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英魂(七)

關鍵時刻,又是岑參及時趕到。先打上兩個噴嚏,再抱怨幾聲天氣,登時將衆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這邊。“啊,啊—嚏!啊,啊—嚏!這該死老天,都快立夏了,居然還這麼冷。趕緊,大夥趕緊先放採訪使大人進去接印吧。再繼續外邊站一會兒,岑某可就要凍僵了!”

“是啊,是啊。正事兒要緊。諸位有什麼話,稍後再跟採訪使大人細聊!”感覺到衆人對王洵的排斥,屯田使張素心中非常高興,嘴巴上卻越發客氣有加。

“屯田使大人有命,我等豈敢不從!”衆人非常整齊地答應了一聲,然後簇擁着王洵走向節度使衙門正堂。

比起當年封常清在位時的“簡陋寒磣”,如今的節度使衙門被收拾得整齊了許多。甬道兩邊挪來了垂柳,演武場中央挖出了荷塘。一干與殺伐之氣相染的設施,如兵器架、石墩、石鎖、箭靶之類,全都消失不見,代之的是各種花草、樹木、湖石、假山。再配上幾株用暖房精心培育出來的,含苞待放的牡丹,着實稱得起富麗堂皇。

只是,武夫王洵走在府衙裡邊,就愈發顯得形單影隻了。他最近兩年一直忙於整軍備戰,轄地又是遠離長安的“蠻荒”所在,沒時間,也沒機會去學如何邁儒家的四方步。更沒閒暇從別人走路的節奏和說話的先後次序中,去分辯彼此之間的親疏遠近。他只是憑着戰場上鍛煉出來的本能,感受着周圍的各種氣息。然後大步向前,用雙腳踏平所有蓄謀已久,或者突然發生的異常情況。

轉眼來到正堂,張素命人擺開香案。鄭重取出一直封存在衙門中的採訪使印綬,雙手捧給了王洵。

王洵上前接過印綬,將其交給自己的貼身侍衛王十三。旋即雙手抱拳,衝着長安方向肅立長揖,行武將禮。三拜之後,禮成。張素帶領一干留守官員將王洵圍攏在中間,齊聲道賀。王洵團團做了個羅圈揖,向大夥致謝。待整個過場走得差不多了,屯田使張素命人將香案撤掉,上前拉着王洵的手,大步走向節度使處理公務專用的帥案,“老夫受陛下之命,臨時頂了安西屯田使的職位,終日忐忑,唯恐稍有疏忽,辜負了陛下的賞識提拔之恩。如今好了,採訪使大人從大宛載譽歸來。這爲國守土的千斤重擔,老夫終於可以交出去了。請採訪使大人千萬不要推辭,老夫……..”

“張大人這是哪裡的話?!”王洵即便再自信,也知道帥案之後的位置自己今天坐不得,雙腿稍微加了點勁兒,整個人立刻如在青石地面上生了根一般,任張素無論怎樣拉扯,都難挪動分毫,“誰都知道,這採訪使的頭銜,不過是朝廷爲了讓王某有個由頭去統領藥剎水諸侯而已!根本沒要求王某插手疏勒這邊的大小事務!即便朝廷有過這方面的考慮,王某自己還不知道自己的斤兩麼,豈敢在諸位前輩面前指手畫腳?!”

連扯了幾下沒扯動,張素只好改用軟刀子慢慢磨,“採訪使大人休要推脫。放眼安西,如今還有哪個職位比你更高,戰功比你更爲顯赫。如果你都不肯出面統領大夥,誰還敢再往那裡就坐?”

“是啊,是啊。我等日盼夜盼,就是盼着有個主心骨回來,指點我等如何應對眼前艱難時局!!”

“採訪使大人威名赫赫,坐在這裡,定然能使所有宵小望風遠遁!”

“是啊,節度使職位空缺,理應由採訪使統領整個安西的兵馬。這是從高宗時代就立下的規矩,我等豈敢不尊!”

一干跟屯田使張素已經抱成團的文武官員也湊上前,齊心把王洵往火堆上架。王洵笑了笑,輕輕搖頭,“諸位不要再逼王某。再逼,就耽誤了朝廷的大事了!王某此番奉命回援京師,根本無暇在疏勒耽擱。日後即便凱旋歸來,也肯定要去大宛那邊跟大食人繼續糾纏,無法顧及安西。張大人,咱們兩個別客氣了。煩勞您老立刻就坐,抓緊時間幫忙給安排一下糧草補給。此番回援,王某着實走得太急,軍糧、軍械、鎧甲、旌旗,全都沒時間準備齊整。您老畢竟已經在這裡主了近半年的事,若是讓王某一樣樣從頭再來,恐怕等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中原那邊的仗早就打完了!”

“這個……”張素裝作滿臉爲難的模樣,斜着眼睛望向大夥。“老夫,老夫畢竟只是個屯田使,如此僭越行事,恐怕…….”

“事急從權!”王洵單手一拉張素胳膊,不由分說將其推進了帥案後,“請大人以國事爲重,不要在乎幾句閒言碎語!”

“請大人以國事爲重!” 宣威將軍馮治、忠武將軍吳賢、疏勒城鎮守使蘇壽等人立刻改了口風,紛紛“勸說”張素順從王洵的請求。

“也罷!王將軍能不辭辛勞,萬里奔波去回援京師。老夫又何惜身外虛名!”在衆人的“苦苦”勸說之下,張素終於決定不再退讓,繼續負責主持安西鎮全局。“咱們就以國事爲重。傾安西鎮所有,供應勤王大軍。請問採訪使大人,您此番回援,總計帶了多少兵馬?到這裡還有幾日路程?”

聽到對方將先前問過的話再度重複,王洵知道自己和張素之間的交易已經達成了,拱了拱手,大聲迴應,“一萬弟兄,兩萬三千多匹馬,還一千三百多匹駱駝。張大人需要爲我提供三個月的軍糧。此外,每名弟兄至少還需要再配一把橫刀,四十支羽箭。還有盾牌、陌刀、伏波弩之類的征戰利器,安西鎮這邊有多少存貨,煩勞張大人都儘量都給我勻一些!”

“兩萬多匹戰馬?難道全是騎兵不成?!”張素沒想到王洵竟然如此獅子大開口,一時間,驚詫得根本做不出正確反應。

“全是騎兵,一人雙騎。救兵如救火!王某不敢耽誤戰機。”王洵笑了笑,淡然點明瞭一個事實。

“嘶!”聽到王洵所部的兵力規模,衆留守將領忍不住暗中倒吸一口冷氣。自從主力被抽調回中原勤王之後,整個安西的總兵馬加在一起,也只剩下了四千出頭,並且除了老弱病殘,就是沒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根本打不了硬仗。王明允這廝,居然一下就帶回了上萬騎兵!好在大夥沒打算聽某些人的要求,圖謀他的兵權。否則雙方真的翻了臉,恐怕到了最後,大夥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嘶!”坐在帥案後的張素,也是暗中倒吸冷氣。先前他聽王洵說援軍是臨時拼湊而成,還以爲對方是強行拉了很多民壯充數呢。哪裡想到來的全是可以坐在馬背上,千里奔襲的騎兵?這尊大佛,還是按照岑參的建議,早送走早利索爲好。誰想圖謀他的兵馬誰自己伸手去,張某可沒膽子替人火中取栗!

正慶幸間,又聽王洵笑着追問: “怎麼?安西軍的府庫已經空了麼?王某分明記得,當年封帥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遠征西域來着?不會被李嗣業將軍他們都帶回中原了吧,那得強徵多少民壯同行?!”

聲音不大,卻讓張素心裡猛地一哆嗦。趕緊在帥案後坐直了身體,擺出幅慷慨激昂的模樣回答道:“安西軍府庫,當然還是滿的!只是張某一時間沒算清楚,一萬鐵騎,到底需要多少糧秣而已。不過採訪使大人請放心,即便砸鍋賣鐵,張某也會將弟兄們需要的糧草器械湊齊。讓弟兄們精神抖擻地前去中原勤王,絕不會在半路上就餓了肚子!”

“多謝張大人!有張大人這回話,王某就放心了不少!”王洵立刻拱手稱謝,敲磚釘角。“不過還有一件事,令王某非常擔憂,還請張大人幫忙解決!”

“採訪使大人請講。只要老伕力所能及,絕對不敢推辭!”張素明白王洵毫不吝嗇地將主宰安西軍的大權交給自己,肯定不會滿足於大軍糧草器械這一項回報。點點頭,信誓旦旦地保證。

“王某自己名下,在疏勒城東的河岸邊,有幾百頃地。宇文副都督,宋兵馬使,還有其他將軍和弟兄們,當年也在城外的疏勒河邊,分到了不少田產。但王某在歸來途中,看這疏勒城西面,基本上已經重新變成了各部牧民的草場。這令王某心裡很不痛快。王某總不能跟弟兄們說,你等只管陣前跟叛軍拼命,家裡的田產、老婆、孩子都不用想了!早就歸了別人了吧?!!!”

“這…..”不僅是張素一個,其他留守文武的臉色登時也如同被人抽了無數個大耳光般,又黑又紫。想要發作,心中卻忌憚王洵麾下的那一萬大軍,只要強壓住心中的屈辱與惱怒,盯着地面拼命喘粗氣。

“怎麼,老大人莫非有什麼難言之苦麼?”王洵偏偏卻不依不饒,繼續甩開巴掌狂抽。

“老夫,老夫…….”屯田使張素此刻連跟王洵同歸於盡的心思都有,咬了半晌牙,才斷斷續續地迴應,“朝廷已經將整個北庭都護府,都割讓給回紇人了。此事採訪使大人應該知道吧?!如今臨近疏勒的一衆部落,都見風使舵,拜入了回紇人門下。老夫若是,老夫若是不委曲求全的話,恐怕旦夕之間,回紇人的大軍便會殺到疏勒城下。那樣的話,非但是幾千頃良田,整個西域,恐怕都不復爲大唐所有!”

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不周山(一)第4章 社鼠(四)第6章 驚蟄(七)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礪鋒(四)第4章 霜降(六)第5章 春曉(二)第4章 光陰(三)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霜降(四)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國殤(八)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霜降(一)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四)第2章 礪鋒(八)第3章 霜刃(一)第4章 破軍(四)第1章 秋聲(二)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天威(四)第6章 驚蟄(四)第5章 不周山(六)第4章 樓蘭(三)第2章 礪鋒(三)第4章 霜降(六)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破軍(五)第3章 霜刃(三)第6章 雪夜(六)第6章 大唐(一)第1章 笳鼓(二)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不周山(四)第3章 國殤(三)第6章 大唐(七)第2章 礪鋒(二)第5章 春曉(一)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光陰(一)第5章 雙城(三)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雙城(中)第3章 正氣(四)第4章 樓蘭(一)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春曉(六)第5章 紫袍(九)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壯士(一)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霜降(三)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秋聲(四)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異域(五)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七)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初雪第1章 羽衣(八)第1章 秋聲(五)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異域(六)第6章 大唐(三)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秋聲(七)第3章 國殤(七)第3章 霜刃(六)第4章 破軍(三)第5章 不周山(一)第3章 霜刃(五)第5章 不周山(二)第2章 天河(二)第5章 紫袍(七)第2章 天河(一)第1章 秋聲(一)第2章 天河(七)第1章 羽衣(五)第4章 霜降(四)第5章 異域(七)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天威(三)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殘醉(四)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初雪(二)第1章 羽衣(三)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光陰(五)
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不周山(一)第4章 社鼠(四)第6章 驚蟄(七)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礪鋒(四)第4章 霜降(六)第5章 春曉(二)第4章 光陰(三)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霜降(四)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國殤(八)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霜降(一)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四)第2章 礪鋒(八)第3章 霜刃(一)第4章 破軍(四)第1章 秋聲(二)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天威(四)第6章 驚蟄(四)第5章 不周山(六)第4章 樓蘭(三)第2章 礪鋒(三)第4章 霜降(六)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破軍(五)第3章 霜刃(三)第6章 雪夜(六)第6章 大唐(一)第1章 笳鼓(二)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不周山(四)第3章 國殤(三)第6章 大唐(七)第2章 礪鋒(二)第5章 春曉(一)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光陰(一)第5章 雙城(三)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雙城(中)第3章 正氣(四)第4章 樓蘭(一)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春曉(六)第5章 紫袍(九)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壯士(一)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霜降(三)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秋聲(四)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異域(五)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七)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初雪第1章 羽衣(八)第1章 秋聲(五)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異域(六)第6章 大唐(三)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秋聲(七)第3章 國殤(七)第3章 霜刃(六)第4章 破軍(三)第5章 不周山(一)第3章 霜刃(五)第5章 不周山(二)第2章 天河(二)第5章 紫袍(七)第2章 天河(一)第1章 秋聲(一)第2章 天河(七)第1章 羽衣(五)第4章 霜降(四)第5章 異域(七)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天威(三)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殘醉(四)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初雪(二)第1章 羽衣(三)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光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