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東牆之女

新朝五十六年一月二十六日的晚上,眉月高懸,北地的寒氣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寒風肆虐,在北唐城裡呼號咆哮。北唐城裡已經靜街多時,顯得特別的陰森與淒涼。通衢街口站着披堅執銳的甲士,搜查偶爾過往的人員。

家家戶戶都懸掛着青色或白色的風燈,燈光昏暗,在房檐下搖擺明滅。城頭每隔不遠有一盞風燈,由於流民軍時常沿着晉水衝下山來,東城門那方面特別吃緊,城頭上的風燈也比較稠密,城外也有多火光,天空映成一片紫色。隨着一陣緊號的北風,那裡的光影詭異的搖動了一下。

年關時,流民作亂,城裡遣出去鎮壓的軍隊損失了好幾千兵馬。受劉貴派遣,潛在城裡的細作,一起放火,西城與南街燒燬了好幾條街。

城外的流民與劉貴的流民軍一同撤入山中,城外郊野上只留下大火焚燒後的餘燼,焦黑的廢墟在晶瑩雪原裡尤其刺眼。

荀達沒有立即派遣大軍追剿流民軍,只是通令各城嚴守城池,勿使流賊有隙可乘,又通告城外的鄉豪富紳避禍城中,或者據險寨堅堡,小心戒備。

一場天旱,使得忻州、襄州境民戶十之七八都成了流民,民間再無餘糧,流民軍要獲得糧草,只得去攻掠世家鄉豪的砦寨堅堡。

忻州、襄州山陵如聚,鄉豪堅堡大多修築在地形險勝的地方,易守難攻。世家鄉豪部曲戰士皆是其宗族子弟,健勇梟悍,心硬志堅,有如磐石,不能撼動,人數雖少,戰力卻是極強。

呼蘭每次南侵,攻城掠地,卻極少去強攻這些世家堡寨。

百年前,呼蘭鐵騎越過雁門關,侵奪汾郡達兩年之久,仍有許多鄉豪塢堡峙立在忻州、襄州的大地上,可見其頑勇。

荀家在汾郡施行置縣策,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來自忻州、襄州的鄉豪世家。襄樊會在襄州起事,重挫襄州世家鄉豪,不過忻州的鄉豪繼續漠視荀家的權勢與武備。

流民軍在北唐與樓煩之間掠寨奪營,荀況卻將數萬精兵約束在北唐城中。

城內有甲士兵馬巡邏,禁止宵行,但是深宅大院中仍然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歌舞佰酒,絲竹紫檀,歌伎輕輕點着板眼,婉轉低唱,有時歌聲細得像青絲似有似無,嫋嫋不斷,在精雕細縷的屋樑上盤旋。

徐汝愚依着粉白高牆,心裡盤算着府中的盛宴何時能結束,聽着院中絲絲縷縷不絕的歌聲,腳尖輕輕點着地,忍不住雙手舒展伸了個懶腰,旁邊一人頂了頂他的胳肢窩,說道:“今天的歌宴,選的又是東園子裡的暖閣,聽着花岫煙的歌聲,便可知她的姿色,想來不弱於江幼黎與水如影,能窺一眼,死的心都有。”

“看便看了,奈何死的心都有?你若要尋死,待會兒你衝到最前面,給我多搶點好吃的來。”

那人回過頭來,滿面污垢,看不清容貌,瘦瘦弱弱,一雙眸子卻清亮有神,他笑道:“你未見過美人,自然不知容顏醉人的滋味。我現在飢腸漉漉,若能見着花岫煙一眼,這飢餓寒冷一起忘了,不知不覺存了求死的心。”

徐汝愚望了他一眼,見他故作癡醉狀,哈哈一笑,拉着右邊一人,說道:“馮哥兒,你過來,我們兩人疊起來,送秦鍾樹上去看那花岫煙一眼,呆會兒我們將他的那份分吃了。”

秦鍾樹一聽,得意起來,指着徐汝愚說道:“還是李三兄弟知道我的心思。”伸手將那個讓徐汝愚喚作馮哥兒拉到身邊,拍了拍他的肩頭,說道:“李三身子弱,你就在最底下。”

馮哥兒一臉不情願,喃喃說道:“你不是常自吹是這秦家宅裡的少爺,爲何不光明正大的走進去,還讓我們助你做這爬牆的齷齪事?”

秦鍾樹冷哼一聲,不屑說道:“騎牆賞美又怎會是齷齪事?你莫多言,在這牆根底站定就是。”靠牆依坐的一羣漢子一陣鬨笑,都說道:“肚子都填不實,還想那勞子事,真是失心瘋了。”

秦鍾樹卻不理,嘴裡催促倆人依牆疊站。馮哥兒在牆腳根蹲下,待徐汝愚站在他肩上才緩緩站起,徐汝愚伸手扒住牆壁。秦鍾樹身手還算敏捷,樊過馮哥兒的腰身,踩着他的肩頭,又踩着徐汝愚的肩頭,剛巧頭探過高高的院牆壁看見院中的情形。

僅看他如此熟悉,可知三人如此配合做了好幾回,牆下其他人一陣鬨笑皆鬨笑起來,秦鍾樹忙回過頭頭來讓他們息聲,笑聲卻越發響,存心要壞了他的事。

徐汝愚遭受褐衣人背後穿心一箭,身受重創,然而李思訓卻畏吳夢離會乘虛而入,未能擊出第二掌,終於窺得一隙逃脫。沿冰瀑躍入深潭,仗着最後一絲明滅的內識,將身子嵌在冰河源頭水下的石隙裡,並未隨着冰河下緩行的水向下遊流去。待李思訓向下遊搜尋,徐汝愚冒着心脈創裂繼續擴大的危險,強提一口丹息,潛入北唐城中。

褐衣人那一箭擊心脈下兩分處,任是宗師也要立即尋地潛蹤療傷,只有天地精微元息才能護住創裂的心脈不致殞命。李思訓只當徐汝愚斂息藏在山野的某一處運功療傷,萬萬沒料他會先潛回城中。

徐汝愚在城裡尋了一處看似久無人住的舊屋閣樓,找來一鉢清水,放在閣樓的屋樑上,自己也端坐其上,閉住五識六覺,陷入渾渾噩噩之境。

褐衣人那一箭貼着心脈穿體而過,但是凌厲的丹力讓徐汝愚的心脈破裂多處,換作旁人,早已殞命多時,徐汝愚經脈破而後立,強韌之處當世已無人能及,他的旋擰丹息也已習慣修修補補的工作,鐵棱箭鑽體之時,雖說避讓不得,終是有一股先天丹息護持在心脈之中,擋去大部分傷害,饒是如此,徐汝愚也壓不住傷勢,隨後幾日,似睡時醒,天地竅處一團丹息如同乳青色的霧靄,吐吞伸縮。

徐汝愚心脈傷裂不愈,天地竅處的丹息無法行於百骸諸脈化爲丹力使出,此中情形恰與當年在幼黎花舫上一般無二。徐汝愚卻不擔憂,若有險情,強行提運丹息雖然會使舊創重新破裂,但也能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脫身保命。

流民亂起那日,劉貴遣在城裡的細作四處放火,燒燬西城與南城的好幾條街巷。徐汝愚慝蹤的舊屋亦在其中,讓火驚醒,一併逃了出來,與流離失所的流民混在一起。

城外流民與流民軍一同逃入山中,流民軍潛在城裡的細作還是一有機會就放一把火。城東、城北以及內城是鄉紳富戶居住,城西、城南大抵是貧民居所,又多是陳屋舊樓,一處火起就燒成一片。城裡的災民、乞丐本來就多,現在又多了數在大火中喪家毀業的流離之人,沒處收容,許多睡在街兩旁的屋檐下,爲了驅寒,擠做一團。他們在刺骨的寒裡顫抖着,呻吟着,哀哀哭泣,一聲聲撕扯着人心,然而巡城的兵丁經過,他們又死死壓抑住悲聲。城西雖然開設幾處粥廠賑濟,但是每日還是有三百具冰僵的屍體被擡出城去。

粥廠每天只賑濟一勺可鑑顏面的稀粥,濟不了事,只能將殘命向拖延些許時日。漸漸的,流民中一些年青力壯的人就結羣圍在大宅院周圍強討食物,強討不得,待巡城兵丁走過,就破門衝入大宅中,搶了東西,又一鬨而散。

徐汝愚每日從粥廠喝完粥,就混在衆人當中挑一處大宅子,圍坐在那裡強討食物。旬月過去,這羣人約四五十人也漸漸固定成一夥,也與別的夥羣劃分的地盤,只在這一帶活動。

秦家是城中的大戶,宅中有兩三百口子人,每日將殘羹冷炙都端出來,便能讓這夥人囫圇個半飽。徐汝愚所在的這夥流民也不往別處去,每日挨着巷子裡的牆根吹牛打屁,與秦家相安無事,有時與助秦家驅趕一些麻煩事。臨到雨雪天,秦家還開兩間屋子,讓他們擠進去避避。這處好地方是秦鍾樹領着來的,大家便推秦鍾樹爲首,馮哥兒身強力壯,粗習過武藝,有別的人過來爭地盤,大家便推他出去。

徐汝愚也不去尋趙景雲等人,有時遙遙望着高高聳立的城牆,巡城兵牟當中隱藏了不少好手,顯然那些都是奔自己而來,此時與趙景雲等人匯合將成爲衆矢之的。李思訓沒有料到徐汝愚會潛北唐城,趙景雲與徐汝愚一樣的心思,沒有發動人手去尋他,只在城外故佈疑陣,爲徐汝愚製造脫困的機會。徐汝愚整日混跡在這羣人中間,蓬頭垢面,便是江寧的人也未必能將徐汝愚認出來。

幾日來,秦家請忻州有名的歌伎花岫煙來宅中爲夜宴助興,衆人隔着高牆,聽着絲竹檀板、宛轉歌喉,也甚是享受。秦鍾樹一日過府門口,看見花岫煙恰被微風掀起的面紗下露出鼻下精雕細琢的精緻面容,便整日的失魂落魄,念念不忘。

秦鍾樹探頭望着院宅裡面,右腳止不住踩踏,跟着陸軍中傳來的浩淼如煙波的歌聲輕輕哼唱。徐汝愚如鴉噪耳,說道:“你從東牆根的洞子裡鑽進得了,省得我與馮哥兒如此費力。”

秦鍾樹側過頭要說什麼,“啊”的尖叫一聲,從徐汝愚肩頭跌下來,橫趴在巷子裡的麻石地面上。馮哥兒一驚,忙問何事,將徐汝愚放下,蹲到他身邊。

秦鍾樹翻過身子橫臥在路面上,罵道:“花岫煙的丫頭拿物什彈我。”捂着額頭,滲出一絲血跡出來。

徐汝愚捏着一粒掉落在肩頭的樹籽,心裡驚詫,暗忖:這樹籽綿軟不着力,卻能隔着遠將秦鍾樹的額頭彈破,花岫煙丫頭的修爲真是駭人。隨手將樹籽彈落,也不言語,只對秦鍾樹說道:“隔牆望着美人,破點血,也顯得你不畏艱難。”取了一撮乾淨的雪,抹在秦鍾樹的額頭上,傷處經寒氣一激,血便止住了,只破了一處皮,估計額頭被彈得生疼。

秦鍾樹從地上爬起來,說道:“我記得那妮子,黑麪糙臉,身段還不錯。”

有人說道:“說她作甚,你看見的花岫煙如何?”

秦鍾樹舔了舔下脣,又說道:“直孃的,花岫煙那跟春蔥似的脖子,就像雪裡洇染了一星星血跡,不知透着多水靈,啓脣出聲時,脖梗子上微微浮起的筋肉就像浮動的玉雕器一樣,一動一動的,直叫人的心癢癢,撓卻無處用力撓。”

衆人都鬨笑,說道:“你讓馮哥兒與李三兄弟費這麼大勁,你卻只看見人家的脖子梗,還美得這個勁。”

秦鍾樹雖是一付無賴樣子,言語有時相當雅氣,徐汝愚自顧無暇,也不願去探別人的底細,渾笑着,與衆人一起拿秦鍾樹打趣。

歌聲時斷時歇,絲竹卻一直未斷,過了三更天,秦宅裡的夜宴終於結束了,秦鍾樹拉着徐汝愚、馮哥兒便往府正門去。

馮哥兒叫道:“你今天昏了頭,怎麼拉着我們往正門去,秦家施食不都從後宅門送出來的嗎?”

秦鍾樹說道:“我聽說花岫煙隔幾日就要離開北唐城,我若不能看見的全貌定會抱憾終生,你們助我一臂之力。”

徐汝愚說道:“花岫煙蒙着面紗,難不成你叫我衝過去將她面紗摘下來?”

“你能衝到她身邊倒不妨考慮考慮。”

徐汝愚看着秦鍾樹一臉壞笑,忙搖頭說道:“這種事你莫尋我,還沒等我衝過去,就讓秦家護送人逮住,我經不住打,一會兒就會把你跟馮哥兒供出來,要是你讓秦家的綁了,窺美大計就這麼黃了,豈不是要怨我?”

“我們且跟在馬車後面,我不信花岫煙到了住所,還能將面紗一直蒙在臉上。”

徐汝愚雖未與花岫煙會過面,但見她的丫頭修爲如此駭人,暗忖自己再過月餘就能恢復過來,不願多事,免得生出是非。卻擰不過秦鍾樹纏人的性子,馮哥兒也是一臉無奈,隨他躲在秦家大宅門前的石獸後面。

宅門前挑懸着八盞風燈,將庭院內外映得纖毫畢顯。

宅門前的空地備有一乘雙轅馬車,一名青衣老者執着車轡,側坐在馬首,閉目養神。

秦鍾樹說道:“這是花岫煙的馬車,前些天好像不是這人趕車。”

徐汝愚雖然不能運行丹息,眼力卻未減弱,暗忖:能讓一個二品級的高手爲她趕車,花岫煙的來歷還真讓人期待。秦鍾樹要走得再近點,徐汝愚一把將他拉住,低聲說道:“這裡燈火高懸,一不注意,影子就映在影壁上。我們去她必經之路上等,遠遠綴着就行。”

秦鍾樹想想也對,三人繞到東街邊的一處草叢裡伏下,過了許久,卻沒看見花岫煙的馬車經過,秦鍾樹怨道:“說不定花岫煙改過別的道,都是你的主意,讓我們今夜落了空。”

徐汝愚示意他止住聲音,說道:“過來了。”

秦鍾樹一怔,片刻之後,歷歷蹄音傳來,兩匹駿馬曳着雙轅馬車緩緩軋過硬土夯就的長街駛來,車首的馭車老者依然一付昏昏欲睡的樣子。

老者突的睜開雙眼,兩道目光如同電芒一樣射在三人藏身的草叢,勒了勒車轡,止住馬勢。

秦鍾樹推了推徐汝愚,說道:“咱三人讓人家發現了。”當先振衫走了出去,向着馬車躬身長揖,朗聲說道:“小子秦鍾樹,仰慕岫煙姑娘久矣,只望得窺岫煙一面,死而無憾。”

車簾掀開,一個少女鑽了進來,望了鍾鍾樹一聲,“咦”的一聲,向車廂內說道:“是今夜扒在牆頭偷窺的無懶漢。”

星月光暗,那個少女一眼窺清秦鍾樹的相貌,大概就是那個用樹籽彈擊秦鍾樹的丫頭,不過容顏秀麗,卻非他所描述的那般黑麪糙臉,車廂內還有一人吐息微微,想來那人就是近來豔名傳遍忻州的花岫煙。忻州向來不是富貴鄉,山窮地貧,絕非藝伎聲名鵲起的佳地。

徐汝愚不情不願的半側身子,與馮哥兒一起跳將出來。

秦鍾樹哂然一笑,說道:“先賢尚有東牆之女,奈何小子聆聽仙音而不自禁,還望岫煙姑娘不要怪罪。”

車內傳出慵懶酥軟的聲音:“巖老,掌起燈來。”

馭車老者點起一盞風燈,昏黃的光暈籠罩着青灰色的馬車,秀麗少女掀起車簾,只見一具柔弱的軀體垂頭向外挪移,雲鬢微傾,那一片黑澤就幽遠的夢一樣堆在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螓首微擡,如一道眩華閃過,精緻研麗的面容起了一個淺淺的笑,印着水跡的清亮眸子將風燈的光暈一下子掩去。

秦鍾樹怔站在那裡,不知過了幾許,纔回過神來,神志一凜,又長揖而下,說道:“小子得償所願,告辭。”推了推還怔怔出神的徐汝愚與馮哥兒,毅然轉身離去。

“請稍待。”花岫煙啓脣說道。

秦鍾樹如被定身一般凝住身子,僵硬的轉過來,問道:“岫煙姑娘有什麼吩咐?”

“先賢有騎牆之美,難道也受嗟來之食?”

秦鍾樹只覺臉上火燙,怔在那裡不知如何言語。

花岫煙說道:“我觀三位風致英朗,卓而不羣,難不成甘願坐在宅牆底下去討嗟來之食?我將往范陽一行,蔡家舉賢不避寒庶,三位可願隨我前往范陽以謀仕途?”

秦鍾樹緩聲說道:“呼蘭虎視之下,蔡家焉能久安?”花岫煙聽了此話,嬌軀微微一怔,卻逃不過徐汝愚犀利的餘光。

花岫煙說道:“呼蘭勢強,奈何有燕山之阻,縱有帶甲百萬,也越不過渝關天險侵犯蔡家。”

秦鍾樹哈哈一笑,說道:“呼蘭要侵范陽未必只有渝關一條路。何況真正的天險卻在民心,燕山之險不過爲得勢者用,我一微軀亦能將其踏在步履之下。”秦鍾樹昂然闊立,似乎此時纔是他的真容。

徐汝愚聽了也不禁動容,心裡暗贊,塵世之中果真藏納賢良。又想:他語氣中對呼蘭並無惡感,怕是正合了花岫煙的心意。此時卻不得不斂起聲色,靜觀花岫煙的反應。

花岫煙動容說道:“聽得李公子一言,才知李公子乃真偉丈夫,天下誰能得李公子相助,天下可致。”

秦鍾樹斂容說道:“不敢當此譽。岫煙姑娘若是不棄,我等三人倒願隨岫煙姑娘一同遊歷天下,增識廣聞,待到昇平之世,再出來濯纓彈冠不遲。”

馮哥兒暗中扯了扯徐汝愚,低聲問道:“秦小子,今日說的話我怎麼聽不明白,先前那個東牆之女,又什麼嗟來之食,現在又說濯櫻彈寇,我頭都暈了。”

徐汝愚見花岫煙巧笑嫣然的望過來,暗忖:該去范陽了。輕咳一聲,說道:“馮哥兒,舊朝時有一個美男,其鄰有女,常扒在牆上偷看他,後來有人作賦稱讚此事,秦小子以此搪塞他的好色之心。不過賦中那人就叫登徒子,秦小子這麼說頗爲不當。”秀麗少女撲哧笑出聲來,徐汝愚向花岫煙欠了欠身子,說道,“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李三友受教了。”又跟馮哥兒說道:“濯纓彈寇都是指說人去做官,秦小子是說等天下太平了,再去做官。”

聽了徐汝愚一席話,花岫煙眼中果有異色,與馭車老者換了個眼色,柔聲說道:“秦公子、李公子、馮公子,塵垢不掩美玉,三位飽讀詩書,又歷塵世,卓識洞明,可教誨岫煙的地方多矣,岫煙能與三位同行,三生有幸。”

那秀麗少女說道:“你們這般樣子可不成。”擲出一袋錢,說道,“你裝束整齊,再備一乘馬車,明日來醉陽樓尋我們。”

第10章 小兒女態第1章 奇兵奪營第1章 塢堡連營第8章 喋血城頭第1章 脣槍舌劍第1章 族人飄來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6章 危言聳聽第4章 天下四方第3章 將帥失和第9章 大漳溪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故人相逢第11章 三關天險第5章 碧海雷嘯第1章 暗日續戰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章 雁門關內第13章 燒石毀堤第5章 隔水相望第11章 前奏第6章 大道澤生第7章 招撫夜議第1章 江寧疊煙第10章 序戰第4章 普濟報捷第9章 刺客第5章 灞水濤遠第9章 槃木拳術第4章 瑤光積雪第12章 暗日之戰第10章 期以十年第6章 前途渺茫第16章 布疑第1章 奇兵奪營第5章 血染流桂第7章 隔水望喧第5章 入主泉州第18章 梯山爲田第12章 大衍數陣第5章 入主泉州第12章 樂清軍議第2章 司習女史第11章 玉壺春雪第6章 三力相角第2章 司習女史第8章 王道制衡第4章 尉潦潛出第5章 碧海雷嘯第12章 焦土第12章 大衍數陣第4章 賜名青焰第1章 長弓射殺第12章 求戰第1章 幼黎花舫第3章 新豐城下第1章 河西奴兵第6章 淮水暗涌第13章 如影隨形第4章 婦人之仁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9章 刺客第10章 潛影隨形第7章 將侵江寧第12章 踏碎山河第7章 隔水望喧第12章 軍政會議(上)第2章 初至沂州第13章 將離清江第7章 淮水湯湯第6章 三力相角第3章 延陵荒地第2章 故計重施第1章 灞陽雪第1章 脣槍舌劍第8章 樓名遠菊第11章 西出江寧第7章 淮水湯湯第8章 重返雍揚第7章 寇襲第8章 義安戰事第4章 內宅梨香第9章 歷陽戰事第5章 灞水濤遠第1章 雍揚新政第8章 驚鴻第1章 渡江問策第11章 紙上言兵第13章 屠人以城第3章 二百海匪第11章 歷陽水營第4章 瑤光積雪第2章 湖心小島第13章 燒石毀堤第3章 將帥失和第5章 石峽第9章 槃木拳術第3章 西京鉅變第8章 喋血城頭第12章 施粥梳民
第10章 小兒女態第1章 奇兵奪營第1章 塢堡連營第8章 喋血城頭第1章 脣槍舌劍第1章 族人飄來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6章 危言聳聽第4章 天下四方第3章 將帥失和第9章 大漳溪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故人相逢第11章 三關天險第5章 碧海雷嘯第1章 暗日續戰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章 雁門關內第13章 燒石毀堤第5章 隔水相望第11章 前奏第6章 大道澤生第7章 招撫夜議第1章 江寧疊煙第10章 序戰第4章 普濟報捷第9章 刺客第5章 灞水濤遠第9章 槃木拳術第4章 瑤光積雪第12章 暗日之戰第10章 期以十年第6章 前途渺茫第16章 布疑第1章 奇兵奪營第5章 血染流桂第7章 隔水望喧第5章 入主泉州第18章 梯山爲田第12章 大衍數陣第5章 入主泉州第12章 樂清軍議第2章 司習女史第11章 玉壺春雪第6章 三力相角第2章 司習女史第8章 王道制衡第4章 尉潦潛出第5章 碧海雷嘯第12章 焦土第12章 大衍數陣第4章 賜名青焰第1章 長弓射殺第12章 求戰第1章 幼黎花舫第3章 新豐城下第1章 河西奴兵第6章 淮水暗涌第13章 如影隨形第4章 婦人之仁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9章 刺客第10章 潛影隨形第7章 將侵江寧第12章 踏碎山河第7章 隔水望喧第12章 軍政會議(上)第2章 初至沂州第13章 將離清江第7章 淮水湯湯第6章 三力相角第3章 延陵荒地第2章 故計重施第1章 灞陽雪第1章 脣槍舌劍第8章 樓名遠菊第11章 西出江寧第7章 淮水湯湯第8章 重返雍揚第7章 寇襲第8章 義安戰事第4章 內宅梨香第9章 歷陽戰事第5章 灞水濤遠第1章 雍揚新政第8章 驚鴻第1章 渡江問策第11章 紙上言兵第13章 屠人以城第3章 二百海匪第11章 歷陽水營第4章 瑤光積雪第2章 湖心小島第13章 燒石毀堤第3章 將帥失和第5章 石峽第9章 槃木拳術第3章 西京鉅變第8章 喋血城頭第12章 施粥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