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

韓延徽搖搖頭,嘆道:“只怕等傳令信使趕上先鋒大軍時,其已與敵軍遭遇,此時令其後撤,爲時晚矣!”

“爲時晚矣?”耶律阿保機卻露出意味深長的神色,“怕不見得。”

韓延徽眼前一亮,“皇上已有成算?”

“北路軍雖敗,畢竟有三萬之軍,敵軍能勝之,代價不會小;先鋒軍雖只萬人,卻乃精銳,即便遇到些麻煩,不會輕易落敗;而朕若是不令其後撤,立遣精騎增援,還是半日即能趕到。”耶律阿保機目光深沉,嘴角卻含着笑,“若是敵軍沒有與先鋒軍交戰也就罷了,如若交戰,在朕派遣的援軍趕到時,必是相互深入之局面,此時己方生力軍加入,你說,敵軍是敗,還是不敗?”

韓延徽大喜,“這是我軍扭轉局勢,反敗爲勝的不二良機!”

耶律阿保機看得更遠些,他接着道:“能速敗三萬北路軍的,必是敵軍絕對主力和精銳,依據軍報,前戰主攻的乃是幽州軍,倘若此戰能擊潰、殲滅這部分幽州軍,則此地戰事,至此已定。李從璟再有謀略,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也只能認敗、認死!”

“妙極,妙極!”韓延徽讚歎,“卻想不到,局勢竟會有這樣的轉變!輕敵冒進,反而成就了滅敵良機。”

“戰機總會有的,就看爲帥者能否抓住了。”耶律阿保機微笑道。

“敢問皇上,意欲遣何部增援先鋒?”

耶律阿保機胸有成竹,“援軍不宜過多,否則拖慢行軍速度,貽誤戰機,只要精銳即可。此行,非司近部莫屬!”

聽到司近部這三個字,韓延徽神色一凜。

那是耶律阿保機兩支御前親軍之一,戰力冠絕數十萬契丹軍。

......

“將軍,這地方叫什麼名?”

“黑石嶺。你問這個作甚?”

“沒啥,隨便問問,嘿嘿。”

孟平看着眼前撓頭的楊重霸,心中雖然知道對方言不由衷,卻沒有多問。腳下的石塊是黑色的,這大約是此地名爲黑石嶺的緣故。他的目光落向四周,入目盡是潛伏於林中的聯軍步軍將士,身前的視野很廣闊,山林之下,是一條大道,更遠處的田地一片荒蕪,卻顏色異樣。那裡就是先前大軍與契丹北路軍交戰的地方。

楊重霸坐在石塊上,懷抱橫刀,望着白日戰場,一動不動。星辰如海,黑夜並不漆黑,但視線卻也並不明朗,楊重霸此時的凝視,會顯得很吃力、很累。

孟平心裡知道,楊重霸之所以問此處地名,是想記住他曾今戰鬥過、流血過、也埋葬了他生死同袍的地方,甚至,這裡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埋骨的地方——亦或許只有戰死,沒有埋骨,屍身曝於野,被鳥獸啃食。

記住戰鬥過的地方,不僅僅是記住地名。但無論如何,都需要知道那個名字。

這是一種屬於戰士、屬於軍人的情結。這種情結並不難理解,人皆有之,只不過記住的原因不同罷了。東晉桓溫,北征中原時,路過故地,眼見二十年前所植柳樹儼然成蔭,遂感嘆道: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便是這般。

只不過戰士是孤獨的,他們征戰、流血

、死去,不爲生民所見,了無痕跡,所以他們的情結,也顯得厚重而悲涼。

冬夜嚴寒,山風如哭,作爲伏軍,卻不能點火,將士們就着冰水嚥下乾糧,不停向手中刀箭呼出一團團熱氣,揉-搓不停,以免甲兵被凍住。

大明邢在山林中來回走動,巡查情況、鼓舞士氣。

一衆精騎立於道上,陣型和山巒一樣穩重,李紹城端坐馬背,閉目養神。冷風吹起騎兵們的黑色披風,動如浪濤。

“敵軍已至十里之外!”有斥候回報。

李紹城不爲所動。

“敵軍已至八里之外!”

“五里!”

“三裡!”

“一里!”

馬蹄聲攪碎夜的寧靜。

李紹城陡然睜開眼,擡頭看向一側山脊。

月在山巔,夜空純澈,羣星如墜。青山悄然無聲,林木靜若處子。

一團火把在山脊亮起,頃刻間,周山皆亮。

殺聲四起,從天而降。

無數火把雨點般落入道上的契丹軍中,大道頓時亮如白晝。箭雨騰空,劃過一道弧線,在月光下現出簾幕一般的輪廓;山石如洪,江流入海。

李紹城提起長槊,向前一引,雙腿狠夾馬肚,“殺!”

萬軍齊出,殺向契丹先鋒軍!

......

軍營中,燈火通明,無法安睡的大明安走出大帳,步上角樓,登高而望。

腳下軍營明亮如晝,然而遠望卻只能看見黑夜,別的什麼也無法看到。

與厚袍大氅的大明安不同,角樓上原本佇立的軍士衣衫單薄,而今夜似乎格外寒冷,這使得這名軍士微微發抖,牙齒打顫。

大明安注意到軍士的窘迫,心中有所觸動,走上前,接過軍士手中長戟,對他道:“把號角給我,我來替你,你且去歇息。”

“世子殿下,這......這怎麼使得!”軍士誠惶誠恐。

大明安佯作生氣,板起臉道:“這是軍令!”

“......是!”軍士再不敢多言,解下號角交給大明安,滿懷感激行禮,退了下去。

佩好號角,握緊長戟,挺胸而立的大明安,雖受寒風吹佛,此時卻不動如鬆,連帶心中也安定不少。

雖然,其實他什麼都沒有做。

但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在感到不安的時候,總需要做些事情來安慰自己。現在,對部屬展示了仁慈之心、並且充當哨兵角色的大明安,就是如此。

營中還有一人睡不着,他本來在軍營中信步走動,遠遠看到大明安,就走過來登上角樓,向大明安行禮。

大明安目不斜視,卻露出一絲微笑,“先生也睡不着麼?”

李四平沒有掩蓋心思的打算,實誠道:“前途未卜,前路不知,如何能夠安睡?”

“船到橋頭自然直,先生何必如此憂慮?”大明安顯得淡然從容,“再者,眼下局勢漸好,各部也在行動,就連李將軍都已親自上陣,先生還有什麼可擔憂的?渤海國的局勢會愈發好轉,先生應該有這個信心。”

李四平本在苦笑,直到聽到最後一句話,

這才猛然驚覺,立即收斂神色,肅然道:“是!”

大明安最後一句話,無疑在詰責李四平,不該深夜在軍營中游蕩,將自己的不安表露給將士看到。作爲大明安心腹近臣,若是他都這般焦慮、不安,普通將士見了,定會以爲形勢嚴峻,怎會不人心惶惶?

如此看來,大明安此時微笑適然,也不過煞有介事罷了。

大明安沒有追究下去的打算,只不過若有深意道:“比之你我,那幾位先生就顯得氣定神閒得多,連帶帳中燈火都熄了,想必睡得很是安穩。”

李四平順着大明安的眼神看去,自然知道對方指代的是誰。李從璟已領君子都出戰,但是莫離、王樸卻和另外一部幽州軍留了下來,現在,兩人的大帳裡都已沒有燈火。

這份氣度讓李四平很是佩服,他道:“不瞞世子殿下,李將軍此番率軍進入渤海,親與契丹軍鏖戰,很出乎臣之預料。”

雖然大明安與李從璟有結盟之事,但盟約的效用如何,怎麼看待盟約,卻大有文章。換言之,李從璟即便是要一定幫襯大明安,也有很多方法,攻打營州、遼東,甚至出兵契丹國內,都可以,甚至可以派遣部將領軍進入渤海。但李從璟親至,雖然效用最大,但對他而言無疑是最爲危險的選擇。所以,即便是李四平,事先也沒想過李從璟真會進入渤海。

“先生是想說,千金之軀不坐垂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大明安看穿了李四平的心思,見李四平點頭,微微一笑,“若是李從璟聽了先生這話,一定會給予四個字的評價。”

“哪四個字?”

“狗屁不通!”

李四平一怔,大明安卻笑意更濃,“古今之立大事者,誰能避之險境?見險則避之人,何異於鼠輩?主帥避險,將士豈會甘願爲之賣命?只會棄之而去罷了。當今之世,豪傑無數,哪個不是刀山火海中拼殺出來?這個世道,沒有千金之軀,只有火中取栗!”

“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頓了頓,大明安又道。

“何爲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想知道,李從璟不避艱險,不惜親臨渤海親自征戰,他圖的到底是什麼?”大明安幽幽說道,神色複雜起來。

李四平再次愣住。

的確,李從璟冒這麼大風險,出這麼大氣力,圖什麼?他想要什麼?凡事皆有因由,李從璟出兵渤海,因由自然不會僅僅是與大明安有盟約那麼簡單。這不得不引人深思,因爲這裡面有無限可能性,好壞不一,越往深處想,越叫人不安。

李四平想象不到,大明安也想象不到,這讓他們心頭如同蒙上一層陰霾。

末了,大明安笑了笑,將那些雜思拋諸腦後,說道:“無論如何,李從璟親率大軍出戰渤海這件事,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想要憑藉一己之力,阻止契丹吞併渤海,此等壯舉,也的確讓人欽佩。”

李四平露出贊同之色,感慨道:“想他人所不敢想,是真壯士;爲他人所不能爲,是真豪傑;成他人所不能成,乃是真英雄!李從璟,無愧此稱!”

大明安笑意不減,卻道:“真英雄?那得等李從璟真勝了耶律阿保機,才能作數。”

(本章完)

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二十一 教育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封推感言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三十五 心思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 奮我軀兮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九 破軍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
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二十一 教育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封推感言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三十五 心思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 奮我軀兮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九 破軍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