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失傳的樂經

劉辯愣住了,聽蔡邕這個意思,他不僅不恨死鬼先帝將他發配到朔方,反而覺得對不起先帝?

“陛下,臣到朔方,後又流落江湖十餘年,名爲流放,實則另有使命。臣至朔方不久,陛下就下詔大赦,臣已經是無罪之身,何必再流落江湖而不歸?無他,使命未竟,不便即歸也。”

劉辯倒吸一口冷氣,這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聽起來,這裡面另有原因?

“陛下,臣還是從頭給你說起吧。”

“好,你慢慢說。”劉辯連忙讓侍臣退出,準備細細聽蔡邕說說原委。爲了防止蔡邕說得嘴幹,他還特地準備了淡酒,親自給蔡邕斟酒。

見此情景,蔡邕的眼角抽搐着,老淚縱橫,好半晌才平靜下來。

“陛下知道命格嗎?”

“命格?”劉辯愣住了,你這是要和許劭一樣算命嗎?

“不錯,人生而有命,命格不同,即是稟賦不同。有人生而聰明,有人生而愚笨,有人生而強健,有人生而體弱,皆是不同命格所致。此乃先天所賜,人莫能改。不過,先天所賜並不一定就能顯現於世,正如石中有玉,卻未必都能成爲珍寶。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命格,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只有少部分人,或是明悟了自己的命格,刻苦修習,或者經高人指點,順其天性,加以調|教,故能超出常人,道業有成,建功立業。”

“等等。”劉辯擡起手,打斷了蔡邕,他想起了一件事,和蔡邕說的情況有點相似。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也有很多人相信人的潛能並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即使是最聰明的愛因斯坦也不過發揮了大腦能量的10%。而這一世,他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將《黃帝十二形》中的貙形圖譜交給張繡時,張繡就說過,他目前的成就,也就是練到了七幅圖中的第三幅而己。與呂布一戰,他有所突破,但也僅僅是摸到了第四幅圖的門檻,還談不上登堂入室。

他現在已經能與呂布戰成平手,如果他能練至第四幅大成,又是什麼樣的境界?如果他能練成第七幅,練至大圓滿境界,將是何等的神奇?

莫非張繡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雖然練成了高強的武藝,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的命格,只是他的運氣好,習得了適合他的槍法,這才讓他成爲高手。實際上,他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

推而廣之,呂布是不是也是如此,關羽是不是也是如此?他們能成爲一代高手,只是因爲他們天生的稟賦超過一般人,但他們自己卻並不清楚這一點。如果能明悟自己的命格,有的放矢,他們的成就也許可以更高。

劉辯把自己的懷疑對蔡邕說了,蔡邕連連點頭:“陛下舉一反三,所言甚是。正是如此,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命格,只是隨波逐流,與世沉浮而已。真正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都是當世罕見的天才。故聖人有云,識人易,知己難。”

“那……怎麼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

蔡邕沉默了片刻,重新擡起頭的時候,他的目光炯炯:“陛下知道爲什麼要守孝三年嗎?”

“守孝三年……難道就是爲了明悟自己的命格?”

“臣不知道古人立此制是不是出於這個考慮,但是據臣所知,於守孝期間脫胎換骨的人有不少。”

“比如誰?”

“比如袁紹。”蔡邕又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還有臣。”

劉辯看着蔡邕,一時不知道怎麼說纔好。他聽說過蔡邕是個孝子,但是他不知道蔡邕在守孝期間明悟了自己的命格。他順嘴問道:“你是什麼命格?”

“杜鵑。”

劉辯差點再次吐血。杜鵑啼血,那可是苦命鳥,怪不得蔡邕命這麼苦。

“袁紹是什麼命格?”

“臣不知道。”蔡邕搖搖頭,“可是臣知道,袁紹少年時,雖爲公族,卻並不出衆。其後遭母喪,守服三年,再然後又追行父服三年,六年服畢,再現於世,則如楚莊王之鳥,一飛沖天,一鳴驚人,成爲天下年輕人的領袖。以臣之見,他當是在前三年中初悟了命格,這才追行三年父服,以畢其功,然後儀態萬方,威儀大成。”

“這麼說,守孝的意義其實不在追思父母,而是領悟自己的命格?”

“不然,追思父母,當是聖人制禮的本意。”蔡邕道:“人皆爲父母所生,父母乃人之先,爲父母守孝,與父母在天之靈相接,可能正是領悟自己命格的契機所在。”

守孝三年是古禮,在孔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被人非議,不能嚴格執行。到了漢代更是破壞無遺,除了少數人或是出於至孝,或是出於邀名,會守孝三年之外,很少有人真能爲父母守孝三年。

如果按照蔡邕這個說法,守孝三年除了追思父母之外,正是明悟自己命格的契機,那也就能解釋爲什麼後世沒有出現那麼多神奇的人物了。沒有了守孝三年的習慣,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自然發揮不出自己所有的天賦,原本的潛能也就只能一直潛着了。

“先生去朔方,又與命格有什麼關係?”

“守孝三年,常人尚可,天子卻無法實現。三年不理政,天下必亂。”

劉辯連連點頭附和,這倒是事實,別說三年了,三個月恐怕都不成。

“臣去朔方,是尋找另一種明悟命格的辦法,一種已經失傳的辦法。”

劉辯忽然激動起來:“不用守孝三年,也能明悟命格的辦法?”

“正是。”

“那先生找到了嗎?”劉辯話一出口,隨即又失望了。蔡邕一開始就說過了,他沒有完成先帝託付的使命,自然是沒找到了。

“臣沒有找到。不過,臣從匈奴人、鮮卑人的習俗中有所感悟,知道那可能是什麼了。”

“是什麼?”

“是樂,古樂,已經失傳的《樂經》。”蔡邕長嘆一聲:“古樂失傳,古禮亦廢,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越來越少,聖人當出而不出,亦其然也。”

第397章 卻之不恭第251章 起點第79章 歪打正着第414章 何必當初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293章 有龍,敢屠否?第2章 赤兔龍馬第361章 風雲變第396章 不謀而合第139章 黑刀第195章 狼與鷹第438章 試陣第411章 攻城與攻心第351章 意外第292章 觀者衆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氣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458章 簡單粗暴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360章 陽謀第420章 高山第422章 捨得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341章 單騎破陣第288章 小心思第2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99章 人心莫測第162章 卞氏第288章 小心思第304章 臥龍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449章 高處不勝寒第138章 激將計第112章 見面禮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355章 衆生平等第335章 破境第423章 傳國璽的秘密第211章 養虎爲患第100章 一舉三得第10章 密室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123章 裴潛第27章 唯快不破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44章 失傳的樂經第381章 三重卦第128章 百年之局第427章 風乍起第419章 關心則亂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75章 攻心爲上第5章 袁紹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209章 棋高一着第451章 于吉第347章 一夫當關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447章 命運第254章 烈士第403章 想念第10章 密室第110章 人無完人第31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48章 騎虎難下第149章 劉氏祖山第249章 喪家之犬第196章 兵馬俑之謎第115章 愚不可及第257章 親親賢賢第240章 空歡喜第292章 觀者衆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228章 爭勢第199章 親疏有別第307章 借刀殺人第434章 魏延第241章 兩隻鷹第161章 危機第23章 神棍第256章 望穿秋水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32章 陰魂不散第280章 玄冥之海第150章 百密一疏第324章 惜別第164章 剛者易折第265章 夜驚第206章 鮮卑人的危機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363章 縴夫第56章 明爭暗鬥第196章 兵馬俑之謎第239章 曹操擒龍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197章 馬賊
第397章 卻之不恭第251章 起點第79章 歪打正着第414章 何必當初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293章 有龍,敢屠否?第2章 赤兔龍馬第361章 風雲變第396章 不謀而合第139章 黑刀第195章 狼與鷹第438章 試陣第411章 攻城與攻心第351章 意外第292章 觀者衆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氣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458章 簡單粗暴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360章 陽謀第420章 高山第422章 捨得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341章 單騎破陣第288章 小心思第2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99章 人心莫測第162章 卞氏第288章 小心思第304章 臥龍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449章 高處不勝寒第138章 激將計第112章 見面禮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355章 衆生平等第335章 破境第423章 傳國璽的秘密第211章 養虎爲患第100章 一舉三得第10章 密室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123章 裴潛第27章 唯快不破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44章 失傳的樂經第381章 三重卦第128章 百年之局第427章 風乍起第419章 關心則亂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75章 攻心爲上第5章 袁紹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209章 棋高一着第451章 于吉第347章 一夫當關第325章 念念不忘第447章 命運第254章 烈士第403章 想念第10章 密室第110章 人無完人第31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48章 騎虎難下第149章 劉氏祖山第249章 喪家之犬第196章 兵馬俑之謎第115章 愚不可及第257章 親親賢賢第240章 空歡喜第292章 觀者衆第405章 事出意外第228章 爭勢第199章 親疏有別第307章 借刀殺人第434章 魏延第241章 兩隻鷹第161章 危機第23章 神棍第256章 望穿秋水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32章 陰魂不散第280章 玄冥之海第150章 百密一疏第324章 惜別第164章 剛者易折第265章 夜驚第206章 鮮卑人的危機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363章 縴夫第56章 明爭暗鬥第196章 兵馬俑之謎第239章 曹操擒龍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197章 馬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