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

商人們帶來的消息讓劉備悶悶不樂,他一路上考慮此事,人顯得默默無語。等大船在青鹿港靠岸,才下了船。劉備立刻叮囑從人:“我怕今後事一多忘了,你立刻給我記下:懸賞10萬元,徵集玻璃染色的配方;另外,再懸賞50萬元,尋求礦石混合後顏色變化的原因。”

碼頭上迎接劉備的人都是青鹿莊園的家丁,劉備本人是羅馬奴隸的最大采購者,這些人當中還有許多金髮碧眼的羅馬奴隸。聽到劉備的話,家丁們紛紛點頭,更有幾名管家模樣的人給羅馬奴隸翻譯着,並掏出紙筆記下劉備的話。

青州最大的玻璃商就是劉備本人,家丁對這次下南洋的貨物銷售情況略有所聞,玻璃外銷的遲滯,讓玻璃的價格下跌不少,而這一懸賞,表面看來似乎是爲了解決玻璃的對外銷路。

“一千年,我們的化學,起步已經比西方晚了一千年”,劉備一邊走上馬車一邊沉思:“如果在大禹治水時代我們造出玻璃,仍比西方晚數百年。要想趕超他們,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奮起直追。好在我們已蒐羅了大量的西方典籍,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現在,青州還有許多人對“夷學”有牴觸心理,認爲天朝上國什麼都有,那些夷學不值得一提。青州的富足反過來刺激了青州人的驕傲,雖然青州有嚴格的禁奴令,但他們總愛在私底下購買幾名金髮碧眼地奴隸作爲隨從泫耀。對於劉備讓奴隸學習漢語的舉動,他們頗爲不滿——奴隸一旦學會漢語,還能再把他們當作奴隸使喚嘛。

此前,劉備曾組織大量人手翻譯夷學著作,化學的原始(分子學)理論出自於柏拉圖,劉備打算在懸賞令的刺激下,讓人‘偶然’發現這本夷學著作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此潛移默化地推動夷學地本土化,讓化學的發展少點阻力。

發展點科學理論需要繞這麼大的圈,一念至此,劉備心中說不出地悲愴:爲什麼我們民族發展,總是那麼多阻力?明明是先進理論,可是你要學習它,卻有人跳出來反對。現在人們說的這是“夷化”,後世人們說這是“西化”。後世以“西化”名義阻礙變革,我們可以說他們很可能是日本人派來的奸細。派來妨礙我們民族變革圖強盛的奸細。現在呢,現在說什麼呢——日本還沒有文字呢!

大約在明治維新的前後,中國地光緒皇帝也在維新。但日本維新成功了,我們失敗了。日本從此擺脫了弱國地位,而我們繼續袁敗下去,甚至連光緒皇帝都差佔保不住命。

爲什麼日本維新時日本人人不談西化危險,他們西化後不僅沒有丟掉傳統,反而因國家的強盛導致傳統頑固勢力隨之強橫(他們的傳統勢力不是儒術,而是武士道與軍國主義)。而我們怕西化危險,怕丟掉傳統,我們的傳統勢力反而因國力袁退而日漸虛弱。

我們變革的阻力如此之大,難道我們的民族活該衰敗?

這中間要是傳統文化一點過錯都沒有,纔怪。

想到這,劉備心緒煩亂,喃喃自語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據傳說,這是周人東遷後一位大夫重遊故都,見昔日繁華的宗廟宮室,已夷爲平地,且遍種黍稷,不禁傷心落淚,吟唱成篇。後來,人們往往把對於國家昔盛今衰的哀傷,亡國之痛、興亡之感,稱作“黍離之悲”。

遺憾地是,我們數千年的變革總是在更換皇帝上下功夫,從沒有在體制上、思想上進行變革的探索。故此,周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在青鹿莊園少歇片刻,劉備下了決心,連發數封信送往各地。

一份信給大元老院,首先要求他們批准下南洋的船隊起航。其次,要求元老院拍賣馬鞍山鐵礦經營權,用礦主的私兵換回近衛軍團;其三,告知元老院在勃泥島(菲律賓)上發現大型銅礦(產量約佔全世界地23%)、在錫島(馬來西亞)上發現大型錫礦(產量約佔全世界的70%)的消息,要求無老院着手籌備拍賣兩島地礦產與土地事宜。信的末尾,劉備謙恭地請求元老院批准自己前往泰山覲見聖上。

青州才向外派出兩撥下南洋的船隊,此時,若是給與國人巨大的財富刺激,會讓國人開發拓展新航路的熱情倍加高漲。中國曆來是缺銅缺錫的國家,這兩大礦產會讓國人瘋狂。此外,南洋島上最適合種植甘蔗、香料,即使百姓買下的土地沒有礦藏,種植也會讓百姓致富。當然,爲了擴大種植量,莊園主會瘋狂地購買奴隸,增加勞動力。如此,夷學就會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民族的文化中,就成了我們本身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此外的數封信,劉備則分致尹東、周毅、高山,告訴他們自己準備提出“進化論”學說,請他們與自己聯手,從各個角度闡述“叢林法則(進化論)”的原理,解釋“物競天擇,適者生顧慮,不適者淘汰”的觀點。並強調:世界就是在這樣的自然規律下向前發展的,要想不被淘汰,只有不停的發展、強大。要想保證人人都有機會出頭,則需在制定律法、規則時秉承公正原則,使每個人在競爭中處於相同的起跑線。

寫完這份信,劉備還不放心,復提筆給大儒管寧、孔融等寫信。陳述道:自己正在和尹東、周毅、高山探討一個學術問題,這是自己多年來觀察野外生物物種時發現的一個奇妙現象。

在詳細地解釋了“叢林法則”的學說後,劉備耐心地解釋說:這一理論也許和儒家地中庸之道有衝突。然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有可能是自然界最樸實的基本規律。按照這一理論,秉承中庸的學說很可能是被淘汰者的哀歌,是弱者之術、亡國之說。要想生存與發展,絕不能中庸,要儘量優秀與強大。

劉備鼠懇切地表示:至聖先師給我們帶來了知識的普及,自己地這一學說絕不是否定至聖先師功績,只是時過境遷,現在時代變了,至聖先師的理論或許也要加以調整,以適應當前的時代。現在是個競爭地商業時代,應該給商人們一個思想指導。讓商人們在物競天擇中,還要明白他們必須遵守現世的律法與規則。這些律法與規則則是人與獸的區分,這些律法與規則保障了競爭中平等的機遇,以及他們在競爭中獲得的利益。

送走了信後,劉備心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這封信能起什麼作用,但心理隱隱存在着一份希望:自己在青州的身份,不會讓他們對這封信置之不理。自己從建立社會秩序着眼,管寧等無論怎樣,也許對這番理論作個說明,只要人們開始色論,那就好,這“叢林法則”會慢慢地灌輸給庶民。

打破中庸,民族擴張就開始了。

“青州這幾年的發展,已經顛覆了許多舊有地學說理論。擺在面前的事實,讓人們都在尋找新的學說,以解釋青州重商反而強盛的現象。現在是破而後立的時候了,有了這一學說支持,對外掠奪、征服就有了理論依據。我們的民族再不是中庸地閉塞着,等待別人來征服,如此,民族的命運就能真的改變”,劉備想通了這一切,拋下心事偷笑起來。

這個真理一定不能讓日本人知道,要讓他們堅持中庸之道,以便世世代代作我大漢地奴隸。從這方面講,採用這種壯舉談方式的信函,纔不易引起善於學習的日本人的注意。而這一理論被攻擊的越利害,日本人越不會在意。“等到這裡學說辯論到高峰時,代個理由,把支持中庸地人以各種名義發配日本,讓他們在日本好好攻擊‘叢林法則’,鼓吹中庸。如此,百年大計就完成了”,劉備內心舒暢,哼起歌來。

日本的《鬥戰勝經》說的就是樸素地“叢林法則”,從那時起,日本確定了吞併中國大陸,進而稱雄亞洲的野心,歷史現在倒了個個,讓日本也嚐嚐大漢的憤怒吧。

劉備在青鹿港呆了沒幾天,元老院傳來了文件。這次,元老院對劉備表現出的恭順異常滿意,同意了劉備去泰山覲見皇上的要求,同時,轉來了曹操要求聖上速回京師的文告。攜帶着這份文告,劉備滿意地踏上去泰山的路,全然不顧自己的“叢林法則”理論在青州掀起的軒然大波。

田壟上,收割基本上已結束,數個老農在田裡劃拉着麥杆秸草,揚聲高唱:“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劉備輕車走在大路上,看着沿途的田間一幅農歌唱晚的畫面,看着老農們閒逸的神情,心情舒暢。

這處歌是詩經中《魏風》篇,描寫的是採桑者在勞動將要結束時,相互吆喝、結伴而還的歌唱。詩中充滿着對勞動、對土地、對家園的熱愛之情。青州這幾年普及教育後,連老農也能唱出這樣古樸高雅的歌,使劉備心中充滿着得意。

“倉稟實而知禮節,這話真不錯啊。藝術,只有在家裡堆滿了糧食時,纔會昌盛。”劉備對着車內的典韋說:“陛下這次入泰山,我料他對所看到的情景,必定大感驚訝。”

典韋粗人,只會唯唯諾諾,不明白劉備話裡的意思。

青州的強盛,早晚會讓各路諸侯明白鼓勵工商的優勢,農稅總量不及商稅的十分之一(2005年爲3.7%),所徵收的人口基數卻比商稅龐大的多,徵收所需花費的費用甚至比稅收本身都多。徵收農稅只是給了地方官員一個迫害農民的機會。後世大多數國家對農民不僅不徵稅,反而要進行農產品補貼,這纔是“農爲國之本”的真諦。

劉備以強大的武力作爲支撐,在全國保持咄咄逼的人姿態,生死存亡關頭,各路諸侯必須求生存求變革。如此,變革就成了自發行動,變革的阻力就會降低到最小。尤其是,在皇帝親身感受到這一切後,只要他反對意識不強烈,皇權威嚴下的大漢,變革就無可阻擋。

皇帝數日前已抵達泰山,終於看上了泰山郡農牧節演出,雖然泰山表演遠不及廣饒熱鬧,但這已讓皇帝歎爲觀止。意猶未盡的他想接着入青州巡察,卻被泰山官員擋了駕。他們不說明原因,卻死活不放皇帝前行,而盧植居然也不堅持,也勸解皇帝就此止步。

皇帝本來就不滿泰山官員的不恭,沒等他趕到泰山腳下,農牧節就如期舉行。當他進場時,衆人只在開始時跪迎了一下,皇帝稍一示意,泰山官員已高呼“萬歲”。最讓皇帝鬱悶的是,那些庶民竟然與皇帝同時坐着,觀看了剩下的表演,此刻他正好藉機撒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要入我大漢的青州巡視,衆卿爲何阻攔?”

“陛下,青州官員傳來消息,說玄德正準備來泰山迎駕,請陛下稍待幾日,玄德正一路趕來”,盧植恭敬地回答。

皇帝憤恨不已,不甘心地說:“盧公,自古以來,哪有天子等待諸侯的道理?玄德如此怠慢,是不是大不敬?”

“大不敬”這條罪名,是可以誅殺劉備九族的,連他不懂事的孩子、無辜的妻子,甚至沒見過面的糜氏族人也要“合法”誅殺。皇帝如此說話,讓泰山官員怒火萬丈。泰山太守鮑信之子鮑忠正好隨侍,聽到這話憋不住了,越衆而出問:“陛下昔日在午門曾問王允大夫:董太師何罪?今日爲何苛責玄德大人。玄德大人出征九江,是爲朝廷討伐叛逆袁術,陛下難道連出徵的勇士歸來都不願稍等嗎?”

皇帝面色鐵青,問:“此何人也?”

不等盧植出面轉圜,鮑信出階答問:“陛下,此臣子鮑忠。陛下,玄德大人之心可鑑日月,臣子所言稍有冒犯,然確實也。昔日,諸侯不貢,唯玄德大人一路戰鬥,派兵打通貢路向朝廷納賦;修復洛陽,爲我青州出力最多;帝室東歸,爲玄德大人召集諸侯,舉兵迎駕;陛下,玄德如此大功,帝輦復歸後卻不戀權位,返身居於林下,我青州百姓賞不仇也。如今,玄德爲朝廷剿滅僞成袁術,匆匆而返,征塵便來迎駕,臣請陛下多點耐心。”

第10節 沮授夜奔第28節 熊的力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二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八十一節第66節 斬殺第1節 巧妙佈局第23節 起航第39節 有借無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我的悲哀第3節 狂飈第50節 洛水話別第42節 驚天陰謀第15節 黃巾之禍第9節 訂立國策第三十五節第66節 亂相紛至第三十二節第67節 一無所有第33節 鋼鐵之旅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八節 七殺第37節 青州攻略第20節 轉戰冀州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1節 巧妙佈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一節 中計第68節 垂涎欲滴第47節 提心吊膽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八十一節第15節 砸錢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17節 出戰黃巾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少言先生書評1第36節 劉備借城第四十七節第16節 痛失愛子第17節 收拾劉渾第9節 訂立國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八節 軍制第17節 歡慶第23節 懲罰張飛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3節 同賀新年第六十五節第30節 死心塌地第34節 東臨碣石第23節 起航第18節 羅馬第三十六節第39節 有借無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一節 苦難第19節 意外收穫(全)第3節 同賀新年第八十節第八十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37節 青州攻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一節 崛起第60節 民心可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二節 奇香第10節 初到幽州第37節 青州攻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9節 圍殺第70節 以牙還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節 交鋒第21節 洶涌第10節 射殺第55節 大難臨頭第3節 誤入三國第四十節第60節 民心可用第19節 青州求援第22節 救援公孫(全)第五十七節第五十三節第五十五節第七十三節第二十六節第七十八節第67節 一無所有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15節 砸錢第七十三節第5節 少年趙雲第六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17節 收拾劉渾第七十節第五十七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23節 懲罰張飛
第10節 沮授夜奔第28節 熊的力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二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八十一節第66節 斬殺第1節 巧妙佈局第23節 起航第39節 有借無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我的悲哀第3節 狂飈第50節 洛水話別第42節 驚天陰謀第15節 黃巾之禍第9節 訂立國策第三十五節第66節 亂相紛至第三十二節第67節 一無所有第33節 鋼鐵之旅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八節 七殺第37節 青州攻略第20節 轉戰冀州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1節 巧妙佈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一節 中計第68節 垂涎欲滴第47節 提心吊膽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八十一節第15節 砸錢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17節 出戰黃巾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少言先生書評1第36節 劉備借城第四十七節第16節 痛失愛子第17節 收拾劉渾第9節 訂立國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八節 軍制第17節 歡慶第23節 懲罰張飛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3節 同賀新年第六十五節第30節 死心塌地第34節 東臨碣石第23節 起航第18節 羅馬第三十六節第39節 有借無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一節 苦難第19節 意外收穫(全)第3節 同賀新年第八十節第八十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37節 青州攻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一節 崛起第60節 民心可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二節 奇香第10節 初到幽州第37節 青州攻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9節 圍殺第70節 以牙還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節 交鋒第21節 洶涌第10節 射殺第55節 大難臨頭第3節 誤入三國第四十節第60節 民心可用第19節 青州求援第22節 救援公孫(全)第五十七節第五十三節第五十五節第七十三節第二十六節第七十八節第67節 一無所有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15節 砸錢第七十三節第5節 少年趙雲第六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17節 收拾劉渾第七十節第五十七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23節 懲罰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