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恍惚

劉備的戰令自然是很快的便傳到了江陵,長沙,原本就很擔心長沙城平靜生活被打破的韓玄自是爲之嘆息不止,不過既然投靠了劉備這一方,對於戰和這種大事自然就不是他能做得了主得了。

不過在鄧瀚,陸遜等到達長沙,與甘寧商議後,卻也不願在自己的地盤上作戰,畢竟戰火一起,自然會牽連到地方,戰後重建卻也是需要花費不小的精力和物力的。最後幾個人卻是決定,總是不能禦敵於境外,卻也不能放江東軍入境。不過,對於他們手頭上的兵力配置,究竟要如何而行事,他們既要根據對面的江東軍因勢而定,還要聽從襄陽城的安排。

此時的江東孫權已然是水路大軍盡起,水軍自是有周瑜領兵,而路上卻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孫權自引大軍三萬從江夏向黃祖所在的巴邱殺來,而另一路則是由太史慈領兵兩萬經廬陵往攸縣方向而行,卻是一副水陸並進,南北夾擊的態勢。

江東軍來勢倒也洶洶,對於江東軍三路而來的局面,劉備自也是針鋒相對。

不過相對於孫權,佔據了江東六郡多年,還繼承了父兄餘蔭的他自然算得上是個富二代,而劉備卻是個小本經營的,即便是如今有了荊襄以及長沙的投靠,他已然也是小本經營,所以即便他很堅決的下了戰鬥的命令,可是更多的有點輸人不輸陣的氣勢在裡面。

縱觀劉備自起兵,一路走來,其實他一直都是勢弱的一方,可是人可以窮,但是志氣可不能輸人,故而他敢以五百義勇去剿滅黃巾,僅帶領三千士卒就去援救被黃巾圍困的北海,再而率領五千人馬去勸阻欲謀奪徐州的曹操。

不過之前的事情,都是爲他人者多,如今讓一富家子弟欺上窮門來了,作爲一個有着雄心壯志的當家人,又怎麼能夠低頭。

當然劉備自然不是莽撞人,儘管被張飛這廝在耳邊,叫嚷着要去打了太史慈,挑了周瑜,還順帶手的捅了孫權,可是劉備自是與徐庶和諸葛亮商量着自己的應對方略。

雖然入主荊州的他們時間還不長,可是如今,在荊州的各級文武官員的積極迎合下,通過諸葛亮等人對於政事方面的整頓,襄陽城與其他各郡的聯繫卻是大大的加強了。依靠着雲漢貨棧,滿布荊襄的情報網絡,雖然劉備等人沒有去過長沙等地,卻也可以對那邊的情勢得出大概的影像。

雖然孫權自是三路來襲,劉備卻沒有能夠三路全部迎擊的本錢。其實若是以劉表在世時荊州的兵馬,通共大約水陸步騎約有二十八萬,其中,水軍八萬,騎兵五萬,其餘十五萬盡爲步兵,然而這二十八萬兵馬自然是四散在荊州各地,而荊襄兩地卻由於變亂,民心不安,軍心不定時,不少人卻是隱匿逃遁,而近來荊襄之地整軍訓練,卻也退卻了不少的濫竽充數者。自然一時之間,兵馬不湊手。

對於太史慈一路,劉磐鎮守攸縣已多年,和太史慈也曾多次的交鋒,兩個人卻也是互有勝負,不過眼下駐守攸縣的劉磐卻只有五千兵,故而劉備只是讓劉磐據守攸縣,以當太史慈。

而對於水軍這一路,荊襄水師與江東水師自也是多年的老冤家,不過在蔡瑁和張允統領時,卻是勝少敗多,眼下,劉備軍中精通水軍而且能讓劉備信任者,卻也只有甘寧,陸遜,自然江陵和長沙兩地的水軍自然是委給這兩人統帥,不過考慮到荊州水軍的戰力,劉備卻也下令讓他們二人對周瑜儘可能的多做牽制。

在安排了這兩路的應對之策後,劉備卻是要親率趙雲和陳到統領白馬義從和白耳精兵迎敵,徐庶自然是要隨行。這自然是免不了張飛的抱怨,不過襄陽這邊尚需大將鎮守,由張飛和諸葛亮在,當可無憂。而劉備要帶走,趙雲和陳到二人,卻是因爲白馬義從和白耳精兵乃是這兩位親身訓練而成的,這也是劉備軍目前最爲精銳的部隊。

至於擋在孫權面前的巴邱黃祖處,自是有一萬兵,然這些兵士卻是前次從江夏敗退而來,黃祖自然也想着報上次之仇,好在劉琦,劉備面前露次臉,不過在面對着上次戰勝他們的江東軍時,即使鼓足了餘勇,總是會有些忐忑。

劉備領着趙雲和陳到,自是爲了提振這些忐忑的軍心,將爲兵膽,有了這兩位做膽,加上到時候白馬義從和白耳精兵爲榜樣的力量,想必那一萬兵士總歸是會恢復些信心,那些兵畢竟也都是些百戰餘生的老兵。

劉備這一方有飛鴿代爲傳信,自然上行下效,命令通行。而反觀之,孫權這一方,自得知鄧瀚與趙雲都漸漸匯聚於長沙時,一路上卻是哨探偵騎加倍的派出,大軍前行也是按部就班,步步爲營,這當然是擔心他們會布夏侯惇的後塵。

當然,新野那一場戰事所起的波瀾餘韻,自然是不會那麼容易過去的,不過對於江東這一方,雖然他們仍然無法確切的知道,鄧瀚趙雲當是運用了何物,不過他們中卻也有智者,魯肅的見多識廣,畢竟給了他們一個大概的需要去探知的方向。但是,即便這樣,富家子弟畢竟惜身,對於莫名事物的恐懼和好奇還是讓孫權對於派遣偵騎樂此不疲。

爲數衆多的偵騎哨探,自然也很是認真的探索着他們前路上的種種。而楊林,卻也是這其中一員。

江東之地,自是號稱水軍天下無雙,可是那裡卻是缺馬,更缺擅長騎馬的人。作爲大軍行止必不可少的哨探偵騎,對於騎手的要求自然是更高一些。

楊林原本是北地之人,祖上還約摸有些異族血統,這卻是能從他的面貌上顯現,或許是骨子裡那份遊牧民族的血性使然,卻讓他很是善騎,不過由於他的長相在北地卻是十分的不受人待見,一次偶然的機遇得以讓他搭上了一艘南下的商船,使得他到得江東,仗着他善騎的本事,使得在他投入江東軍後,爲人所賞識,加上他見識多,腦子也算活泛,卻是被人調入了哨探隊中,倒也讓他如魚得水。

這不,短短的時日內,倒使得這個原本爲人所瞧不起的北地外鄉人,成了一隊哨探的頭目。此時的楊林正領着他們小隊的人,執行着今天的任務,前方就是他們今天所要打探的一處村莊。

馬匹已經被他們給藏在了身後的密林裡,看着眼前這莊子的模樣,應該算是不錯,從遠處一望,就能看見村東那一處很是雄偉的莊園。

作爲哨探,他們自是不便泄露身份,更何況此時他們身處地境,而荊州這邊據說爲了抵抗江東大軍,卻是讓那些有些實力而又不願離了故土的村寨們結羣自保。

先前他們不少的友軍,就在這些人手上吃了虧。看着這處村寨的境遇,楊林自是讓手下人小心行事。

越來越靠近村子,楊林他們卻也越來越覺得這周圍,瀰漫着怪異的氛圍。儘管此時已是日上三竿,可是楊林他們還是感到心裡有些發涼。

“頭兒,這時刻,按理說,該是到飯時了,怎麼這裡面不見炊煙升起啊!而且這裡也太靜了!”身後的同伴的聲音很是突兀的響起。

這種安靜好像是這一行人的心上壓上了什麼東西,不過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很小心的進入村莊內,一步步的探查着,只不過他們看到的場景卻讓他們越發的驚懼。

只因爲在這個村子內,他們卻是沒有發現一個活人,卻是一個個都很是奇怪的死了,不過他們大多數卻是死狀雷同,身上不帶有什麼創口,只是腹部腫脹咽喉處也有些異常的擴大。

看着這一副場景,自是讓楊林他們小隊慌怖的離了這村子,一路驚慌失措的跑到藏馬的地方,繼而迅速的往來時的路上奔去。儘管此時已經進入了冬季,可是騎在馬上的楊林小隊,卻猶如從水裡撈出來似的卻仍不自覺。

此時的他們,或許只記得那處村莊的名字,以及他們看到的那些屍首,那些很明顯沒有人收拾的屍體。

那村莊叫做寇家莊,正處在他們大軍前行的路上。

第18章 動靜第85章 鄧府三兩事第130章 人來了第134章 大家都很忙(下)第33章 好吧第8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四)第77章 風雲起第76章 雍涼風雲(二十三)第16章 疏不間親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3章 攜美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19章 本心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35章 成野第8章 建安五年第139章 見面,聞名,閃第49章 愁苦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41章 北南第144章 軍中無大將第15章 大生意小動作第25章 日記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48章 傷寒第129章 順心隨意第144章 會有時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46章 我要做大媒第199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二)第95章 就要不死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20章 大人的話第37章 得仁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00章 局勢第79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上)第150章 山水有相逢第12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八)第31章 天下才情別有份,襄陽公子紙貴第103章 雍涼風雲(四十六)第173章 真的,很茫然第136章 安定不太平第57章 雍涼風雲(四)第154章 繞樑第168章 冷寂第12章 隨君去第28章 見面更勝聞名第144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九)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74章 面前究竟幾條路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26章 鵲尾坡上的一地雞毛第177章 開戰最終卷之一臨第40章 期待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103章 雖無長阪坡第32章 名動朝堂和江湖,天子徵辟第22章 無題第64章 雍涼風雲(十一)第45章 只道平安喜樂,不過事不由人第26章 何必第6章 展美顏第80章 無題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40章 逃縱第86章 雍涼風雲(二十九)第17章 什麼都是浮雲第61章 半圭爲璋,心內惶惶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1章 家有賢妻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69章 雍涼風雲(十六)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22章 西北望第26章 搬家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140章 閃要快第62章 等與不等第33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上)第18章 你真有幸第130章 虎口拔牙(下)第76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下)第132章 春風又綠江南第139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四)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7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三)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6章 老東西(上)第29章 決斷第4章 聲威悠遠第49章 將無將(二)
第18章 動靜第85章 鄧府三兩事第130章 人來了第134章 大家都很忙(下)第33章 好吧第8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四)第77章 風雲起第76章 雍涼風雲(二十三)第16章 疏不間親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3章 攜美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19章 本心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35章 成野第8章 建安五年第139章 見面,聞名,閃第49章 愁苦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41章 北南第144章 軍中無大將第15章 大生意小動作第25章 日記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48章 傷寒第129章 順心隨意第144章 會有時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46章 我要做大媒第199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二)第95章 就要不死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20章 大人的話第37章 得仁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00章 局勢第79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上)第150章 山水有相逢第12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八)第31章 天下才情別有份,襄陽公子紙貴第103章 雍涼風雲(四十六)第173章 真的,很茫然第136章 安定不太平第57章 雍涼風雲(四)第154章 繞樑第168章 冷寂第12章 隨君去第28章 見面更勝聞名第144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九)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74章 面前究竟幾條路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26章 鵲尾坡上的一地雞毛第177章 開戰最終卷之一臨第40章 期待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103章 雖無長阪坡第32章 名動朝堂和江湖,天子徵辟第22章 無題第64章 雍涼風雲(十一)第45章 只道平安喜樂,不過事不由人第26章 何必第6章 展美顏第80章 無題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40章 逃縱第86章 雍涼風雲(二十九)第17章 什麼都是浮雲第61章 半圭爲璋,心內惶惶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1章 家有賢妻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69章 雍涼風雲(十六)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22章 西北望第26章 搬家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140章 閃要快第62章 等與不等第33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上)第18章 你真有幸第130章 虎口拔牙(下)第76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下)第132章 春風又綠江南第139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四)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7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三)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6章 老東西(上)第29章 決斷第4章 聲威悠遠第49章 將無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