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

天寶七年的上元節過後,藏在疏勒鎮暗中謀劃商路的戴望給李嗣業寫來一封長信,信中講述了去年的成果。戴望親自組織了幾個人去了印度,瞭解了商路上已知的一些困難。

胡椒的生長地多在曲女城附近,並且是野生的多,種植的少,寫到這裡戴望在信中表示恆河流域土地肥沃,一馬平川,各種香料植物繁多,物博多到讓人嫉妒的地步。大唐幾乎所有的香料都來自於這裡,人們只需要到森林裡採摘即可,根本不需要種植。

如此物產富裕的地方,然而卻四分五裂,他們要到達曲女城,途中要穿過拉利塔迭多統治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還有另外兩個小國,而終點曲女城的統治者是耶薩婆曼,他所佔據的地盤也只是曲女城的周邊而已。

戴六郎善於思考,他所見的印度土地都非常平坦,即使山峰也平緩得像弧線,沒有什麼地理分界線,更沒有長江天險和橫斷山脈,但是這資源豐富廣大的平原上卻四分五裂,有多達幾十上百個城邦。

這種情況讓戴六郎深思不解,印度的地形遠比大唐平坦,這裡的物產也遠比大唐豐富,爲什麼這裡沒有產生一個長期統一的國度。什麼阿育王,孔雀王幾乎只能輝煌一代,身死後立刻四分五裂。

戴望要是能弄明白這個道理,他就可以被稱爲聖人或哲學家了。李嗣業也回答不出他個所以然,只知道這應該是地理,文化多方面綜合因素,也許是印度的土地資源和野生植物資源太過充沛?壞境好到不需要動員太多人進行大工程?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發展成爲一個整體了。

途經的國家越多,戴望所花費的錢財和努力越多,他就像當年的高僧一般,在大地上游走了四個國家,分別求見了這些國主,把珍貴的絲綢和紙張當做禮物送了出去。國王們也很高興,允許他在國土範圍內經商居住和修建據點,而且還封給了他貴族的頭銜,方便他在國土境內行動。

特別是曲女城的國王耶薩婆曼,戴六郎在這位國主身上花費的力氣更大,兩次帶來絲綢,紙張,蜀錦,三彩和鏨金簪子,引得了國主的歡心。使得國主引薦竟然加入了婆羅門教,還獲取了曲女城西北處一處胡椒繁密的領地,成爲領地上的貴族。

看到這裡李嗣業頗爲無語,爲了做生意竟然連宗教信仰都可以改,這也是沒誰了。

接下來戴六郎說出了他加入婆羅門教的原因,因爲婆羅門教規定了四個等級,根據神梵天的軀體來演化,頭代表的是婆羅門,手臂和軀幹代表的是剎帝利,雙腿代表的是吠舍,雙腳代表的首陀羅,還有不被婆羅門教接受的廣大賤民,被排斥爲梵天之外的泥土。這纔是真正的階級固化,在這種宗教制度氛圍的壓迫下,絕對不可能會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估計連這樣的想法都不敢有。

戴望得到耶薩婆曼這個婆羅門的引介,成爲種姓制度的第二層剎帝利貴族。成爲剎帝利的好處是可以隨意盤剝下層的吠舍和首陀羅,還有哪些沒有種姓的賤民奴隸,這些可都是免費的勞動力,等將來他在領地建造胡椒種植園,免費的奴隸能夠最大程度地使得原材料成本最低。

婆羅門教在戴望的手中,就像是一個可利用的工具,只是爲了攫取利益而用,他這種行爲仍然像以前那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戶部小吏,保持着冷靜的分析判斷能力,任何宗教和人物在他的眼中,都是一顆顆可以利用的棋子。而他臉上的面具也給人以神秘感,不當神秘高雅的貴族都可惜了。

還好他現在是在爲李嗣業服務。

這麼看來戴望在印度原材料地的事情已經鋪好了,今年可能就要從小勃律至曲女城修建一個個中轉站類型的商業驛站了,這可能要花很多的錢。也不知道他在蔥嶺守捉城準備的那一箱黃金夠不夠他糟蹋。

戴望在印度那邊取得了初步成效,他希望自己能夠在北庭方面也能夠發展。

他想擴充軍事實力,但朝廷給他的固定配額就是這麼多人,又沒有打仗可以虛報戰場傷亡,擴充兵員不會有多大成效。

庭州的本地人口較少,從本地進行募兵有些不太現實,況且朝廷配給的甲冑和武器都是有定員的,你平白無故地從長安少府監的北都軍器監定製那麼多套甲冑,拿來是要幹什麼,如何能不惹人懷疑?

李嗣業得到了一些從中原流傳過來的消息,由於府兵制鬆弛,使得折衝府和折衝校尉們變得無用且廉價,大量的百姓想方設法地要脫離府兵的身份,繼而形成一種看不起當兵的社會輿論。

因爲如今正值大唐盛世的頂峰,所有人都在追求財富而忘記了職責,許多長安、洛陽、揚州的人忘記了邊關還在戰爭的洗禮中,忘記了居安思危的本能。

當兵反而成爲被他們看輕的職業,好像但凡長進的年輕人就應該讀書科考,再不濟也得去種田創造財富養家餬口,再不行還可以去經商,實在沒出息,連這些本事都沒有的人,才應該去當兵混軍糧吃,至於保家衛國的意義,完全被他們忘記了。

長安的軍隊中充斥着一些破落戶和無賴和流民,而邊關的軍隊中,胡人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甚至有些人認爲,當兵的這個職業就該這些沒有家產的流民和那些只會放羊的胡人來做,越是那些繁華富貴的地方,越是認爲當兵是一種低賤的職業。

這種思想實在是令李嗣業感覺堪憂,大唐沒有修建長城,豎立防線靠的是十節度使和他們麾下的六十多萬兵卒,如果從現在就開始宣傳當兵無用思想,那麼等安史之亂髮生時,還有誰能戡亂恢復秩序?

李嗣業也感覺到他的北庭三軍中,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思想傳播,這讓李嗣業感受到了一種危機,如果還唐軍自己都否定自己,那他們爲國守禦邊疆還有什麼意義?

他認爲應該重塑軍隊的思想體系,讓他們撿起軍人光榮,忠君衛國的價值觀,因爲這符合儒家的傳統觀念,再加上鮮明的人物事蹟,起到一種學習榜樣的作用。

唐人多半仰慕漢代而看不起當朝,就連貴族都把延續到漢代的祖先勳貴都當做榮耀。這應該就是人類的一種心態,就像唐朝人瞧不起自己而仰慕漢朝,宋朝人瞧不上自己仰慕唐朝,明朝人也仰慕唐朝,要恢復漢唐衣冠。

漢代的先賢中確實有不少值得當代人學習的例子,例如衛青霍去病,又例如陳湯馬援,又如張騫蘇武,這些人的英雄事蹟,現在的唐人裡能有幾個人能追上的?

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
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