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

高陵縣已經近在咫尺,它位於京兆府天子腳下,距離長安城也不過五十多裡地。

這就是李嗣業所認爲該封地的雞肋之處,他理想中的家業應該處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即使想在封地上乾點驚世駭俗的事情,也不會被發現,更不會受他人的監視和干涉。

拋開地理位置不說,就說今日的關中早已不是昔日肥沃的八百里秦川,自秦以來大規模地建造宮室,環繞着這片腹地大肆砍伐樹木,把這碧綠青蔥的平原砍伐成了光禿禿的黃土溝壑,渭河席捲着大量泥沙往下游的黃河匯聚,由於太過渾濁,與涇水合流的時候,清濁一眼可辨,此乃涇渭分明。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從古代就開始了,其醞釀成的惡果也越來越嚴重。這一點李嗣業不想多說。

前往高陵的隊伍中多了一位不速之客,是在西市上與米查幹合夥開米記商鋪的沙粒,由於這二年兩人的生意順風順水。商鋪在東市上也開了分店,專門對口售賣從蔥嶺守捉販運來的商貨。

沙粒已由當初的小小少年,長成了年輕兒郎。他頭戴黑紗襆頭,身穿墨綠色缺胯袍,看上去英氣勃勃。只是性子還有些靦腆,距離女子一丈以內就要臉紅,比含羞草還要敏感。

他對李嗣業叫他到高陵來非常不解,如今已是商賈,對生意之道也只是稍稍精通而已,但對於爵位田產食邑一無所知,他這點愚鈍的人生經驗,也不夠資格給東家出主意。

他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八百畝永業田是可以世襲下去的。

縣城土牆外的黃土道上已經有縣中的官員和耆老在等待,他們面容還算矍鑠,陌生地擡頭望着騎在馬上的將軍和武官們。

但很快這陌生感就被生疏的笑容給替代了,由縣令韋光業帶頭叉手行禮,衆人蔘差不齊地高聲祝賀:“恭賀李都護授爵高陵縣子,我等率縣中耆老在此迎候。”

李嗣業領着衆人翻身下馬,向縣令和其餘官員,縣中耆老還禮。所謂耆老,就是本縣中某大姓宗族的族長,高陵縣有韋氏,杜氏,李氏等大姓,不過都是關中郡望的旁支,或許能在縣裡面撐起些門戶,但放在外面卻算不了什麼。

他們在這些人的簇擁下進入縣城,來到高陵縣縣廨。縣中已經得到戶部的公函,有戶部的官吏專門來劃定食邑和田產。

縣令韋光業是京兆韋氏家族的旁支,或許跟主枝差得不太遠。通常本地人是不能在本地居官的,能打破這條慣例的人,肯定背後動用了不少關係,一般人當然做不到。不知道韋光業和韋堅是什麼關係,如果有關係的話,他會不會也是太子黨的一員。

縣尉從縣廨中將高陵縣輿圖取了出來,鋪在案几前伸手在紙上劃拉一通後,指着西北角上的兩個村落說道:“塗溝和李家原共有五里,每百戶爲一里,五里有一鄉,名爲塗鄉。從今日起塗鄉五百戶就是李都護的食邑,我稍後就把鄉正叫過來,以後鄉正的任命,也由李都護來定。”

“至於劃歸李都護的八百畝永業田,就在塗溝和李家原的正西,方便你對食邑的管轄。”

這八百畝田地本來是京兆府的官田,用來當做均田制的進行授田,如今縣裡握在手中的官田已不足四千畝,隨着年滿十五歲的百姓成長起來,這些田作爲口分田授出去,再有個五六年,高陵縣將無田可授,介時便是均田制的末日。

不過縣中如今儘量施展一些手段延緩這末日的到來,比如種榆桑的永業田,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授了,還有一些外遷出去的鄉戶,縣裡也想辦法將田討回來,用來授給新的勞力。這裡面的門道錯綜複雜,李嗣業還是預先了解了一些。

簡單點來說皇帝將李嗣業封爵在縣裡,使得高陵縣的情況雪上加霜,私田不上繳田賦,縣裡的租庸調只能在一部分百姓身上來回徵收,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連京兆府都是這個情況,全國的其他地方自不必多說。

李嗣業得到的這八百畝田地肥沃平整,屬於官田中的上等良田,處在統治階層就有這樣的好處。

韋光業專門指派了一名司戶吏,跟着李嗣業到他的田產上去劃定田界。

他們來到塗鄉的塗溝官田,這一片的沃野平川前方有一座小山,李嗣業站在山頭上,就可以清晰地將他的田產盡收眼底。

司戶吏站在他的下方殷勤地說道:“李都護請看,這山頭上全是樹木,可以就地取材建造府邸,建成後府邸面朝整個田莊,也方便收割收倉。”

李嗣業一言不發,卻對沙粒招了招手:“沙粒,你過來。”

他從懷中掏出田契,塞到了沙粒手中說:“從今天開始,你除去做米記商鋪的生意外,還要擔當高陵縣子爵府的管事,塗鄉五百戶的租賦和這八百畝田的產出,我都交給你來管。”

“可,可是。”沙粒頗感爲難地說道:“我只會做生意啊,哪裡會管田產?”

“這就是生意。這些田產就是生意,我今後可能顧不上這裡,也許一年都不會來一次,這裡的一切都交給你來操辦。”

沙粒似乎有些難以理解,吃驚地說道:“東家,這裡可是你的封地啊。”

“沒錯,這些都是私產,每歲的收入你只需向我報一次帳,跟米記商鋪的收入一起分紅結賬,除此之外,將永業田租出去後租賦儘量低一些,永遠不要超過朝廷規定的田賦數額。剩下的你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只要別把自己折騰掉就行。”

李嗣業拋下這句話,留下沙粒和目瞪口呆的司戶吏,帶着衆人遠去。

這司戶吏伸出兩根手指指着自己的太陽穴,晃動着對沙粒說道:“請恕我孤陋寡聞,你家都護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可是八百畝的永業田,五百戶的食邑啊。怎麼感覺這些田產是他的累贅一樣?”

沙粒也啞巴了片刻,扭頭嗯嗯了兩聲說道:“你懂什麼,上面的大人物想什麼,豈是你能夠知道的。鯤鵬展翅九萬里,區區田產這種小事怎能顧得上?”

……

李嗣業的下一個去處是高陵縣李氏的族堂,他是受了李氏耆老的應邀,如同一些功成名就者衣錦還鄉一般。

高陵縣李氏近幾百年好像沒出過什麼人物,不像臨近的三原縣有軍神李靖這樣一位大拿光宗耀祖。不過李嗣業做了副都護,又授了子爵,也算是高陵李氏的一樁喜事了。族中的老少都來見證這一時刻,許多他叫不上名字的人,都與他有了這樣那樣的親戚關係。

他與妹妹流落長安之前,由於父母過早去世,在高陵縣屬於三無的破落戶一類。如今族中耆老要把他父母的牌位供到族堂中來,還要重新修繕墳墓,族譜也要重新修訂。這樣他就不再是無根之葉,而是高陵李氏中的傑出人物。

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
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