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

李從璟頷首表示承認莫離所言,走進屋中,從案桌上拿起一本冊子,遞給莫離,示意諸人傳看,自身在案桌後坐下,道:“扶余戰事開啓之前,軍情處、演武院都已派遣精銳人手趕赴扶州,目的就在於近距離觀察契丹軍,這是近月來他們彙總的情報。”

說着又拿起一本冊子,遞給王樸,“這是根據以上情報,參謀處做的契丹軍、渤海軍軍力分析,對兩軍兵力多寡、大軍軍備、士卒素質、將軍才能、全軍士氣等進行了詳細評估,經過推演,在結尾處,參謀處給出了扶州失陷的預計期限。”

在莫離、王樸、杜千書擡起頭,雙眼有些發亮的時候,李從璟補充道:“不能盡信的單方面預計期限。”

“兩個月?”無論如何,在看到參謀處給出的時限之後,王樸還是怔了一下,“這個時限是否有些太過誇大了些?”

扶余戰事已經一月,再有兩個月,那麼僅是扶州就抵擋了契丹三個月的猛攻,在耶律阿保機準備良久,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征的前提下,似乎顯得有些不合理。

李從璟道:“渤海國吏治黑暗,舉國潰爛,大明安執掌權柄時日不多,尚來不及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下,渤海國差幾隻有一戰之力。面對契丹的舉國進攻,扶州既是渤海國抵擋契丹的第一座堡壘,也是最後一座。說到底,渤海國的羸弱已經使他經不起一場大敗,而大明安集結有限精銳,在扶州孤擲一注般的與契丹決戰,也是認清了這點,然而卻也使得一旦扶余被攻陷,渤海國就離亡國不遠了。有此前提,大明安一派的救國志士,必對此戰全力以赴,如此方有三月之期。”

杜千書沉默片刻,擡頭問道:“既然軍帥如此判斷,理當儘早馳援渤海纔對,爲何此番只派遣了盧龍軍和新軍攻打遼東?若是令百戰軍前往,遼東才能旦夕攻克。”

李從璟微微搖了搖頭,說了一句讓杜千書很意外的話,他道:“幽州軍要等扶州被契丹攻下之後,才能參戰!”

“這是爲何?”杜千書和王樸雙雙失聲,大感不解。

李從璟站起身,緩緩說道:“誠然,扶州被克,渤海國會損失慘重,但契丹也必因此遭受不小損失。在外有我幽州軍相援的情況下,本該潰敗的渤海國卻不至於立即土崩瓦解,而一心要做中興之主的大明安,更不會輕易放棄,如此,渤海仍有餘力再戰,這是其一。”

“反觀契丹,攻克扶州之後,戰線拉長,補給就會變得困難不少,這也是我們的可趁之機,此乃其二。”

“而扶州之所以爲渤海西面門戶,是因扶余地形複雜,有不少險要。一旦契丹攻下扶州,而渤海不潰,其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掌控整個扶余、進擊龍泉府的話,契丹大軍就會陷入泥潭之中,其多精銳騎兵的優勢,也會在山地戰中處於被動地位,優勢無從發揮。而此時參戰的幽州軍,就是要將扶余徹底變成讓契丹寸步難行的沼澤,讓其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進而一步步消耗他們的銳氣,蠶食他們的兵力,最終達到疲敵的目的,此爲其三。有此三者,纔有我們取勝的機會!”

最後,李從璟總結道:“以幽州軍現在的戰力,便是加上扶余的渤海軍,野戰也無法勝過契丹二十萬大軍,這是現實。因此,此戰必須讓渤海軍藉助扶州城,先消耗契丹軍力,這是我不立即馳援扶余的原因。而以最穩妥的方式,謀求以最小的代價,去達成戰略目的,這便是我選擇以整個扶余作爲戰場的理由。”

王樸與杜千書沉默良久,莫離輕笑道:“說到底,最後一句話纔是關鍵,即便是與耶律阿保機交手,你也不願與其正面硬戰,其根本原因,還是不願讓幽州軍遭受太大損失。”

李從璟笑了笑,“契丹要打,但也犯不着

血戰到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地步,天下的戰場大得很,現在把人打沒了,日後怎麼辦?”

這話把幾人說得一愣,在大覺有理的同時,又被李從璟的大膽和野望折服。

王樸與杜千書離去之後,莫離留了下來,屋中只剩下他與李從璟、桃夭夭三人。莫離打開摺扇輕輕搖動,似笑非笑的看着李從璟,“老實說,李哥兒,將參戰之機選在扶州被克之後,除卻方纔那些考慮,你真正的心思是什麼?”

永遠都是一副百無聊賴模樣坐在旁邊的桃夭夭,聞言睜大了眼睛,怪異的看向李從璟,她這幅見鬼般的神情,應該是被此事撲所迷離的真相,和真相背後李從璟的深沉用心給震驚到了。

李從璟笑容隨意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已。說到底,耶律阿保機這回發動的是攻滅渤海的戰役,我們是外援。不讓渤海和契丹碰得頭破血流,在他們最危急、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如何能談成最好的條件,從渤海國謀得最大的利益?”

“有道理,沒好處的事咱可不幹。”莫離大點其頭,很認同李從璟的這個觀點,然而他並未就此滿足,“不過這似乎還不夠吧?這可是玩火,一不小心玩過了頭,可是有崩盤的危險。你冒這麼大的風險,可別說就爲了從渤海多撈些好處。”

在沒有外人的時候,李從璟並不拿捏架子,他雙手一攤,“那你說還有什麼?”

見李從璟擺明了要自己扮演心機深沉之輩,莫離很不愉快,他轉頭問桃夭夭,“桃統率,你相信他的話嗎?”

“不相信。”桃夭夭嗅之以鼻,顯得對李從璟的腹黑很有期待值。

莫離嘿然一笑,孩子氣一般向李從璟投過去一個你懂得的眼神,這才收斂了神色,肅然道:“渤海,本我大唐藩鎮,而今,雖時有朝貢,但孤懸塞外,已有自立之跡象,大明安、李四平之輩,無不心有此念。我等幫大明安掌權,助其強國,意在抗衡契丹,而不是意養虎爲患!渤海強則強矣,但必須要能夠掌控。日後一旦契丹勢弱,而渤海愈強,我等今日之謀,豈不成了讓北方再現一個契丹的笑話?平衡契丹、渤海,就是必取之道。眼下之勢,讓渤海存國,能牽制契丹可矣,萬不能使其有機會趁機做大,以至尾大不掉!我想,這纔是李哥兒你不願早助渤海的根由吧?”

李從璟不再賴皮,點頭道:“邦交之道,不在除強扶弱,而在弱強、平衡。維護自身霸主地位,使敵不能威脅自身,而保證對其徹底的掌控力,這是邦交追求的至高目標。”

“邦交之道,不在除強扶弱,而在弱強、平衡。”莫離仔細咀嚼着這句話,眼前漸漸明亮,“如此,他日草原大定,我等可以放心離開幽州了。”

桃夭夭抓了抓頭髮,不知道李從璟和莫離說的什麼鬼,明智的選擇閉上眼睛,懶得理會。

說完渤海之事,李從璟將目光放到眼下來,對莫離道:“收復營州容易,要在營州落地生根難。營州地廣人稀,如何生聚,可謂千難萬難,而作爲盧龍邊境,營州又直面契丹,這就更增加了此地百姓生聚的難度。然而此番克下營州,不同於同光元年,你我再無將其拱手讓人之理,如何治理民政,得有個綱領纔是。”

莫離道:“治理營州,首要之難,在於人口,若能使營州有人口,則其它問題可迎刃而解。”

“遷民?”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然而戰事未歇,如何遷民?盧龍百姓,又有多少人願意徙邊?如此大舉動,朝廷是否允許?”

“此遷民,非遷盧龍九州之民。”莫離搖頭正色道,“而是遷營州之民。”

“噢?”李從璟眉頭微挑。

這看似是一句矛盾的話,然而莫離既然說出口,就

必定有下文。

莫離接着道:“同光元年,大軍初征營州,曾受‘義軍’之助,李哥兒可還記得當時情景?”

“先有黃宗助君子都勝耶律赤朮於白狼山,後有許伯先、陸君嚴領八百壯士從軍,助我等在退至扁關前,成功疲憊耶律倍、耶律敵刺所率五萬大軍,此間之事,如何能不記得?”

“自古燕趙多壯士,誠然如此。營州之前雖爲契丹竊據,但苦於營州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契丹在佔據營州之後,其用多在軍事,是作爲進攻盧龍的前哨之用,對民政並無建樹,管理鬆散。也因此,營州成爲‘灰色地帶’,山賊衆多,馬幫肆虐,民風彪悍。軍情處初至營州時,立足也異常艱難,營州的情況,總結起來是四個字——民少賊多。”莫離娓娓道來,說到這裡微微一頓,目光趨於銳利,“既然民少賊多,那就化賊爲民!這就是我所說的遷民之策。”

“化賊爲民?”饒是李從璟思維跳躍,也被莫離這個想法驚了一驚,隨即他開始思索這個方法的可行性,最後搖頭道:“只怕賊性難改。”

李從璟此言,莫離並不認同,他嚴肅而且認真地說道:“始皇帝並六國,異國之民也可爲我之民;班超通西域,異族之民也可爲我之民!胸懷若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李哥兒,何以自縛手腳?”

一直不怎麼插話的桃夭夭,此時也冷哼一聲,“亂世當道,若非苦無活路,誰人願意拋家離鄉,入山爲賊?若能有一方土地可供耕作,飽食暖衣,誰願從賊,辱沒祖宗,朝不保夕?”

兩人說得不差,但對李從璟而言,如今戰事正急,他需要的是一個穩固的後方,而不是一個隨時可能有變故的後方,哪怕只是極小的機率,極小的變故,他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從軍多年,他早已習慣將風險降低到最小,對細節的苛刻和追求完美的行事風格,讓他對能掌控的東西,有一種極端的控制慾望。

莫離見李從璟不言語,知道他仍舊持保留意見,想了想,繼續道:“今遷山民出山,給予土地,發放戶籍,輕徭薄賦,棄惡從善者必如過江之鯉。對性善之輩,李哥兒寬宥以待,對性惡之輩,李哥兒嚴刑以對,如此不出數載,營州必治!”

這話說完,李從璟臉色稍緩,莫離抓住機會,進一步說道:“李哥兒先克平州,始有百姓跪拜於衙前;出扁關擊契丹,始有八百義軍協從助陣;大勝耶律倍、耶律敵刺歸來,始有盧龍十萬兒郎踊躍入伍,欲從王師護邊擊賊,振奮國威!今,李哥兒破雁南,治營州,教化地方,‘變幽雲之天’正當其時,‘幽州之福’之名,將成‘大唐之福’,傳遍天下!如是,李哥兒振臂一呼,何愁不能得‘十萬青年十萬軍’?離只怕到時,天下志士當爭相入幽州!一旦如此,區區契丹小國,何以能擋我大唐王師?!”

屋中沒有外人,不必避諱,莫離情緒激昂,直言道:“治國之道,剛柔並濟,興義兵,還得行仁政。至剛易折,譬如大秦,二世而亡;至柔易亡,譬如宋魯,徒爲羔羊。當今天下十國,諸侯相爭,烽煙不熄,李哥兒欲成大事,自當一手雄師,攻城拔寨,一手仁政,收攏人心!前者定國,後者安邦,前者可掃蕩羣雄,後者令天下歸心,如是,大業可期!”

“今李哥兒率王師出征,大軍在前,而文吏在後,不正欲行剛柔並濟之事嗎?怎麼事到臨頭,反而猶豫?”

李從璟修身養性多時,平日喜怒不形於色,此時聞聽莫離之言,也禁不住臉色數變。末了,他起身,對莫離一拜,由衷道:“今日若非莫哥兒,我將大錯矣!”

笑意浮上臉龐,莫離收拾好情緒,打趣道:“如此,化賊爲民,其策如何?”

“善!當立行之!”

(本章完)

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四十 勢運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五十八 總攻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四十 勢運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封推感言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四 水寨(2)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四十 勢運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五十八 總攻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四十 勢運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封推感言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三十五 李繼韜之謀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四 水寨(2)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