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別有天地

此時此刻,盼兒眼前卻是一片山清水秀、蜂飛蝶舞的天地。只聽白眉和尚道:“這裡是(色 界 天)。”

盼兒驚訝不已,心想:“莫非我真的來到了色界天,小師傅和迦樓羅現在何處?”她定了定神,這才仔細瞧清這白眉和尚的容貌。但見他五嶽朝天,慈眉善目,渾身隱隱散發白光。她不禁問道:“老人家您是神仙嗎?”

白眉和尚微笑道:“我只是個老和尚,不是神仙。和尚就是老師的意思。”

盼兒二話不說,當下跪倒在地,“噗噗噗”連磕三個響頭,說道:“您這尊榮一定不是凡人!”

白眉老和尚擺手笑道:“小女娃,你是怎麼中了摩呼羅伽的劇毒?”他這一問,盼兒更是驚奇,心想:“這神仙竟然知道摩呼羅伽,又一眼瞧出我中了劇毒。”

她不由得提了一口氣,只覺胸口的疼痛竟減輕了許多,好生奇怪。她想到剛纔喝的那甜茶,難道竟有解毒的功效?她便將如何與離苦一同遭遇惡鬼和迦樓羅的經歷講了一遍。說着說着,她不免好生擔憂,說道:“也不知小師傅是否平安,他是我見過最好的人。還有那大鳥,雖然他將我們摔了下來,可我覺得他並不壞,他是被惡魔蠱惑了。”

白眉和尚點頭道:“女娃娃心地很好,那位修行者很快就會來找你的。至於迦樓羅,我有意收他做學生。”聽他這番話,好似知道了什麼似的。盼兒心想,迦樓羅頃刻間便殺死夜叉和摩呼羅伽兩個惡鬼,而這位神仙卻說有意收他做學生,自是猜不出他的法力有多高深。

她忽想起遇到天魔的情景,兀自心驚膽戰,慌張道:“那惡魔太可怕了,他會不會找到這裡。”

白眉和尚道:“欲界天魔到不了色界天,這裡的衆生沒有欲。”

便在這時,忽聽遠處傳來一聲明亮的聲音:“上師,請看我這神境通如何?”

盼兒擡頭望去,只見天空之上飄來一朵七彩祥雲,那雲朵之上,竟然站着一個人,全身猶在煙霧裡。這人一身白袍,十七八歲,英氣逼人,竟也是個小和尚。

白眉和尚微笑道:“焰慧,修行神通切忌心浮氣躁。”

那人隨着雲朵漂浮而下,見到盼兒,對她雙手合十,疑聲道:“姑娘好,你是凡人,怎麼到了色界天?”

白眉和尚道:“這位姑娘是被一位年輕的神通修行者帶來的,她中了惡鬼的劇毒,剛纔被我救下。”他轉頭對盼兒道:“這是我的學生焰慧。與那位小師傅一樣,也是位神通修行者。”

焰慧好似很激動,忙道:“還有和我一樣的神通修行者?他在哪裡?”

白眉和尚道:“我想,他應該很快就會到來的。只是那位修行者來自欲界天,而你生下來就在色界天,你們不一樣。”

焰慧問道:“有何不一樣?”

白眉和尚道:“他比你更懂得衆生的苦難。”

焰慧一臉茫然,道:“上師,學生修習神通,就是爲了降妖伏魔,願衆生離苦得樂。”他頓了頓,忽轉頭看向盼兒,道:“姑娘遭遇的惡鬼現在何處?待我去降服於他。”

白眉和尚搖了搖頭,道:“你的修行尚淺,怕是沒降得了惡鬼,反被惡鬼禍害了。我今日再教授你一套降魔法咒。”說着,白眉和尚攜起焰慧的手,轉頭對盼兒微笑道:“姑娘劇毒未清,先在此歇息歇息,不要亂走。我們去去就回。”

只見白眉和尚長袖一揮,登時白光乍現,清風浮動,二人便無影無蹤了。

盼兒只瞧得目瞪口呆,暗暗驚歎:“這色界天地太神奇!”

她信步而行,意欲一睹這色界天的容貌。走着走着,但見面前是一片晶瑩的碧湖,有船靠在岸邊。小船四周一排垂柳,遠遠看見水邊一叢花樹映水而紅,燦若雲霞。忽聞陣陣美妙的音樂從湖對岸傳來,餘音饒樑,鶯鶯燕燕。

她循聲走去,不自覺上了船。還沒等她說話,船伕便扳動木槳,也不和她說話,小船直向花樹駛去,到得岸邊,一眼望出去,都是七彩繽紛的花海。盼兒走上岸,在小船旁坐了一會,心想:“且去瞧瞧這色界天的花有何不同?”

信步觀賞,只見花林中的花卉雖然很多,但都是常見的牽牛花、月月紅、薔薇等等。盼兒心想:“色界天的花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那美妙的音樂,卻是非比尋常,讓人聽了心醉神迷 ,快美難言,即便是在天堂上,也是動也不願意動了。盼兒的一顆心不自禁怦怦地跳,讚道:“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美妙的聲音!”

忽聽又傳來一聲動聽的歌聲:“初次來訪的姑娘,不妨來此小聚一番......”

盼兒驚道:“這是在和我說話嗎?”只覺得這聲音珠圓玉潤,卻又分不清是男是女。

她穿過花林,過石橋,穿小徑,來到一座小樓之前。樓下前後左右種的都是曼陀羅花。配備這精緻的樓閣亭榭,顯示出居住在此的人,是身份高貴的。走進這座精緻的小樓,她循聲而去,走上了二樓。

只見小樓裡面不僅寬闊,而且還很華麗,真可謂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的四角高高翹起,優美得像四隻展翅欲飛的燕子。盼兒擡頭一看,眼前一片水晶珠簾逶迤傾瀉,簾後隱約見有人披紗撫琴。

裡面的人看見盼兒到來,一隻如雪一般的纖手掀開簾子,走出來一個少女。盼兒不由得渾身一顫,這人披着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裡,看不出年齡來,除了一頭黑髮之外,全身雪白。盼兒擡起頭來,與她目光相對,只覺這人清麗秀雅,莫可逼視,她一見這人的形貌,忍不住“啊”的一聲驚噫,張口結舌,便如身在夢境。

這人的容貌與打扮,竟似極了寺廟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只不過這少女看着不過十七八歲,而觀世音菩薩卻是莊嚴的慈母形象。盼兒一驚之下,再看這少女的相貌時,感覺又像是位俊美的謙謙公子,竟分不出性別。

盼兒暗暗驚詫,她聽離苦說妖魔最喜歡扮成美人的模樣。可眼前這位美麗的少女,卻一點都不妖豔,儀態之間,透出一股子端莊神態,令人不敢心生輕浮。

她不自禁跪地叩拜道:“您是觀世音菩薩嗎?”

少女嫣然一笑,道:“女娃娃,你看我像觀世音菩薩?”

盼兒只覺得少女的聲音笑似銀鈴,聲如鶯啼,絕非塵世中人。她接着道:“您的模樣就像廟裡的觀世音菩薩。”

少女搖了搖頭,道:“我不是觀音菩薩。”

盼兒呆呆地道:“您......是神仙嗎?”她問完又覺得多此一問,在這色界天遇到的必定都是神仙。

少女沒有回答她,忽道:“女娃娃,你是打哪兒來的?”

盼兒只覺說來話長,一時支支吾吾,便道:“我是從湖對岸過來的。”

少女不屑的一笑,道:“原來你是從臭和尚那兒來的。”

盼兒暗暗奇怪,只覺少女好似不太喜歡那白眉和尚,便道:“神仙,您的音樂太美了,我從未聽過這麼美的聲音。”

少女登時臉現喜色,笑道:“女娃娃嘴真甜,我有點喜歡你了。我一個人待着無趣的很,今日能認識你這樣的知音也不錯。”

盼兒問道:“神仙,您這美妙的音樂是用什麼演奏出來的?”

少女微微一笑,忽一擡手,她的身後頃刻生出來兩隻手臂。盼兒驚訝不已,只見少女兩手持簫,另外兩隻手捧起琵琶,四手一齊演奏,高山流水一般的美妙音樂傾瀉而出。霎時,屋裡瀰漫着一股奇香,餘音嫋嫋,奇香撲鼻,不由得令人心魂俱醉。

盼兒癡癡地道:“神仙,怎麼這麼香啊......我感覺好像喝醉了酒似的......”

少女道:“放心,我從不食酒肉,這香氣無毒,還有利於衆生滋養。不過這香味還有一個功效,能讀出來人的心思。”

盼兒道:“什麼心思啊.....”

少女凝神朝她看去,道:“你身中劇毒,多吸幾口我這香味,毒自然就解了。”

盼兒暗暗吃驚,但見少女笑道:“我說了這香味能讀出來人的心思。女娃娃,我還看出來你的另一樁心思。”

盼兒道:“我還不知道神仙的大名呢。”

少女道:“我叫乾闥婆。”

......

便在此時,離苦卻在一片金色的島嶼之上。

他見到這位自稱心蓮的法師,心下又驚又喜,當即叩拜道:“阿彌陀佛,小僧修行尚淺,只在禪定中觀想到這莊嚴清淨的佛土。小僧一路西行,正是爲了求得正法。”他不禁滿腹疑惑,問道:“敢問大菩薩,我明明在欲界天,怎麼忽然就到了這片十方淨土?”

心蓮笑了笑,道:“離苦師傅,你險些遇險,是佛光將你接引而來的。”

離苦回想剛纔遭遇天魔的險境,不禁惴惴不安,忙問道:“請問與我一道而來的姑娘和大鳥,他們在哪裡?”

心蓮道:“他們沒有神通修行,感應不到無量光佛。不過你大可放心,那姑娘已到了色界天,被一位慈悲偉大的菩薩救了,沒有危險。”他頓了頓,接着道:“那大鳥中毒太深了,天魔擾得他心神不寧。我想救他,不過最終還是要靠他自己。”

離苦鬆了一口氣,道:“那姑娘和大鳥都中了摩呼羅伽的劇毒,懇請大菩薩爲他們醫治。”

心蓮微微點頭,忽凝視住他,說道:“毒要清,病要醫。離苦師傅,我看出你有些心病,不妨和老和尚說說。”

離苦一怔,忙垂下了頭,緩緩道:“回大菩薩,小僧苦行多年,遊歷世間,嚐盡人生百態。這衆生苦啊!天地不仁,黑白顛倒,天魔當道,人間處處都是苦難,可憐這芸芸衆生,無人做主......”

心蓮道:“這大千世界也叫娑婆世界,娑婆,即是顛倒,苦難,遺憾;所以才需要你這樣的修行者,降妖伏魔,爲衆生宣講正法。”

離苦不禁面露悲憤,說道:“可這天魔的魔子魔孫,遍佈欲界天地,蠱惑衆生,爲禍人間,然而爲何......”說到這裡,他停住了。

心蓮道:“離苦師傅,有何疑惑,不妨說出來,老和尚爲你解答。”

離苦擡起了頭,惶惑道:“佛祖慈悲爲懷,只是爲何不憐憫這黎明蒼生?任由黑暗籠罩大地?任由光明不得重見?”

心蓮微微搖頭,道:“離苦師傅,你說衆生苦,那麼苦從何來呢?”

離苦沉吟片刻,道:“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都苦......”

心蓮道:“苦根源是貪。貪的熄滅,即是苦的終止。”

離苦若有所思,忽道:“這貪又如何熄滅?這天魔掌控着芸芸衆生的慾望。”

心蓮道:“這欲界天魔你瞭解他嗎?”

離苦道:“天魔掌控着衆生的慾望,芸芸衆生的貪嗔癡恨等無一不是被其所掌握。”

心蓮雙手合十,道:“最大的魔,是衆生的心魔,修習神通,即爲了降伏外在的惡魔,更爲了降伏人們心中的魔。如果衆生的心魔降服了,天魔也就降服了。”

離苦若有所思,道:“如何能夠降服衆生的心魔?”

心蓮道:“心魔,即貪嗔癡三毒;而這三毒來自於無明,無知纔是諸惡之根源。”

離苦道:“上師,世人不過都是凡夫俗子,他們又怎麼聽得進去。”

心蓮道:“貪嗔恨的毒火燃燒着大千世界,唯有慈愛才能給予冷靜和安撫……慈愛是最大的神通。離苦師傅,你有一顆慈悲仁愛的心,這纔是最重要的。”

離苦駐足片刻,陷入了沉思。

只聽心蓮慈聲道:“離苦師傅,你這一世會修得光明菩薩果位。只是這一世,你還有歷經一段......修行......”

離苦聽心蓮話說一半,忙問道:“請上師明示,是怎樣的修行?”

心蓮搖頭,忽拉起離苦的手,道:“你先隨我來。”

第七十九章 鬼上身第九十八章 鬧鬼第七十九章 鬼上身第一章 風雪苦行第五十八章 森林之怒第十六章 洞庭宮殿第一百一十八章 法咒第七章 樂神法寶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四十章 軍事會議第七十六章 身世之謎第八十七章 三件禮物(上)第九章 不動明王第八十三章 魔王現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宿世心結第二十七章 紅塵鬼影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九十一章 山野之間第二十章 饕餮怪獸第五十一章 海底世界第三十三章 西域佛國第十二章 修羅戰場第七十三章 愛的神通第三十五章 迦娜精靈第七十九章 鬼上身第四十五章 人間地獄第七十二章 黯然神傷第二十九章 行屍走肉第一百零二章 阿賴耶識第五十九章 存亡之際第五章 萬里高空第一章 風雪苦行第五十七章 就此別過第四十一章 黑暗來襲第六十九章 樂神心結第九十章 尋訪第一百零八章 鬼部八衆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五十一章 海底世界第五十八章 森林之怒第一百零五章 衆神之國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八十六章 血洞第八十六章 血洞第二十章 饕餮怪獸第二章 深夜公堂第二十五章 鬼海孤島第五十七章 就此別過第五十二章 永不放棄第九十二章 神奇的一幕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四十六章 始料未及第六十六章 上師降魔第七十五章 萬千心結第十七章 強人所難第六十三章 戰場重逢第六章 別有天地第一百零四章 異域第五十四章 四大天王第七十三章 愛的神通第九十六章 墓地第一百零四章 異域第二章 深夜公堂第九十章 尋訪第三十一章 失魂落魄第七十二章 黯然神傷第一百零三章 新徵程第三十九章 焚經毀像第九十三章 多年重見第一百零二章 阿賴耶識第二十三章 鬼海幻影第七十八章 天賜之緣第五十七章 就此別過第五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五十章 大日如來第五章 萬里高空第一百二十章 孤島第八十七章 三件禮物(上)第五十九章 存亡之際第二十四章 七寶福報第八十一章 宿世輪迴天眼第五十二章 永不放棄第三十四章 盛情款待第五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八十二章 寶物動人心第十章 七情蕭聲第七十四章 生離死別第一百章 古墓靈嬰第四十四章 引鬼上空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九十五章 魔窟第三十四章 盛情款待第二十五章 鬼海孤島第五十章 大日如來第六十一章 刻骨仇恨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五十三章 石窟天牢第三十六章 深夜來襲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三十七章 佛國憂患
第七十九章 鬼上身第九十八章 鬧鬼第七十九章 鬼上身第一章 風雪苦行第五十八章 森林之怒第十六章 洞庭宮殿第一百一十八章 法咒第七章 樂神法寶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四十章 軍事會議第七十六章 身世之謎第八十七章 三件禮物(上)第九章 不動明王第八十三章 魔王現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宿世心結第二十七章 紅塵鬼影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九十一章 山野之間第二十章 饕餮怪獸第五十一章 海底世界第三十三章 西域佛國第十二章 修羅戰場第七十三章 愛的神通第三十五章 迦娜精靈第七十九章 鬼上身第四十五章 人間地獄第七十二章 黯然神傷第二十九章 行屍走肉第一百零二章 阿賴耶識第五十九章 存亡之際第五章 萬里高空第一章 風雪苦行第五十七章 就此別過第四十一章 黑暗來襲第六十九章 樂神心結第九十章 尋訪第一百零八章 鬼部八衆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五十一章 海底世界第五十八章 森林之怒第一百零五章 衆神之國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八十六章 血洞第八十六章 血洞第二十章 饕餮怪獸第二章 深夜公堂第二十五章 鬼海孤島第五十七章 就此別過第五十二章 永不放棄第九十二章 神奇的一幕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四十六章 始料未及第六十六章 上師降魔第七十五章 萬千心結第十七章 強人所難第六十三章 戰場重逢第六章 別有天地第一百零四章 異域第五十四章 四大天王第七十三章 愛的神通第九十六章 墓地第一百零四章 異域第二章 深夜公堂第九十章 尋訪第三十一章 失魂落魄第七十二章 黯然神傷第一百零三章 新徵程第三十九章 焚經毀像第九十三章 多年重見第一百零二章 阿賴耶識第二十三章 鬼海幻影第七十八章 天賜之緣第五十七章 就此別過第五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五十章 大日如來第五章 萬里高空第一百二十章 孤島第八十七章 三件禮物(上)第五十九章 存亡之際第二十四章 七寶福報第八十一章 宿世輪迴天眼第五十二章 永不放棄第三十四章 盛情款待第五十六章 離心離德第八十二章 寶物動人心第十章 七情蕭聲第七十四章 生離死別第一百章 古墓靈嬰第四十四章 引鬼上空第四十七章 困難重重第九十五章 魔窟第三十四章 盛情款待第二十五章 鬼海孤島第五十章 大日如來第六十一章 刻骨仇恨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五十三章 石窟天牢第三十六章 深夜來襲第三章 惡鬼纏鬥第三十七章 佛國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