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桑泊微瀾

徐汝愚與陳昂執盞言談,聲音微弱,幾不可聞,秦鍾樹本有三分醉意,聽了他們玄奧難明的玄理奧義,更覺昏昏欲睡,只是心裡惦記着徐汝愚現身此處當有別有用意,勉強振作精神,靜坐在兩人的身側。

漁舟在夜色裡靜寂的滑過,一漾一漾的水波拍擊舟底,發出細微的天籟之音。

舟行至湖心,徐汝愚起身鑽入烏蓬艙裡,拿着火燭與一束畫卷出來,說道:“今日得一幅佳作,與鍾樹一道賞之。”右手微抖,將畫卷展開,軟柔的絹紙一端執在徐汝愚的手中,一端似乎由虛空裡憑空生出的力輕執着。

陳昂頷首立在一旁,臉上掛着細微不可覺察的笑靜觀。

秦鍾樹不習武,但也聽說徐汝愚的修爲在當世已是十人之列,眼睹此景也不覺異怪,藉着火燭的微弱紅光,湊過去看畫。

其心搖曳,若風中之燭,秦鍾樹怔望着畫卷之上的巫青衣,只覺魂魄飄忽,癡望了許久纔將戀戀不捨的目光收回。

秦鍾樹說道:“李公麟筆力甚健,其名不虛,然而這畫卷之上的巫青衣未免太沉寂了。”

秦鍾樹想着巫青衣清亮的眸子,邃然而生機盎然,畫卷之上的巫青衣的眸子卻有些黯然,讓人看了心裡油然生出悽惻之感。

徐汝愚說道:“我曾在雞鳴山下見過巫青衣一面,也覺瞳睛失了鮮活之氣。”見秦鍾樹又將目光移到畫上,說道,“然而此畫卻無失神之憾,李公麟所畫乃是江水之上的巫青衣。”

秦鍾樹神色微凜,心裡細思起巫青衣每次相見的細微變化,暗歎一聲,忖道:徐汝愚僅見巫青衣一面,卻能從畫中推測出她留戀江寧的意思,真是視物入微,旁人不及。

徐汝愚不將來意挑明,秦鍾樹也不知如何應言。

徐汝愚比秦鍾樹稍高寸許,微微頷首望着秦鍾樹,說道:“你可是猜得袁隆義此行的用意?”

秦鍾樹微微一怔,細思片望,反問道:“宣城老者是爲何人?”

“靜湖大宗嵇思勰。”

秦鍾樹說道:“兩霸並尊,荊南可存,嵇思勰以此遊說他,袁隆義遂有此行。”

徐汝愚微微點了點頭,說道:“能知靜湖之秘者,絕非普通世家子弟。時至今日,你仍不願言明身份,令江寧諸公如何信你?”

秦鍾樹臉色一滯,緩緩垂下頭來,輕嘆不語。

徐汝愚回到原先的話題上,自顧說道:“靜湖以漢統存續爲己念,雖言不干涉天下勢力之爭,卻做些讓人惱得也惱不得的事來。”

宜觀遠、梅映雪俱是出身靜湖,可不是讓人惱得惱不得。

徐汝愚繼續說道:“月前,我與霍青桐在蕪州相會,世人皆猜霍氏欲將荊北城池讓於江寧,江寧與南平各據彭蠡湖之側。江寧力不足以侵南平,南平精銳多在成渝,也不能侵江寧,兩家各取守勢,自安於境。嵇思勰看我是那種不安分守己之人,遂請袁隆義,要求江寧立三家不侵之盟約。應該是這樣吧,袁隆義今夜約見,我卻避在此處飲酒。”

秦鍾樹臉上現出頹唐之色。

袁隆義今夜若能與徐汝愚相見,必言三家盟約之事,形勢之下,徐汝愚不能拒也。

江寧雖然在北線有諸多動作,惟可肯定徐汝愚絕不會輕易對東海用兵,撲朔迷離之下,則掩藏着針對南平的陰謀。如果允袁隆義之議,徐汝愚先前的謀算皆有可能落到空處。不僅如此,若是三家約盟真成了事實,即使江寧沒有北向的野心,東海也會視江寧爲最大的威脅,陳預與外系將領之間的矛盾就會暫時遏制下去,徐汝愚先前對東海的謀算也就落到空處。

徐汝愚不能與袁隆義相見。

秦鍾樹初見袁隆義現身驛館便想通此中關節,遂急於求見徐汝愚,以爲憑這番見解,阻止徐汝愚與袁隆義相見,當算爲江寧立下奇功,又能驚懾江寧衆人,如此看來,真是太自負了,且不論徐汝愚,江寧諸公也都是眼明若燭之輩,哪容得自己到堂前指手劃腳?

秦鍾樹想到這裡,心裡又生疑惑,暗道:徐汝愚洞明一切,今日在堂上的舉動又是何意?惱我越俎代庖的張狂,還是別有深意?

徐汝愚輕輕將畫卷起,取出一根青綢帶束系,滅了手中的火燭,一切又隱在深沉的夜色之中。

秦鍾樹擡起頭,臉上露出堅定決然的神情,說道:“這一切又與巫青衣何干?”

徐汝愚將眸光投在秦鍾樹的眼裡,秦鍾樹只覺眼前有着微弱的青色光芒。

徐汝愚說道:“你可知曉,我父曾列天機雪秋門下。”

秦鍾樹怔在那裡,不敢相信徐汝愚所言,但知徐汝愚無需虛言,瞪大眼睛盯着夜色裡徐汝愚模糊的臉。

“容氏本是舊朝皇族元氏之旁支,爲元氏隨扈之族,雖然身體裡流着與舊朝皇族相近的血液,卻是爲了拱衛舊朝皇族的存在。容氏每代擇一名子弟,賜姓天機,執掌舊朝樞密機構天機閣,舊朝最後一任天機閣侍便是三大宗師之一天機雪秋。天機雪秋貫通元容兩族的武學所創的千古逆流訣修的是絕情之道,修煉之人不容爲他物動情,動情則功退,甚至一身修爲盡數廢棄。我父雖然也修煉過此功,但是終非絕情之人,故而離開天機雪秋門下,自逐於天下,始能安心。”

秦鍾樹遲疑說道:“因爲巫青衣的緣故,容雁門的功訣出現破綻?”

徐汝愚點點頭,說道:“巫青衣會來江寧,多半如此。”

“容雁門怎會授人以柄?”秦鍾樹心裡有太多疑慮。

“惟有他人力,才能使他重歸圓滿。”

“如何重歸圓滿?”

“移情爲仇,其一也;香消玉殞,歸於寂滅,其二也。”徐汝愚微微一笑,說道,“容雁門欲取元矗而代之,若將巫青衣獻給元矗,南平元容兩系立成水火不溶的兩派,容雁門要收拾南平內部之事,勢力會從成渝撤軍,江寧則可與荊襄霍氏、成渝巫氏駱氏聯合起來對南平採取攻勢。此移情爲仇也,容雁門雖能重歸圓滿,但是南平復闢之舉頓成水中影月也。”

秦鍾樹愣在那裡,眼睛盡是恐懼之色。

徐汝愚恍若未覺,繼續說道:“天機雪秋勢必不容此種情形出現,天機雪秋欲取巫青衣性命,天下能阻擋得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沉默許久的陳昂輕嘆了一口氣,說道:“若能讓天機雪秋妄起殺念,頓失南方第一人的資格,我心裡也起了這樣的貪念……”說到這裡,輕笑起來。

秦鍾樹想到另外一種可能,一時間臉上血色褪盡,盡是驚駭之慘白。讓巫青衣原路返回去渝州,天機雪秋多半也會出手,那時不單天機雪秋會因妄起殺念而喪失南方第一人的資格,更會在天機雪秋與容雁門之間形成一道無形的裂痕。

秦鍾樹想起巫青衣清亮而深邃的眸子,後退一步,屈身跪到地上,雙臂前伸,伏首於膝間,說道:“秦鍾樹不敢惜身,惟求青鳳將軍庇巫青衣於江寧也。”

徐汝愚盤膝坐下,側對着秦鍾樹,注視玄色湖面良久,說道:“古人常言,秉天地靈秀之氣所生者,或聰俊靈秀,或乖僻邪謬不近人情,斷不能與凡俗並論爲伍,亦不甘遭庸人驅制駕馭,遂有‘成則王侯敗則寇’之語。”

秦鍾樹惘然不知徐汝愚爲何突然說出這番話來,擡起來頭,怔望着徐汝愚。

徐汝愚微微一笑,繼續說道:“秦氏有子名曰子卿,其靈秀之氣尤出常態。生於顯貴,滿腹經綸,然而暴虐浮躁、頑劣憨癡、種種異態……”

秦鍾樹驚惶之餘,蜷腳臥坐,眸光似乎投在陳舊的時光之中,迷離而張皇。

“……子卿其人單戀女色,其餘事悉不關心,世上俊傑自委王侯之事,子卿尤以爲糞土也。俟其長成之子,族中爲他配美妻,他卻言:男兒皆渾濁之物,猶能污那極清淨極尊貴的女兒之身?不言嫁娶之事,然見美色,卻如蠅逐之;尤見不得美人嫁給不如己的濁世男子,若不能阻之,必心傷泣淚許久,族人不堪其擾,棄之,子卿其人遂流落街頭……”

陳昂聽了徐汝愚的話,掉過頭再看看舟上跌坐的秦鍾樹,暗道:此人倒是至性之人,卻也有趣得很。

徐汝愚臉上卻無笑意,語聲轉厲,說道:“子卿其事,我因何知曉?三家謀蔡,北唐秦氏居中調停,居功甚偉,致使呼蘭寇境,幽冀數以百萬計的生民悉遭侵凌,置身水火。秦氏,江寧之大敵,我誓除之。然而子卿視如未睹,何能甘心如此?”

一年之前,呼蘭入寇幽冀,徐汝愚母族蔡氏正臨滅族之危,然而這一切都是南平、瑤光殿、呼蘭三家計謀的結果。北唐秦氏在中間聯絡,才使這噩夢一般的一切成爲事實。

徐汝愚從幽冀返回江寧,責成北五郡司追尋所有蛛絲馬跡,調查瑤光殿背後的勢力,遂發現秦鍾樹原名秦子卿,乃北唐秦氏秦瑞的次子。秦瑞是瑤光殿在襄州的總執事,秦氏乃瑤光殿的幕後勢力之一,若無秦氏相助,荀燭武也無可能在荀況的眼皮子底下,將十五萬流民軍沿着汾河帶去秦州郡。若無秦氏相助,呼蘭人也不會那麼容易叩開雁門關。

徐汝愚霍然起身,與陳昂說道:“乾爹,我們走吧。”一足踏到湖水之上,如履平地,陳昂微微嘆了一聲,舉足踏出,臨走之際,袖手向漁舟捲去。漁舟在巨力的推動下,一簇一簇的向岸邊行去。而徐汝愚與陳昂兩人的身影已在濃濃的夜色杳無蹤跡了。

巫青衣返回驛館之後,心緒不寧,越發想要留在江寧,越發覺得無計可施,正坐在那裡蹙眉細思,忽聽外面隱約有喧譁之聲,推窗向外望去,卻見東閣月門之外,有許多人跡來往。

各家使團皆在驛館中分居數進院落,不同使團所居住的院落之間,由江寧派出兵弁守衛。巫青衣獨居一進院子,名爲東閣。巫青衣披衣出了月門,遙望遠處一羣人正往這邊過來,不知驛館裡出了什麼事情。

“荊南袁隆義求見徐汝愚不得,憤而求去,他正攜子欲往鴻臚司交換文書離去。”

巫青衣訝然回首,卻見一名身形頎長容貌俊朗的青衣男子立在身後,也正望着那邊。

巫青衣斂身施禮,柔聲說道:“青衣見過易公子。”

易華熙二十有八,正值年盛,然而身形卻有蕭索之意,此次聽說水如影返回江寧任職,遂替其兄易行之出使江寧,只求見上水如影一面,以慰多年來的苦戀。

巫青衣所見男子,初次相見多爲難免她容光所懾,失魂落魄,惟有易華熙等少數幾人能視之如常,又感他對水如影的苦情,頗有親切之感。

水如影爲青鳳府內史,平素與三府長官協助徐汝愚署理政務,徐汝愚爲她所治私宅在青鳳府一側,方便徵詢政務。

江寧雖不禁官員與各家使節來往,然而水如影出青鳳府便深居私宅不出,青鳳府周圍都是各家使節難至的禁區,易華熙也不能隨意前去水如影府上造訪。

易華熙深知江寧勢盛,貿然前往,徒遭猜忌,給易氏招禍,投了幾次書,俱不見水如影迴應,易華也惟有在驛館靜候。

袁隆義穿着灰色的粗麻布長裳,昏濁無光的眸子經過巫青衣時,眩過一道奇異光芒,掠過巫青衣的臉龐。

易華熙卻覺一道凌厲氣機掠過,正要提息相抗,那道氣機又消失無形了。袁隆義早年隱於山野,袁氏家事也不過問,隆盛的名聲卻是在霍氏侵荊之後才雀起的。然而易華熙卻知他是荊郡少有的高手,卻不料高明至斯,僅憑那道捉摸不定的凌厲氣機,便能推知他的修爲高出自己許多。

徐汝愚崛起東南,易華熙相形見絀,雖專於修武,奈何起了執着之心,修爲進展甚緩,並無突破,雖是如此,仍列江寧少數高手之列。

巫青衣訝然問道:“袁隆義真就如此走了。”

易華熙見巫青衣並無異樣,將心裡疑慮壓下,說道:“江寧與荊南互給臉色,終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只當看戲罷了。”

巫青衣莞爾一笑,問道:“徐汝愚拒不相見,確實奇怪了。”

“徐汝愚不見我們,只怕是嫌麻煩,只是不見袁隆義,真是奇怪了,不過袁隆義現身江寧也透着詭異。”易華熙又說道,“不若跟去,看看袁隆義是否虛張聲勢。”

巫青衣也是好事之人,自然應允,站到稍前的元遜身側,一道往城外行去。各家使節中喜看熱鬧者不在少數,各自領着護衛跟在荊南使團後面一起往鴻臚司行去。

鴻臚司位於東南,倒方便袁隆義一行人換過文書從南門離去。衆人正猜測間,歷歷蹄音在身後響起,樊文龍一身白袍騎着青駿,領着一隊精騎正往這邊馳來。

衆人散開,樊文龍策馬行至袁隆義身側,翻身下來,抱拳說道:“我家主公因事仍未能回府,邵先生得知袁將軍急切盼歸,特令文龍領兵護行。”

衆人鬨然,如此一來,袁隆義倒沒臉不離去,徐汝愚輕慢之心可見一斑,暗自慶幸沒有強求相見,不然也是這般下不得臺來。樊文龍領兵名爲護行,實爲監視袁隆義離境。

袁隆義聞聽此言,枯峻的面容首現異色,眼裡一道精光閃過,樊文龍卻似不覺,擡擡手,說道:“袁將軍,請。”

袁隆義冷哼一聲,轉身徑向南城紫陽門行去。

江寧諸城門閉門皆要等到子夜之後,衆人望着燈火通明的紫陽門,皆感無戲可看。袁隆義含憤離去,看上去卻似袁隆義理屈,兩家有懷玉山相隔,何況懷玉山上的要塞都在江寧手中,兩家也不至於立起衝突。只是江寧欲接過霍氏在荊北的城池,荊南勢力便沿着南北走向荊山威脅到荊北地區的江寧駐軍,只是荊南世家未必有膽量惹江寧。

袁隆義派人上登城道交驗文書,只要驗過文書,袁隆義一行便要按照文書所錄的行進路線離開江寧境內。

袁隆義出使江寧才一日卻在觀禮前一夜離去,巫青衣心裡奇怪,欲啓脣相詢,卻見易華熙凝神望向別處,似在聆聽什麼。

易華熙說道:“城外有奔馬接近,似有百餘騎。”

元遜淡淡一笑,說道:“屠夫將軍果真趕得好時機。”

此時從江寧南城紫陽門進城,多半是魏禺。易華熙見元遜轉念之間便猜出來,暗道:容雁門將元遜派到江寧,卻無有作爲,而那個南平正使元拱辰,卻似無能之輩。

片刻之後,透過深邃的城門洞望見百餘名衣甲鮮明的精騎在城門前下了馬,居中一人身着玄色鐵甲,面容隱在陰影之中,卻有無形的寒氣透過城門洞子隱隱侵來,衆人皆凜:好霸道的殺氣。

第8章 其人之道第13章 如影隨形第11章 三關天險第3章 二百海匪第12章 竹籃打水第2章 司習女史第11章 西出江寧第9章 迷霧重重第5章 失於迷途第5章 失於迷途第10章 暗渡江水第6章 世家存續第5章 丹青仕女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章 長弓射殺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3章 將離清江第2章 依依冰河第5章 仇讎第4章 東有大洋第7章 隔水望喧第3章 襄樊會第17章 流民第12章 得隴望蜀第2章 新豐野望第5章 夜遁第10章 序戰第13章 江河表裡第5章 灞水濤遠第11章 合圍第1章 夜抵宣城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章 齊川夜月第3章 西京鉅變第10章 櫻花緋雨第9章 英雄遲暮第17章 置縣之議第11章 襄州往事第3章 步雲術第6章 荒原悟道第21章 天下共仇第11章 撫州會戰第9章 紙上談兵第7章 傳習第1章 灞陽雪第3章 生機第2章 始亂之責第1章 塢堡連營第7章 釜底抽薪第9章 尉潦有訊第5章 北靜郡王第5章 山雨欲來第6章 營中觀軍第10章 雪原問政第5章 名揚天下第10章 無名小島第11章 擄婦爲妓第8章 荊南特使第9章 英雄遲暮第9章 家國天下第10章 櫻花緋雨第6章 晉陽山道第9章 祁門絕道第6章 淮水暗涌第6章 荒城崛起第8章 玉案嶺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0章 櫻花緋雨第11章 惡戰將至第6章 不期之會第4章 漢水桃源第1章 翠獅相會第6章 漳臺之南第1章 長河幫第10章 傾蓋如故第5章 烏倫夜戰第13章 驍衛營第4章 以南統北第三章第11章 及笄之禮第5章 血染流桂第3章 再入雍揚第15章 哀兵第6章 荒原悟道第12章 暗日之戰第2章 孤木越海第1章 宗政凝霜第2章 舟行江上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請君完璧第1章 脣槍舌劍第11章 惡戰將至第6章 朧月弓第9章 東海窘境第9章 麗陽門外第4章 星夜奇謀第11章 絕壁行遲第7章 相疑之勢第6章 荒城崛起
第8章 其人之道第13章 如影隨形第11章 三關天險第3章 二百海匪第12章 竹籃打水第2章 司習女史第11章 西出江寧第9章 迷霧重重第5章 失於迷途第5章 失於迷途第10章 暗渡江水第6章 世家存續第5章 丹青仕女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1章 絕壁行遲第1章 長弓射殺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3章 將離清江第2章 依依冰河第5章 仇讎第4章 東有大洋第7章 隔水望喧第3章 襄樊會第17章 流民第12章 得隴望蜀第2章 新豐野望第5章 夜遁第10章 序戰第13章 江河表裡第5章 灞水濤遠第11章 合圍第1章 夜抵宣城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章 齊川夜月第3章 西京鉅變第10章 櫻花緋雨第9章 英雄遲暮第17章 置縣之議第11章 襄州往事第3章 步雲術第6章 荒原悟道第21章 天下共仇第11章 撫州會戰第9章 紙上談兵第7章 傳習第1章 灞陽雪第3章 生機第2章 始亂之責第1章 塢堡連營第7章 釜底抽薪第9章 尉潦有訊第5章 北靜郡王第5章 山雨欲來第6章 營中觀軍第10章 雪原問政第5章 名揚天下第10章 無名小島第11章 擄婦爲妓第8章 荊南特使第9章 英雄遲暮第9章 家國天下第10章 櫻花緋雨第6章 晉陽山道第9章 祁門絕道第6章 淮水暗涌第6章 荒城崛起第8章 玉案嶺第11章 撫州會戰第10章 櫻花緋雨第11章 惡戰將至第6章 不期之會第4章 漢水桃源第1章 翠獅相會第6章 漳臺之南第1章 長河幫第10章 傾蓋如故第5章 烏倫夜戰第13章 驍衛營第4章 以南統北第三章第11章 及笄之禮第5章 血染流桂第3章 再入雍揚第15章 哀兵第6章 荒原悟道第12章 暗日之戰第2章 孤木越海第1章 宗政凝霜第2章 舟行江上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請君完璧第1章 脣槍舌劍第11章 惡戰將至第6章 朧月弓第9章 東海窘境第9章 麗陽門外第4章 星夜奇謀第11章 絕壁行遲第7章 相疑之勢第6章 荒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