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

“都是一幫龜孫子,幹他孃的!”山石、林木如同浮光掠影,不斷往身後退去,渾身難受的趙象爻罵罵咧咧個不停,好似唯有如此,才能消減他心頭的痛苦一般,此時此刻,所有人的心頭都不是滋味。

傷員自行留下斷後,這樣的戰鬥方式未免太慘烈了些,這樣的逃跑方法也未免太窩囊了些,然則,隨着傷員一批批留下,身旁的同伴愈來愈少,仍在奔進途中的軍情處銳士們,內心反倒是漸漸平靜下來。

平靜,不是對壯烈戰死同袍的漠然,而是對自己生命的漠然,這種漠然意味着,他們俱都做好了在一刻,便由自己留下來斷後的準備。

兩百里餘里劍閣,一日夜奔馳,趙象爻身旁的同伴,到最後已只剩下三人。

到了此時,衆人無不精疲力竭,腳底的疼痛感已經消失,身體麻木的彷彿沒了知覺,趕路已成爲一種本能,向前,成爲一種機械的移動。不時有人摔倒,而後被身旁的同伴扶起,繼續一跌一撞往前奔走。

可以說,此時幾人還在趕路,完全是憑藉一股意志支撐着。

若非領路者對此道路早已十分熟悉,以衆人這個狀態,怕是連迷路都有可能。

黎民降臨,光明驅散黑暗,大地上的黑幕潮水一樣消退、雲海一般消散,按說此時是一日中最涼的時候,然則對於趙象爻等人來說,身體早已沒了那麼多感知。

驀地,趙象爻停下腳步。

“趙統領......”

趙象爻身後的人猝不及防,將他撞得一晃,身前的人聽到聲音,俱都回過頭來。

趙象爻看向面前這些狼狽的部屬,三人無不大汗淋漓,衣衫都能擰出水來,長時間的奔跑,使得衆人脫水得厲害,每人都嘴脣發白,身體早已不堪重負。然而,趙象爻的眼中沒有哀傷,沒有憤怒,相反,雙眸裡反而透出一股欣慰、驕傲的神色。

觸及到趙象爻這個顯得怪異的眼神,三人忽然明白了什麼,那撞上他的銳士,最快反應過來,搶先一步轉過身,邁着山一般沉重的步伐就往回跑,“趙統領,你們先走,我留下......”

他走出沒兩步,被趙象爻一把抓住後頸的衣領,提了回來,這個尋常的動作,卻讓趙象爻分外費力,他面帶微笑,語氣卻不容置疑,用乾的彷彿要冒火的嗓子,發出公鴨般嘶啞難聽的聲音,“老子氣力不多,聽我把話說完。”

原本爭着要留下的衆人,聞聽此言,俱都停下了掙扎,望向趙象爻的眼神,有着濃稠到化不開的傷痛。

趙象爻勉強笑了一下,指着身前的山巒道:“翻過這座山嶺,就能走出劍閣,出了山,會有我們的人接應。臨門一腳了,萬不能前功盡棄,我是統領,趙勝雲說得對,我身手最好的,只有我能爭取到你們出山的時間。”

說着話,費力想解開腰間的竹筒,牛皮繩卻是系的死結,拉扯了半天也沒能弄開,趙象爻面色漲紅,喘氣更粗重了幾分,他索性拔出長刀,將牛皮繩割斷。

將長刀隨手丟在一邊,如待珍寶般捧起竹筒,鄭重交給身前的同伴,神色肅穆如臨深淵、如朝君王,趙象爻沙啞的聲音再度響起,“此物,軍情處千百銳士,三載心血所繫,務必交之疾火先鋒李紹城,不容有失!”

一名銳士莊重接過竹筒,如感泰山壓頂,看到趙象爻的神色,再也經受不住,淚涌如泉,聲音哽咽,道:“統領放心,如負重託,生生世世,永不爲人!”

待對方接過竹筒,聽了對方的保證,趙象爻露出一個發自內心的衷心笑容,頓感渾身一鬆,如同卸下萬千重擔。

“走罷,無需送我最後一程。我大唐男兒,生不負君王家國,死不負七尺之軀,頂天立地,浩氣長存,勿用悲歌!”趙象爻彎腰撿起長刀,面西背東,佇立道中。

死不旋踵,此之謂也。

三人相視一眼,皆知前路或還有艱難,向趙象爻單薄而悲壯的背影深深一禮,不復多言,轉身就走。

晨光普照,山風拂面,趙象爻自衣衫上撕下一塊布條,將長刀綁在手上,迎風而立。

“天佑大唐!若帝國能得重新強盛,我趙象爻死得其所......今日,我趙象爻,終也成就了一件大事!”

......

一陣清脆的鼓掌聲響起,接着,一句淡淡的嘲諷聲傳來,“壯哉,壯哉!

趙統領,你這是準備以死報國?”

聽到這個聲音,趙象爻一愣,隨即回身擡頭,望山腰上望去。

山樑上,一襲紅衣背光而立,正笑嘻嘻的看着他,猶在搖頭而嘆,“可惜,趙統領,今日你註定成不了烈士了。”

熟悉的聲音、身影,看清對方那張彷彿永遠稚嫩如少女的臉,趙象爻眼珠轉了轉,正想回擊一句“你個小丫頭片子,安敢嘲笑你二爺”,身子卻沒了力氣,晃了兩晃,心安理得的倒在路上。

昏睡過去之前,沒有人聽到,趙象爻嘀咕了一句:“趙勝雲、二虎子......你們沒有白死......”

這一日,李紹城率軍抵達劍門。

翌日,天成四年八月初七,白露。伐蜀北路軍疾火先鋒五千將士,始攻劍門關。

......

李紹城率軍抵達劍門的同一日,京都洛陽,朝廷舉行盛大誓師儀式,皇帝李嗣源祭祀天地,授旗於大唐秦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從璟,命其總領三軍,入蜀攻伐逆臣。

次日,李從璟率領五萬禁軍,自洛陽開拔。

......

依舊是白露當日,遂州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閬州保寧軍節度使李仁矩,相繼接到朝廷詔令,命其聯兵進討劍南東川節度副使李紹斌。

閬州保寧軍節度使李仁矩,也是軍中宿將,只不過與李從璟等人驍勇善戰,逢敵不避矢石,親身陷陣,而後百戰成名不同,李仁矩並不以個人武勇見長,早年在李嗣源麾下,也是客將一流。

所謂客將,節度使帳下,職司接待使節、賓客、出使外交等事的武官,有武將之名,而無武將之實,不領兵、不上陣、不與敵廝殺。

李嗣源繼位大統之後,李仁矩爲客省使,加封左衛大將軍。所謂客省使,實際職能與客將並無本質區別,職司禮儀、邦交、少數民族管理之事。左衛大將軍,自府兵制崩潰以來,無兵可領,到而今,不過是虛銜罷了,封之以示尊榮、地位,李從珂、石敬瑭,亦皆爲左衛大將軍。

由此可知,李仁矩並不長於軍事。

保寧軍,設鎮於蜀中,堪稱在蜀地心腹,所選節度使,緣何用了不長於軍事的李仁矩?這卻是有緣由的。

首先,李嗣源繼位以來,朝廷與兩川之間的聯繫,向來-經由李仁矩之手,朝廷遣使兩川,亦多用李仁矩。前些時候,李嗣源於洛陽南郊祭祀天地,兩川依制要貢獻禮錢,朝廷便是派李仁矩去取。如是,李仁矩對兩川瞭解較深。

其次,李仁矩深得安重誨信任。在蜀中設立武信軍、保寧軍之策,既然是由安重誨所提議,他在人選上便有天然優先舉薦權。

再次,李仁矩跟隨李嗣源多年,忠心可鑑,而朝廷在蜀中腹地設鎮,節度使必要忠心不二之人,另外,許多年來,李仁矩在李嗣源身旁鞍前馬後,不可謂沒有功勞,從李嗣源加封其爲左衛大將軍便能看出,李嗣源亦是對其頗爲看重。

第四,李仁矩爲官爲將多年,經驗豐富,閱歷深厚,也是成爲節度使不可或缺的資本。

正因這種種原因,李仁矩得以出任保寧軍節度使。

是以,在接到朝廷令武信軍、保寧軍聯合進討李紹斌的詔令後,李仁矩沒有猶豫,當即遣了使者,卻跟夏魯奇商議用兵之法,準備大幹一場。

熟不知,派往遂州的使者還未歸來,李仁矩即接到了一份緊急軍報。

這份軍報,使得李仁矩與夏魯奇合軍進討李紹斌的願望,化爲泡影。

......

卻說七月中的某日,西川進奏官蘇願,從洛陽火急火燎趕回了成都,快馬加鞭,未歸自家府邸,徑直來府衙求見孟知祥。

孟知祥得知蘇願歸來,驚愕之餘,心跳加快。所謂進奏官,藩鎮派駐京城的官吏,乃是聯繫藩鎮與朝廷、交流兩地信息的重要官職,類似於後世的駐京辦公室。蘇願未得令而擅歸,必有大事,而當此之際,何謂最緊要的大事?

蘇願見了孟知祥,當頭便拜,語出驚人:“朝廷意欲於今秋用兵兩川,請大帥速速應對!”

朝廷意欲向兩川用兵,雖說孟知祥早先就有預料,但預料與確信,中間相隔了十萬八千里——更別說時間就在今秋,聞聽蘇願此言,孟知祥頓時臉色大變,連忙扶起蘇願,詳問其故。

孟知祥素有自立之心,又是有大智慧之

輩,自然會對朝廷動向嚴密關注,他給予蘇願豐厚資財,令其在洛陽結交朝廷權貴、往各處安插眼線、四方探聽消息之事,自然不用多提,李從璟用軍情處作爲細作,打探兩川種種情報,這蘇願在洛陽,便也是孟知祥的“軍情處”。

故而,朝廷對兩川用兵的打算,雖未在朝堂上明言,而只是與幾位宰輔謀劃,卻也讓這蘇願在最後關頭得知了去。

聽罷蘇願的敘述,孟知祥便知此事不會有假了,當即召集幕僚商議對策,又是這蘇願,諫言道:“西川既已與東川結盟,當此生死存亡之際,自當攜手同進。依卑職之見,武信軍、保寧軍紮根蜀中腹地,隨時有可能擾亂兩川,與攻蜀唐軍內外呼應,實爲眼前大患。故而,當先集中軍力,剪除武信軍與保寧軍,再向劍門增派重兵,同時佔據涪州,守住入蜀通道,如此即便唐軍大舉攻來,兩川亦可高枕無憂。”

蘇願這番話,與“攘外必先安內”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是眼下不容爭辯的上佳之策。孟知祥曉得厲害,無不點頭贊同,但這只是大局之策,具體用兵之法,蘇願不知底細,得由孟知祥親自操刀。

隨即,孟知祥派蘇願出使東川,約李紹斌起兵,同時給李紹斌送去了用兵策略:請東川先攻武信軍、保寧軍,而後西川出兵相助,戍守劍門。

對孟知祥的用兵之法,李紹斌還了個價,表示東川可攻保寧軍,請西川去攻武信軍。

得到李紹斌的回覆,孟知祥冷笑不迭,連道李紹斌狡猾。

“閬州、遂州二鎮,以遂州爲強,而閬州爲弱,李紹斌自取其弱,而予我於強,委實小人之態!難道李紹斌便不知,閬州、果州、遂州俱在他東川,圍的是他梓州麼?我西川出兵,乃是相助他東川,當此緊要之際,李紹斌竟然討價還價,分不清主次,作此小人之態,讓人憤恨!”有幕僚看透李紹斌的用意,不由得大罵,說完還請孟知祥不要助漲李紹斌的小人氣焰,就這麼讓他佔了大便宜。

出人意料,孟知祥並未如這位幕僚所想的那樣,跟李紹斌要什麼籌碼,亦或還價,而是冷靜道:“以強弱論,西川強而東川弱,西川擊遂州,而東川擊閬州,並無不妥;以形勢論,眼下朝廷雖是進逼東川,實則與進逼西川無異,東川若亡,西川焉能獨存?你方纔說得對,眼下爲緊要之際。既爲緊要之際,分清主次並不重要,聯合拒敵、保住兩川纔是根本。如是,能者多勞,西川多出些力,又有何妨?若是如那婦人一般,斤斤計較於蠅頭小利,而丟失了大局,落得身死道隕的下場,豈不讓人恥笑?”

“局勢危急,分毫必爭,回覆李紹斌,便按他之所言,我西川攻遂州,他東川攻閬州。”說罷,猶覺火候未到,補充道:“閬州雖較之遂州弱,卻也不可小覷,我西川需得分兵一部,以助李紹斌早日攻克閬州,如此,才能叫東川儘快分出兵力來,穩守劍門!”

衆人聞言,無不歎服於孟知祥的胸襟、遠見,皆大拜而贊,稱其爲“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這四字落入蘇願耳中,他不由得暗自哂笑。

孟知祥出兵攻打遂州不說,還相助李紹斌攻打閬州,果真是大公無私、以德報怨?

非也。

試想,若是最後閬、果、遂三州平定,遂州自入孟知祥囊中不必說,那東川軍民,會不會對孟知祥的出兵相助感恩戴德?

若是兩川擊敗王師,一山難容二虎,日後兩雄爭霸,有此軍心民心在,誰又佔據了天然優勢?

以德報怨?這世上沒有以德報怨這回事。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故而,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聖人尚且如此,何況常人?

當他人對你以德報怨時,若非他人委實太過弱小、的確軟弱可欺、沒有反擊之力,這往往就意味着,他在對你用心了,必有後圖。

朝廷往先對兩川多番容忍,可謂以德報怨乎?然則如何,現今,趁兩川鬆懈,大舉來攻!

若非蘇願帶回消息及時,兩川之局會如何,委實不堪設想!

是日,孟知祥傳出帥令:

命上-將李仁罕爲行營都部署,漢州刺史趙廷隱爲副,簡州刺史張知業爲先鋒,領軍三萬,攻打遂州。

命牙內指揮使侯宏實、孟思恭領兵四千,援助李紹斌,攻打閬州。

另遣三路兵馬,分攻瀘州、黔州、涪州!

(本章完)

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四十 勢運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十二 襲營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二十 天下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
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四十 勢運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十二 襲營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二十 天下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