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圍岸攔潮

上了海圩,是一片低陷下去的開闊砂鹼地,那道半天然的海圩將海水攔在島外,形成一座可泊鉅艦的海港。

越過那片砂鹼地,就是漸行漸陡的坡地。坡地正面的灌木林都給剷除,露出極薄的黑土層與大塊裸露的暗褐色島巖。在山坡最爲險峻的島巖上,常用巨石壘成弧形防禦牆,長弓手弓身藏在護牆的後面,犀利的目光注視着正慢慢靠上海圩的海匪鉅艦。坡行近半,有一處較爲平易,那裡建了兩百餘間密密麻麻的簡易屋舍,方石壘基,黃泥版壁,有些屋舍的牆壁露出裡面的灌枝來。在這片平地的前面,是一道完整石基泥夯而成的護牆將營壘護在裡面。那應當是島上的營壘,再上去十數丈,則是一個黑黢黢的洞口,圍在洞口前的是一道巨石壘砌的防禦堞牆。約有一人高,堞口戟矛斜刺、牆下另有射擊孔,銳利的箭矢探出頭來,閃着森森寒芒。從洞口上再無防禦石牆,那座山洞應是島上囤積物資的地方。

林濟鎖緊眉頭,他亦深知魏禺名震東南,絕不僅僅因爲他的嗜殺與無情,更多是因爲他用兵犀利獨特,與江寧其餘的將領有着很大的區別。最後一道防禦牆後面的石洞裡如果除了糧草淡水之外,還藏有一千精兵,就足以讓自己後悔此行了。

普濟八艘鉅艦靠上海圩,用鉤鑲互相鉤死懸停在離海圩尚有二十步左右的海面上。十餘艘小型海船截斷高桅,填在鉅艦與海圩之間的空處,用跳板將巨船與海圩聯結起來,兩千餘名海匪沿着跳板搭成的平臺迅速涌上海圩。

林濟與攻島的將領隨後也上了海圩,青焰軍沒有阻止普濟軍攻佔海圩一點也不出人意料,海圩的背後雖然有兩三丈深的低陷,青焰軍可以憑藉海圩,普濟軍則可以憑藉鉅艦上的車弩、拋石弩予以巨創。青焰軍一旦守不住海圩,向後撤退通過那片四五百步縱深的開闊低陷地,則會受到靠近海圩鉅艦上車弩的無情射殺。

林濟望了望海圩背後低陷地上海浪衝刷過的痕跡,說道:“只有東洋的島民知道初冬的海面最低,這道海圩大概就是那時修建,海面擡高將海水擋在海圩外面,就形成深水港口,江寧倒是有些人材。”

海圩只有四五里長,少數的圩段用巨石壘砌,絕大部分是天然圍護的山島的巨巖。

林濟暗感青焰軍爲尋找這樣的山島只怕也是煞費苦心,心裡想着攻下此島,倒可以將其做爲一處基地,這樣的話,普濟與溫嶺之間就有了中繼站,雖然偏離原來的海路稍許。

林濟望了身邊的佐官一眼,說道:“大帥在這片海域縱橫數十載,卻沒有發現這麼一處好地方。”

“此島偏離溫嶺與東陽的海路,又沒有淡水,只有遭遇暴風的船隻偏離航路大概會在此停頓,實沒想到青焰賊會利用此處。”

林濟冷哼一聲,說道:“溫嶺海路被截斷,衆人只知搜尋那些有淡水的島嶼,收尋的數十日一無所獲,徐汝愚的刁詐,衆人又不是沒有領略過,便是想那些尋常的地方。”

那人心裡暗道:普濟與越郡之間的荒島不知凡幾,爲了探明此處,竟折了一百餘艘小艦與千條性命,當務之急不是與青焰軍在海上決戰,而是將溫嶺城中的駐軍接回,再圖他策。心裡雖然如此,臉上卻沒有顯露出來。他知道此役若勝,林濟權勢便會熾漲。擡頭看看坡地上簡易的工事,只要青焰軍的援軍不要來得太快,也不懷疑獲勝的可能,因說道:“是否通知大帥此地的情形,青焰賊援軍回援,只怕不大容易。”

林濟說道:“菱鳳鏡與許伯當在鎮寧合兵五萬,江寧在清江、靜海水營的大部都抽到江寧去了,算上東陽、泉州與靜海殘部的水營,不過四萬衆,泉州的一部分水營讓肖烏野調往義安附近的海域,你以爲魏禺調來此處的水營能有幾人?且不要忘了,魏禺此來只是爲了截我普濟與溫嶺之間的糧路,怎會將惠州到東陽之間綿延數千裡的海岸線上的防備力量抽空?”見那人還再說,林濟不耐的揮了揮手,說道,“送信回普濟,等大帥集結大軍過來,已過去六七日時間,只怕大帥趕不上這場戰鬥。”

那人垂下眼瞼,低聲說道:“將軍所慮甚是,末將置喙了。”

林濟哈哈一笑,說道:“慮勝先慮敗,你也無錯。此處青焰軍有一部讓我運糧船隊引到別處,但是也說不定幾時會來回援,海圩之外的船艦不得大意。”

那人沉聲相應,低了下去,走到林濟看不到的地方,喚過一名親信,說道:“你持我令箭駕輕舟返回大島,跟大帥言明此處的情形。”

少量的普濟軍開始試探性的向坡地發動攻勢,沒有探清那個洞口的虛實,林濟也不敢貿然將兵力壓上。在開闊的正面,雖然容易佈置兵力,但是通過一些險峻的坡段,傷亡定然小不了。

在第一道護牆前面修築的數十座壁壘只是簡易的掩體,內藏十數名長弓手與刀盾兵,見普濟海匪靠近,紛紛將箭囊的箭矢攢射出去,待寇兵逼到壁壘近處,便徐徐後撤。臨到天黑,寇兵將外圍的壁壘盡數奪去,青焰軍盡數退到第一道護牆後面。

第一條護牆前面的坡勢極陡,數座巨大的山岩從護牆基部支出去,整半塊山岩懸在四五丈高的空中,如巨龍吐舌伸出,嶙峋猙獰可怖。護牆在這樣山岩上也支出去,使得整面護牆出現多處棱角。第一波涌上來的寇兵不識護牆角棱角的妙處,架着護盾一齊擠到護牆基坡上,護盾雖然擋住正面護牆上射下的箭雨,卻防不住兩側支生出來的棱角射下的箭矢,紛紛中箭墜地,滾下陡坡。

丁勉臣居高望下去,心裡暗感可惜。修築護牆、海圩、屋舍之時,已將島上可尋的石塊與稍微粗一點的樹木收羅得一乾二淨,若有充足的滾石、擂木,就能將寇兵永遠擋在第一道護牆之外。己方雖然沒有守備用的器具,但是普濟軍準備也不是十分充分。鉅艦上雖然架有十數架拋石弩,但是島上光禿禿尋不着一塊大一點的石塊,僅憑艦船自身攜帶的那點石彈,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林濟並未下令將拋石弩拆卸到島上組裝,估計他心裡也擔心這邊的援軍幾何會抵達。第一波攻勢沒有持續多久,林濟便讓進攻的寇兵退下去。

丁勉臣見寇兵選擇較高的山岩架起十餘架車弩,那些車弩交錯的封鎖住下山的坡道,雖然對護牆背後的青焰軍無可奈何,但是衝出護牆的青焰軍將士在其面前卻無遮無擋。丁勉臣勒令全軍,不得追擊,以免徒傷亡。

丁勉臣看了看一旁冷靜得沒有一絲表情的魏禺,心裡尋思要不要提醒他島上的箭支存量不足。卻聽前面起了一陣喧譁,擡頭見數十支箭矢由底下來,站在護牆堞口的數名將士一時不察,被利箭貫腦貫胸而亡。

魏禺說道:“林濟組織箭術高手點射,你去看看。”

丁勉臣走到護牆邊,探頭正要望下去,“嗖嗖嗖”數支箭羽飛來,丁勉臣聽箭聲激越,未敢託大,撮指爲掌刃,橫切箭簇,只覺箭上的巨力涌擊腕脈。丁勉臣俯視下去,卻見坡底十數面高盾橫護,只餘微小的空隙讓盾後的箭術高手觀察護牆上的情形,探出的箭簇閃着寒光。坡底與護牆相隔有一百五十步,那些人仰射上來的箭支也能有這麼強的勁力與準頭,果真不簡單。

丁勉臣見寇兵只試探了一下,就不再從正面進攻,心裡詫異,卻見數百名寇兵向護牆正面坡道的兩側堆積灌木枝與乾草。

丁勉臣退到魏禺身邊,指向坡道的兩側,說道:“林濟想避開正面的護牆,燒燬兩側的灌木林,從兩側迂迴攻上來。”

坡道只有護牆前的那一段十餘步距離算得上陡峭,坡道的兩側都相當陡峻,覆蓋着稠密的灌木林,不將灌木燒燬,無法從兩側攀上來。

魏禺早就注意到異狀,說道:“寇兵第一波攻勢時,我軍沒有使得擂木,燒林時間雖長,但是林濟不怕我軍會加築護牆,將兩側一齊擋住。”

旁邊一人說道:“不若將第二道的護牆拆去,將第一道護牆的兩邊延長,將兩側一併擋住?”

丁勉臣搖了搖頭,說道:“不妥,只待我們將第二護牆拆去,林濟必會從正面強攻,只要他們突破第一道護牆,就勝券成握了。”

魏禺說道:“林濟只要確定山上沒有滾石擂木就有可能會強攻,護牆前的那一段陡坡只有十餘步,林濟就是用一千人也能將其填平。”忽的想起一事,說道:“甘棠溪過旗山裡,水道給兩側的山岩夾住,水勢湍急,稍大一點的船要費極大的力氣才能過那道彎口。”

甘棠之戰時,楊尚利用那道急彎設計,在上游暗藏千根巨木將公良小天的水營船陣衝得七零八落,那一戰,普濟不僅損兵折將五千餘人,公良小天也損命周世隆戟下。

丁勉臣自然十分清楚那道急彎,卻不知魏禺此時提出有什麼用意,這裡的地形與甘棠灣的地形完全不同。

魏禺繼續說道:“周世忠爲東陽主政,覺得那處彎口極其不利航船,想用人力將那道彎道拓寬,那處彎道雖然千步不到,但兩側都是極其堅硬的山岩,人工開鑿卻非數年之內可以競功的,江寧衆人之中,顧長淮最擅水工,他看過那處彎道之後,卻說只需百人月餘時間就能將彎道拓寬,不過他卻不贊成將彎道拓寬,他說,彎道約束水流,在上游形成一座平湖,澆灌萬頃良田,利處甚大,若要闢內陸水航,可以繞着旗山的北麓開闢新渠,此來又可以灌溉出許多良田來。”

魏禺轉身看向衆人,說道:“顧長淮雖然沒有拓寬彎道,卻將法子說了出來,那時我也在東陽,找人驗過,果真有用。諸位可想到是什麼法子?”

衆人皆說不知。丁勉臣疑惑的望着魏禺,卻不知他爲何有這樣的閒情逸致,問道:“什麼法子?”

魏禺笑道:“衆人不知,想來林濟也不知道。”

旁人見魏禺如此輕鬆,只當他有破敵之計,正待問他,卻他大步向高處走去。丁勉臣與衆將跟過去,卻見他向陡坡下張望。

丁勉臣也隨着看下去,這處的陡坡腳下就是圍圩的石基,這一處的圍圩是天然的牆形山岩,山岩高四丈、厚達三丈,就像天然形成的城牆。丁勉臣初冬時領兵來到這座小島時,水線將這座基岩的根部都暴露出來,丁勉臣就是利用海面最低的那段時間,將海邊的礁岩用巨石壘砌聯結起來,築成一座圍圩,待海水漲起來,圍圩將海水擋在島外,形成一座海港。不過圍圩的外面還是暗藏了許多暗礁,戰船進港時需要十分小心。

魏禺指着那處天然圍岸,說道:“我記得上月的月圓之夜,海潮能從那處涌進來?”

丁勉臣說道:“海水漸高,這個月不用待到月圓之夜,潮水就能漫過圍岸。去日我在圍迂巡防時,就發現潮水漫到石岸上,不過水進來極少,看不痕跡來。”

其實丁勉臣一直想成低陷城裡修一道橫堤與圍圩聯結起來,等到潮水灌到低陷地裡,也能充分利用這座補給島。

丁勉臣有些明白魏禺的想法,說道:“將軍是想讓海潮衝潰低陷地裡的寇兵?”暗道:漫過圍岸的海水有限,除非今夜海水大漲,又或者打開那處圍岸。只是山下都讓寇兵佔據,那處圍岸又是巖厚石堅,要鑿開那處石岸,役使百人,一個月也未必能夠競功。忍不住又問道:“顧長淮當時究竟說的什麼法子?”

魏禺說道:“成與不成還不能肯定,不過卻不能讓寇兵今夜燒林,勉臣,辛苦你了。”

不讓寇兵燒林,只有從護牆後走出去主動出擊,然而護牆下面的幾處高巖都架有數座車弩,想從坡道反擊,必向將幾處高巖上的車弩毀去。

丁勉臣應聲退下,組織一隊精銳,每人都用圓盾護住正面,向最近的一處的高巖衝去。丁勉臣一馬當先,揮舞朴刀護在身前,將密如驟雨的箭矢撥飛出去。車弩弦力甚足,隔着二百步也能洞穿過木盾,雖然有圓盾護住正面,還是不斷有人中箭跌倒滾落下去,未及滾到坡底已讓別處射來的箭矢插滿身軀。丁勉臣也無法顧及坡腳步下窺視的箭術高手,沉喝一聲,提足點在一塊支起的壁巖上,二十步的距離不過一瞬就掠了過去,一片刀光劈來,丁勉臣知道若給逼下去,身後還有十餘步的軍士免不了又要受一輪弩箭,咬牙翻刀向上,格住那道刀光,身子一矮,鑽到車弩高架底下,刀尖一滑,削斷那架車弩的弓弦,未待仰身變姿,又有兩柄長矛刺來。丁勉臣向左一閃,刀已先到身左,將左邊的長矛前柄削斷,不及變招反擊,右側長矛橫抽過來,丁勉臣展臂,腋下肌肉微微扭動卻將抽到身上長矛所攜的力道化去,合臂夾住長矛,向後一甩,持矛之人放手不及,連矛帶人給拖到丁勉臣身前,讓一片刀光削去半粒腦袋。丁勉臣躲開一柄短刀,讓噴涌出來的熱血淋了滿頭,面目猙獰的抖身直背,手腕陡然一翻,刀刃向下劈擊,激出一道刀勁,直砸着高巖碎石四濺,圍上來的寇兵一時不察,讓碎石擊個正着,一人慘呼,雙手捂臉滾下高巖,其餘人都讓碎石擊中,身子吃痛,手上緩了一緩,卻見丁勉臣將一柄朴刀舞成一團白光,搶入衆寇之中。

此時後面的青焰軍趕上來,與丁勉臣一道將高巖上的寇兵劈砍下去。一人取下背後長弓,架在被毀去弓弦的車弩上,試了試弦力,又取了兩張長弓一齊綁成車弩上,將三根弓弦合成一股,搭上數支弩箭,將其與別一架車弩調轉過來,直對着別處的高巖射去。

青焰軍原來在這些高巖上修建了簡易的石壘掩體,壘壁只面向外側,兩架車弩架到壘壁,兩通箭下去,已讓另一處高巖上寇兵棄下數具屍體倉皇退下。丁勉臣領着人衝過去,卻見車弩的關鍵機件已經在寇兵撤下前毀去,無法利用。此時見兩三名寇兵從坡腳擠擠挨挨了擁上來,待其逼到近處,丁勉臣雙手撐住壘牆,提息推出,雙掌硬生生撐進數尺厚的壘牆中去。撐出的幾塊巨石轟然滾落下去,正砸在擁上來寇兵的中間。壘牆用泥灰拌米湯砌成,堅固異常,衆人見丁勉臣雙手撐進壘牆,獨力將堅壘撼動,轟然叫好,一齊將護盾抵在壘牆上,發力將整座壘牆通通推下高巖。離高巖還有十餘步的寇兵那料到如此,轉身狂奔,卻及不滾落的巨石迅疾,除了數人身手矯健避到別處,其餘人等都被砸得血肉模糊,填在高巖下面的坡道上。

丁勉臣率衆退到後面那處高巖的壘牆後面,掣出長弓,目露寒芒,只要看坡道哪一個寇兵掙扎着要爬起,就一箭射去。

第5章 北靜郡王第7章 傳習第9章 歷陽戰事第9章 刺客第1章 出使江寧第6章 天下勢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幼黎花舫第1章 長河幫第9章 見拒府門第4章 刺伊第13章 如影隨形第9章 迷霧重重第5章 仇讎第10章 無名小島第2章 流民壅途第1章 宗政凝霜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章 灞陽雪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0章 與子同袍第1章 長弓射殺第2章 血濺碧泉第6章 危言聳聽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13章 奇襲渝州第5章 佐領之制(下)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普濟報捷第4章 以南統北第4章 瑤光積雪第2章 落霞望江第9章 又臨津水第15章 種間第4章 星夜奇謀第3章 襄樊會第5章 夜遁第6章 營中觀軍第15章 種間第6章 龍遊於野第7章 世家之子第12章 雁門悲月第9章 剛烈第7章 淮水湯湯第9章 襄樊會衆第5章 北靜郡王第4章 計算佳人第13章 豬狗之徒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2章 竹籃打水第3章 生機第5章 圍堰填海第11章 云溪映雪第6章 漳臺之南第6章 世家存續第10章 與子同袍第1章 渡江問策第3章 枋山議和第4章 賜名青焰第4章 江津渡第7章 宣城都府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章 援兵不再第5章 北靜郡王第12章 竹籃打水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2章 大事不妙第1章 灞陽雪第12章 一石三鳥第4章 內宅梨香第4章 計算佳人第2章 城下相知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隔水相望第7章 爲子擇名第4章 普濟報捷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3章 初戰清江第5章 名揚天下第11章 攻陷渝州第2章 宜家宜室第1章 惠山之戰第12章 焦土第3章 延陵荒地第8章 夜議第8章 義安戰事第13章 奇謀潰敵第6章 江寧特使山河論戰下第3章 重塑山河第4章 鳳陵酒話第7章 世家之子第16章 布疑第9章 又臨津水第5章 血染流桂第8章 樓名遠菊第13章 屠人以城第9章 襄樊會衆第2章 司習女史第6章 風起雲涌
第5章 北靜郡王第7章 傳習第9章 歷陽戰事第9章 刺客第1章 出使江寧第6章 天下勢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幼黎花舫第1章 長河幫第9章 見拒府門第4章 刺伊第13章 如影隨形第9章 迷霧重重第5章 仇讎第10章 無名小島第2章 流民壅途第1章 宗政凝霜第12章 圍岸攔潮第1章 灞陽雪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0章 與子同袍第1章 長弓射殺第2章 血濺碧泉第6章 危言聳聽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13章 奇襲渝州第5章 佐領之制(下)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普濟報捷第4章 以南統北第4章 瑤光積雪第2章 落霞望江第9章 又臨津水第15章 種間第4章 星夜奇謀第3章 襄樊會第5章 夜遁第6章 營中觀軍第15章 種間第6章 龍遊於野第7章 世家之子第12章 雁門悲月第9章 剛烈第7章 淮水湯湯第9章 襄樊會衆第5章 北靜郡王第4章 計算佳人第13章 豬狗之徒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2章 竹籃打水第3章 生機第5章 圍堰填海第11章 云溪映雪第6章 漳臺之南第6章 世家存續第10章 與子同袍第1章 渡江問策第3章 枋山議和第4章 賜名青焰第4章 江津渡第7章 宣城都府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章 援兵不再第5章 北靜郡王第12章 竹籃打水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2章 大事不妙第1章 灞陽雪第12章 一石三鳥第4章 內宅梨香第4章 計算佳人第2章 城下相知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隔水相望第7章 爲子擇名第4章 普濟報捷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3章 初戰清江第5章 名揚天下第11章 攻陷渝州第2章 宜家宜室第1章 惠山之戰第12章 焦土第3章 延陵荒地第8章 夜議第8章 義安戰事第13章 奇謀潰敵第6章 江寧特使山河論戰下第3章 重塑山河第4章 鳳陵酒話第7章 世家之子第16章 布疑第9章 又臨津水第5章 血染流桂第8章 樓名遠菊第13章 屠人以城第9章 襄樊會衆第2章 司習女史第6章 風起雲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