鄧瀚向他問話,腦海中還在思索着徐庶所言的意味,卻是應承道,“元直所言俱是至理名言,借子浩之口教導於那鄧艾小兒足矣於某家聽來,也頗多教誨,只有茅塞頓開之感啊”

“呵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誠不我欺”鄧瀚卻是言道。

“子浩,好了,好了,賣弄書文,卻也要有個限度,你看君侯這不都快被繞進去了麼”徐庶笑着打斷鄧瀚又要繼續的文辭。

聽着鄧瀚和徐庶的對答,本來還在沉思着的關羽,卻是覺得有些不對味,“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卻見關羽猛地睜開那一雙丹鳳眼來,“敢情,原來卻是說我”

霎那間,關羽身上的氣勢陡升,一身英雄氣在他睜眼間卻是化作無限殺氣,果然,關公不睜眼,睜眼必殺人

此時的鄧瀚和徐庶卻是把眼瞧着他,在他那驚天的氣勢中笑意盈盈,俄頃,只見關羽向來古井無波的那張紅臉上卻是化作了一朵盛開的鮮花,“多謝兩位,關羽受教了”

斬去心中孤傲,也如丟去了往日孤傲,卻也不負睜眼必殺之意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132章 何處可往(中)第173章 真的,很茫然第71章 雍涼風雲(十八)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110章 回軍第118章 落花與流水第53章 人心可,已知足第90章 制限(三)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87章 雖是他人瓦上霜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135章 順勢而爲第31章 變化第40章 期待第10章 曹操心想第26章 斜陽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113章 山雨欲來(四)第64章 風涌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20章 信第47章 恍惚第24章 丈夫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105章 雖無長阪坡第70章 所謂權勢者第96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點什麼來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6章 個人心思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67章 雍涼風雲(十四)第8章 緣滅緣起緣來如此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7章 老東西(下)第38章 西行漫記(十一)第158章 荊南一夜第94章 制限第11章 變通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10章 親事第34章 西行漫記(七)第103章 張飛的野望(上)第8章 建安五年第40章 西行漫記(十三)第13章 迎來送往第176章 斗酒戰前第99章 雖無長阪坡第31章 天下才情別有份,襄陽公子紙貴第133章 本道柳暗花明(八)第3章 小童與大勢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6章 要淡定第38章 白幡如雲第77章 雍涼風雲(二十四)第96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點什麼來第7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一)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143章 待敵議事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10章 躬行與躬耕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79章 神威(中)第37章 跟屁蟲第78章 雍涼風雲(二十五)第13章 吾爲先行第41章 北南第131章 何處可往(上)第149章 一個很好的還沒怎麼開始就要結束的開始第33章 西行漫記(六)第19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五)第12章 心第127章 本道柳暗花明(二)第70章 所謂權勢者第47章 我要做大媒第118章 雍涼風雲(六十一)第52章 一門心思又或兩廂情願第132章 何處可往(中)第37章 跟屁蟲第27章 攬雀尾第104章 張飛的野望(中)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43章 待敵議事第31章 的盧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24章 劉備的待遇第44章 明心見性不易,壯志難酬也憾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14章 嘴上沒毛第61章 隱現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18章 你真有幸第78章 雍涼風雲(二十五)第101章 雍涼風雲(四十四)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46章 江南第21章 年少宜進取
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132章 何處可往(中)第173章 真的,很茫然第71章 雍涼風雲(十八)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110章 回軍第118章 落花與流水第53章 人心可,已知足第90章 制限(三)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87章 雖是他人瓦上霜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135章 順勢而爲第31章 變化第40章 期待第10章 曹操心想第26章 斜陽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113章 山雨欲來(四)第64章 風涌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20章 信第47章 恍惚第24章 丈夫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105章 雖無長阪坡第70章 所謂權勢者第96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點什麼來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6章 個人心思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67章 雍涼風雲(十四)第8章 緣滅緣起緣來如此第162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7章 老東西(下)第38章 西行漫記(十一)第158章 荊南一夜第94章 制限第11章 變通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10章 親事第34章 西行漫記(七)第103章 張飛的野望(上)第8章 建安五年第40章 西行漫記(十三)第13章 迎來送往第176章 斗酒戰前第99章 雖無長阪坡第31章 天下才情別有份,襄陽公子紙貴第133章 本道柳暗花明(八)第3章 小童與大勢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6章 要淡定第38章 白幡如雲第77章 雍涼風雲(二十四)第96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點什麼來第7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一)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143章 待敵議事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10章 躬行與躬耕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79章 神威(中)第37章 跟屁蟲第78章 雍涼風雲(二十五)第13章 吾爲先行第41章 北南第131章 何處可往(上)第149章 一個很好的還沒怎麼開始就要結束的開始第33章 西行漫記(六)第19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五)第12章 心第127章 本道柳暗花明(二)第70章 所謂權勢者第47章 我要做大媒第118章 雍涼風雲(六十一)第52章 一門心思又或兩廂情願第132章 何處可往(中)第37章 跟屁蟲第27章 攬雀尾第104章 張飛的野望(中)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43章 待敵議事第31章 的盧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24章 劉備的待遇第44章 明心見性不易,壯志難酬也憾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14章 嘴上沒毛第61章 隱現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18章 你真有幸第78章 雍涼風雲(二十五)第101章 雍涼風雲(四十四)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46章 江南第21章 年少宜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