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釜底抽薪

在新朝最初的幾十年間,普濟褳島與東南洋麪上的琉球、澎湖列島上不僅是東大洋上最大的海匪聚集地(公良友琴麾下就聚集了近十五萬海匪,林鳳麾下聚集十萬匪衆),還是東大洋物資的主要集散地。

普濟褳島以東的新羅島國、南洋諸島國與陸上的貿易絕大多數通過普濟、琉球島中轉。

新朝三十六年,徐行平定琉球匪事,擊潰林鳳麾下的十萬匪衆,將琉球、澎湖諸島納入南閩治內。南閩宗政郡王府在琉球設立鳳竹府,統轄琉球、澎湖諸島。

琉球、澎湖諸島楔在南洋諸島與普濟島之間,籍之與南洋諸島進行商品貿易,不僅可以獲豐厚的利益,更能增強水營海戰的實力,從而有效的壓制普濟海匪對南閩北部漳、泉兩地的侵擾。公良友琴自然不願看到這樣的情形發生,令羣寇在琉球島的外圍水域襲擾航。宗政芪在位時,擔心有限的水營力量讓公良友琴擊潰,一直約束水營在澎湖、漳州、泉州一帶近海水域巡弋。

海匪常年侵襲東海、越郡、南閩三郡,卻也在三地擁有一批秘密的代理人,來進行普濟、琉球諸島與陸上的貿易。這些代理勢力通常都是霸橫一方的世家鄉豪,他們不僅從事此婁貿易,更有甚者直接行海匪之行徑,在沿海肆意擄掠殺死,其行爲比普濟海匪更令人髮指。

琉球、澎湖列島遠離南閩宗政家的管轄,這些代理勢力更是猖狂之極、肆意妄爲,使之重新成爲盜匪的樂園。近年來,南閩將鳳竹府的居民逐漸遷至內陸,有再度放棄琉球、彭湖列島的念頭。

越郡、南閩沿海也存在這樣的代理勢力,這些代理勢力不僅是普濟的商貿代理、財源之所,更是普濟海匪安插在內陸上的耳目。

撫州會戰過會,普濟雖然在溫嶺還據有四萬步卒,水營勢力更是實力未損,但是其士氣低靡,近期內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會戰。

清理普濟海匪在三地的代理勢力,截斷普濟的財源,予其釜底抽薪一擊。

許伯英理了理思緒,定睛望着宗政荀達。

他前來南閩拜謁宗政荀達,除了茶馬商道,更重要是商議如何給普濟海匪釜底抽薪一擊,只有擊潰普濟海匪,東南局勢力纔可能真正的安頓下來。

宗政荀達繼任南閩郡王已有十年,四十華年,兩鬢已染霜跡,眼角尾紋斜入鬢間,雙目略顯濁色,身子佝僂着坐在梨枝高背椅中,神色顯得淡漠。

十餘年前,南閩王儲之爭,長子無故暴斃、次子致殘,讓老郡王宗政芪心力憔悴心如死灰,在宗政凝霜的支持下,生性孱弱才具平庸的宗政荀達意外繼任王位。

許伯英說道:“世人傳聞郡王有着一付悲天憫人的心腸,爲南閩漳、泉兩地遭受匪患的民衆愁白雙鬢,被南閩民衆譽爲萬家生佛。”

宗政荀達哈哈一笑,說道:“擡愛擡愛,憐惜治內的民衆,是我的本分。”

許伯英心中暗笑,眼角餘光裡,左右兩列的南閩官員目光閃爍,心想:你害怕普濟水營迂迴進擊威脅宗政家的根本泉州,將龐大的水營留駐在泉州港內,使之不得主動出擊,如此一來,漳州、鳳竹兩府就向普濟海匪敞開門戶,你還能坦然受下那一番讚譽?心中盡是不屑,臉上卻不露痕跡,說道:“普濟海匪經撫州會戰之後,實力再度遭到重創,不知郡王對此有何看法?”

“咳…咳……”宗政荀達目光避開許伯英,遊離着去尋求屬下的意見。

南閩衆人雖同殿議事,卻各懷心思。

宗政家的根本在泉州,在政務、軍事上無所作爲的宗政荀達將精兵戰艦集中在泉州一帶,使漳州、鳳竹的世家心懷不滿。

南閩衆人對許伯英此行不無戒心,俱是漠然應對宗政荀達試探性的目光,不願發表自己的見解。

南閩四府十八邑,除去鳳竹府轄治的琉球、澎湖諸島,漳州遭受普濟匪患最巨,泉州爲宗政家的根本,重兵防守,匪患不至於成災,莆田在南閩郡的西南與南寧接界,遠離匪患之所。

今天衆人來此主要是這商議通商之事,不料許伯英將話題扯到匪患之上。

東大洋海匪橫行、武陵山百夷呼嘯,又與南甯越家多有不合,南閩郡數十年來,商路塞絕,與別郡來往甚少。在天下十五郡中,以南閩郡實力最弱,只有三萬水營、七萬步卒。

青焰軍在清江府崛起、有意重新開通茶馬商道的消息早就傳至衆人的耳中。

許伯英來訪讓南閩衆人爲之一振。

宗政荀達見無人迴應,收回目光,說道:“伯英此行爲了茶馬商道之事,爲何提及普濟海匪?公良友琴在東海、越郡連吃兩次大虧,自然是大快人心。”

許伯英笑道:“伯英聽說漳州匪患較嚴重,茶馬商道雖然可以避開最嚴重的東北部區域,但是南閩匪患不除,作爲茶馬商道的源頭,似乎爲這條商道生不了多少財。”

宗政荀達氣結,卻不知拿什麼話來推諉。

許伯英繼續說道:“茶馬商道到了舊朝中期又稱香料之路,那時海運發達,南洋島國的香料等貨物運抵琉球島,分爲兩路,一路沿海岸線航行至餘杭、雍揚,一路進入泉州與茶馬商道相連。如今普濟海匪封鎖南閩東北的洋麪,南洋的香料只有通過茶馬商道運抵中原腹地,獲取巨利。中原腹地對香料需求甚大,不如兩家的交易從香料開始。”

琉球、澎湖諸島,雖然平復琉球匪患,但是近年來普濟海匪寇侵甚頻,除去與普濟海匪狼狽爲奸的代理勢力,少有世家能在鳳竹立足。使得南閩郡王府有意撤消鳳竹府,將鳳竹府的萬餘精兵、近千官吏調入漳州、泉州之間,加強對泉州的屏護。

澎湖乃漳、泉的門戶,琉球與澎湖脣齒相依,琉球脣亡,則澎湖齒寒,澎湖失據,則漳、泉門戶洞開。

南閩官僚中不乏見識深遠之輩,自然極力阻止宗政荀達一意孤行的收縮防線。

但是宗政荀達還是撤消鳳竹都尉府,只設下都府一職監守鳳竹。

宗政家原是依靠香料貿易起家的世家,宗政荀達見許伯英故意提及香料貿易、譏諷他放棄琉球,臉上微微一紅,隨之泛起一陣惱怒,說道:“南陸與腹地隔絕多時,香料貿易早已停止,若要重新開始,勢力先要遣人前往南洋諸島收貨,這一來一去,沒有三五月的光景是完不成的,你們兩家交易還是從別的貨物上開始爲好。”

許伯英見臺下不乏幸災樂禍之人,想到有關宗政家內部有人與普濟海匪暗中勾結的傳聞,覺得正是見好就收的時機,說道:“我對南閩不甚熟悉,貽笑大方了。”稍稍一頓,說道:“茶馬商道過漳州,漳州匪患不除,只怕很難吸引商旅來南閩淘金。”

宗政荀達說不出“南閩兵力匱乏,只能分兵據守險地、通衢”的話來,更加無法避過這個話題。

世人常譏南閩漳州乃是普濟海匪的後方與糧倉,

徐汝愚崛起清江,與公良友琴結下死仇,豈有不趁勝窮追容其翻身的道理?

徐行平復琉球匪事,戰場主要集中在漳州,使得漳州的精兵雄於南閩,隨後組建鳳竹府,將領官員也多是出自漳州。使得漳州的世家勢力在隨後的十年裡大增。

宗政芪在位時,尚有威信鎮住南閩諸人,及至宗政荀達及位,生怕漳州世家乘機取而代之,宗政荀達便蓄意加深與南甯越家的矛盾,藉機將水營從澎湖調回泉州,抽調鳳竹與漳州的精兵陳於莆田,使得鳳竹與漳州的防禦減弱,便於普濟海匪寇侵漳州、鳳竹兩地。此舉不僅打擊了漳州的世家勢力,也加強對莆田的控制。

雖然宗政家有人與普濟海匪暗中勾結侵襲漳州的消息還不能確實,但是宗政荀達抽兵利匪的行徑讓徐汝愚不齒。爲了打擊對手,卻讓兩府百萬民衆身陷水火之中。宗政世家雖然在南閩勢力居首,卻因爲以匪弱敵的策略,使得南閩民生凋敝、商旅塞絕、府庫錢糧不足度過兩年荒年。

許伯英辭別宗政荀達,與子陽秋返回漳州城的驛館已近半夜。

子陽秋笑道:“今日大殿之上,只有你與宗政荀達兩人針鋒相對,其他人均是默然以對,可想宗政荀達這個郡王並不好當。”

許伯英點點說道:“宗政荀達親自前來漳州相迎,他這個郡王做得也太辛苦了,不過他認定我們會在漳州有所動作,表明南閩另有高明的人啊,而且宗政荀達對此人言聽計從。”

“這樣的情況,實在難以與漳州陳家的人接觸,還得另想他法才行。”

“如今還能堅持在漳臺一帶抵抗普濟海匪的只有鄭家少數幾家勢力,雖說他們幾家實力在南閩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他們十數年來堅持領導民衆在沿海地域抵抗海匪,在漳州乃至整個南閩的民衆裡擁有相當的影響力,邵先生在我臨行特意吩咐務必要與鄭家的人接上頭,越快接上頭,我們此行的收穫越大。”

子陽秋說道:“武陵山靠近海岸時,已是不足二百丈高的綿綿長嶺,隔開越郡的溫嶺與南閩的漳臺兩城,普濟海匪不僅可乘舟登陸作戰,也可以越過那片長嶺,從溫嶺直接出兵侵襲漳臺城。漳臺是漳州府寇襲最嚴重的地方,十戶九空,幾成荒城,然而鄭家領導當地民衆堅持在漳臺一帶抗擊海匪,十數年,鄭家無數子弟灑盡熱血,卻從來未曾動搖而生出撤至後方的念頭。武陵山近海的山陵在普濟海匪的控制之下,我族若要將勢力延伸到那裡,得到鄭家的相助將會事半功倍。”

“只要完全控制武陵山,才能將普濟海匪在南閩與越郡的活動分割開來,從而有效的壓制普濟海匪的活動空間。”當初提出此議,邵海棠的別一層打算卻未挑明出來,這層打算也是宗政荀達所擔憂的。不過許伯英卻能明白的,因爲宗政荀達將優勢兵力撤出漳州府,使得漳州的世家勢力在歷次匪襲中實力大損,這些世家迫於宗政家的武力,雖有滿腹怨言卻不敢宣泄出來,若能借助茶馬商道將青焰軍滲透進南閩,這些世家將是青焰軍極力要拉攏的。

那些堅持在匪患最嚴重的地區抵抗的世家,境遇與當初清江府內的民寨相若。那些撤到後方,遠離匪患區域的世家,卻因田地產業均在匪患區,實力大損,在南閩政局中變得微不足道,若是有讓他們重振家業的希望,對宗政家失望透頂的他們怎會不雲集麾下?

光是武陵山將南閩阻隔在外,還遠遠不足。

徐汝愚雖然還沒有抽調百夷精兵的想法,但是作爲屬下卻不能不考慮到這點。百夷一族在武陵中擁有近三十萬民衆、兩萬精兵,若是將精兵抽調出武陵山,武陵山就顯得單薄了,故而在武陵山上的南面漳州府境發展親近青焰軍的勢力就十分重要。

當然,這些打算也不能說過子陽秋聽。許伯英與子陽秋有着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依舊徐汝愚的吩咐,在諸多細節均不瞞子陽秋,只是這些背後的意圖卻無法明言,不過以子陽秋的精明,未必想不透其中關節,但是他依舊熱衷其事,可見他心中已是十分傾向徐汝愚的。

當然,若是因爲這些事,引起宗政家的過激反應就得不償失了。雖然宗政家在南閩的聲望跌到前所未有的低點,但是南閩的七成精兵、全部水營都掌握在宗政家的手中。

許伯英夜間與宗政荀達的一席話,就努力說服他:青焰軍除了在茶馬商道上,還可以在剿滅普濟海匪上展開更廣泛的合作,無奈宗政荀達戒心太重,始終避開共同剿匪這個話題,南閩諸人雖有想法,卻因宗政荀達在場而不能道出。

第9章 歷陽戰事第0章 青鳳紀事第0章 青鳳紀事第1章 翠獅相會第2章 舟行江上第7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歷陽水營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兩岸對峙第13章 屠人以城第6章 泉州水營第10章 桑泊微瀾第2章 司習女史第9章 仲道來訪第6章 荒原悟道第11章 千里雄奇第11章 玉壺春雪第8章 靜湖映雪第13章 驍衛營第11章 疑敵第7章 相疑之勢第9章 大局已定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1章 改經換脈第7章 淮水湯湯第9章 入局第7章 覆巢之下第1章 宗政凝霜第4章 瑤光積雪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2章 百人奪城第1章 長河幫第9章 紙上談兵第3章 玄冥之境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章 孤軍東進第17章 流民第13章 與寇並肩第3章 枋山議和第9章 槃木拳術第6章 荒城崛起第13章 將離清江第12章 青駿揚蹄第6章 海陵之倉第1章 塢堡連營第5章 北靜郡王第13章 燒營第12章 雁門悲月第1章 江寧疊煙第3章 十二寇盟第6章 漳臺之南第3章 別來無恙第三章第13章 體悟之術第6章 前途渺茫第7章 隔水望喧第1章 出使江寧第2章 宜家宜室第3章 將帥失和第7章 宣城都府第5章 策令左史第11章 絕壁行遲第2章 青州鬼騎第9章 東海窘境第10章 青焰軍議第12章 鄉歸何處第6章 天下勢第2章 血濺碧泉第5章 交易條件第9章 又臨津水第12章 青駿揚蹄第7章 建安堡(下)第1章 幼黎花舫第7章 芥子須彌第2章 青州鬼騎第1章 出使江寧第12章 暗日之戰第8章 蔡氏少年第10章 望風而降第9章 仲道來訪第12章 空船之計第4章 星夜奇謀第5章 血染流桂第7章 招撫夜議第1章 幼黎花舫第4章 星夜奇謀第13章 將離清江第2章 城下相知第1章 宗政凝霜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2章 劫營初戰第6章 分割天下第8章 後山草堂第3章 雁潭路遠第4章 刺伊第2章 故計重施第3章 枋山議和第7章 芥子須彌第3章 步雲術
第9章 歷陽戰事第0章 青鳳紀事第0章 青鳳紀事第1章 翠獅相會第2章 舟行江上第7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歷陽水營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兩岸對峙第13章 屠人以城第6章 泉州水營第10章 桑泊微瀾第2章 司習女史第9章 仲道來訪第6章 荒原悟道第11章 千里雄奇第11章 玉壺春雪第8章 靜湖映雪第13章 驍衛營第11章 疑敵第7章 相疑之勢第9章 大局已定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1章 改經換脈第7章 淮水湯湯第9章 入局第7章 覆巢之下第1章 宗政凝霜第4章 瑤光積雪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2章 百人奪城第1章 長河幫第9章 紙上談兵第3章 玄冥之境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章 孤軍東進第17章 流民第13章 與寇並肩第3章 枋山議和第9章 槃木拳術第6章 荒城崛起第13章 將離清江第12章 青駿揚蹄第6章 海陵之倉第1章 塢堡連營第5章 北靜郡王第13章 燒營第12章 雁門悲月第1章 江寧疊煙第3章 十二寇盟第6章 漳臺之南第3章 別來無恙第三章第13章 體悟之術第6章 前途渺茫第7章 隔水望喧第1章 出使江寧第2章 宜家宜室第3章 將帥失和第7章 宣城都府第5章 策令左史第11章 絕壁行遲第2章 青州鬼騎第9章 東海窘境第10章 青焰軍議第12章 鄉歸何處第6章 天下勢第2章 血濺碧泉第5章 交易條件第9章 又臨津水第12章 青駿揚蹄第7章 建安堡(下)第1章 幼黎花舫第7章 芥子須彌第2章 青州鬼騎第1章 出使江寧第12章 暗日之戰第8章 蔡氏少年第10章 望風而降第9章 仲道來訪第12章 空船之計第4章 星夜奇謀第5章 血染流桂第7章 招撫夜議第1章 幼黎花舫第4章 星夜奇謀第13章 將離清江第2章 城下相知第1章 宗政凝霜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2章 劫營初戰第6章 分割天下第8章 後山草堂第3章 雁潭路遠第4章 刺伊第2章 故計重施第3章 枋山議和第7章 芥子須彌第3章 步雲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