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唐(三)

此時此刻,堵在長安城外的王洵壓根兒不知道城內的叛軍已經準備狗急跳牆即便知道,他也不會太在乎自從永樂原之戰後,安西軍已經跟不同的對手打了近四十仗,一直贏多輸少從上到下,都開始打心眼裡蔑視對手況且現在的安西軍規模已經擴張到三萬餘人,實力已經遠非當初可比

他在乎的是自己將以怎樣的方式攻入長安,才能給這座城市帶來最小的破壞作爲曾經橫掃藥剎水兩岸,姓名可止小兒夜啼的悍將,王洵早就不相信世間還存在什麼秋毫無犯的王者之師哪怕是一支隊伍的主帥心腸再慈悲,哪怕是軍紀制定的再嚴明,也需要具體的人去執行而剛剛經歷過一場血戰的人,行爲往往與禽獸相類似最接近於本能,也最難被理智所約束

但是想保全長安城也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今駐紮在長安周圍的,已經不止是安西軍一家李光弼所統領的河東軍、郭子儀所統領的朔方軍、王思禮所統領的靈武軍,薛景仙所統領的陳倉軍,還有回紇葉護王子所統領的部族騎兵,都耀武揚威而來,準備給予城裡邊的叛軍最後一擊

先入長安者封王,光是靈武朝廷的這個許諾,就足以讓各路兵馬的主帥熱血沸騰況且傳聞在長安城裡邊,還堆積着叛軍從各地劫掠而來的大量金銀珠寶這些黃白之物無法在短時間內爲叛軍換來鎧甲器械,糧草輜重,卻足以讓攻城者燒紅眼睛一旦某路兵馬因爲無法滿足貪慾把目光轉向城中的普通百姓,後果將不堪設想........

半年多來,王洵與各路友軍交往甚密,早就對這幾支友軍的情況瞭如指掌據他所知,除了郭子儀的朔方軍紀律還算嚴明之外,其他各路盟友恐怕都不怎麼樣特別是葉護王子麾下那十幾萬回紇武士,無論在戰場上還是戰場下的行徑,都與一羣馬賊差不多隻不過這羣馬賊手裡拿着靈武朝廷的邀請函而已

王洵不希望讓長安城落到折柘、俱戰提同樣的下場眼前這座城市是他的故鄉,裡邊居住着他的街坊鄰居,自幼一起長大的玩伴兒裡邊的每一棟房屋,每一條街巷,都留着他生命中最溫馨、最美好的記憶如果讓長安城毀於兵火,他恐怕這輩子都無法心安即便日後走得再遠,偶爾回過頭來,都會被廢墟上的青煙刺得痛不欲生

他把自己的擔憂說給聯軍名義上的主帥郭子儀聽,希望郭老將軍能找出一個比較穩妥的攻城方案結果素來以睿智多謀而聞名的郭老將軍,卻也是一籌莫展“郭某隻能盡力而爲......”看着王洵失望的眼睛,老將軍艱難地承諾,“只能盡力驃騎大將軍你也知道,咱們手中的好幾支兵馬,自打建立那天起一直就沒開過餉而長安城已經淪陷了一年有餘,裡邊很多人家與賊軍都有着千絲萬縷的.......”

“郭帥莫非認爲,朝廷當年放棄長安的責任,要算在城中百姓頭上?”沒等郭子儀把話說完,王洵心頭的怒火便冒了起來“逃命時一個比一個跑得快,連聲招呼都沒敢打難道讓城裡的平頭百姓們不投降,一個個拿腦袋瓜子去硬頂曳落河的狼牙棒麼?”

“這是哪裡話來,哪裡話來”饒是早就習慣了王洵的直接,郭子儀依舊被憋得額頭青筋直冒“當日,當日,當日的事情,罪魁禍首乃楊國忠而現在,老夫,老夫也沒說過長安城的每個百姓都有從賊之嫌,只是,只是很難,很難找到,找到一個兩全之策而已你且容老夫再想想,再想想,反正攻城也不急在,急在一時”

說着話,他舉起茶盞喝水,目光無論如何也不肯與王洵再次相接

王洵知道自己繼續追問下去,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答案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起身告辭郭子儀訕訕地陪着他走出中軍帳外,目送着他的背影與戰馬去遠,臉上的慚愧之色忽然消失,笑了笑,大步轉回

“那廝也忒囂張了父帥即便不想爲難他,也得給他吃點兒苦頭吃才行,否則,今後誰還把您放在眼裡?”一直跟在郭子儀身邊的郭晞看不慣王洵的跋扈,咬牙切齒地提議

“他錯了麼,我怎麼不知道他錯在哪裡?”對着自己的親骨肉,郭子儀一改先前的迂腐和木訥,先在兒子頭上用力拍了一巴掌,然後才笑着補充,“若是長安城真的毀於兵火,爲父即便被封了王,千載之後,也難逃一個罵名而咱們郭家,也早晚都得爲此付出代價唉,怎麼說呢陛下當初爲了拯救大唐,一些手段未免太......”

不願指摘君主的過錯,他搖了搖頭,儘量將語氣放得婉轉,“未免太急了些好在如今有安西軍在前面頂着,一些疏漏還有彌補的餘地”

郭晞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爲將,知道父親話語裡隱含的意思是什麼只是仍舊咽不下這口氣,咬了咬牙,繼續說道:“安西軍的確功勞很大,可朝廷也給足了他門好處光是國公、郡公之位,就封了足足五個......”

“他們要是真的在乎這些虛名,又何必大老遠從蔥嶺西邊趕回來只要把疏勒往回紇人手裡一塞,自己關起門來稱王,稱帝,朝廷又能如何?”郭子儀看了兒子一眼,有些不高興地打斷

比起安西軍主帥王洵,兒子郭晞差得的確有些遠非但能力、閱歷方面多有不及,即便在心胸和眼界上,也很難望對方項背這令他這個做父親的心裡頭難免有些不舒服,越是比較,失落感越爲強烈

“他,他就,就不怕.....”郭晞感覺到了父親的不快,縮了下肩膀,小聲辯駁,“反正,反正我看不慣他對您的那種態度*的,好像咱們郭家欠了他一般”

“你會用刀麼?”郭子儀聳聳肩,微微冷笑,“刀身若是不硬,怎麼拿來砍人?”

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霓裳(四)第3章 陽關(四)第1章 秋聲(四)第3章 霜刃(三)第2章 天河(七)第3章 霜刃(二)第3章 霜刃(二)第2章 天河(五)第6章 大唐(四)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大唐(十)第6章 大唐(三)第4章 英魂(二)第3章 壯士(一)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五)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雙城(六)第3章 國殤(四)第4章 英魂(九)第6章 大唐(七)第5章 不周山(一)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光陰(五)第1章 看劍(五)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破軍(四)第4章 英魂(八)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羽衣(五)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英魂(六)第6章 大唐(四)第5章 紫袍(七)第4章 社鼠(八)第4章 英魂(一)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社鼠(七)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長生殿(三)第1章 秋聲(四)第2章 殘醉(四)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霜刃(四)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雙城(五)第2章 殘醉(二)第3章 國殤(二)第4章 破軍(二)第4章 社鼠(五)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國殤(五)第4章 英魂(七)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陽關(三)第2章 礪鋒(七)第1章 長生殿(三)第4章 社鼠(六)第4章 霜降(四)第4章 社鼠(三)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驚蟄(三)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破軍(二)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秋聲(六)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秋聲(七)第3章 壯士(三)第3章 國殤(六)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雪夜(二)第6章 雪夜(二)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大唐(六)第6章 大唐(七)第5章 雙城(五)第4章 英魂(二)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國殤(五)第4章 社鼠(四)第3章 霜刃(七)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霜降(六)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社鼠(一)
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霓裳(四)第3章 陽關(四)第1章 秋聲(四)第3章 霜刃(三)第2章 天河(七)第3章 霜刃(二)第3章 霜刃(二)第2章 天河(五)第6章 大唐(四)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大唐(十)第6章 大唐(三)第4章 英魂(二)第3章 壯士(一)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五)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雙城(六)第3章 國殤(四)第4章 英魂(九)第6章 大唐(七)第5章 不周山(一)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光陰(五)第1章 看劍(五)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破軍(四)第4章 英魂(八)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羽衣(五)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英魂(六)第6章 大唐(四)第5章 紫袍(七)第4章 社鼠(八)第4章 英魂(一)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社鼠(七)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長生殿(三)第1章 秋聲(四)第2章 殘醉(四)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霜刃(四)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雙城(五)第2章 殘醉(二)第3章 國殤(二)第4章 破軍(二)第4章 社鼠(五)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國殤(五)第4章 英魂(七)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陽關(三)第2章 礪鋒(七)第1章 長生殿(三)第4章 社鼠(六)第4章 霜降(四)第4章 社鼠(三)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驚蟄(三)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破軍(二)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秋聲(六)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秋聲(七)第3章 壯士(三)第3章 國殤(六)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雪夜(二)第6章 雪夜(二)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大唐(六)第6章 大唐(七)第5章 雙城(五)第4章 英魂(二)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國殤(五)第4章 社鼠(四)第3章 霜刃(七)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霜降(六)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社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