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

(三更)

盧絳、蒯鰲聞知劉仁贍、李建勳擊退了李彥超、丁茂,知道關鍵時期已經到來,隨即好生準備了一番,天黑後一道去拜會莫離。

在帳中見到莫離,對方正打算吃飯,盧絳、蒯鰲見禮之後,免不得寒暄兩句,如是半響,莫離問道:“入夜造訪,二位有何貴幹?”

盧絳俯身再拜,“事關重大,請將軍屏退左右。”

莫離揮揮手,讓閒雜人等出帳,不過內裡仍然留了些人,包括甲士近衛。事到如今,莫離焉能察覺不到盧絳、蒯鰲二人到此可能另有所圖?只不過因爲不知對方到底有何心思,他也沒法應對,今日便索性引蛇出洞,讓盧絳、蒯鰲亮出底牌,也免得對他們的陰謀一無所知。

盧絳、蒯鰲相視一眼,忽然雙雙拜倒在地,口中呼道:“僕等拜見江淮王!”

莫離眉心一跳,瞬間臉覆寒霜,盯着兩人:“焉敢胡言亂語,擾我軍心?你等難道不知死爲何物?!”

兩人再拜,盧絳直起上身真誠道:“江淮十四州,近乎全入將軍囊中,將軍智勇無雙,當世有幾人能匹敵?我朝陛下與丞相深爲敬佩,實不願與將軍作殊死之爭。我朝願奉將軍爲江淮王,共襄大業!將軍稱王江淮之日,便是我軍退回江南之時!”

莫離怔了怔,接着又冷笑道:“爲退我王師,爾等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只是妄求讓我叛國,爾等難道不覺得如同兒戲?”

蒯鰲接話道:“爲退中原之兵,誠然不假,事到如今,與其把江淮拱手讓給中原,不如盡數送給將軍!江淮十四州,富足之地,兼有漁鹽之利,實乃王業之基,予中原,徒使敵國壯大,予將軍,便是多一盟友,我朝何樂不爲?正因如此,請將軍不要懷疑我朝之真心!”

這番話,開門見山,袒露心跡,可謂真誠。

......

洛陽,宮城,崇文殿。

李從璟看罷軍報與馮道的奏章,神色微變,“父親懷疑莫離有貳心?”

“如你所見,軍報與奏章中已經寫得極爲清楚。”李嗣源負手在殿中來回踱步,頗顯焦躁,“淮南使者到揚州後,與莫離商討議和之事,至今未能談成。當此之際,平日裡盧絳、蒯鰲二人,卻無焦急不安之色,多有坦然自若之態,除卻與軍中將領、文士結交,便是遊手好閒。彼爲敵寇,身負使命,入我軍營,使命未能達成,而能怡然自樂至此,豈能沒有文章?”

李嗣源繼續一邊踱步一邊道:“多日過去,此二人常與莫離相見,淮南使者數度往返於揚州、金陵兩地,而莫離呈上來的奏報,言說的無非是淮南每回願意多獻兩州而已——江淮戰事緊迫,軍國大事,豈是兒戲,徐知誥焉能如孩童般,每回遣使來只是多獻兩州之地?”

李從璟自然理解李嗣源話裡的潛臺詞,問道:“父親不信莫離的話?認爲淮南使者往返兩地,每回答應增獻兩州,不過是幌子,暗地裡別有隱情?”

李嗣源在李從璟面前停下腳步,神色肅穆的望着他,“若是淮南使者往返於兩地,談論的不是淮南與我大唐議和的條件,而是淮南與莫離議和的條件,那又如何?”

李從璟搖搖頭,“父親擔心莫離反叛朝廷,割據江淮?這不可能!”

“如何便不可能?”李嗣源聲音冰冷,“因爲他是忠臣?昔年莊宗讓孟知祥、李紹斌出鎮兩川,看重的不也是他們的忠誠?然而事實如何?數萬將士,血灑疆場,數十萬百姓,日夜供給糧秣於前線,朝廷耗費錢糧兵甲無數,最後換來的是甚麼?不過是平白便宜了他人!”

李從璟心頭苦澀,“難道

就因爲淮南使者舉止有異,父親便要懷疑領兵統帥?”

這話讓李嗣源心生不滿,好像他猜忌之心很重一般,“馮道在奏章裡說得很清楚了,他與盧絳、蒯鰲二人交談時,兩人口中皆是對莫離的讚美之詞,還不小心說出過徐知誥對其甚爲看重,只恨不能與之共襄大業的話——莫離爲何不限制這些人與軍中將領、文士往來,這難道不是在爲日後打算?”

李從璟默然下來。李嗣源的話,體現的就是君王思維,在君王眼裡,天下本是沒有人值得百分百相信的。換言之,即便莫離限制了盧絳、蒯鰲的行動,李嗣源也會想,莫離把事情搞得神神秘秘,是不是欲蓋彌彰?

李嗣源回到坐塌上坐下來,沉聲道:“江淮之戰已經進行了快一年,原本近來王師連戰連捷,進展神速,而在盧絳、蒯鰲到達揚州後不久,李彥超、丁茂就吃了敗仗,這難道不夠蹊蹺?”

李從璟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甚麼,只覺得滿嘴酸澀。

若說馮道的奏章,只是捕風捉影,就足夠引起君王猜忌,那麼李彥超、丁茂的敗績,就幾乎可以說是鐵證了。

莫離難道果真會叛?

孟知祥、李紹斌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鮮血淋漓。

......

揚州。

李從珂已經準備就寢,而就在這時,帳外親兵來報,說是淮南使者前來拜訪,有珍奇要獻給李從珂。李從珂聞言並不覺得訝異,前日盧絳來造訪他時,兩人相談甚歡,今日盧絳遣人來送珍寶與他示好,並不是稀奇事。

“早就聽說江南富足,看來果不其然,讓他進來。”李從珂穿好剛拖下的鞋子,笑着吩咐道。

時已入夜,來的又不是盧絳、蒯鰲兩人,所以淮南使者在進帳前,被李從珂的親兵搜了身,以確保周全。當然,對方捧着的禮盒也被仔細檢查,而且沒有再交還給他,直接就送到了李從珂面前,以免對方整出甚麼幺蛾子。

進帳後,淮南使者滿面笑容來到李從珂面前,俯身行禮,“拜見潞王殿下。”

李從珂已經看過禮盒,裡面裝的是顆夜明珠,成色很好,他愛不釋手,當下不免與來人道謝一番。

既然對方來送禮,李從珂照例該給跑路的人一點賞賜,不過這個淮南使者卻有奇節,辭謝道:“潞王乃是世間豪傑,英名早有耳聞,若能與潞王對飲一杯,勝過黃金千兩!”

李從珂有些訝異,不過旋即笑容更是燦爛,連忙讓人去準備酒水。

誰知,帳中的人一出去,那淮南使者突然一把摘掉帽子,從頭髮裡抽出類似髮簪的細刺,躬身就衝向李從珂!

......

崇文殿。

李嗣源道:“馮道在奏章裡說,每逢他與淮南使者相見,對方都不欲跟他談論議和之事,即便是馮道多番追問,對方也是多方迴避,最後馮道怒而逼問,對方纔不得不說,此事只跟莫離一人商議。而後馮道去套過李從珂的話,發現李從珂的情況跟他如出一轍——淮南使者若果真是來跟我朝議和,馮道貴爲宰相,李從珂貴爲潞王,彼輩難道不是應該多遊說他們,好爭取他們的支持,使得何談更加順利嗎?淮南使者如此遮遮掩掩,豈非正說明他們跟莫離,實則另有密謀?”

從李嗣源對馮道、李從珂直呼其名,就可以看出他心頭的慍怒不小。

“一方面跟軍中將領、文士頻繁往來,一方面又不跟他們談論議和之事,這難道不矛盾嗎?”李從璟問。

“頻繁往來,是爲彼此熟悉,爲日後相互勾結打通關節;不談論議和之事,是因爲此事還未定下來

,必須要秘而不宣,這有何矛盾?”李嗣源反問。

李從璟搖頭道:“依我看,盧絳、蒯鰲等人如此作派,分明就是有意爲之,意在使得人人起疑,鬧得衆人互相猜忌,尤其是讓李從珂懷疑莫離,好使得軍中將帥不合!”

李嗣源哂笑一聲,“此言並非沒有道理......然則江淮戰事,太過重大,爲君者,不能不慎重。”

李嗣源雖然對李從璟很放心,但普天之下,也唯有李從璟一人能讓他放心而已,作爲君王,他豈能沒有帝王心術?

沒有帝王心術的君王,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李從璟知道今夜兩人談話的結果,必然也是朝廷處理江淮戰局的結果,若是李從璟不能說服李嗣源,讓李嗣源換了三軍統帥,江淮戰局必然大受影響。

然則作爲儲君,李從璟難道就沒有帝王心術?他難道果真毫無保留的信任莫離?手握十餘萬大軍的統帥,君王果真能完全信任?還是說,他與李嗣源爭論,不過是想讓李嗣源說服他自己?

李嗣源鄭重的看着李從璟,認真道:“我知道你心中所想,君王應該胸懷大度,不應該猜忌臣子過甚——難道朕就不想做太宗嗎?可是如今不比當年,局勢不同了。若是帝國兵制仍是府兵制,將領統帶的是有事出戰、無事歸家的府兵,便是將帥欲反,府兵也不一定相從,我何至於如此難安?但自帝國行募兵制以來,兵將可都是職業兵將,兵將依附關係太重,統帥若反,兵將圖利,未必不從!”

靠上扶背,李嗣源神色略顯疲憊,“安史之亂之所以發生,不也正因如此嗎?”

李從璟想起安史之亂,心頭微沉。

安史之亂前,只有邊鎮纔有節度使,安史之亂後,舉國遍地節度使。

朝廷平定安史之亂後,不是沒有機會趁機削平藩鎮,卻爲何反而使得舉國遍是節度使?

朝廷猜忌領兵大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安祿山、史思明本就是節度使,而朝廷賴以平叛的軍隊,以朔方軍爲主,又皆是節度使的兵馬,這讓朝廷如何能不猜忌和安祿山、史思明一樣出身的平叛節度使?

所以朝廷先後撤換了數個朔方軍首領: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河南平叛大軍的統帥,同樣頻繁更換。

而後爲了牽制節度使,朝廷又起用宦官爲監軍,使得宦官勢力日益膨脹。

再往後,宦官勢大難制,代宗不得不連續剪除數個宦官首領: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最後,代宗又用宰相元載來牽制宦官勢力。

再往後,宰相元載勢大,代宗又不得不用外戚吳湊來牽制宰相。

權力鬥爭,貫穿着平定安史之亂的始終,外臣、宦官、朝臣、外戚接連粉墨登場,卻沒一個能讓朝廷安心。

正因君王的猜忌和權力鬥爭,又有很多領兵大將反叛,比如僕固懷恩。

安史之亂後期,朝廷雖然收復兩都,卻忙於和宦官、軍將作權力鬥爭,無暇再削平藩鎮,再加之吐蕃、党項、契丹、奚不停進犯,朝廷又不得不倚重邊疆藩鎮,倚重了邊疆藩鎮守邊,就得用中原藩鎮拱衛中樞......

想到這些,李從璟心頭如有千鈞巨石。

李嗣源此時嘆息道:“近年來,朝廷雖然編練了禁軍,削弱了藩鎮,但到底時日尚短,軍中大將或者曾是節度使,或者曾在藩鎮領兵,性子轉變並不容易,假若有可趁之機,實難保證不‘舊疾復發’。”

所以,眼下該當如何?李從璟在心裡想着。

難道,要太子再徵江淮?

(本章完)

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六 神仙山(5)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二 神仙山(1)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十九 何衝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三十八 踏營章六十九 名將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有關李嗣源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封推感言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六 水寨(4)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
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六 神仙山(5)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二 神仙山(1)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十九 何衝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三十八 踏營章六十九 名將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有關李嗣源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封推感言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六 水寨(4)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